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整理的高考议论文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好文章的开头的标准
1、简洁流畅。
简洁是议论文开好头的保证,尤其是复述材料时更是只能对材料进行简要概括,切不可详细叙述。
2、表达主题鲜明,给人印象深刻。
议论文的开头一定要让读者一下子就知道你要说什么,即一定要向读者亮出你的论点。所谓开宗明义就是这个意思。
3、使用一定的表现手法,使开篇富有文采。
写议论文的开头,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引用、设问、排比等,使其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写出议论文“凤头”的方法
1、引用名言。
就是议论文一开篇就直接引用一句名言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比如,《说勤》的开头:
中国有句俗话叫“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也说过“业精于勤”。这都是说学业方面的深厚造诣都来源于勤奋好学。
2、开门见山。
即在文章的开头就不是亮出论点就是导出论点。比如,《谈骨气》一开篇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既简洁明了,又中心突出。再如,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一开篇就写道:“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下。”这一开篇,既提出了问题,又表明了中心论点,非常直接。
3、故事导入。
4、设问开篇。
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先就要议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再在回答问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开头: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吗?也不是。人类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再如,《愚昧比富有更可怕》的开头:
有人说,愚昧比贫穷更可怕。难道富有了愚昧就不可怕了吗?无数事实已经证明,愚昧比富有更可怕。
议论文采用设问开头,不仅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还能在自问自答中自然亮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真可谓水到渠成。
5、解释概念。
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明确地解释与论点有关的概念的含义,从而点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例如,《自强、自负、自卑》的开头:
自强,就是自己努力向上。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应该具备这样的品质:既不自卑,也不自负,而是要自强。
这种开头的好处是可以通过诠释概念挖掘论点的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给人清晰明确的印象。
6、对比开头。
7、设喻开篇。
就是先在文章的开头写一个故事、一则寓言或者一个笑话,然后以其设喻引出中心论点。例如,《哨子》就是先写自己小时候为得到一个哨子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现在很后悔,然后把哨子比作“权势”“名望”“财产”“寻欢作乐”“远远超出自己生活水平的享受”等引出自己的观点:许多人遭受悲苦,都是由于自己对事物的价值作出错误估价造成的。
以设喻开篇能够借助形象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并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8、欲进先退。
议论文的论点与传统观点相对时,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先提出传统观点,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写《近墨者未必黑》,就可以先提出传统的观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近墨者未必黑”。
这种欲进先退的开篇方法往往可以使读者体会到作者观点的独到、新颖,从而使文章与众不同。
9、树立靶子。
写驳论文,最好是在文章的开头就先亮出对方的谬论,并将其当做靶子深入批驳。例如,《个人与集体》这篇文章,作者就是先提出“有人提出这样一种人生哲学,叫‘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接着便具体分析这种错误的人生观,并进行了抨击。
杭州地铁文明劝导员朱阿姨
这几天,一张刷屏的“地铁光脚照”得到很多网友点赞。在杭州一地铁站,一名女子不小心把鞋掉进了站台缝隙,因为着急赶火车而不知所措。见状,地铁文明劝导员朱阿姨主动脱下自己的鞋借给她,“我的鞋码可能要大一些,你就当拖鞋穿吧,赶火车要紧”。
当天,朱阿姨赤脚执勤直到早高峰结束。事后,这位女士还给朱阿姨写了一封感谢信,“朱阿姨非常热心,虽然她要赤脚回家,但毫无抱怨,是一名优秀的志愿者同志。在此,我真心感谢朱阿姨见义勇为的行为,谢谢!”
充分论证,是高考议论文成功的关键之一,而善解“己”意,是做到充分论证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解题目
解题目,即“破题”。试题的要旨不明确限定,文章便无法做。只有通过“解”题,把相关概念按照自己的用意进行界定和诠释,才能据题生议。它是后文“议论”的前提,是“议论”的基础,它起着统领全篇、烛照全篇的作用。
如《谈学习中的“入”与“出”》,对“入”与“出”作明确的解析。那么,“入”与“出”的含义如何规定呢?
例: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新知识,每天又都在用新知识解题和做事。我把学习新知识称为“入”,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称为“出”。学习中的“入”与“出”的关系是辩证的,“入”是“出”的基础,“出”是“入”的延续,两者相互促进,“学”与“用”相结合。
从应考文章的构成内容上讲,是我们发表自己见解的前引,是用概念解析法具体阐明我们对考题的看法。
解观点
所谓“解观点”,就是把表述自己主张、看法的话语,更加通俗地解释出来,使读者明白并接受其内在的道理。用“所谓”、“也就是说”、“通俗一点儿说”、“是指”、“就是”、“换句话说”等连接话语表述的具体内容往往都是“解观点”。
例: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行动向导。 解理由
所谓“解理由”就是分析作者的观点赖以成立的理由,也就是作者持论之故。
例: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作文时,以评论王杰舍身救战友为例,提到“这一瞬间的伟大选择,有选择,无过程。‘瞬间’的行为非‘瞬间’的行为。乃是此前无数‘瞬间’做人的体验、积淀使然。”——说明这个道理,就要讲清“瞬间”不能允许有复杂的“翻江倒海”的斗争——虽说“一瞬”是一个过程,但在人的感觉上可以说没有过程,这一切也不过在三五秒之间。这就足以说明王杰的人生境界已经达到了一种至境——千钧一发之际,能够自然而然地作出舍身救人的举动。(从而解释了自己立论的理由)
解事例
要突破“观点+例子”这种简单的论证模式,关键是要有切中要害的分析,要掌握分析事物的原则:将“论点”与“事例”(论据)之间的一致性揭示出来。
例:以“变”为话题,在谈到“强”与“弱”的对立中,“强”者转化为“弱”者,往往是毁在自己身上,不能战胜自己的“弱”,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自己打败自己”。为解释这个道理考生选用了一则寓言故事——一只雄狮逮着了一只狐狸,但没有吃它。因为狐狸答应每天会逮几只小动物贡奉给狮子。于是在很长时间里狮子足不出户,天天享受着狐狸送来的食品,舒适得很。可是有一天狐狸什么也没有带来,狮子正要责问狐狸时,狐狸扑向它,将其咬死。
作者叙述完故事之后,并没有把它摆在那里完事大吉,他继续分析道
只怕这只狮子到死也不会明白自己身为百兽之王怎么反被一只小小的狐狸咬死。长时间的养尊处优,已使它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健壮的肌肉已松弛下来,肥胖、笨拙已使它丧失了跳跃、格斗的能力可以说害死它的不是狐狸,而是它自己的“懒惰”。
这分析,简练明确地点出了寓言的实质内涵。文章从狮子之所以被狐狸咬死的原因进行分析,指明是懒惰使狮子的本领弱化,甚至不能抵御小小的狐狸。这样,事例便与论点完全契合,紧紧扣在一起了。
[神话传说]
一天,上帝带一个传教士来到地狱,这儿的人围着一个盛满粥的大锅坐着,每人都有一把勺柄太长的勺子,谁都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只能挨饿。上帝和传教士又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手里也拿着一把长柄勺子,看上去他们很快乐,上帝见传教士对此迷惑不解,便解释说:“这里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
[生活实例]
一架波音747客机需要—万多个零部件,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公司,特别是新加坡和韩国,中国也为其提供飞机的平衡尾翼。
惜时
[名人名言]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但丁)
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海伦·凯勒)
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份,勤劳者能叫时间留给他们串串的果实,懒惰者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高尔基)
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的永远静止不动。(席勒)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富兰克林)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警句解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语出《乐府诗集·长歌行》,意为年少时不抓紧时间,有所作为,年老时就只能徒自伤悲了。
明日复明日,明日十可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语出明代文嘉的《明日歌》,劝诫人们要珍惜今天,不能总指望明天,那样会万事成空的,只会留下无穷的悔恨。
[事实论据]
鲁迅先生是十分珍惜时间的,他“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写作上”,从而一生著作颇丰,成为一代文坛巨匠。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十分珍惜时间,他曾给自己拟订出一张工作时间表,把一天24小时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来。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读读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门外语的单词,就是这样掌握的。
自豪
[名言警句]
1.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2.往理性的方向走,往心爱与同情的方向走,往光明的方向走,往真的方向走,往健
康愉乐的方向走。——徐志摩
3.年轻的朋友,让青春发出光和热吧,为人民发光发热的青春才是美丽的。——秦牧
4.对于那些有自信而不介意于暂时失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怀着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的人,没有所谓失败。——雨果
5.要有生活的愿望和对本身力量的自信,那么整个一生将会是一座最美好的时钟。——高尔基
[事实论据]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飞行后,我国将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多人同时上天飞行的梦想。同时,我国航天计划“嫦蛾工程”正在顺利进行,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中国人的足迹将留在月球上:
2.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体坛明星站在世界大赛领奖台上的时候,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越来感受到当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太太,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
麻雀斜着眼睛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公鸡!
公鸡伯伯,你为什么不飞得高一点呢?
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鹌鹑!
你为什么不能飞得高一点呢?鹌鹑姐姐。
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还飞得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
后来,云雀遇见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叔叔,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
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
啊,我明白了!云雀眨巴眨巴眼睛想,谁如果想展翅高飞,就不能把目标定得太低;如果眼睛只盯在树冠以下,那就永远不可能在蓝天白云间翱翔。
这则寓言故事中的麻雀、鹌鹑、雄鹰等对所飞的高度有着不同的认识,你对高度又有着怎样的认识呢?
请以高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一、横式分解法(并列结构)
示例A
中心论点:与蓝天搏击,与白云共舞。
分论点一:你的目标决定你的高度
分论点二: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
分论点三:你的学识决定你的高度
示例B
中心论点:高度无极限
分论点一:高度从积累中来
分论点二:高度从无畏中来
分论点三:高度在心中放飞。
示例C
中心论点:目标的高度。
分论点一:一个人事业目标的高度往往决定他的一生。
分论点二:一个企业经营目标的高度往往决定它的前途。
分论点三:一所大学发展目标的高度常常决定它的地位。
二、纵式分解法(递进结构)
示例A
中心论点:奋蹄原野,驰骋天下。
分论点一:心灵的高度决定了生活的高度。
分论点二:生活的高度影响了社会的高度。
分论点三:社会的高度体现了国家的高度。
示例B
中心论点:山外山,景外景。
分论点一:站在人生的山麓,我们要敢于采摘树梢上的坚果。
分论点二:采到树梢上的坚果之后,我们要敢于采摘山腰上的灵芝。
分论点三:采到山腰上的灵芝之后,我们要敢于采摘雪峰上的雪莲。
示例C
中心论点:决定高度的条件。
分论点一:无论做什么事,勇气决定高度。
分论点二:除了需要勇气,还要有正确的态度。
分论点三:决定高度的因素中,信念最重要。
三、对比分解法
示例A
中心论点:昂首长嘶,立马昆仑。
分论点一:过高的目标,是我们失败的源头。
分论点二:过低的目标,会使人玩物丧志。
示例B
中心论点:向目标逼近。
分论点一:树立凌云之志是达到全新高度的立足点。
分论点二:胸无大志则是事业成功的拦路虎。
示例C
中心论点:做振翅云霄的雄鹰。
分论点一:行动是达到心中高度的青云梯。
分论点二:空想是通往心中高度的绊脚石。
四、辨证分析法
示例A
中心论点:种子与参天大树。
分论点一:撒一棵种子,立一个目标,畅想未来。
分论点二:施一点肥料,不畏严寒与酷暑,茁壮成长。
分论点三:多一点耐心,品味过程的酸甜苦辣。
示例B
中心论点:高度,由你决定。
分论点一:高度是夜空中的启明星。
分论点二:高度是随着阶段而变化的。
分论点三:高度还需要机会的保证。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率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
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5、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6、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
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投桃报李 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慈母之恩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漂母的一饭之恩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著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醒觉了你的自尊;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
凡事感激。 学会感激。 感激一切使你成长的人!
淡泊,乐观,豁达,镇定,沉默,明智,自由,心静
洪应明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菜根谭》
泰戈尔
就算不快乐也不要皱眉,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梭罗
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都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不要逃避,更不要用恶语诅咒他。
《信念的种子》
纪伯伦
悲哀的创痕在你身上刻得更深,你越能容得更多的快乐
弘一法师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廊儿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顾城
执者失之
王尔德
奚落是庸才对天才的颂歌
史铁生
如果白昼的语言已经枯朽,就用黑夜的梦语,用诗的性灵
《病隙碎笔》
歌德
才能是在寂静中造就,而品格则是在世间汹涌波涛中形成
鲁迅
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萧伯纳
诸般美德首选沉默,它能让你窥见他人的缺点,同时掩藏自己的不足。
庄周
一人之断制,所见有限,犹一目之瞥,岂能尽万物之情乎?
《南华经解》
曾国藩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毛姆
在你不知如何回答别人的话的时候就保持沉默,这是生活中一个很好的策略。
《寻欢作乐》
米兰昆德拉
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扁鹊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一、高考新动向,议论成潮流
现在高考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现代公民意识,而议论文正是检测理性思维能力和现代公民意识的最好手段。现在高考作文要求文体特征鲜明,绝大多数省市在高考中甚至明文规定考生写作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
二、议论三要素,样样要抓牢
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它要求看法、观点、主张、正确、鲜明、有针对性。一般情况下在文章题目,或第一句话,或结尾提出或表明论点。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是指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首先,论据必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其次,论据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第三,论据要新颖,尽可能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论证过程是指运用证据阐释证明论点是正确的过程。它要求论述要深刻、周密,讲究说理的艺术。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1、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归纳法,后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2、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便可推出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3、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驳论有三种方法,即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的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性、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的矛盾等。
三、结构有三种,熟悉好行文
剖析名家所写的经典议论文,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种基本的结构模式:
(一)中心论点加分论点式
这种模式的操作要点是:首先要有论点,不仅要有中心论点,而且还要有分论点。论点一定要用一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其次,还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自然段的末尾,也可单独放一段(第二自然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构成排比。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作文题目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
(二)六段综合式,其结构特点和操作要点如下:
第一自然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比兴,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拖泥带水。
第二自然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可采用“总分总”式的结构,即首尾是议论评价性文字,中间是高度概括性的叙述(一般不超过120字)。
第三自然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自然段: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五自然段: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加上这段辨证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自然段: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读后感式。要诀如下:读懂原文是首要,抓住重点定基调;引议联结重感想,围绕中心细细表。即:
第一自然段:引用原文材料(社会现象)
第二自然段:一针见血亮明观点。(中心论点)
第三自然段:联系古今中外类似人物事件,正反对比分析。
第四自然段:得出结论,点醒世人。
四、思维健美操,成就好眼光
要千方百计地提高考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理性思考就是见微知著。作文不能局限于写一人一事一花一草,而要由点及面、由树木到森林,揭示或印证某一规律。能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考生在写作时,对纷繁复杂的人和事,要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也就是说,作文不仅要让读者知其然,还要让读者知其所以然。理性思考还要求观点具有启发性,立意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达到“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全无”的境界。尽量让读者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理性思辨能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要多讨论、多辩论。有意识收集并精选一定的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生活材料,展开讨论或者辩论。要在讨论或者辩论的过程中,找到分析问题的角度与方法。有人总结了“顺”“逆”“引”“喻”“释”“比”“问”七字法。“顺”即顺着题目、立意阐释观点,“逆”即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引”即引用论证,“喻”即比喻论证,“释”即阐释题目含义破题。“比”即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问”即通过一问一答来分析议论。当然,最关键的是考生自己有没有批判性思维,有没有自己的观点,能不能用逻辑和恰当的、清晰的例证支持自己的观点,论题是不是统一在焦点上,能不能自如地推理演进。
(二)要多阅读和观察。高三时间紧,建议考生少看作文选,多看大师文。大师的文章可以启发考生的思想,激活考生的思维。同时,要养成观察和思考生活的习惯。《红楼梦》中说得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家感冒我吃药,别人成功我得法。这样,就可以拓展见识。如,面对同样的委屈,张三和李四的表现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这些差异给张三、李四带来了什么结果?如果换成自己,我该怎么做才是上策?这样,思想自然就深刻。如果时间紧,可以收集一些感动过自己的名人名言、谚语俗话,用它 反推生活或以名言俗话为论点,在生活中找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