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酿酒最初起源于夏初或夏朝以前的时期,距今已经有四千余年的历史了。夏朝初年,仪狄用桑叶包饭酿成“酒”献给夏禹。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以酒为话题的高考满分作文大全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酒”是我国古代诗人特别喜爱、钟情的审美意象。在古代许多诗人的心目中,人生的最大快乐,不是封侯拜相,不是拥有金山银海,不是得道成仙。而是有诗与酒的享受。因此,古代文人便在情兴欢畅时借酒来增情助兴。借酒怡情,助兴增乐,是古诗中常见的,“酒”所代表的意义之一。
当然,有喜就有悲,借酒抒发愁情思绪、离情别绪的诗句也不在少数:与亲友恋人离别,心中不舍,只好借酒以抒离情;思乡之情不得开解,唯有借酒稍稍压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也只有借酒加以排遣。在中国古代,面对难以抑制的兴奋或无法排遣的苦愁,诗人们都爱以酒解之。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写离愁别绪,我认为此句最佳。“酒醒何处?”表明他离情之浓重,“柳”与“留”谐音,表达了作者想留又难留的矛盾心情,而“晓风残月”更是他漂泊江湖的写照。“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在这两句诗中说自己愁绪满怀无法排遣,只好借酒浇愁,其实酒又何尝能真的浇愁,结果又反而化作了相思的眼泪。借着“酒”的辛辣与苦涩,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思念与愁苦。古代文人面对岁月流逝、青春老去产生无奈之时,也抱着豁达的态度去面对,借着酒将这份豁达升华到了极致。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这是一首托物寓怀、自伤身世的小词。写的是一位美人站在花前,为春将去而暗自伤心。她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便想为花沉醉痛饮,一醉方休,以排遣心中的无奈。当然,秦观不是“美人”,但也不妨碍他感怀人生。
或许,借酒抒发壮志的难酬的诗句,我们见得最多。许多的文人大多抱持用世的热诚,然而现实却往往不能如他们所愿,因此真正有才华的文人,若不幸遭逢此困境,最常用的解忧办法就是借酒以排遣内心的悲怀。李白曾感叹“呼儿将出挟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以无比深沉的“万古”之“愁”,完成了全诗的大起大落,表达了听说人生失意、壮志难酬的烦忧之情。“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但尽管愁肠难解,酒,依然是古代文人墨客所钟爱的,舒解情感的事物。
“酒”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地位举足轻重,它展示了我国古代文人生活的全部底蕴以及对生命的理解。
有一种液体,它喝下去会让你透心凉,也会让你浑身灼烧。
这种液体历史很久远,经历过多多少少朝代,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曾经的李白也为它着迷,不惜丢掉生命真是狂了诗仙。
其实我不用说,你们都知道这种液体就是酒。
历史上的风云人物都为它着迷,它即是利器又是暗器,有人用它来迷倒对手。酒,这个东西,又令人着迷,又令人悲伤;酒,在家庭里是一个好东西又是一个坏东西。有多少人因为酒拆散的家庭,不计其数啊!
若说酒是好东西,也有好处,当然,酒,能让人忘记一切烦恼,大梦一场后,浑身轻松。还记得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武松打虎吗,景阳冈上它助武松三拳毙虎。
若说酒是个坏东西,也对,因为它,弄出了多少冤案。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经一夜,分崩离析。
就连古人也为它作诗。
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范仲淹的“明月楼高独休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李清照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就在如今的社会,还到处流传着一些语词,所谓的“酒肉朋友”、“买醉”、“陪酒”。
酒啊!你这浓厚的琼浆。你祸害了多少家庭,你帮助过多少人。但是千家万户,都还离不开你。
犹记得,小时候阿婆吆喝的酒酿,路边阿姨的烤山芋,菜场老叔的北京烤鸭,特别让我挥之不去的,最值得怀念的,是楼下清脆嘹亮的“卖酒酿喽!”的吆喝声。
奶奶每次下乡回来后都会带上我最爱吃的“三宝”。夏天的酒酿,冬天的烤山芋,春秋时节的北京烤鸭。每每奶奶拎着那一大袋酒酿到我面前,我便会喜上眉梢,情不自禁的抢过来,让我滚烫的肌肤靠紧那冰窖一般凉的酒酿,不时,还有几丝桂花的香甜钻进我的心脾。待脸上温热挥发得一干二净,被凉爽所代替时,我便小心翼翼、倍加虔诚地解开活扣,将它们倒进大碗里,待我用勺子挖起一口,鼻尖却不由自主地贴了上去,张口泛着银光的米粒紧贴着我的嘴唇不肯下去,随之我会大口大口地将汤也灌下去,拽着米粒的清凉顺喉而下。“酒”足饭饱之后,再慢悠悠地去他处享受。
那是一个初夏,在家中认真做作业的我,突然听到酒酿阿婆卖酒酿的吆喝声后,立即穿好衣服,狂奔下楼。谁知下了楼却不见老婆婆的踪影,掌心的一块钱被汗水弄得温热潮湿,我急切地左右寻找,希望能有再次吆喝而偱音找到那个熟悉的老婆婆,我的那个急啊,凭直觉朝着一个方向追赶,追了好久,终于见着了在树下憩息的阿婆,我伸出右手,掌心那被汗水浸湿的一元钱被我“郑重”地交到了阿婆的手中,阿婆娴熟地用大勺滑过那晶亮的米粒,闷热的夏风夹杂着酒酿的清香,汤水与米粒像小瀑布一样倾泻进袋子,还溅起了不小的水花,一元钱,却有满满一袋的酒酿,我装着满满的欣喜“飞”回了家。
时过境迁,如今只有上集市才能见到酒酿,碰巧一次,无意中见到了卖酒酿的小伙,意料之外,他不是用桶装的酒酿,一旁也没有了大勺子,我掏出一块钱,只见他掀开盖子,一个个塑料小碗并排放着,里面装着零星的酒酿。那小伙对我说,小朋友,我看你是很久没吃了吧,一块钱现在哪还能买到酒酿啊,两块钱一碗啦,想着酒酿的美味,咽了一下口水,不得不再加一元,捧着少得可怜的酒酿,我开始想念那份清凉,更怀念的是当年大口吃酒酿的快乐。
时光荏苒,而今的我已悄然湮没于茫茫的学海,行色匆匆,再也无暇顾及重温昔日的种。种美好。每听到卖酒酿的吆喝声时,心里就不自主地泛起一丝清凉和温馨,那缓和从容的叫卖声让我顿感安宁,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简单而美好……
酒酿飘香,在我心底经久弥留。
都这个点了你们还不去?”一位妇女吼道,“再不去可就来不及了,我先走了,快点啊。”她一挥手,向不远处,房屋后的人群中赶去。
“是该去了,你和唐龙先去吧,我等会就来。”一位老人对着身旁的两个小孩说道。我与唐龙对视一看,再望了望墙上布满灰尘的挂钟,说了一句:“那你快点,不然连第二轮都赶不上了。”后,便向先前那位妇女所去的方向追去。
你猜的没错,我们正是要吃席去。农村的吃席不同于城市中奢侈豪华的大摆宴席,而是简单朴素而又热闹的。自家人及其他的一些乡村妇女在大铁锅上做饭,一样菜分成八分,让“自愿者”们送往不同的八桌席,一切就绪后,发上几包劣质纸巾,再有几个人将米饭装在竹筛里,成为一种另类的“服务生”。调皮的乡村小孩,豪爽的乡村汉子,八卦、话多、边吃边聊的乡村妇女,以及勤劳的“厨师”及“自愿者”们,构成了一幅民风淳朴的乡村吃席图。
毕竟天在下雨,一路上泥潭不断,走了有五分钟后,我的裤子也变成了“迷彩服”。相对我而言,唐龙就自如多了,“踢踢踏踏”地避开一些泥潭,一路小跑来到了那户人家。刚到,我们便看见一群妇女在外围嗑着瓜子聊天;小孩们围着大铁锅,“口水流下三千尺”;性子烈的男人们四处找着座位,看见啤酒便“咕噜咕噜”的灌,更有甚者找不到开瓶器,直接用牙齿咬开瓶盖……
找了小孩多的一桌,我们剥着花生打发时间。不一会儿,“凤爪小姐”姗姗来迟,可刚一上桌,便被我们你一个我一个的抢了去,不到十秒钟,就连陪衬的“西芹先生”也荡然无存。这攻势,可比蝗灾要恐怖多了!
吃了一会,我放下碗筷,跟着唐龙拍拍屁股——走人。毕竟贺礼又不是咱出,能享受就享受吧。老家的吃席就是这样,虽然小孩的顽皮、汉子的刚烈、妇女的八卦都会让一些人感到反感,然而,这不正是民风淳朴的乡土风情的体现吗?
以酒为话题的高考满分作文6
以水为形,不耀不鸣,暗藏其影,宠辱不惊;以火为性,飘香赦灵,暗下己令,控人之情。——题记
对于酒,人们褒贬不一,有的生性喜酒,热爱这辛辣中又带有甘甜的味道;有的人数杯即醉,不省人事;有的人认为酒可养生,能理气通血;有的人却说酒有毒性,含有乙醇等物质。但我认为,酒不只是一种饮品,还是中华民族文化千年沉淀的精华之一,更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元素,不可缺少
在儿时,每天都能看到爸爸饮酒。专注地将那透亮的液体倒入精致的小壶中,那么的小,连我看着也觉得装不了几杯,再细细的斟满面前的酒杯,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先细品一口,再仰头一饮而尽,闭眼慢慢的回味一段,再斟满一杯……
我曾趁爸爸不注意时,偷偷地也学着他倒了一小杯酒,想尝尝这到底是什么样美味的物品,能让爸爸如此的陶醉。先细细的抿了一口,还没等我闭上眼睛好好的品味一番,便被一股辛辣的气息呛住了,好像有一股酒气从我的鼻孔中冲了出来,咳得我眼泪都流了出来。对于这第一次喝酒,我是记忆犹新,并且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爸爸表示敬佩——那么难喝的东西,他是怎么喝下去的?竟然还露出一副陶醉的表情。
直到几年前,我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喝酒。酒入口,不急着去咽,将其停在口中品味一会,再如细流般咽下,余下的那些一饮而尽,吞入腹中,一阵辛辣过后,便能感觉到口中留下的馥郁的香气。就是在这时我体会到了神奇的酒的文化,并开始追寻它。
对酒的起源有着不同的几种说法,有人说是仪狄,有人说是杜康,也有人认为酒与天地同时。原始先民开始从洞穴里、石缝中挑拣酸败苦辣的变质果实中带有特殊芳香气味的酒果时,这透着酒香的果实对人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了奇妙的作用。在这混山茂林中,酒文化闪现出第一抹淡色的。曙光。
自古以来,酒的文化就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多少的王侯将相、骚人墨客、诗人隐士狂恋着酒,又有多少的风流雅士与酒有关。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使宋朝延续了三百多年。也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留下了多少的传世名篇。有竹林七贤的放荡不羁,于竹林之中甘歌纵酒。也有唐朝的饮中八仙,流传千古。
酒也代表了超脱的淡然,只愿就此长醉不醒,不看红尘。古人淡雅之士饮酒,豪放之士饮酒,粗鲁之人饮酒,富贵之人饮酒……于悲伤之时,有酒相陪;快乐时,有酒相陪;团聚时,有酒相陪;离别时,有酒相陪……将喜、怒、哀、惧统统融入酒中,一醉之下,忘却所有。
酒,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任它如何的伤身,有如何的毒性,我们也找不到一种东西取而代之。千年的流传,早已深入人心,不可或缺。
汝以水为形,以火为性。取食粮之精,以酒为名。妙哉多少骚人墨客自命一世英名,终难逃其诱性,欲罢不行;怪哉无命却似神明换得万古留名,实乃高明绝顶,自愧初醒……
大家一定知道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吧。他为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后人都尊称他为“诗仙”。不过你们知道吗?李白不但诗写得好,而且酷爱喝酒,经常喝得酩酊大醉。他的灵感大都来自醉酒之后,所以有很多关于李白醉酒的佳传。
有一天,李白拎着一壶酒去拜访好朋友杜甫,没想到路上贪嘴,还没有到杜甫家里,就已经把酒喝完了。等他到达杜甫家时,杜甫看到他拎着个空壶过来,就知道他的酒瘾又犯了,于是杜甫问他:“李白老兄,你这酒壶中原来装了多少酒啊?”
李白想了想,说道:“我在路上每遇到一间酒店,就会去添加总量的三分之一,而我每遇到一个朋友就会喝掉一部分酒。我在路上一共遇到了三家店,遇到了三个朋友。第一次喝掉了五分之三,第二次喝掉了四分之一,第三次喝掉了一半。快到你家的时候还剩一斗,我就都喝光了!”
杜甫笑着说:“李白老兄,你果然好学问。我来算一算吧。假设你一开始酒的总量为一,一路上遇到三家店,添了三饮酒,总量就变成了1+三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一=2。一路上遇到了三个朋友,每次喝掉一部分酒,到我家之前应该还剩2-五分之三-四分之一-二分之一=二十分之十三。因为你最后还剩一斗酒,所以1÷二十分之十三=十三分之二十。也就是说,你的酒壶里一开始装了十三分之二十斗酒。李白老兄,我说得对不对啊?”
听了杜甫的话,李白哈哈大笑,搂着杜甫的肩膀说:“知我者,老弟也。走,我们进屋喝酒作诗去!”说着两个人一起进屋接着喝酒去了。
青春·进步·希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
②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
③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④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
⑤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挪威]
⑥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肖申克的救赎》[美国]
对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发言稿,作为学生代表在今年学校召开的“十八岁成人礼”上发言。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学校名称;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我们首先要读懂每则材料的大意,然后采取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重新组合。第①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说明了青年是社会的生力军,前途不可限量。第②句: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这句话强调人要不断地激浊扬清,不断地自我完善。第③句: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该句强调中国的进步有赖于民族魂的弘扬。第④句说明:个人的进步,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第⑤句说明:个人要掌握本领,要有责任担当的意识。第⑥句说明:拥有希望或梦想的意义和作用。根据题干将其中的两三句话组合成一个话题,进行立意即可。同时,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要求。
参考立意:
1、不断进步,超越自我。2.革故鼎新,激浊扬清,才能真正进步。
3、弘扬民族魂,中国才能真正进步。4.个人有进步,民族有希望。
今天,天空飘着几朵云彩,白中又带着些许的黑色,空气十分清鲜,使人感到十分凉爽。地面湿湿的,看起来刚下过一场雨。
我和弟弟跟着爸爸妈妈去外婆家吃酒。一进门,就看见一些叔叔阿姨围在门口,我问过了好便向屋里走,可害羞的弟弟,却被他们堵住了。开始吃酒了,桌子上的菜十分丰富:有如金蛇盘绕的拌面;有象征着年年有余的大黄鱼;由昔日横行霸道,今日美味佳肴的大螃蟹;有外焦里嫩,外干里润的“油炸冰激凌”……餐桌上的食物个个看来都那么好吃,令我“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美美地饱餐了一顿后,我来到院子里,这时,空中飘起了一星半点的水珠——雨。我在门前站了一会儿,聆听着雨击打着地面的交响曲:“滴答,滴答”……
当前,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掩盖了这宁静的雨声,使原本寂静的场面变得热闹非凡。“碰!”一道烟花像流星一样划过天际,使原本就十分漂亮的天空变得更加绚丽。你瞧,这道烟花先是一个点,并不应人注意,随后便渐渐扩大,并分散开来,形成千万个小点,像一朵盛开的鲜花。烟花的颜色可多了:碧如湖的碧绿色,美如月的淡黄色,热似骄阳的火红色,柔如天空的蔚蓝色……各式各样、美轮美奂的色彩看的我目不转睛、目瞪口呆、眼花缭乱。这时,小表弟迈着小碎步向我走来。只见他拍着手,笑嘻嘻地望着空中那变化无穷的烟花,眼睛眯成了一条又细又长的线。
不知不觉,天色渐暗,我们该回家了。于是,我们依依不舍地告了别,踏上了那条铺满夕阳的道路。
酒从古至今,都有着重大的作用。酒是文人墨客的伙伴;是流浪者的归宿;也是美食家的挚爱。
瞧瞧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气呵成,笔走龙蛇;在走进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喝醉后的孤独,只能与月亮为伴;感叹范仲淹举着酒杯“浊酒一杯几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悲痛与伤感。
现在的人们和古代的文人墨客,嘿嘿,那可是无法比的。
“哈哈,好酒!”舅舅又在应酬客人时喝醉了酒。现在还醉着,想着喝酒时的情景。
奢华绚丽的水晶吊灯下,无数酒杯中盛满了白酒,发出“叮叮当当”的碰撞声。觥筹交错间,舅舅手中,一杯杯洋溢着酒香的液体滑进嘴里,顷刻间杯中早已滴酒不剩。一回到家,醉如烂泥的他已经满脸通红,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唉,应酬客人是这样苦不堪言。
醉酒十分不便。记得舅舅有一次吃饭回来,开着车,经过一个路口,警察守候在那儿,检查过往的司机。唉,他很不幸,在开窗的同时,警察手中的测量器发出了警报,被检查到了,一下子就被抓到了警察局审问。结果可以猜到,就关在里面哩,还没收了驾驶证!到现在,舅舅连警察当时气愤又惊讶的表情还记得。
舅舅一向开车技术一流,一被没收驾驶证,心如刀绞,不过酒驾呀也是不对。他就改过自新,不再喝很多酒了,偶尔也喝一点点,应酬下客人朋友。
在古代啊,喝酒又不会罚款坐牢,有钱的人“对酒当歌”;有才的人“举杯邀月”。而现在人们失去了古人的灵气,酒后驾驶,一夜不归。酒是祸是福呢?
在儿时,每天都能看到爸爸饮酒。专注地将那透亮的液体倒入精致的小壶中,那么的小,连我看着也觉得装不了几杯,再细细的斟满面前的酒杯,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先细品一口,再仰头一饮而尽,闭眼慢慢的回味一段,再斟满一杯……
我曾趁爸爸不注意时,偷偷地也学着他倒了一小杯酒,想尝尝这到底是什么样美味的物品,能让爸爸如此的陶醉。先细细的抿了一口,还没等我闭上眼睛好好的品味一番,便被一股辛辣的气息呛住了,好像有一股酒气从我的鼻孔中冲了出来,咳得我眼泪都流了出来。对于这第一次喝酒,我是记忆犹新,并且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爸爸表示敬佩——那么难喝的东西,他是怎么喝下去的?竟然还露出一副陶醉的表情。
直到几年前,我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喝酒。酒入口,不急着去咽,将其停在口中品味一会,再如细流般咽下,余下的那些一饮而尽,吞入腹中,一阵辛辣过后,便能感觉到口中留下的馥郁的香气。就是在这时我体会到了神奇的酒的文化,并开始追寻它。
对酒的起源有着不同的几种说法,有人说是仪狄,有人说是杜康,也有人认为酒与天地同时。原始先民开始从洞穴里、石缝中挑拣酸败苦辣的变质果实中带有特殊芳香气味的酒果时,这透着酒香的果实对人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了奇妙的作用。在这混山茂林中,酒文化闪现出第一抹淡色的曙光。
自古以来,酒的文化就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多少的王侯将相、骚人墨客、诗人隐士狂恋着酒,又有多少的风流雅士与酒有关。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使宋朝延续了三百多年。也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留下了多少的传世名篇。有竹林七贤的放荡不羁,于竹林之中甘歌纵酒。也有唐朝的饮中八仙,流传千古。
酒也代表了超脱的淡然,只愿就此长醉不醒,不看红尘。古人淡雅之士饮酒,豪放之士饮酒,粗鲁之人饮酒,富贵之人饮酒……于悲伤之时,有酒相陪;快乐时,有酒相陪;团聚时,有酒相陪;离别时,有酒相陪……将喜、怒、哀、惧统统融入酒中,一醉之下,忘却所有。
酒,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任它如何的伤身,有如何的毒性,我们也找不到一种东西取而代之。千年的流传,早已深入人心,不可或缺。
汝以水为形,以火为性。取食粮之精,以酒为名。妙哉多少骚人墨客自命一世英名,终难逃其诱性,欲罢不行;怪哉无命却似神明换得万古留名,实乃高明绝顶,自愧初醒……
都这个点了你们还不去?”一位妇女吼道,“再不去可就来不及了,我先走了,快点啊。”她一挥手,向不远处,房屋后的人群中赶去。
“是该去了,你和唐龙先去吧,我等会就来。”一位老人对着身旁的两个小孩说道。我与唐龙对视一看,再望了望墙上布满灰尘的挂钟,说了一句:“那你快点,不然连第二轮都赶不上了。”后,便向先前那位妇女所去的方向追去。
你猜的没错,我们正是要吃席去。农村的吃席不同于城市中奢侈豪华的大摆宴席,而是简单朴素而又热闹的。自家人及其他的一些乡村妇女在大铁锅上做饭,一样菜分成八分,让“自愿者”们送往不同的八桌席,一切就绪后,发上几包劣质纸巾,再有几个人将米饭装在竹筛里,成为一种另类的“服务生”。调皮的乡村小孩,豪爽的乡村汉子,八卦、话多、边吃边聊的乡村妇女,以及勤劳的“厨师”及“自愿者”们,构成了一幅民风淳朴的乡村吃席图。
毕竟天在下雨,一路上泥潭不断,走了有五分钟后,我的裤子也变成了“迷彩服”。相对我而言,唐龙就自如多了,“踢踢踏踏”地避开一些泥潭,一路小跑来到了那户人家。刚到,我们便看见一群妇女在外围嗑着瓜子聊天;小孩们围着大铁锅,“口水流下三千尺”;性子烈的男人们四处找着座位,看见啤酒便“咕噜咕噜”的灌,更有甚者找不到开瓶器,直接用牙齿咬开瓶盖……
找了小孩多的一桌,我们剥着花生打发时间。不一会儿,“凤爪小姐”姗姗来迟,可刚一上桌,便被我们你一个我一个的抢了去,不到十秒钟,就连陪衬的“西芹先生”也荡然无存。这攻势,可比蝗灾要恐怖多了!
吃了一会,我放下碗筷,跟着唐龙拍拍屁股——走人。毕竟贺礼又不是咱出,能享受就享受吧。老家的吃席就是这样,虽然小孩的顽皮、汉子的刚烈、妇女的八卦都会让一些人感到反感,然而,这不正是民风淳朴的乡土风情的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