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着语文学科的改革,高考语文考试对于作文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了,想要一篇作文能够得高分,不是字数达标立意准确就可以了,现在高考作文对于一篇优秀作文的评判标准是多方面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作文优秀美文(精彩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致远方客人的一封信
亲爱的外国友人:
您好!这封信中,我要从五千年前写起,一直写到现在,要写出对我的国的热爱,这份信便是最好的注脚。
风,止于秋水;我,止于中国。中国,这个带着滚烫热度的词,于我,于任何一位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绝不是简单的词汇,它是生我养我的祖国,正如诗句讴歌的“祖国啊,我把纤绳深深地勒紧你的肩膀”,从此,生死相依、血脉相连。
异域的朋友,您对我的祖国的了解,大概先是蜿蜒几千里的长城吧——它就是我要向您介绍的第一张名片:
长城,不少慕名前来的中外游客也曾流连在那些巍峨骀荡的长城上,烽火台、青砖,城墙楼台轮廓分明,往事如同一片黄叶,悄然落下,一切都没隐藏或沉没于时间的长河里,那些以性命来歃血守卫的将士们的身影,被历史遗忘了吗?不,无论朗日晴空、抑或暮色苍茫,那些年轻身影在长城上叩响了历史的訇然跫音,至今仍让令人血脉贲张!
有些外国媒体别有用心地揪住当年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对“太空上能不能看到中国长城”的否认而嘲笑国人的膨胀而失真的民族情结,试图大做文章。诚然,不科学的赞誉是谬误,只会误导百姓,令世人不屑。但,铁一般的事实是,长城并不会因为在太空上看不到它而变得渺小!在几万里之高的太空,虽然无法遥领它的雄姿,但,它早就铭刻进了任何一位炎黄子孙的血液里、灵魂里、精髓里。
有一种道义,叫做担当。曾有不少的中华儿女,拿起刀枪矛戟,甚至是笔,对这个国家恢弘历史的回顾和深情倾诉,中国,是一个英雄史诗的国家,它从盘古开天的故事里,一直是世界历史的华服上不可或缺的纽扣。长城是历史的见证者,近现代风雨如磐,一部苦难与牺牲的历史画卷,横陈于这方黄土地。这些故事里有民族屈辱、士子傲骨、草民反抗、军人死节、先行者者呐喊、共产党人献身……
如果说,长城是信仰的、固态的中国名片,那么那只被网友调侃“一辈子的心愿只想拍张彩色照片”的大熊猫,则是行走中的中国活名片。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走出了卧龙基地,坐上了友谊的列车,走出了国门。可是,仍然有些不良居心的人,恶意中伤,往说这是潜在的文化侵略!噢,时间将惩罚那些人,而我的国,坚持“宽仁爱人”之初心的国,终究会获得和平的礼物。
我想还原五千年前的那一个瞬间:群山振奋、江河澎湃、大地动容,一场盛大的庆典就此拉开序幕,然后,滚滚红尘归于沉静,一些原始的生命登上黄河流域的舞台,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艰难地有条不紊地演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终于有了华夏民族先祖的身影在那里跃动。他们打雨、耕织、歌唱、奔逃……而,被称为地球活化石的大熊猫,这一中华大地特有的珍稀动物,陪同着中华儿女,淡然地看着天地间的生生死死,坚定地渡过一个有一个漫漫长夜,小心谨慎地呵护着中华文明之火,它正微弱地呼应着天上的星光。
我想,没有爱不带痛楚,时光让砂砾变成了晶莹的珍珠。华夏民族的文明进程大约与人类文明进程相似,就是这样一波一波缓缓地推进着,秦砖汉瓦、唐诗宋词、明窑清寨……
这份信失于单薄,叙述的鼓点急骤,讴歌祖国的故事却未戛然而止。我要让我的国,让她的背挺起来,让她的呼吸自信起来。
远方的朋友,欢迎您!
此致
敬礼
小陈
20xx年6月7日
念奋斗的日子
我们的友谊如城墙般坚固可靠;我们的友谊如泉水般清澈纯洁;我们的友谊如旭日般灿烂耀眼。奋斗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更成就了我们的友谊。
期末考试临近,同学们都如热锅上的蚂蚁般焦急,大家都明白,不去耕耘,何来收获?不去奋斗,何来明天?所以,大家都为自我的梦想而拼命奋斗着。
操场上,同学们你追我赶,挥汗如雨,虽然难受,也要坚持,为自我的目标而奋斗。最终,一个同学倒下了,几个同学冲去把他扶起;一个同学受伤了,几个同学跑过去询问伤势。我最终体会到,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操场之上,我看到了同学们的拼搏努力,也看到了同学们之间无私的友谊。
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刻苦,全神贯注,埋头拼命舞笔,丝毫不松懈。一个同学遇到难题,几个同学过去帮忙解题;一个同学病倒了,几个同学连忙送药过去。同学们互相帮忙,互相协作。教师之中,我看到了同学们的刻苦奋斗,也看到了同学们之间坚不可摧的友谊。
放学路上,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走着,讨论着昨日的考试,询问着今日的试题。有的同学连走路的时间都不放过,有的走着看着,有的走着算着,其他同学看到后也纷纷效仿。一个同学的笔忘带了,几个同学去借笔给他;一个同学的书忘带了,几个同学把用过的书借过去。大路之上,我看到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也看到了同学之间纯真善良的友谊
同学们,虽然我们已分离,但你们带给我的那如月光般皎洁,如花香般浓郁,如寒冰般纯洁的友谊,已经在我的心中埋下了种子,渐渐生根、发芽……
技巧: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15年来,生活让我懂得了放弃!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更多的人可以读书,我必须放弃!(选自广州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想到这里,我又记起了一位名人说过的一句话:“身边的书多着呢,只要发觉,肯定会学到很多……”(选自陕西满分文《阅读身边的人》)
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选自四川内江满分文《创造美好的明天》)
佐拉说:“人生――只有两分半种的时间,一分种微笑、一分种叹息、半分种的爱……”在我看来,在我陶醉于欣赏母亲的梳妆中,那一分钟的微笑不是勉强,那一分钟的叹息之后不再是叹息,而是爱的传递,母亲将她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爱融于平日的点滴中,我忘情天其中了……(选自吉林省满分文《陶醉》)
技巧点拨:古今中外,名言佳句很多,作文结尾之时,若能巧妙引用,定能使文章增色许多。这里列举几例分别引用了诗文佳句、名人言论,既增添了文采又加深了文章的意境。效果很好,同学们应加以学习,此外,引用的范围可大些,如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均可引用。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0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招生办)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请以“心要在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童年是一朵芳香四溢的花,每个人都有过如花的岁月,都曾有过诗一样的故事,也有过许多天真无邪的梦想。
记得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梦想有一天自己能像小鸟那样展翅在蓝天上,自由自在地翱翔,随着知识的日益增多,我明白这只是一个梦想,是一个只能通过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一名飞行员或宇航员才有可能实现的理想。所以,我好羡慕好羡慕当一名教师,她有好多好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们,并且教出了那么多的飞行员、宇航员、科学家、书法家……当一名老师可以通过学生们实现自己所有的梦想!
童年的我对老师充满了无限敬佩。每当有人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呢?”我总是斩钉截铁地回答:“我长大后要当一名知识丰富的老师。”当我们只知道有时间就能玩的时候,是老师告诉我们时间的重要性,并规范了我们每天的生活表;当我们在课堂上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时,是老师引导我们进入知识的殿堂,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当我们在课间不顾桌椅的碰撞玩得满头大汗时,是老师指引我们做游戏,教我们享受交朋友的乐趣;当我们第一次拿起笔,也是老师教给我们正确地握笔姿势及一笔一画的拼写;当我们放学回家时,又是老师一遍一遍地告诉我们怎样安全地走过马路……
在课堂上,看不到她们作为凡人的一丝烦恼,只看到她们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不顾病弱的身体带着微笑站在讲台上的是她们,抛开家庭的困难,热情洋溢地站在讲台上的还是她们,在她们的心里,只有学生,只有教育,就是她们这种忘我的精神,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为祖国的辉煌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空白。
为了这个梦想,我一定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科学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输送到祖国的各条战线上,去开创我们更繁荣昌盛的未来,去实现我们更多的梦想!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私感情有关。
认知事物当然必得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因为有所溺,有好恶,感情上有亲疏远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便易于被迷失双眼。这时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浊的末知世界,人类要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阶梯,布鲁诺被烧死在鲜花广场时,欢呼的人群又何尝不以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鲁诺相信理性这个“内心的教师“,他要让“所向披靡的论据万箭齐发“,射穿习惯和感情上依赖的迷雾,把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轨。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康德仰望星空的时候,他的内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这亲近永恒、亲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认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没有感情的存在,人类生活会陷人刻板和抽象,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分辨对和错,也要知道美和丑啊,没有了情感,艺术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冰的法律条文,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温情都离我们远去,我们能说我们认识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吗?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认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个设想时,他并不判断正误,只说:“啊,真丑!“他不愿意在丑的事情上花费时间,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学中丑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们认知事物时,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热心,虽不能任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去判断,又不可仅仅是可怜的“数字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导下,我们才能“诗意地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