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观后感高二作文(精彩9篇)

《张思德》以全新的视角,刻画了张思德这个路程队伍中的普通一兵的不平凡的路程历程。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张思德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张思德观后感高二作文(精彩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张思德观后感 篇1

电影以张思德奔跑作为开头和结尾的画面,我觉得电影是意喻张思德只是一名普通人。同时也意喻了共产党人也都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这部电影通篇只表现了一个理念:那就是任何一个成功的大厦都是一块砖一块砖累积而成的;任何一个理想的实现都是普通人辛勤劳动积累的结果,这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电影先是表现张思德当警卫员,做事总是负责任的风风火火,跑步完成。比如汽车轮胎坏了,都是背着轮胎跑步前进,以至于由于鞋爱坏而总是光着脚板走路。然后又表现了他爱心的一面:让一个受了刺激的小男孩健康成长;帮一个老大娘追猪;帮助一个即将牺牲的团长约见毛主席。作为对比,他的一个与他同时参军的老战友已经成了一个主任。而他依然是战士。这个对比的意义就是,究竟我们共产党员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电影在其中几次通过张思德与同伴之间在不同场合的对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就是对人民的最大贡献,就是为人民服务。他的那个主任战友由于贪污被判刑一年。为了帮助这个战友重树信心,他几次探监,帮助那个主任成功的又找回了自我。

电影最后是他调到烧炭队后,表现他如何领导这个队的。当下大雨时,张思德去给炭窑遮盖,遮盖好之后他没有离开炭窑而是在里面避雨,这是他忽视安全的一个严重错误。作为长期在山沟里生活的人应该能够意识到大雨对于黄土坡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泥石流。大雨造成的泥石流将炭窑覆盖,张思德同志牺牲。从这个角度看张思德同志不适合作为领导,只适合当兵。应该吸取安全生产的教训。

我觉得这部电影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去观赏,特别是我们这些在幸福中生活的大学生,能使我们了解到革命的艰难性,和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可以负责任的说,类似于张思德这样的人如果活到现在的话,依然是革命的,先进的,不会被糖衣炮弹打倒的。倒是那些类似于它的主任战友的那些人,由于倚老卖老,将自己的资历作为是升官发财、贪图享受的资格,这些人先后被糖衣炮弹打倒。中国革命的成功都是依靠向张思德这样人的辛勤劳动。纵观现在,当我们还有大批的人活在贫困之中时,却有一大批领导干部因贪图享受而被判刑,这些共产党员的党证是如何混到的手的?他们的党性都到哪里去了呢?

以上是我通过看这部电影所联想到、体会到的一些思想汇报,也仅是我个人很不成熟观后感。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还请党组织老师给予我辅导,帮助我逐步成熟,使我能早日达到迈入党组织殿堂的标准,早日加入这个光荣的大家庭。同时,我也会向张思德学习,尽自己所能为周围人服务。我会向这个方向努力的。请党组织老师监督我!

张思德观后感 篇2

那是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张思德——一个烧木炭的士兵,他为了掌握好烧炭的火候,不分昼夜地巡回各窑,不怕温度高,爬到窑顶观察烟色,正因为他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所以他烧出的木炭质量特别好。

张思德爱人如已,助人为乐。他用一颗爱心去关心、照顾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他和战友小白去挖窑,窑洞即将挖成时突然塌方,为救小白,自已却被埋在了窑洞里,光荣牺牲了。

虽然那是发生在60年前的事情,但是今天看起来却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不管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应该学习他那种爱岗敬业、爱人如已、助人为乐的精神。

张思德观后感 篇3

《张思德》是一部非常好的影片。我看了那么多表现毛泽东的影片,觉得《张思德》里的这个毛泽东让人感到特别亲切。《为人民服务》我们都曾经背过,而唐国强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把它讲出来,我深深地被打动了。这个影片最大的特点,是用那么多动人的细节、真实的细节,塑造了革命队伍的各色人等。张思德生活在一个革命大家庭里,这个大家庭里有

毛泽东、有张思德、有张思德的战友们,还有幼儿园的老师,还有王团长,还有幼儿园里牺牲了父母亲的小孩儿,还有不会讲话的哑巴老革命,还有老战友和老战友的未婚妻,给我们写了这么一群人,每个人都那么生动,特别是张思德和他老战友的这份感情,是以往作品中鲜见的。这些都让人非常受感动。这部影片的真诚打动了我,我也相信,他的真诚会打动许许多多观看影片的观众。

共鸣催生震撼刘霆昭

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毛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同时,这种震撼力也来自观众心灵深处的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一种共鸣。张思德的扮演者是饰演雷锋而出名的吴军,雷锋和张思德融为一人,是巧合,更是一种象征。雷锋是和平年代的张思德,张思德是延安时期的雷锋,他们共同诠释着众人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因真实而感人康丽雯

张思德,作为一个名字,因为毛泽东的文章《为人民服务》而被世人所知;但作为一个人,又因为年代久远,几乎没有相关记载而鲜为人知。这,无疑给创作者们带来了困惑。但聪明的艺术家们,既把张思德当作被塑造者,又把张思德当做讲述者,通过他的视点和相应的人物关系,串联出周围人的故事,串联出关于领袖、士兵和关于延安的真实故事,并且有机地融合在作品的主题中。

影片所有元素都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真实和不造作。这让我们最大限度感受到真实的同时,也看到了在同类题材中一种久违的质朴。借助影片,我们足以感受到艺术家们发自内心的激情和责任感,艺术家们用他们的灵魂赋予了作品灵魂。这灵魂就是透过人物传达出来的纯洁高尚的情感和平凡而伟大的道德力量,它是一种照亮人心灵的光芒。

张思德观后感 篇4

一个叫张思德的同志,他曾说过一句话:“前线就在脚底下”,从这就足以看出他对名利的淡泊。万丈高楼平地起,测量大楼的高度只测量最顶的一块砖,可支撑这块砖的却是千千万万块砖,少了哪一块,大楼都会坍塌。

一个年过花甲的老革命,为了留在军队里,以绝食“抗议”。他不能说话,当他遇见张思德时,他在墙上写了个“家”字,又用脚跺跺地,这意思很明显,这里就是他的家。张思德不仅劝说他服从组织上给老革命安排,去养老的地方,还认老革命为干爹。这对一个孤寡老人是多么大的慰藉啊!百善孝为先,而张思德的行为不仅是一种普通的孝道,更是一种爱,一种对老人们的爱!他还说过一句:“不仅得让自己吃饱,还得让吃不饱肚子的吃饱了!”是啊,有些人一辈子就为了满足私欲而不择手段,又有多少饱食终日的人想到过别人的肚子?我想,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别人为自己做了什么,而是在于你为别人做了什么!也许,张思德的话可能让人觉得很通俗,但他那话中的含义却很深刻。

片中曾经两次提出:“牺牲是什么意思呀?”的疑问。“牺牲就是死了。”这是张思德的回答。我想,他的回答可能更直白一些,但是,对于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死”,只是肉体的死亡,却是生命的升华,灵魂仍在人们心中活着。“牺牲就是睡着了”,这个回答更美好一点。张思德不就是这样吗?他牺牲了,但人们缅怀他,使他活在人们的心里,永远,永远。

关于张思德的精选观后感心得1000字 篇5

《张思德》这部影片是我噙着热泪看完的,电影是结束了,可张思德那憨厚的笑容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影片《张思德》以全新的视角,刻画了张思德这个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兵的不平凡的革命历程。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尽管影片没有曲折的情节,也没有热闹的场面,那一切看似那么平凡: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这种平凡带给我们一种强烈的震撼。

剧中的张思德不爱说话,他从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始终勤勤恳恳地做事。影片中有个事例特别人让我感动:队中的小白,消极怠工,当张思德批评了他一句,小白就负气偷偷离开, 张思德发现后,立刻去追小白。张思德气喘吁吁地追了一路,喊了一路,追上了小白后,张思德几乎以恳求的语气对小白说:“你跟我回吧!”张思德一脸的真诚,没有一丝的责怪。小白回来后,全队同志都商议处分小白,但是张思德却说:“今天的事主要怪我,我不该发脾气。”语气里还有深深的自责。话一出口,所有的人都愣住了,包括小白。张思德用他的宽容和真诚终于感动了小白。从此,小白变了,精神振作,工作非常积极,成了班里的骨干。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你看他无论是修车胎、帮老乡追猪,还是下炭窑,处处为他人着想,不计较个人名利。对孩子,他非常关爱,他无私的爱和憨厚的笑终于使得受到惊吓不愿说话的福利院孤儿开口动情地叫他爸爸。看看毛主席给张思德作的评价吧:缺点是做事不说话,优点是做事不说。这恰恰是张思德的人生写照啊!

影片中有多处感人场面,最让我心痛不已的是,当张思德在炭窑内工作时,大雨冲击,炭窑突然崩塌,二十九岁的张思德不幸牺牲。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颗一颗落下来……

张思德所做的都是很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但这些小事中有着伟大的闪光点。他把别人的事,公众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只要他看到别人需要,就会积极主动去帮忙。他对所有人的爱如同那冬日里的缕缕阳光,温暖、舒适;似沙漠中的滴滴泉水,希望、憧憬……

我由张思德联想到自己,记得有一次:天阴沉沉的,乌云笼罩了天地。好像就快下雨了似的。刚好那天轮到我值日,我心里真有些不情愿,巴不得找个理由逃回家。做值日时,组长叫我倒垃圾,我还强词夺理,推却了。只肯干自己份内的事,多一点也不干。我想想张思德,又想想自己,即后悔又惭愧。我以后一定要以张思德为榜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少年!

剧已落幕,张思德亦远走,但他那种处处为他人着想、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像一盏启明灯,照亮我前方的道路。张思德精神将永存我心中!

《张思德》观后感 篇6

最近观看了电影《张思德》,又重新感悟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每一个中国人对“为人民服务”这5个大字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可以说这5个字几乎贯穿了每一个人成长、受教育的全过程。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很多人至今都能流畅地背诵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

在二十世纪中前期,由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比较单纯,人们的思想很朴实,价值观念单一,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教育的口号,一种精神的提倡,深入人心,人们很习惯地认为那是对每一个中国人的教育和要求,也自愿自觉地贯穿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实际行动就是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认识,但对其核心精神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思考和讨论的比较有限。

到了二十一世纪国门打开的今天,社会前进,经济发展,信息繁杂,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极为多彩。思想活跃,价值观念多元。因此当我们今天再来看电影《张思德》,重温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似乎有了不同于上个世纪的感受和思考,有了不同的价值观念的碰撞,因此也更加有讨论、思考的价值。

思考一 如何认识个人价值的体现

在张扬个性、提倡实现自我的今天,似乎每个人都希望做出一番伟业,希望成为时代的英雄。在观看电影《张思德》的过程中,可以强烈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周围一些同志眼里表达的信息:“张思德明明可以争做排长、连长,甚至更高的职位,可以对革命事业有更大的贡献,但是偏偏要让他去烧炭。这样就埋没了个人的价值,妨碍了个人能量的发挥。你看人家美国大片,提倡的是要做英雄,宣扬的是个人英雄主义精神,鼓励的是极大发挥每一个人存在的价值。”这种想法反映的是当今一部分人的一种价值取向。它和传统教育所告诉我们的价值观似乎产生了强烈的碰撞。

是啊,张思德不过是给不愿离队的老人送去了关爱和温暖;只不过干些跑腿儿、给汽车换换轮胎的活儿;只不过是给犯错误的老乡刘秉钟多一些关心和鼓励。这能算是英雄吗?这能充分体现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在电影中找到的答案是,影片中的刘秉钟从看不上张思德,到他真诚地对张思德说,“我只佩服你一人,以后我就跟着你!”这不就是对张思德个人价值的认同吗!这不就是张思德存在的个人价值吗!那位被张思德称为老革命的哑巴老人之所以不愿意离开部队,是因为他把部队当作自己的家,他不愿意离开这个革命的家。后来在张思德的关爱中,他又找到了家的感觉。当刘秉钟说1933年一起入伍的革命战士有的当了团长、政委,就连他自己最起码也是个主任时,张思德却如数家珍地报出了一连串的名字,在他的脑海里铭记的都是为革命抛投入洒热血牺牲的烈士的`名字。我接触到的看过这部电影的几个学生真诚地说:“这部影片好几个地方都让人热泪盈眶。”他们说,以前也看过不少关于父子情和亲情的电影,但没有像这样被感动得落泪。这说明他们认同了张思德。

时代需要英雄,需要有人做出一番事业。同时,时代也需要像张思德这样的人在默默无闻、点点滴滴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中,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这个价值不亚于英雄的价值,他们正是用自己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感染、团结,带动了一批人,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想做英雄和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为人民做小事情其实是不矛盾的,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个人存在的价值。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愿意做为人民服务的小事情的人,是做不了英雄的。

思考二 如何认识伟大与平凡

张思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但是在他牺牲之后,毛主席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他。张思德是伟大的!张思德所做的都是一些很不起眼的平凡小事,但这些平凡的小事中有着伟大的闪光点。他把公众的事情、别人的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他看到别人需要,他就会积极主动去关心,去做。上前线跟日本鬼子真刀真枪地打仗,是英雄;张思德在后方做着非常平凡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小事,也是英雄。他说,不管在哪里,前线就在脚底下。是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把前线放在自己脚下,就能在平凡中做出伟大。张思德是平凡的,但是谁又能说他不伟大呢!

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有人说把公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只要需要不管大小就去做,这是为人民服务;有人说,为他人做有利的事情就是为人民服务;还有人说,在本职之外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是为人民服务。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需要去做,但又是很平凡的小事情。如果看到了,又默默地去做了,并且坚持做下去,几十年如一日,他就是一个伟大的人。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其实只要有伟大的理想,就能够在平凡中找到伟大。平凡中可以做出不平凡,平凡中蕴涵着不平凡。为人民服务是平凡的,为人民服务更是伟大的!

《张思德》观后感 篇7

赵若源

《张思德》中的他,是个团结集体,尊老爱幼,做事认真,助人为乐的人,最大缺、优点就是坐视不吭声,不太会说话。他非常喜欢小孩子,有一个小孩是个孤儿,一次,尿湿了,张思德把他抱起来,洗澡时,洗得比自己还干净。

他还非常爱帮助人,一次邻居家的一个老奶奶的野猪跑了,他跳到河里,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弄得透湿,我心想:张思德宁愿自己被弄湿,也要帮老奶满分作文网奶去追野猪,这种关心穷苦人的品质,多么高尚,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还有一次……张思德的优点数也数不清,他助人为乐的好事更是像星星一样多。

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在泥石流下。想到这里,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不知不觉,我已泪流满面,成了个泪人儿,苦涩的泪水不断地往外流,往外流……

世界太不公平了,一个年仅二十九岁的小伙子,一个比我们大的叔叔你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你应该有美好的未来,你应该去读书、去上班、去……应该有一顶鹅黄的军帽,黑色的羽绒服,灰色的手套,深绿的跑鞋。然而你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在那个战争的时代不给你一切,你只能拥有饥饿、痛苦和不幸,你只能带着理想:做一个木匠。就那么一点点小小的理想,在美好时光中早早的……

有多少革命前辈为我们美好的今天,付出了多少代价,没有他们那种精神,哪有我们今天自由幸福的生活?而我在幸福之中,竟不懂得珍惜。平日里,不合口味的菜不吃;不漂亮的衣服不穿;不好的玩具不要……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关于张思德的精选观后感心得1000字 篇8

7月26日,机关全体一党一员观看了电一影《张思德》。一毛一主席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以《为人民服务》为题的发表的一精一彩演讲片段时时在我耳边回响。是啊,在60年后的今天,“为人民服务”也成为了共一产一党一人的行为准则和一毛一泽一东思想的具体体现,重一温一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一毛一泽一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一毛一泽一东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

电一影《张思德》既没有战火硝烟,更没有豪言壮语,但它通过特殊的文化语境,弥补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种东西,让人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新的内涵。张思德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在于他道德品质的平凡,平凡到每个平凡人都能在自己的灵魂中看到他的影子。在张思德身上所表达出来的,更多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人内心中本能地涌动着的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一精一神。这种一精一神不论在什么时代,作为一种一精一神的、价值的存在都是值得弘扬的。张思德已经牺牲60年了。60年后,尽管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一精一神仍然熠熠生辉。

当然,《张思德》带来的不只是人们的深深景仰和感动,也给观众留下了深深的思考:革命的成功,需要有人在敌人的残暴统治下英勇抗争,需要有人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冲锋。同时,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无私的奉献者,他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信念坚定。也正是这种“平凡”,让观众感觉到了英雄的鲜活、真实,赢得了感动的泪花。

看完电一影《张思德》后,我觉得张思德同志是我们千万名共一产一党一员中的普通一员,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仅是代表他本人,而是代表着所有共一产一党一员的行动和思想,他们都是平凡普通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工作,听从一党一的指挥,不追求个人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心中始终装着一党一、国家和人民,他们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特别出色的成绩,但他们都是通过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精一神表现出一个真正共一产一党一员的真正品质。

这,就是我观看电一影《张思德》之后的最大感悟。

关于张思德观后感700字<二>篇五

张思德生活在一个革命大家庭里,这个家庭的每个人都很生动,特别是张思德和他老战友的这份感情,是以往电影中不多见的。电影《张思德》没有曲折的情节,热闹的场面,黑白胶片牵出平实瞬间,穿越60载岁月。一名普通的士兵,警卫——开荒——烧炭,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他那样淡泊。

三过草地的老红军,班长一当7年,一整编,又成了战士。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他认保育院不幸失语的孤儿做儿子,用心血崔开朗朗童音;他拜炊事班精简下来的老兵当父亲,真诚的抚慰一抹晚晴。 这些都让人非常受感动。这部影片让我见到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毛泽东主席的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撼人心魄的是张思德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一个少说多干的张思德,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张思德诠释着崇尚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 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党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曾经是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未来还将辉映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