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与孝道演讲稿(汇总六篇)

感恩与孝道演讲稿(通用6篇)

感恩与孝道演讲稿 篇1

“孝”字,是由一个“老人”和一个“子”拼凑而成的。父母在年轻的时候生下我们,当我们渐渐长大,我们的父母也在一天天的变老。所以我们要趁父母还年轻,早早开始孝顺他们。

被我们所深知的航天英雄翟志刚就是一个十分孝顺的人。他幼时家境困难,父亲又常年卧病在床,全家上下靠母亲买瓜子支撑。从初中到高中,他每天都是先回家做饭,在骑自行车去镇上把妈妈接回来。回家后,帮妈妈炒一锅瓜子,而后匆匆赶回学校上课,风雨无阻。他在空军飞行学院每月津贴是12元,只给自己留2元,其余的全寄给母亲。

当然,有孝心的人不是只有他一个,还有田世园捐肾救母,大将军朱德为母分忧的故事,这些都告诉我们:做人要孝顺,要有孝心。

“孝”字,在字典上的解释为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孝道也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伦理道德。而现在有些人做不到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更是不知道伦理道德为何物。这样的人,能孝顺吗?

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和母亲在公交车上发生争执,竟然对母亲大打出手。她揪着母亲的衣服,动手打了起来。周围的人上来劝阻,她却“破口大骂”,扬言谁劝阻她打谁。人们从她的“骂词”中得知,她这样对母亲,只因为母亲没有给她买衣服。

人们常说,小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难道作为“高级动物”的我们,在这些方面还不如那些小羊和乌鸦吗?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是我们学会的第一首歌谣。小时候,我们常常仰着小脸对妈妈说:“妈妈真好,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像妈妈对我这样的对妈妈好。”可是现在呢?我们长大了,可是我们做到了吗?我们是不是在长大的过程中学会了和妈妈争吵,和爸爸顶嘴了呢?

我们要学会反思,学着去孝顺父母,不只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为了自己多年后的今天不后悔。

感恩与孝道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可是看看社会的一些现象,想想现在人们的一些作为: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可是当他成家立业之后,却将父母断然抛弃,让他们孤苦怜仃的艰苦度日;父母费尽心血地将他们培养成才,可是,当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却认为父母地位卑微耻于与其为伍,而毫不留情的不认双亲;为了照顾自己的家室妻儿对老父老母不闻不问……

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听到,或者我们本身就在做的真实情形,真的令人寒心。

也许,每一位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你们忘了,忘了真主的定然,忘了索命天仙的召唤,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带走对我们的挂念和他们的口唤,留给我们的是永久长远的懊悔,和难以了结的孝愿。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岁月间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兰经》: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如果他们中的一人或者两人在你的堂上达到老迈。那末,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喝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你应当毕恭毕敬地服待他俩,你应当说:“我的主啊,求你怜悯他俩,就象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那样,”你们的主是最知道你们的心情的,如果你们是善良的,那末,他对于常常悔过者是至赦的。

听,这是真主安、拉的声音。赶快为你们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礼拜后的一个好都尔,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道家常小菜;也许是听他摆以前的事,做个耐心的听众;也许是任他们唠叨,撒气;也许是一件新衣;也许是一双鞋垫……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价。

报答父母的恩情即便背着父母徒步朝觐往返七次,亦不能尽,所以,穆圣说:“天堂在母亲的脚下。”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我们父母健在的光阴!

感恩与孝道演讲稿 篇3

古人有云:“羊有跪乳之义,乌鸦有反哺之恩,况乎人?”中国汉字往往形简而意深。“孝”这一字,上部分为“老”,下部分为“子”。“子”背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自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便是恩重如山,而“孝”则是我们回报父母的最好方式。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虽身居帝王之位,侍奉母亲却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用的汤药,都必须由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用。他在位共24年重德治、兴礼仪,使得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发展。而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也被誉为“文景之治”。

帝王之躯,也为人子。“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它不仅是一个人行为的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志。孝子的故事在我国古代比比皆是。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几经曲折,好不容易得到线索后,他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并发下誓言不见到母亲永不返回。终于,朱寿昌在陕西遇到了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他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血浓于水,时间的距离无法淡化亲人的思念。众里寻亲,因为我们是这世上最割舍不下的缘分。

“百善孝为先”,“孝道”总在不停的延续,由古至今。一个平凡的女孩,孟佩杰,有着一个不幸的童年:五岁父亲去世,母亲重病,无奈将她送人领养。三年后养母瘫痪,养父离家出走,此后杳无音讯。八岁的孟佩杰开始为生计操劳,承担起侍奉养母的重任。她每日悉心照料养母,为她洗漱梳头、换洗尿布、涂抹膏药。十几年来,不离不弃,直到考上大学还是如此。

尽孝何难?不过是像父母照顾你一样照顾他们,满足一下老人们的愿望,让他们渡过一个开心幸福的晚年。

古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还能等待吗?

感恩与孝道演讲稿 篇4

孝敬父母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黄香温席到鲁迅寄书慰母,再到如今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我国上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里,这一美德不断被传承,这一品质不断被发扬。

陈强斌,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小人物。自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开始,就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去工作,坚持照顾母亲,不离不弃。其实,陈强斌做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他只是将而是母亲为他做的都在母亲需要时再做一遍罢了。但,这件事却触动我们每个人。孝,其实很简单,就是待之以礼。但正是这千千万万个待之以礼换来了一个个解决人口老龄化相关问题的大爱。

我国从建国以来就不断就养老问题进行创新改革,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养老问题,孝敬每个老人,让每个老人老有所养。不光是这样,我国还十分重视孝敬老人的宣传工作,树立尊老爱老的风向标,形成“孝敬老人,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孝敬老人,虽然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不是我们的专利。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因为怕母亲伤心生气,不与兄弟争夺财产,依然选择放弃。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曾为歌颂母亲写过无数个诗句。孝敬父母在国外也很常见,虽然我们有着不同颜色的皮肤,但孝是不分国界的,因为我们善待老人的心是一样的。

但,这世上总会有些特例。某个人,年轻的时候放荡不羁,目中无人,从不把长辈放在眼里。直到老的时候,儿子也向他对待自己父亲的方式对待自己,尝到被自己孩子嫌弃的滋味的时候才明白当时的自己是多么无知,才明白孝敬长辈是多么重要。没有一个人愿意在无助中孤独离去,没有一个人愿意让自己所爱的人嫌弃自己。我们总青春不再,鬓发发白的时候。所以,我们理应善待每一个老人,用自己的真诚帮助他们。

“百善孝为先”,孝是对长辈的回报,也是对社会的回报,只有孝敬老人,让这一传统美德流传下去,我们才不会有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一天。

孝,很简单,它可能是一句问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孝,又很难难到没有几个人可以坚持,难到让一个国家手足无策。

感恩与孝道演讲稿 篇5

何为孝?孝经有言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此乃孝也。

孝,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为父母洗衣叠被、端茶送水,而是让父母有所精神寄托。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可见为父母做一些简单的琐事本就是我们应该做的让父母开心才是孝。

世界上有许多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节日,有些许小节日已经被遗忘而父亲节、母亲节却被从国外传到中国,这足以说明孝之一字在中国的影响。古时候有一个关于孝的故事,讲的是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王祥用孝感动继母,他的故事也流传为后人得知,他的孝让人佩服。

“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行可做的。愿我们能牢记这些话。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恸,至此追悔已迟。

感恩与孝道演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敬老重孝之风,自古就有“百行孝为先”之说,从这层意义来说,“孝”属于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

“孝”是会意字,意思是老人紧紧靠着儿子,就是要求子女使双亲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父母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有养育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而感恩本来就是我们中华“孝”文化中应有之内涵,是优良传统,更是个人应有的基本品德。鸦知反哺,羊知跪乳,就非常形象直白地告诉我们应心怀感恩奉行孝道文化。

特别是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人口的增多,讲究孝道对当代中国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近年来由于外来思潮的影响,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就有那么一些人迷失方向,心理失衡,道德滑坡。有“敬钱不敬老”,有“敬权不敬老,”有“敬小不敬老”,还不惜千方百计“刮老”、“啃老”到“砍老”;有的不仅不赡养老人,还抢占老人的财产,干涉老人的生活,视老人为“包袱”、“累赘”,更有甚者逼迫老人沿街行乞,露宿街头,进而走上绝路。社会上的这些不孝行为,从反面告诫我们必须加强对我们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研究、发掘、整理,弘扬其精华,使之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创建平安家园,构建和谐社会。

一年来,我们学校及时地以感恩教育这一鲜活的德育载体,弘扬孝道文化。学校通过感父母养育之恩,感师长教育之恩,感学校知遇之恩,感社会包容关爱之恩等一系列活动,使我们广大学子受到了震撼和感召。许多同学都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体悟新时代赋予“孝”文化的新内涵。他们或勤于劳动,做自己力所能及家务,帮助父老双亲;或勤俭节约,艰苦磨砺,来减轻双亲肩头的生活压力;或给父母梳一次头、洗一回脚、写封信、发个短信等等,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孝心切切,孝情真真、孝行更实实在在。而我们六年级学生,面临着人生的十字路口,忙着最后的冲刺,似乎已游离出以前那种热闹。可我要在这里说的是,当我们心怀感恩去完成每天繁重的学习任务,谁说就不是在尽“孝”呢?我若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理想的大学,谁说这不是呈给双亲最好的礼物?谁能说录取通知书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宽慰我们父母那一颗颗望子成龙,盼女为凤之心呢?当年北京街头打出“小平你好!”,那位老人又何尝不是心怀感恩来回应:“我是人民的儿子!”

孝行天下,小孝为父母,大孝为人民。只要我们心怀感恩,力行“孝道”,去感激生养我们的人,感激关爱我们的人,感激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那么我们的“孝行”定能因感恩之心而德馨校园,和谐社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