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优秀6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傅雷家书》就像我们的一本良师益友,教会了我们做人,告诉了我们处事的道理。

父母的爱,往往是严厉而又具权威的,但是,看了《傅雷家书》这本书后,我发现父母的爱,居然还能是谈天论地,包罗万象的。

这本书中,使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傅雷在傅聪出国参加肖邦国际比赛前后书写的家信。这些信体现了不仅体现了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还表达了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以及老师对学生殷殷教诲。我感到十分震惊。

小时候,如同父母对我们一样,傅雷对傅聪的爱也是十分严格的。这种爱导致父子俩关系相处不融洽。长大后,傅雷与傅聪的关系便如同朋友一般, 而且父爱变得更深沉。因为,傅雷年轻时曾经出过国,所以恨不得把自己的经验,一股脑儿地传给傅聪。我特别喜欢傅雷说的一些话,特别能鼓舞人心,又彰显深明大义。

这本书中,令我感动的人还有马先生。诚然,他不是傅聪的父亲,但是他却扮演着父亲的角色。傅聪在国外的这段时间,马先生把傅聪照顾得很好,简直就是傅聪的经纪人。另外,我比较喜欢傅聪的第一任妻子——弥拉。她不像其他女性一样依赖丈夫,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关心他。身为儿媳妇,她懂得傅雷夫妇的难处,并且表示理解,她是一个识大体的妻子。

这本书语言精炼,道理众多,有些朴实,有些伟大,让人体会深刻。其中,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去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以前的我,在为人处世上总是显得不够真诚,不懂的事情会装懂,不肯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批评,说得好听是具有极强的自尊心,说得不好听是死要面子。现在,我要放下伪装,做真诚的人,做真实的自己。

《傅雷家书》就像我的一本良师益友,教会了我做人,告诉了我处事的道理。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暑假是阅读的好时期,想想在凉爽的空调房里,手中捧着一本·经典·,茶几上放着一杯饮料,自己则选择最舒服的姿势。这样看书何止,是享受啊!这么好的时光别浪费了,

这个假期我看了三本书,不过受益匪浅的还是《傅雷家书》

家书,现在已不复存在了吧,手机,电脑等早已取代了家书,即使你和你的家人远隔千里,远用手机互联网就可以在身边,但也正因为如此,家书就显得特别珍贵。

一封封黄页纸的家书最容易勾起人们的回忆,更能体会亲人的情感。

杜甫不是曾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它是家人的定心剂,放心药。它是游子在外奋斗的动力,更是支持他的坚强后盾,它甚至在人孤立无援是是那无形的力量。

有了那么多的期待,细细频度《傅雷家书》,特别给人心动的感觉。傅雷一位翻译家,他认为儿子的道路跟他是那样相似,所以他利用了自己年轻是积累的丰富阅历,所接触的人情世故一一交给了儿子,使他的人生道路更加通畅。

排除他的身份,他也是一位严厉,有时也感性的父亲。不过他不避讳自己的情感,他与孩子之间不仅仅是父子,而是兄弟,所以那种架子是完全没有的,在他写给孩子的书信中,除了他对儿子的祝福,对他的建议,还有他明白的写出了自己对儿子的那种思念,显得非常感性,这位父亲给我带来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等到几年后在此翻开这本书时,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吧,因为它常读常新。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细节在词典中的意思是琐碎而不重要的小节,细节看似不重要,但正是这些细节,才体现出我们每个人真实的一面。

傅雷在信中写道:上封信中,我要你注意,住在华沙必须问明房东的睡眠时间,切勿深夜弹琴的事,望随时记住。这句话说明傅雷不希望儿子练琴时打扰别人,这也体现出傅雷在日常生活中的随和、平易近人、关心他人。信中他还提到了很多细节,“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日常琐事要做的neat,就像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见字如面,傅雷认为在平常的写字写信中,通过字迹页面的整洁程度等,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性格,所以他希望儿子无论是写信还是弹琴,随时随地都要保持neat。

郭德纲有句话在网上很火,“观人于临财,观人于临难;观人于忽略,观人于酒后。”看一个人怎么样,怎么看呢?观人于临财,就是要看他在金钱面前,是否见财起意?如何取利、如何驾驭财富等。观人于临难,就是要看他在困难面前怎么做,是消极还是乐观?观人于忽略,就是要看他无意中的一些举动,往往能体现他一个人的性格。观人于酒后,这一点就很简单了,我们都知道,酒后吐真言,喝酒以后说的往往都是真话。这些不都是细节体现人品的例子吗?

我的妈妈就是个很注重细节的人。吃饭时,她经常告诉我,吃饭时不要乱换座位,不要敲碗,不要把筷子插在碗里。写作业的时候,她又告诉我,写作业要快,不要磨蹭,否则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拖拖拉拉,做事做不干净。写大题时,要把答案从左往右写,不要都挤在右边,和做事一样,要提前把事情赶出去,而不是拖到后边。这样的细节要求还有很多很多。

细节决定一切,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注意点点滴滴的细节,能做好小事,又怎会担心做不好大事呢?这就是我读《傅雷家书》的收获。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第一次看到《傅雷家书》是在父亲的书架上,那时我正要上高三,父亲只是简单的给我说了一下内容,要我好好的把它看完。在我的藏书中,《傅雷家书》是我多年来翻阅次数最多的一本书,它虽然装裱陈旧,且从第一页到后记都有自己当年用笔画下的重点感悟印记。

犹记得当时读完家书,思绪万千,心情极不平静,为人之父的傅雷先生,它规定孩子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大气之成,有待雕琢。在长子傅聪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我们看到了作为父亲的傅雷所倾注的心血……

傅雷先生告诫在异国求学的傅聪:“单纯的乐观是有害的,一味的向前看也是危险的。古人说‘鉴往而知来’便是教我们检查过去,为的是要以后生活得更好。”这段话给了当时正要的我感触很深,几次向父亲讨教:“我是否已走出单纯的乐观?我是否已知道去回顾自己的不足?”‘鉴往而知来’几乎就成了我初涉世事的座右铭。

在我反复多遍的阅读中,这段话给了我无限的感慨和激情,也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冲破了一些艰险与磨难。与人为善,快乐求生。傅雷先生是这样说的:“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说来说去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我相信你也是这样的。”

傅雷先生在婚恋观上,亦对傅聪有多番指教:“对终生伴侣的要求上,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而主要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相互尊重、谅解、宽容当是最重要的……”这封家书对我影响之深,是我一生都为之欣慰的。在我还是年少轻狂,对爱情懵懵懂懂的时候,这番话给了我一个明确的交友方向,让我不会再爱情这条道路上走上歧路,找到适合自己的男朋友或丈夫,这怎能不让我对《傅雷家书》感怀、难忘……

《傅雷家书》中上百封指点子女的家书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角色的变化,不同时期给予我许多不同的人生指南。虽然著名翻译家、艺术家傅雷先生在家书中传授深奥的哲理及一些言传身教的范例,是我等平凡人难以企及、并未和汗颜的,但是这本好书中一些浅显易懂的做人准则确实让我终生受益的。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读《傅雷家书》已经不止一次,一行一行,如同和父母、朋友促膝谈心,如同聆听智者殷殷教诲,一句都舍不得略过;一篇一篇,如同翻阅箱子里的那些旧信件,一件一件都要查看清楚,一个纸片都要反复咂摸。《傅雷家书》就是这样,适合慢慢地品读,它凝聚了一个严父、慈父深沉的爱,也凝聚了一个出色的翻译家、艺术家睿智的人生见解。所幸,傅聪傅敏都不负父望,一个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一个成为英语特级教师;所幸,我们今天还有那么多的青年学生爱读《傅雷家书》,从中得到教益,这多少也让傅雷得到慰藉吧。

一、学问第一,真理第一

傅聪出国留学,远越重洋,内心难免被情感困扰,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经历和睿智告诉孩子:“一个艺术家必须能把自己的感情升华,才能于人有益”,他说,“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没有变过的”原则。

做好学问,把握真理,才是人生的根基。谈论学问,谈论艺术,也就成了《傅雷家书》的一个重要内容。傅雷一再地询问傅聪:“乐理开始了没有?”,一再地叮嘱傅聪:“乐理可以趁早赶一赶”。乐理是音乐的根基,这个根基是否厚实,决定了这条路能否走得长远。作为一个教育家和艺术评论家,傅雷对傅聪艺术上的指引当然远不止于监督、催促,他的教育如同潺潺的溪流,清澈而源远流长,渗透到生活的每一寸空间。面对傅聪音乐会的成绩,他指出:“音乐会成绩未能完全满意,还是因为根基问题,将来多多修养,把技术克服,再把精神训练得容易集中,一定可大为改善。”面对傅聪艺术上容易受到外来的影响,他说:“你心灵中最优秀最特出的部分,从人家那儿学来的精华,都要紧紧抓住,深深的种在自己性格里,无论何时何地这部分始终不变,这样你才能把独有的特点培养得厚实。”字字句句都是他悟透人生、艺术之后凝聚的精华,字字句句都是至理,字字句句都切中肯綮,又都来得那么及时。

为了拓展孩子的艺术视野,傅雷在书信中常常就一场演出或一场画展甚至一本书、一份稿件探讨交流,他叮嘱孩子在音乐学习之余,可以欣赏、领略造型艺术的神韵,以丰富音乐的形象,他也叮嘱孩子不要忘却中国古代文化,和他谈论中国古代音乐,给他寄书,《古诗源选》、《唐五代宋词选》、《元明散曲选》等等,让他多看几遍,增加文学知识,拓宽艺术眼界。读《傅雷家书》,你不禁会感叹:傅雷是严父,也是良师!

二、先为人,次为艺术家

无疑,傅雷是以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的高度来培养傅聪的,要成为艺术家,需要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然而,艺术家的胸怀、艺术家的慈悲与博爱,需要在为人处世的点滴中体现,所以,他告诫傅聪,要“先为人,次为艺术家”!

翻阅一封封家书,我们随处可见傅雷用心良苦的教育。傅雷始终以一种艺术家的大人格来期待孩子的成长,教导他成为于人有益的人。

有益于人,潜心修养,不忘家国。傅聪游学海外,而国家正发生灾难,傅雷在家书中说,“你对政府的感激,只有用行动来表现才算是真正的感激,一个艺术家必须能把自己的感情升华,才能于人有益。”他还曾让傅聪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家国是一个人的根,而家国情怀,正是为人的根本。

卓越的人格如何养成?卓越的人格在于对学问的执著追求,傅雷和傅聪探讨一篇不太恰当的翻译稿件,评价说,“毛病就在于他功夫用得不够,没吃足苦头决不能有好成绩!”相信,傅雷作为一个出色的翻译家,他在这方面是吃尽了苦头的,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艰苦卓绝的奋斗,怎么能觅得灯火阑珊处的那个“她”,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呢?卓越的人格还在于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和坚强克服错误,傅雷说,“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和结晶吗?”以此引导和鼓励傅聪走向艺术的高峰。卓越的人格是傅雷信上说的“心地善良、正值,胸襟宽,能及时改正自己的判断,不固执己见。”是“光明正大,实话实说。”是“虚心、勇敢、坚韧”,是一个“具有一颗慈悲的心的强者”!

卓越的人格还体现在生活的细小处。比如,对朋友的真诚,他说,“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告诫孩子待朋友不能马虎;比如,演出中的举手投足,他告诉孩子,“出行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比如,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恩。点点滴滴,仿佛孩子还在跟前,关怀得那么体贴、细致、周到!

三、脉脉温情,家书抵万金

一封封书信来往,写在纸上的一些家常话,读来平淡之处却有脉脉温情,可以说,傅雷夫妇把对儿子全部的爱所有的牵挂都倾注在家书的字字句句中。

对于写信的目的,傅雷在信中坦言: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的对手”;第二,“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

在信中,我们看到父母思念的眼泪;看到父母对孩子点滴进步的狂喜;看到只有最亲近的人之间才会有的最琐碎的叮咛;看到父母用毕生的生活经验凝聚而成的提醒:学习正规化、计划化,生活科学化;看到父子之间融洽、毫无顾忌地互相倾诉,探讨艺术和人生;看到父母虽然逐渐年迈,可也不甘落后,“永远也想追随在你们后面”;看到年迈的父母得不到孩子音讯之时的内心的无奈痛苦;我们看到了一个真诚的艺术家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兢兢业业做学问,堂堂正正做人的一生。

孩子远隔重洋,家书实际上就承载起了父母教子的责任,承载起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深深的牵挂,还有殷切的希望。正因为如此重要,所以难怪一次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信件遗失,傅雷半个多月心神不宁;难怪收到信后多少狂喜,反复念读,彻夜难眠,“家书抵万金”,一点都不为过;难怪有评论说,这是“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聪有父有母如此,夫复何求!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岂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这一段家书,算得上精辟深刻!傅雷对儿子的期许便如自己一样,把自己做学问的感触与孩子分享,用心可谓良苦,学习、干事最怕一知半解、浮躁浅薄,个人觉得认真专注于一件工作或者事物的方方面面、多个角度、多个维次,才能通透,从学习上来讲是善于学习、能真正学懂,从工作上来讲是到位、妥帖。这一点无论是哪一代人的哪个方面,都值得深思!也与一个人的空性、悟性有关。这当然不是一知半解的沾沾自喜、坐井观天,更不是浮于形式的夸夸其谈、走马观花!一代大家傅雷在此为我们所有人做出了好的榜样。

“练琴的时间必须正常化,不能少,也不能多;多了整个的人疲倦之极,只会有坏结果。要练琴时间正常,必须日常生活科学化,计划化,纪律化!自己弹的曲子,不宜尽弹,而常常要停下来想想,想曲子的意境、境界,追问自己究竟要求的是怎样一个境界,这是使你明白你所要的是什么,而且先在脑子里推敲曲于的结构、章法、起伏、高潮、低潮等等。尽弹而不想,近乎即兴表演,弹到哪里算哪里,往往一个曲子练了二三个星期,自己还说不出哪一种弹法最满意,或者是有过一次最满意的弹法,而以后再也找不回来。假如照我的办法作,一定可能帮助自己的感情更明确而且稳定!”

本想作出删减,细细读来一个长者和父亲的殷殷期盼,实不忍辜负,姑且消耗大家的耐心!传道、授业、解惑,授之以渔,我想异国他乡的傅雷在读到此处,一定感慨父亲的苦心孤诣,而所有的读友亦能感到一个父亲用心的深远、细腻,父母是儿女最好的老师!对于求学上进的傅聪而言,这是茫茫学海中的一盏明灯,既有方法论又有可供实操的提升方法,既厚重又朴实!现实中的例子和教育,在此不予置评,正如佛渡有缘人,个中意味可体悟不可言谈。

这算得从此书读出的父爱的厚度!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