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8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1

1835年的秋天,马克思写下这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毕业论文。在这篇论文中,马克思表达的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17岁的马克思以深刻的语言,严谨的表达,缜密的思考,有力地论述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有的考虑。作为一个初入大学的青年,我从这篇文章中的收获颇多,也使我更加了解了一位青年应该如何选择一门职业。

马克思说人类的共同目标是使人类和他自己去高尚。而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则是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最能使自己和社会变得高尚的地位。因此,认真权衡这种选择就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听天由命的青年的首要任务。然后我们该如何权衡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目标,或大或小,如果你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他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当我们如此想时,从内心就会产生一股生机勃勃的力量促使我们为了这个目标而付诸行动,那这样的目标便不是空想。但这样的声音很容易被淹没。为什么会被淹没?由盲目的选择确定的目标所显示的伟大容易激发虚荣心,这份虚荣心往往使我们狂热,我们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召唤他去的地方。多少人身居要职,却贪婪身外之物,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理智也无法约束他的行为。那些伟大,拥有无限光环,能满足我们的虚荣心的职业,往往在我们的狂热追求后,褪下光鲜的外衣,我们的情绪变得不再高涨,只剩下的厌恶和反感,而之前的努力都葬送在那欲念的深渊。因此,青年在选择职业时,不能被一时的热情所蒙蔽,而应选择我们真心怀有热情从内心同意的职业。

人们常常从表面来观察某种职业,并没有仔细分析衡量这种职业加在肩上的重大责任。在将来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我们会因为得不到预期的满足而怨天尤人。在这里,我们用一时的虚幻掩盖了它的责任,我们能做的只有把目光放深,放远,保持理性。而当理性被情感所欺骗而感到迷茫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应该想到,父母是我们最强有力的支柱,他们走过的漫长岁月,饱尝了人间酸甜苦辣人。我们应该从他们那里寻找经验和教训,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力量。如果在了解会面对的困难后,我们仍然充满热情,那么就坚持下去吧!

但选择职业并不是你觉得喜欢,合适就可以胜任。有时我们的体质就会出来捣乱了,它常常威胁我们,让我们无法愉快的工作。如果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轻易认输了吗?正如马克思所言:"一个不能克服自身相互斗争因素的人,又怎能抗拒生活的猛烈冲击呢!"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而努力工作。马克思晚年时,反动势力的疯狂迫害,极端贫困的生活条件以及极度紧张的忘我劳动,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但他依然继续收集和研究各种资料,不断发展政治、经济学理论,努力完成《资本论》的写作。但与体质问题斗争并不是说过分的强迫自己做力不所及工作,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没有什么比有野心,却没有能力实现它更可惜了。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较为仔细的考虑而选定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SOHO副总胡文俊在第一次推销房子时,他不知道该如何与顾客对话。他脸憋的通红,手心直冒汗,但是除了简单的介绍楼盘的情况外,他不知道该讲些什么只能傻傻的看着对方。结果也很明显,房子没有卖出去。之后他开始苦练沟通技巧,主动与街上行人说话,介绍楼盘。两个月后,他的说话能力提高了很多,并且卖出了第一栋房子。在大学学习并不仅仅是要掌握要求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习进入社会的社会办事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我们才有更多的空间去选择自己想要的职业,而不至于因为能力比过他人而得不到自己喜欢的职业。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不要高看自己,也不要低看自己,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职业。

根据《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所说的,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能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往往不是最高的职业,而是最可取的职业。无论什么职业,只要我们专注于工作,不苟且,不应付,坚持职业态度和操守,就能赢得最高尊严。环卫工人每天面对最痛最累的工作,但他们依然每天认真工作,保持着城市的外貌。一次回家的路上看到环卫工人已经开始工作,那时是凌晨两点,心中更是由然升起无尽的敬佩之意,感谢环卫工人在让我们生活在如此洁净的城市。

作为江西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我在面对社会工作时也应该遵守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的主要方针。社会工作的工作理念是助人自助,即帮助他人发挥个人潜能,使其获得完美最有意义的生活。而这正是在为同时的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的同时,自己也实现了自我。作为一名未来的社工,我所享受的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这千百万人的幸福也是我幸福。社会工作也许会悄然无声的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给人类带来幸福。所以,我们不应该认为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相冲突,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利益,而是相信,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这才能达到自己的完美,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学校里所上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中是这样定义的,职业选择是指人们依据、利用所掌握的职业信息,从自己的职业需要,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寻求合适职业的决策过程。青年人作为国家未来的顶梁柱,这要求青年在面对职业选择时,要认真权衡选择一个最可取,使他人和自己趋于高尚的职业,并为之奋斗努力。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2

在拿破仑帝国破灭,被推翻的封建势力又重新复活的时刻,自由主义又一次铺天盖地地席卷了整个欧洲世界。马克思诞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就注定了其饱受启蒙思想的熏陶。再加上马克思的父亲头脑中充满了宗教自由和政治自由的启蒙思想,他的言行举止对少年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这就成就了其异于常人的睿智,无论是思想还是言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是马克思的中学论文,思想见地就达到了常人不可比拟的阶层。

本文主要阐明了关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的因素,怎样选择职业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此文章的语言清新优美,读完之后犹如当头棒喝,尤其对于我们这样的在校大学生,在面临即将开启新的生活方式时,难免会感到迷茫与浮躁。生活犹如万花筒,工作更是多种多样,所以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会眼花缭乱,不知其思所归,其意所至。马克思说:“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他自己和人类趋于高尚。”我们选择职业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首先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定位。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追求适合自己职业,才能最终选择出“最终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

马克思在文章中认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考虑的因素有以下方面:

1、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从实际出发,问问自己内心想要什么。他在文章中提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选择职业不是为了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要明白虚荣心容易给人鼓舞或者是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但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去的地方。他已经不再自己选择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而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去决定它。

2、马克思认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当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以此为指针就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这才是最高尚的职业,选择这样职业的人才是最崇高的人,才是人们最敬仰的人。马克思的考虑很深刻,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只有把社会需要放在第一位,选择符合国家需要的事业才是正确的。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具有主观选择与客观改造的能力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体现,正因为人的主观选择具有能动性,才使得我们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最终做出完美的决定。马克思告诉我们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从中我体会到即使面对着万般的选择,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想要什么。我认为作为一个平凡的大学生,扬言自己要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为了拯救人类而选择职业,这是不符合现实的。既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我们必须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充满热情,深切的热爱这份工作我们才想要去为之而努力。这正如马克思在文章里提到的“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只有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过程中才“始终不会情绪低落”。

另外,在选择职业时还要考虑我们个人的体质问题。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能胜任的工作,那么我们的热情很快就会被榨光,并且自愧无能,产生的后果必然时妄自菲薄。正如马克思所说“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马克思会对青年选择职业有如此见解,可见他在17岁得时候就有了明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读完这篇文章之所以会感到震撼,那是源于我们对其见解的心悦臣服。由此说来,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才能在意识洪流中坚守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才能在形形色色的诱惑下坚持原则,不被诱惑所扰。选择职业也是一门学问,在大学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要让自己陷入迷茫的深渊。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3

社会公众大都从兴趣爱好或者工资多少、职位高低、福利待遇等层面考虑一份职业的好坏,而很少有人能把它作为达成“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的目标的手段来看待。当初周恩来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多少纨绔子弟面红耳赤?真正的伟人凡事绝不是只为自己考虑,他不会只为一己私欲而作出抉择。但同时,他也不会一味委曲求全责难自己,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最擅长而又能使人民受益最多的职业。“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意识深深烙印于物质,而格局决定了高度。

有人觉得社会地位、家庭出身就是我们的起跑线,而有人出生就衣食无忧生在终点线,于是奋力拼搏以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与身份地位的差异,或者怨天尤人,浑浑噩噩,虚度年岁。其实,做事情的初衷也是我们的起跑线,我们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信仰、思想的高尚程度、做事时所期望的效益与服务的人群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

正如文章所言,“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我们应该选择能把自己能力最大化于社会的工作,选择自己存在感最强的工作,选择使我们自己能真正受到鼓舞的工作,不为名不为利,不为虚荣心。生命本就是无意义的,人向死而生,生就是一个不断为自己的存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为浮名虚利的打拼注定是不能长久的,这样的挣扎迟早会耗尽你所有的热情。若是习惯了在这温柔乡里消沉,再想摆脱,想重归正途,便更加吃力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希望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不要在尘世繁华与纸醉金迷中迷失了自己的初心。哪怕最初的想法已经改变,也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

人事都太过复杂,我们的选择太多,容易引诱人误入的歧途也太多。

阡陌纵横,“我们的目光应该投向哪里呢?在我们丧失理智的地方,谁来支持我们呢?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饱尝了人世的辛酸——我们的心这样提醒我们。”身为人母的龙应台就曾在《亲爱的安德烈》里提到:“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能够选择自己的职业,能够把职业融入生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工作时感受到尊严与被尊重,而不是被迫谋生,这真的是一件值得拼尽全力去追求的事情。著名的默片大师卓别林所演绎的经典电影《摩登时代》就辛辣的讽刺了将人类作为工具奴隶的所谓“工业时代”,他们在工作中找不到存在感,并且自己可以随意被任何人代替。卓别林的欢乐逗趣背后给人们留下的更多是对此的沉痛反思:如果选择了一份自己都觉得将就,没有尊严的工作,那就成了自己生活的奴隶。工作的时间里期盼着早点结束,草草了事,漫不经心,郁郁寡欢,只有在工作之余的时间才能感受到生命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是有别于低等动物的人,并且那短暂的欢愉里也仍旧为即将到来的工作而担忧失落着、恐慌着,似是将自己的生命人为缩短了好几倍。

并非每个人都足够幸运,能够找到自己的伯乐,即便他们自己也不一定最初就能意识到自己的才能。走了弯路怎么办?自怨自艾吗?束手就擒坐以待毙吗?当然不能,在哪里跌落就在哪里爬起,如果走错了,停下就是一种进步。并且尽快调整步伐,回归正轨。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独特,如此宝贵,何苦浪费时间无为抨击自己,与自己同归于尽?

“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能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吗?”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好比让鲁迅去打仗,让关羽去写唤醒群众针砭时弊的文字,他们也都不能胜任。是他们无用吗?显然不是。可如果他们没有找准方向,不根据自己长处的努力,只能是不断碰壁,不断撞南墙,最后也依旧会怀疑自己一无是处。最令人唏嘘的便是世上少了一拯救乱世危亡中世人精神世界的大文豪,也埋没了忠肝义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安邦大将。如果发现自己做某件事情无能为力有心无力,那么不要着急否定自己,不要妄自菲薄,而是应该静心反思自己所做的选择,是不是浪费了自己的才华,是不是驶错了方向?“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它会让我们失去信心,失去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它掩埋我们的心智,让我们怀疑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对别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对自己也一样,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就会使我们做事时畏畏缩缩,会让我们与正轨失之交臂。

不排除另一种失误,一开始认定了一种自以为非它莫属的职业,然后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顺遂自己的心愿,然后觉得才看清了它的本来面目,唾弃它排斥它,实则从未真正有过偏执与热爱。再者是没能坚守住阵营,它便成了“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总觉得心存遗憾,“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论怎么选择都成为了一种将就。为了避免这种假性喜欢与遗憾,我们在作出选择之前就理应全方位考量,不能凭一时冲动而与它海誓山盟“私定终生”。成熟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分辨喜欢与爱,当你认清了它的真正面目,知道它的所有弊端却依旧想要坚持想要携手一生的职业,那便可以作为你的归属了。《欢乐颂》里曾提及:“喜欢是执子之手,爱是与子偕老”,无论生活一帆风顺亦或贫困潦倒,我们都不应该放任自己只因一时好感下决定,而应该选择自己所爱。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4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卡尔·马克思的中学考试德语作文,后被收录在《马克思全集全集》第一卷(下册)当中。

在这篇文章里面,最广为人知也最为振奋人心当属这句:“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我现在即将踏入大三,再过一段时间就会离开学校前往社会寻找以后的职业工作,曾经我读这段话并没有多少感觉,但现在重新细细的品味,却引人深思。

在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上,我深刻的剖析了自己,从我的学习目标、学习成绩、性格爱好出发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了一番规划,期间我一次又一次想:“什么是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

想到了最后,我便给出自己答案:“不管是什么样的职业,能够始终为人民服务,那就是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

把握了这一点我的思维就慢慢清晰了起来,对未来从事怎样的职业也就不再担心,我也从这渐渐明白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了:我的专业决定了我未来是一名工人,我的阶级决定了我永远站在无产阶级一边,我的理想决定了我依靠的不是个人而是集体,我要成为一名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人。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5

马克思在他十七岁中学毕业时写下这篇毕业论文,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虽然已经逝世,但他的思想却依然留存,我们从中也受益匪浅。细读这篇文章后,见识到他当时就具有的极高觉悟,震撼不已。

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从几个方面谈论了青年在毕业后选择职业时应该考虑的一些事情。

首先,马克思谈到,人作为高智能生物的存在,区别于其他动物有人自身对实现一个目标时使用方法的选择。这是极其重要的,人有了选择的机会,同时是经过自身思考后的选择。这个选择的机会甚至贯穿于马克思文章中,有关于目标的选择、关于实现目标机会的选择、关于职业的选择、关于是否参考类是父母在内的一些“顾问”的选择。

接下来,马克思开始对自己的目标做出了讨论。文中谈到人们要有一个自己的目标,不是随便的一个目标,马克思指出:“我们不应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对于毕业的青年来说,如果目标是未来的职业选择,那是马克思那么说是完全正确的。毕业的青年不应该随意地选择了自己的职业。

马克思甚至这样来定义那个目标: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如此形象具体。的确,如果我们在确定目标时真的能够做到追随自己内心的想法,那样当我们在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主观上自己就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这也是极其重要的。

当然马克思有对一些人对目标的坚持做了细谈。马克思谈到很多人在制定目标后都缺乏坚持为目标奋斗下去的毅力。当时我读到那段时也真是感触颇深,一下子想到了过去的自己。过去的自己没少定一些小目标,例如每周读几本书,早起晨跑,坚持背单词……这些都以书上积满的灰尘,错过的闹钟以及搁置在一旁的词汇书宣布了那些目标的作废。想想实在可悲,当初的信誓旦旦,如今却已是不闻不问。

实现目标是一段长跑,不需要我们起跑时的爆发力,却很依赖我们跑下去的毅力。我们都曾目睹了无数满腔热血出发,几天后放弃的事例,或许自己也参与其中。所以,可贵是对于目标持续的追求。

然后,马克思开始讨论青年对于职业的选择所应考虑的几点。第一,青年选择某一职业的理由或是企图,是真的认为那是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工作,还是怀揣着一种对于这一职业的虚荣的炫耀。如果是前者那就是值得高兴的,而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青年对于这一职业的选择就是相当危险的。虚荣心只能引起我们对于这种或那种职业突然的热情,却不能支持我们长期从事这么一项工作,马克思也提到,如此的话,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最后导致的只会是我们的怨天尤人。

因此,青年在选择职业是应该好好思索自己做出这个选择是否真的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第二,青年在选择某个职业时对这一职业要有正确的认识。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份工作,自己有没有对这个选择有很好的理解,那个职业是否真的是我们想的那样美好,或是关于这个职业的各种美好的言论都是我们道听途说、都是我们幻想出来的。如果真是如此,那就相当危险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绝不能仅仅对这个职业是片面的理解,还应该深刻地去了解它。弄明白这一职业对我们的要求,包括对我们知识技能、对于我们从事这一职业后应当承当的责任、对我们体质等多方面的要求。当我们对这些都熟知时,我们才能更正确地做出自己是否决定对这份职业的选择。而在这决定是否做出选择的思想斗争中,我们除了参考这个职业对我们的要求这个客观事实,同时我们也有我们的“顾问”。

所以,第三,青年在选择某一职业时,应该很好地利用好“顾问”这一资源,马克思认为,他们是更有经验的,所以青年可以从他们那得到有胜与其自身主观上的判断。第四,青年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人类社会中有很多职业供青年选择,这时青年就又要好好考虑这选择。马克思认为,青年应该选择有尊严、甚至是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工作。后者我想可能大多数人没有马克思那么高思想觉悟,但至少应该做到前者这一标准。

以上就是马克思对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一些论述,但我想如果我们能去掉“选择职业”这一框架,马克思所述的言论对于我们生活学习方面还是适用的。

如若我们对一件事情有自己的选择权利,那我们就应该在做出选择前有周全的考虑。这是我们不会在之后的行动中因为毫无准备而束手无策的重要保障,这个工作包含了我们在很多方面的思索。我们首先需要对那件事有自己独立的认识,其次我们还应审视自己做这么一件事的目的,最好我们可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毕竟前车之鉴还有很有利的。

而且,想马克思所述青年在选择职业后应该有对这一目标的持久追求、不灭的热情。我想求学之路亦是如此,也需要我们有坚持下去的毅力,绝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同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以辩证的方法去看待问题,不局限与事物的表面,这样才能做到周全的考虑。

以上就是我读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这篇文章的感想。如今我虽然还未面临到选择职业这样一个问题,但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种种观点无疑是我未来在面临这一问题的很好借鉴。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6

在准备阅读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先生的著作之前,我深知导师的思想境界之高,思维领域之广,思维深度之大,思维结构之周密。所以一时不敢选择那些晦涩难懂的文章入手,因为那样可能使我不仅不能领悟到导师所传达的深刻内涵,反而会使我陷入对于复杂严肃文章的排斥与困惑之中,甚至可能错误地理解了导师的思想,进而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以至于变成了“乱学而乱用”,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背道而驰,而这并不是我虚心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初衷。所以,在深入的学习马克思主义之前,我选择了导师的一篇较为通俗的文章进行阅读,以期能够较为流畅的研读,并借以表达我的一些浮光掠影的想法。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是导师的中学考试的德语作文,写于十七岁,算起来比现在的我还小了两岁,这使我不由得对导师更为敬佩。

文章开篇便点明了所要探讨的内容,即选择一个好职业很重要,同时如何选择也很重要。接下来,文章重点的对四种选择职业的心理进行了辩证分析。第一种,即盲目的依靠热情来选择职业。持久的,坚定地热情的确是选择职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盲目的热情却只是一种自我欺骗,所以热情的来源十分重要,认清这种来源对我们选择职业是必要的。

第二种,是由于虚荣心而产生的热情左右了我们对于职业的选择。这种热情并不受理智的约束,同时,藉由虚荣心寻求的`工作使我们很快丧失对于工作的满足感,继而使我们怨天尤人。这种职业选择的心理也是不正确的。第三种,这种对于职业选择的热情来自于我们的幻想。但是,我们的幻想会使我们把职业美化,这样不通过理性的分析而做出的选择是不可靠的。第四种,我们自身的条件,体质,也是我们选择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我们对于自己选择的职业力不从心,即使我们保有着牺牲的精神去工作,也绝不能做好。可能会受到外界的惩罚,或者来自内界的惩罚,即自卑。这四种职业选择的心理都是片面的,不充分的,那么,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我们应向谁寻求帮助呢,文章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然而,我们的目光应该投向谁呢?当我们丧失理性的时候,谁来支持我们呢?

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饱尝了人世辛酸。──我们的心这样提醒我们。”。最后,导师向我们表达了自己的职业观:从事有尊严的工作使我们充满自豪感。但对于那些思想容易动摇的年轻人来说,从事抽象真理研究的工作是有危险的。信念坚定的人可以从中获得幸福:信念不坚定的则于其中毁灭。我们选择的职业,不能只考虑为自身奋斗,更应该考虑为全人类而奋斗,这使我们享受无比崇高的幸福。

拜读完马克思导师的文章,使我对于职业的选择也有了一个系统性,方向性,理想性,实际性的思考。选择一个职业,很大程度上确定了我们人生下一阶段的奋斗阶段。所以,不可以盲目的选择,不可以冲动的选择,不可以自不量力的选择,更不可以从事有悖于道德的工作。好的工作使我们获得尊严,并且在工作中我们同样以保持这种尊严来约束自己,使得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更为完善与统一,进而使我们可以继续追求更加高尚且有理想的东西,这大概就是职业选择的意义吧。

最后,我对于导师在职业选择问题上,处理个人与大众的关系上颇为认同,“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我们要到群众里去,要到人民里去,我们要追求千万人的幸福,而不区区与我们个人有限,自私的幸福。这是一种更为崇高的境界。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7

世界因为有不同的人,才成为漂亮的样子。刚强的人因为有软弱的人来衬托而显得格外伟岸,为善的人因为有作恶的人来衬托而显得格外慈悲,英雄因为有普通人来衬托而显得弥足珍贵。

我不是说因此我们就要勇于往坏的方面发展好去衬托别人,而是英雄会在世上成为旗帜带领更多的人向前走。

马克思是那个时代中的英雄,是精神世界里的巨人,他在17岁时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至今广为传颂。马克思在文中说到“目标”、“信念”,并提到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这两种利益并非敌对,当我们为大家而献身时,我们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马克思的思想引领和鼓舞了无数青年,他完美地践行了自己的理论,把自己的一生化为默默的、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散发着光辉。

像我在开头时说的一样,世人不尽相同,也拥有着不相同的想法。在青年选择职业这方面,我有一些与马克思不尽相同的认识——不同的想法不一定相悖,只是侧重不同。正如世事本不是非黑即白,只是世人令它们如此而已。

就我自己来说,我很早就清楚自己会从事新闻工作,这可能并不是我用生命去热爱的职业,我不敢说它是神轻声而坚定的启示。我最热爱的是美术,非常热爱,美术不是我的生命,但它胜过我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我要失去它,我愿意用我的腿把它换回来。但就是这样热爱的一件事情,我决不会让它成为我的职业。

这引出了第一点,我认为我们不一定要把最热爱的事情当作职业。首先,“把最热爱的事情当做职业”的目的大概是令人在自己感到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做出尽可能多的贡献。但是有时候,“把最热爱的事情当做职业”也许无法同时实现以上两点。在我们把最爱转变为职业时,我们会渐渐体会到它的压力,当我们的天赋和勤奋的总和的平方都无法应付这种压力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情况就出现了。我们的最爱给我们的压力使我们对它的爱逐渐消减,恶性循环使我们越发退步,终于走向终点。在这个时候,我们会不会幸福兴许不重要,但我们是不是就不太方便为人类做出贡献了?假如有一天,美术成为了我的生计,如果我不得不在无灵感时创作、设计,它就给我带来了压力。虽然我还爱它,但是我大概不愿意拿腿去换它,即使愿意也是为了生计。我还能用它给谁做贡献呢?反过来,美术不是我的职业,它是我一生的爱好。一有闲暇,我可以利用它尽可能地给大家带来美,到晚年时,也许已成规模,也许可以为人所用,正是对他人的贡献。如果有人说:你不把美术作为职业是无法登峰造极的,新闻记者哪有时间画画?给谁做贡献去?实际上,时间永远不是被画画占走的,省去没有必要的娱乐和闲聊,我一定有画画的时间。有时间,有热情,没有压力,相伴一生,即使不登峰造极又如何?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被定论为艺术第一人的,不是第一位也一样伟大。更适合作为职业的,也许是我们既很擅长、又不极端珍爱的事情。

最近我爱的两个艺人的亲人都过世了,一位是朴有天的父亲,一位是沈昌珉的奶奶。南美巡演回国的朴有天因为一直在外,是最后一个知道噩耗的,也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从14号听闻噩耗,15号守灵,16号葬礼,到17号他又开始了工作,他没有时间陪着弟弟和母亲,他要去拍电视剧,那个剧是一个剧情很欢乐的剧。作为一个喜欢朴宝贝一年多的粉丝,他就是我们心里的宝贝。看到他在车里痛哭,再看到他在剧中欢笑,我心情不是那么好。沈昌珉也是因为工作原因,只能在已经走了的奶奶身旁守了很短的两三个小时。他们有事业的顶峰,这顶峰也为家人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不能说没有痛苦,他们平时是不能和家人在一起的。被问起有什么愿望时,他们里的一个说是希望有一天能见见妹妹,能和家里人一块吃顿饭。他想念家人,家人何尝不也是如此。

这种事情总是有得有失。但在我看来,至少是对我自己来说,我一定会在选择职业时考虑父母,这是第二点。马克思在文中也提到了父母,是说父母会在我们丧失理智的地方支持着我们,让我们冷静下来。而我觉得,我在选择职业时,要考虑什么职业能让我一直陪伴着他们,常见到他们,每天说一声早上好。从事地质考察、探险、核研究等工作的人们,我打心底里崇敬他们。他们的苦难和他们的家人的苦难,在日后便化为了整个人类的珍宝,具有了永久的价值。这种牺牲是我最为崇敬、仰望的,也许我一生无法这样,我不敢割舍我身上的线去追求人类的进步,而且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我的父母为我做了多少,我非常清楚,又或许我知道的还只是九牛一毛。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的“当我为她的身体担忧时,我几欲落泪;当我想做一件事讨她欢喜时,我会独自微微地笑。”这种情感,正是我的情感。不敢想到要是以后我离开他们,那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我决不敢这样,否则这将是我一生的痛悔。

马克思在文中表达的是,选择职业时不仅考虑自己,更要考虑广大人类。而我能做到的是不仅考虑自己,更考虑到父母——哪一个工作能使我常伴父母身边。这不需要优厚的收入就能做到。在此基础上,我再考虑能否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他人做出尽可能大的贡献。

《我离成人还很遥远》中有这样的话:“我只是17岁的人而已,我只看到了17岁时的世界啊。又怎么会看到其它的呢?”我现在的一切想法,都只是一个快十六岁的人的想法,我的世界就只是这样。无论我看多少书、看什么书,有怎样看起来肤浅或者不肤浅的认识,那也只是十六岁的我的世界。如果我以后发现十六岁时的认识错误了,那也不可笑,那是成长的过程,那个时候爱过的艺人,依然是我爱过的艺人。

在我十六岁的世界里,读完《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我就是这样想的。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读后感8

大革命导师的毕生之志,在他这篇作于17岁的文章中就已能窥见一斑,思想境界和精神风骨的河流,发端愈深,则流之愈远。诚如东坡之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一个人的职业选择最初看似有许多的偶然性,但发韧于心底的那份最初的信念,在历经诸般打磨洗涤之后依然不改其初,才是支撑我们沿着自己的选择一路前行的最大动力源泉。那些外在的名与利,从世俗层面来讲是诱导性的发展因子,而唯有忠于内心的原则和信念,才是最为深厚的土壤,让人生的每一步都能踩在坚实的大地上,不至于有朝一日倾覆或跌落。在个人进步问题上,从短期看,跑找要送有效果,但从长期看,是没有生命力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安静的坚守虽不能让我们显赫一时,但它会让我们收获内心的安宁,无论能走得多远,身居何位,但头顶的星空会一直照耀前行的路。

电影《一代宗师》里有句台词:凭一口气,点一盏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山就有路,有路就有人。从经典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会滋养内心,明亮双眼,让我们在躬身入局中始终保持超然淡泊的心境,实现入世与出世的辩证统一,引领我们走向更为久远的将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