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读后感500字7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詹天佑读后感500字(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詹天佑读后感1

今日,我们学习了《詹天佑》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詹天佑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的,说明了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看完《詹天佑》这篇文章,我感觉到:这是中国人自我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必须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读着读着,我不由得赞叹,多么爱国的詹天佑啊!他那强烈的爱国心是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再有困难的时候,他居然还想着国家,想着要为祖国争光。他对工作极其负责,要不,京张铁路怎样会提前两年就全线竣工呢詹天佑不但有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并且还有创新精神。詹天佑的创新精神来自于实践,勤奋。是啊,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

在课文中,我最喜欢的词语是:”不怕困难,不怕嘲笑“这些,虽然才几个字,可里面蕴含什么,你明白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以詹天佑为榜样!例如:有些人以为自我很聪明,很了不起,整天只顾着玩,不把学习放在学习或工作上。但那些勤奋的人,即使没有聪明的人那么聪明,但只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断地努力,必须会赶上聪明的人。

有一句话叫”聪明在于勤奋“,我们只要多实践,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到时候,我们就会像詹天佑一样,有创新的精神。

詹天佑读后感2

我轻轻的和尚语文书,此时,我的心里是又愤怒、又开心的感觉,那是因为,我读完了《詹天佑》这篇课文了。

这篇课文主要讲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的阻挡,藐视敌人的嘲笑,主持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他不怕困难,诚心请教人民、亲自带领学生和工人一起到工地上与工人们一起想办法、一起劳动,遇到困难总会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经过詹天佑的不懈努力,铁路提早两年就完全竣工了,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读完这篇课文,我的心思潮起伏、心涌澎湃,这些帝国主义者真是可恶,清政府刚提出了计划。帝国主义者就出面阻挡,想控制我国北部,多亏有詹天佑这位天才工程师,中国才有所得救。

詹天佑多么伟大呀!他不怕困难,让铁路英勇竣工了。对比起自己,我的精神只不过相当于詹天佑的万分之一。平时,我遇到一点儿小挫折,就心灰意冷,自信心全跑了。

在二年级的数学测验中,我只测了个七十九分。当时我看到这个分数,我就惊呆了,自己仿佛掉进了万丈深渊。从此,我的生活都变成了灰蒙蒙的,我一天到晚失魂落魄,比起詹天佑,我多么崇拜他呀!

这篇文章是我知道中国历史的屈辱,也让我知道中国培养人才是多么厉害!这篇课文驱使我要奋勇前进、不断努力!

詹天佑读后感3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了《詹天佑》这篇文章,认识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詹天佑》一课主要写了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故事,体现了他工作认真,对工程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一腔爱国情怀。

令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确严密,绝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现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说明了他对工程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行事作风。

实际上,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做事粗枝大叶的人。记得有一次,姑姑把表妹送到我家,让我帮忙照顾。我抱起表妹就把她往沙发上一丢,表妹哇哇大哭。我没在意,便拿起一本书就只顾自己看。她哭了一阵后便嚷嚷道:“坏姐姐,去帮我洗苹果。”我特别不屑地瞟了她一眼:“自己去洗,没看见我正忙着吗?别烦我!”说完,我又去画画了……

我不仅是个做事粗枝大叶的人,学习上也是一个“小马虎”呢!

有一次,我飞速地做完了数学题目。结果妈妈一检查,火冒三丈,只因为我作业完成的质量让她很失望。

这篇文章让我懂得:虽说我不能像詹天佑那么有成就,但我一定要学他那种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那种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态度。做事一定得认真,还得负责任,决不能当“马大哈”。读了这篇文章后,我顿时醒悟了。我一定要向詹天佑学习,学习他的那种认真,负责、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态度。

詹天佑读后感4

这个学期,我们学了《詹天佑》这篇课文,学完这篇课文,詹天佑那种精神令我肃然起敬!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计划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受到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要挟。最后,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由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和中部凿井法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工程最艰巨的隧道。在詹天佑的努力下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后人为了纪念詹天佑,在青龙桥车站修建了一座詹天佑的塑像。

我很佩服詹天佑三点。

第一点是詹天佑不怕困难的精神。因为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漫天,可是他始终没有退缩,遇到困难他虚心请教当地的农民。他常常告诉自己: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使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詹天佑就是这样不怕困难的在工作。难道这不让人敬佩吗?

第二点是詹天佑很执着。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为了能让火车爬上青龙桥附近的陡坡,它费尽了心思,想尽了办法,最后他通过过人的才智奇妙的使用了一种线路——人字型线路。这样一来,火车爬上青龙桥附近的陡坡就容易多了。

第三点是詹天佑身先士卒的精神。他从来不把自己当作指挥官看,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他还带头挑着水桶去居庸关隧道排水。

我长大也要做一位爱国的、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以后要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

詹天佑读后感5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詹天佑》这篇课文,我被詹天佑的爱国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他不怕困难,也不怕帝国主义者的嘲笑,毅然接受这项艰巨的工程。遇难到困难时,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他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的讥笑,还会让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就是这个信念,让詹天佑奋力拼搏。最终,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峻工,比计划整整提早两年时间。

读到这,我不由得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敬佩詹天佑的不怕苦精神!敬佩詹天佑的爱国情怀!更敬佩詹天估的过硬的工程技术水平!不由得我也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考试,有一道题特别难,我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我有点想放弃了,但这个时候,我想到了詹天佑,想到了他不怕困难的精神。于是,我又开始思考起来,我用多种方法解题,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把那道难题解出来了,并且答对了!我在高兴之余,感谢詹天佑,是他的精神鼓舞我克服困难,解决了难题。以后我要继续学习詹天佑的精神,让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的铜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我们一定不要忘记詹天佑为我们所作的一切,长大以后也要象詹天佑那样报效祖国。

詹天佑读后感6

最近,我学习了《詹天佑》一课,让我深受体会。

课文讲述了詹天佑不怕任何困难,也不怕帝国主义的嘲笑,毅然接受了修建京张铁路的任务。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细心,经常勉励工作人员。他还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舟共济。詹天佑做事亲力亲为,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生气,还会使中国人们失去信心。经过重重艰难,最后詹天佑成功修建了京张铁路。

詹天佑为不让帝国主义者看不起我们中国,决定要修筑京张铁路。詹天佑所做的使我们看到了他的爱国之心。

在我国也有很多像詹天佑一样,为国争光的人,不如飞行之父——冯如,他成功制造了中国第一架飞机;世界乒乓球赛中,中国队成绩出众包揽了前三名;我国“飞人”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中跑出了世界最快的成绩……他们都是在为祖国争光,不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中国。这种行为让我们引以为豪。

但是有些中国人就做得不够了,有些人受不住金钱的诱惑,情愿当外国人的间谍走狗,在外国也有些中国人将自己的陋习带了过去,影响了中国人的文明形象。这些事,使我们感到羞耻。在我们看来,他们为了自己而不顾国家利益的行为,在我们眼里他们的形象是多么的自私和渺小。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热爱祖国,不让她蒙羞。所以,我们从小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为祖国争光。

詹天佑读后感7

我读完《詹天佑》这篇课文后我非常感动。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完成了“京张铁路”的建设。使我感到詹天佑如此伟大。

当我读到“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时,使我感受到:他不怕危险,全身心地投入到筑路中。詹天佑那种不畏艰苦、任劳任怨、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使我无比敬佩。

当我读到“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只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同时施工。”这句话时,使我感受到:詹天佑是多么的聪明啊!我们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多动动脑子,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当我读到“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执了好久得不到解决。”这句话时,我感受到了帝国主义者的强盗一样的野心和蛮横、狡诈的侵略本性,使我感到无比的气愤和愤怒。同时让我懂得了:“我们的祖国一定要变得强大,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

读完这篇课文,在我的脑海里涌现出了不知多少像詹天佑这样优秀的爱国建设者们?我们真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应该继承老一辈们的那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要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和富强。

祖国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