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及其所受过的苦难、牺牲,今天的幸福来自多少人昨天的血汗,才能铸造今天的辉煌。大家读了《红星照耀中国》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_读红星照耀中国的心得体会优秀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李书娴
有一首歌唱的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人民的生活是提心吊胆,担惊受怕。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埃德加?斯诺写的一篇纪实很强的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怀揣着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的种种好奇和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红色苏区,只为寻求真相。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到处是荒弃的田地,饥饿得人民和频繁的战争。那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跻身历史的大舞台,他们或智慧,或英雄,或民主,或仁义……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下,国民党污蔑中国共产党人是“狂热分子”“杀人放火者”“强盗了等。人们听到的各种混乱的传言,以致苏区以外的许多人对红军不能克服物质上的匮乏,不能突破层层严密的封锁和“国剿”,最后必然会陷入惨败的境地。但红军最后都成功了。
记得在一次出去玩一个共产党和国民党主题的密室大逃脱。当时作为共产党的我潜伏在三个国民党中,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了共产党的不容易。虽然最后我并没有胜利,但这也让我明白现在只是模拟都觉得这么不容易,那时的共产党是如何在势力弱小的情况下发展新中国的呢?
在这本书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赋予了永恒和崇高。不论是彪炳史册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还是年龄虽小,斗争经验却很丰富的“红小鬼”,他们仿佛从书中走了出来,眼神坚定,笑容纯粹,有血有肉,丰满立体。这些红军战士喜欢打球乐于去红色剧场,偶尔也会有些粗鲁、莽撞,但是内心的赤诚,意志的坚韧,却像星星一样熠熠生辉。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队员,我也感到十分自豪。因为不仅代表着中国伟大历史发展的先躯,也代表着中国这个强大民族万众一心。
利用暑假的空闲时间,我阅读了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
《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巨著,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报道性作品,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到处都是荒弃的天地、饥饿的人民和频繁的战争。那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跻身历史的大舞台,他们或智慧、或英勇、或民主、或仁义……
1936年,31岁的斯诺,一位孤单英雄怀揣着对中国革命和战争种种好奇和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红色苏区,只为寻求真相。从这一年的六月至十月,他用旁观者冷静、客观又带着些幽默的笔触,带我们走进了那段红色岁月。没有空泛的理论和枯燥的政治术语,也不同于目的性明确的宣传稿件,在他笔下,一个个的生活、战斗的场景扑面而来。斯诺采用采访、叙述、日记等多种形式,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乐观、自由、平等、和谐的“红色之邦”。
在这本书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赋予了永恒和崇高。不论是彪炳史册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还是年龄虽小斗争经验却很丰富的“红小鬼”,他们仿佛从书中走了出来,眼神坚定,笑容纯粹,有血有肉,丰满立体。这些红军战士偶尔也会有些粗鲁、莽撞,但是内心的赤诚、意志的坚韧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熠熠生辉。
通过斯诺的笔墨,我们得以窥见红色中国的产生、发展、壮大的原因,了解到那片红色区域上人们的生活和战斗。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生活让我们犹如踏上了那片土地,呼吸着那纯净的山风。在微风中,我们仿佛可以嗅到理想,嗅到那些即使历经绝境也没有动摇的信念,那些牺牲自己保全他人的高贵心灵……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需要我们去了解,更需要我们去把握它发展的客观规律。让我们跟随斯诺的脚步,走进那段风云起伏的历史,感受那充满激情的岁月。相信经过这趟“红色旅程”,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吴嘉晨
《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美国记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一本由西方记者编写出来的书,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经久不衰的阅读影响力呢?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它依然显得如此光彩照人呢?
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点:真实。
关于那个时代的中国革命史,有许多书写。但很多都是被过度修饰了的,让人无法体会到真实感。只有一小部分书保留着原来的“容貌”,而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就是其中之一。不论是人物还是故事情节,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真实感。不管是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来描写的中共主要领导人,还是那些根据地普通革命者,在他笔下都没有过多的修饰和美化,真实,更让这些形态各异的共产党人显得伟大而平凡,且更富有人格魅力。
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八项注意的最后一项是“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革命就是从如此简单、朴素开始的。后来的有理论、有体系的革命理论,正是从这里发生的,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斯诺的文章除了真实,还有许许多多的细节吸引着我,比如他和李长林的交往,即将分别时,斯诺问“你结婚了没有?”李长林回答“我结婚了。”然后又缓缓的说:“我的妻子在南方被国民党杀害了。”也许这种情况在共产党人里面有许许多多,但在斯诺的笔下与李长林临别之际呈现出来,却显得格外的震撼!让人觉得真实有富有技巧。
按斯诺自己所说,他只不过是一个好奇心强、敢于冒险的洋鬼子,但是在根据地期间,共产党的领导们对他坦诚相见,并为其的采访报道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这和国民党的虚伪做作是截然不同的。这也让斯诺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不惜牺牲生命而依然加入共产党。正如歌中所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掌握了新闻类记实作品阅读的方法,学会了如何观察事物,了解了新闻报导记实也有立场态度,有作者的关怀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