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该页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读《老人与海》有感优秀7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书中主要讲述了一位墨西哥非常穷苦的老渔人打鱼坚忍不拔的过程,,他一连八十四次都打不到一条鱼,在第八十五次出海打鱼时,碰到一条八十英尺长的大鱼,与它整整拼搏了三天三夜,最终将大鱼降服,可在老人带着胜利品准备回家的途中被突如其来的鲨鱼群缠住,鲨鱼把老人辛辛苦苦打来的大鱼全部抢着吃光,当精疲力尽的老人回到家时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他白白努力这么久最后却什么也没得到,我们就可以说他失败,可再换一个角度看来,他又以顽强的意志与坚韧的毅力克服了各种困难,战胜了自己,我们可以说他成功了。一个人是否成功,就应该像爱因斯坦说的:“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获得了多少,而是应该看他付出了多少。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自从我读了《老人与海》后,想想来渔夫,再想想自己,就觉得自己碰到的不是问题。我钦佩老人那种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知道对手实力很强,但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的精神。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习老渔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功。在生活中,有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不能斤斤计较。
今年暑假,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我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独自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见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被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他仍不放弃。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但老人仍不愿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这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当我读到“老渔夫想:这里离海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时,我十分佩服渔夫,因为他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向更大的目标前进。再看看我们,平时遇到一点小困难,就叫苦连天。我们应该像老人一样胸怀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标,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当我读到“大马林鱼开始快速围着小渔船游动,老人竭尽全力,高举钢叉,向它掷去结束了大鱼的生命时。”,我的心也像块大石头落了地。我钦佩老人那毫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老渔夫才获得了生死较量的胜利。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渔夫的精神,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后来,渔夫因为手抽筋,他只能用木棒来自卫,赶走来抢食的鲨鱼,因为闻到了大鱼的腥味。但最后大鱼被吃了大半,可老人还风趣地批评自己、、在生活中,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不能斤斤计较,因为有些损失无法避免的。
这位老人叫桑提阿果,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渔民他一连8天都没打着鱼,别人都笑他太倒霉了,但在第8天,他在大海深水地带遇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这条大鱼降服,他把这条大鱼的头和上身绑在了小船边上。老人喜滋滋地向家奔去,但天公不作美,大鱼的血腥味很快招来了鲨鱼,老人使出浑身解数和鲨鱼拼杀,老人到家时,鱼已被鲨鱼吃了个大半但剩余重量依然惊人。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们不可以向困难屈服,我们要敢于和困难做斗争,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文中桑提阿果老爷爷这样一位朴实的渔民,他都不被任何困难所压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我们这些中学生怎能说放弃就放弃?我们应该向文中的桑提阿果爷爷学习,做一个有毅力敢于斗争的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困难和挫折,我们不仅要学习老人对生活乐观的态度,还要有老人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专一的目标。在小学六年级冬季三项之双摇比赛,我们班与六()班实力差不多,在与他们班每次比赛时,都以微差距失败,为了这次比赛,我们四个人每天很早就来到操场上训练,不知流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所有人都认为是六()班得冠军时,我们以超乎寻常的耐力一举夺魁。我们靠的是什么,就是桑提阿果老爷爷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专一的目标。
寒假里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读完了老人与海这本书,它是有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先生写的。文章讲了以为老人常年独自在海上打渔。可是,自从收养了一个小孩做徒弟以后,就一直没有打到鱼。父母见到好多天多没有打到鱼,父母叫他离开老人的船,到别人渔船上去打渔,凭借老人传授的打渔技巧,第一天,小孩就打到了大鱼,可是,老人却没有打到鱼,有一次,老人打到了一条大鱼,却被拉到了深海之中,他终于制服了大鱼。鱼太大了,老人只好把他绑在船边,但是,返航途中,又遇到了一群鲨鱼,老人使出了浑身解数与鲨鱼搏斗,最终,鲨鱼还是把鱼肉全部吃光了,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幅大鱼骨架。让他们小瞧他的的人一个震撼,老人没有被任何困难所屈服,他尽力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作出了不屈不老地斗争。他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感动并激励着我们每个人。我们要学习老人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使我们更坚强更努力的把曾今打败过你的人统统打败,做一个最棒的自我,成为一个脱颖而出的强者,坚持自己的原则,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即使你失败了,也不要灰心,跌倒爬起来,9次跌倒一次胜利,只要有大无为冒险进取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生活中有时会碰上烦恼事,就打退堂鼓时而发生在我们身上,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彻底的被老人的精神所感动,人生路上总会有弯弯曲曲,但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任何风风雨雨多会闯过去的。
作者本人曾经这样评价这部小说: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般的四个闪闪发光的大字——超越极限!《老人与海》这部小说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古巴老渔夫桑迪亚哥连续84天没捕到鱼,被别的渔夫看作是失败者,可是他坚持不懈,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大雨将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筋疲力尽,被杀死。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他用尽一切手段来反击。回港后,只剩下鱼头和一条脊骨。尽管鱼肉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毁他的英勇意志。
虽然只是刚刚接触这本小说,但只要一回味起来那精彩的片段,就意犹未尽,仿佛身临其境,与桑迪亚哥一同经历那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战。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桑迪亚哥是个可怜的老头,海明威以自己精炼的语言塑造了这个形象。他笔下的桑迪亚哥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似乎命运永远也不能眷顾着他。但海明威却赋予老人在压力下优雅而坚韧的形象。
仔细品味,老人击杀鲨鱼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场心理搏斗的过程。鲨鱼被老人击杀后“慢慢地沉下去了”,老人的内心波澜并没有平息。他不仅想到鲨鱼把他捕获的鱼“吃了约四十磅肉”,更想到还有“其他鲨鱼也会来的”。然而,他毕竟取得了胜利。
所以,“光景太好了”,但是“不可能持久的”,正表现老人的睿智。勇敢、聪慧、镇定自若、不畏邪恶……这就是海明威赋予老人的性格,也正是这种性格,给了读者无穷的精神动力。那么一位可爱、可敬的老人,作者为什么在小说中让他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呢?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要揭示的哲理。
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受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就会充分地被体现出来,不管他最后带来的是“一条完整的大马林鱼”,还是“一副骨架”。我们都能肯定地说,他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苦难屈服,更没有自己妥协,敢于挑战自身的缺陷。
人是在困境与磨难中长大、成熟的,一次次的挑战,会增加人的韧性,但它也是有限度的,正是因为有了像老渔夫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的人,不断地去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迪亚哥这样的英雄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老人用他那不倒的身躯证明了,“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它将会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坐标,让我充满自信,挑战极限。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我会默默地告诉自己:年轻人的成长需要风雨的洗礼!
今年暑假,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十分佩服小说中老人的意志,他让我懂得怎么做人,人应当有自己的理想。
书中写了以为老人一次独自出海打鱼时掉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后来才发现,他掉到了一条比自己穿还要大得多的一条大马林鱼。他知道这条鱼拉不上来,但他不放弃,因为大马林鱼的伤口的血腥味引来了几条饥饿的鲨鱼,但老人还是不愿放弃,最后把大鱼带回渔港,尽管只剩下一副骨架。
我觉得老人很坚强,他敢和鲨鱼 、风浪做斗争。但我却不坚强,面对挫折选择逃避,选择放弃。同渔夫相比,像我一样只会逃避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挫折。
一次,因为我不想背书,我就把要背的书忘在学校里,回到家里就说:“我忘在学校里了。”妈妈说:“去拿。”我说:“我不去。”妈妈就拿我没办法,就不说了。我因为考试考差,对读书失去了信心或因为老师的批评,父母的指责,而自暴自弃。在这种时候,饿应该想想老渔夫的意志和坚强,信心外劳民工的孩子,他们读不上书只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打工。而我们生在福中不知福,不珍惜眼前一切。
今后我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失败,但我相信,只要想到那个老渔夫,我会面对我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老人与海》是一本薄中带“厚”的书。它讲述的故事极其简单,但这不过如同冰山浮在海面上的八分之一,而隐在平铺直叙、波澜不惊的文字背后,那八分之七的幽深,则有多重的含义。关于它的解读有很多,但这本书无疑是蕴含了各种精神意象的象征与海明威自身的人生感悟。
老人与海的故事,乍看是不折不扣的悲剧。想要逆转84天没捕到鱼的失败,却被意外上钩的大鱼拖离熟悉的海域,在孤独的煎熬和死亡的威胁下与大鱼胶着两天两夜,本以为能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归途中大鱼却在鲨鱼的围攻下被分食,驱散鲨鱼的老人最终回到渔村,一无所获,精疲力竭。这难道不是通常定义的失败吗?可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又如何能鼓舞全人类的斗志,成为人类挑战命运的精神丰碑?这个古巴的老渔夫,又如何成为文学上最不朽的形象之一?
因为这个“失败者”的心灵,从头到尾,都没有为现实屈服,败给自己。
大海或许象征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变化莫测,时而与你温存,时而带来汹涌。而大鱼也许是人生中的艰险考验,在故事中它与老人是兄弟也是敌人,老人对它敬佩却又渴望征服。如此看来,大鱼也代表脱胎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自我的限度,甚至是另一个自己。
命运会给每个人设下无数屏障与限制,有的如游荡在浅海的小鱼,有的'则如潜隐在深海的大鱼,当你选择挑战最不堪的命运时,那闪烁着深海磷光的壮美生命便跃然而出,等待你去驯服,抑或向自己投降。鲨鱼群则像伺机而动的抨击者,或是命运发出的嘲弄与意外。当上天收回它的礼物,降临不幸,我们是否能用尽手中一切武器,如老人一般战斗到最后一刻,哪怕捍卫的只是曾经成功的残余?故事中的老渔夫给出答案,因此,他不是真正的失败者,尽管那副壮观的鱼骨静静躺在沙滩上,接受着村民们或深感遗憾或漫不经心的检阅,没有人关心大海上曾发生过如何惊心动魄的一幕,却总有如男孩一样的人,他会以崇敬的眼神,用饱含希望的口吻告诉老人,不,你已经胜利了。
这个故事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与孤独奋斗的过程,感受生命的过程。它不是一个单纯讲匹夫之勇的故事,因为我从中也看到老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大鱼的相惜,对男孩的眷恋,与孤独的对抗,以及重拾过去辉煌的渴望。梦中的狮子象征勇猛的力量以及无上的荣耀,它是老人战斗的终点,也是海明威的旧梦。一个勇士,哪怕垂垂老矣,满身伤痕,哪怕手中的武器会被怒海的风浪、鲨鱼的利齿所摧毁,却始终跃动着一颗不屈且无畏的心。正是这永不言败的信念,曾支撑那个叫圣地亚哥的年轻水手坚持一天一夜将黑人的手腕扳倒,也支撑着暮年的他,以衰败苍老的躯壳,幻化成海上的雄狮。
老人圣地亚哥,这个拖回鱼骨架的失落者,却是凝聚着人类斗争精神的化身。他是海明威创造的寓言式人物,折射着全人类心中最天真纯粹的理想,即便是悲剧,也是壮美的。《老人与海》创作于海明威一生的后期,正值他人生中饱受争议的最低谷,但也最集中地体现了他更深邃、更饱满的精神境界。虽说文学是为了弥补现实的不足与失落,那么它本身也并非完美,但在海明威的笔下,老人与海的故事充满残缺,却趋近完美。而海明威独特的冰山理论与极简用词,更使这部作品风格纯净、意蕴深远。似乎我们能透过这些并不华丽的文字,将古巴海岸那如洗碧空、无际海洋尽收眼底,能嗅到空气中渔夫们雪茄与咖啡的浓香,能伴着热烈的音乐啜饮朗姆酒的馥郁,能游进老人蔚蓝双眼中的另一片大海。
生命的真相或许是残酷的,当它把钓索垂向每一个与生存奋斗的“渔夫”,那毫无疑问会使每双手布满伤痕。在黑暗中迷失的时刻,就像老人一样,闭上眼去做一个梦吧——在非洲海岸边踱步的狮子,如此强壮而优雅,它们沐浴在金色的黄昏中,有着从不向任何事物言败的力量。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不大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这是我读过《老人与海鸥》后,觉得最感人的一个场面。
《老人与海鸥》一文主要写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地跑到离家二十多里的翠湖,来给海鸥送餐,与海鸥相伴。在老人死后,海鸥却以感人的场面来报答老人,它们为老人守灵,以动人的场面终结了全文。
海鸥老人名叫吴庆恒,他一生最牵挂的就是红嘴鸥,他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金,有一半以上都是用来给海鸥们买饼干,而自己唯一的奢侈品就是每包二毛钱的香烟,自己连公交车也舍不得坐,都是每天徒步来到翠湖。
那些海鸥也很重情义,它们心细着呢。在老人死后,它们为老人鸣叫、盘旋、翻飞、守灵……说明了不光老人爱海鸥,海鸥也爱老人。
读着《老人与海鸥》,我不禁想起另一篇课文,名字叫做《金色的脚印》,里面的狐狸一家都很有爱心,还很善良。人们一般都认为狐狸是一种阴险的动物,而在这篇文章却向我们展现了狐狸的爱与善良,可见动物与人一样,也是有感情重情义的。
我奶奶家里养了只可爱的小猫。平时,我经常跟它玩耍,喂它好吃的食物,所以它跟我也很亲近。又一次,我正在看电视,小猫大摇大摆地走过来亲昵的趴在我的腿上,后来竟沉沉的睡着了,全无戒备之心,
动物也有感情,而我们人类只有好好地善待这些小生灵,它们才会信赖我们。而信赖,总是能走创造出美好的奇迹,我们和大自然也离不开这些伙伴。人鸥情深,是大自然中最美好的境界。
那么,从故事谈起。
故事很简约,篇幅不长,两万多字。内容就像他的题目一样,无非是一个老人,一片海。也许还多了个男孩,一条鱼。真是少得不能再少了。正如海明威一向的“冰山”式的语言,这一种用简约的真实打败繁琐叙述的战术,仅仅通过白描,展现出一种大图景,大现实,作者的思想,感情蕴含其中,读来淡而有味。然而东西越少,越难读懂;作者说:“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的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小学时也曾读过这本书,根本看不懂在在说什么;初二时又读,看懂了,可理解不了;现在却是思绪纷杂,层层叠叠,根本无从下笔。
【生活】
故事在一个湾流中的小岛上开始。
老人是个渔夫,他以鱼为生。找到大鱼是他的职责,他很清楚自己的职责——“赶到谁也没到过的地方去找它。”
鱼不过是一条鱼。鱼也有鱼的生活,他活在深海中,吃小鱼,睡觉,醒来,跃出海面,看看星星,看看太阳,也许也思考人生。他也有他的职责——“待在黑暗的深水里,远远地避开一切圈套,罗网和诡计。”
每个人都有他的职责,每个人都按部就班。老人对鱼的杀死他的决心,绝对没有因为替他伤心而减弱;鱼逃脱的决心,绝对没有因为他自己的饥饿而减弱。他们都要忠实地履行生活赋予的职责。
于是老人就出发了。鱼也出发,寻找归宿。
没有人愿意这样,大家都很无奈,大家都没办法。唉,谁叫老人是个渔夫呢?谁叫鱼是一条鱼呢?大家都为生计所迫啊。没有生计就活不下去了。
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过,不知道我是渔夫还是鱼。在老师和家长手下,我成了一条鱼;或者是渔夫,捕猎着毫无头绪的未来。每天按部就班,起床,读书,写作业,吃饭,睡觉。社会就是台机器,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位置,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工作,没什么可说的。
渐渐地也就习惯了这样“三点一线”的生活,往往返返,勤勤恳恳;也不是茫然的,也有个目标,被强加的,听着听着也承认了这个目标,目标也是为了生活。有人看开了,说,既然都有位置,既然都被生活囚禁,那就好好囚禁吧。谁也逃不了啊,做一个世界的零件,也没什么不好的。的确;没什么不好的。追求什么自由,追求什么完美呢——自由在心,完美也在心。
生活生活,生下来活下去。生活生活,为生而活。多么公平。有的时候,服从命运和生活的安排,反而是一种智慧;可这智慧中,却总有一丝无奈和苦笑的味道。
生活正在老人的渔船上继续着。
【勇气】
老人是个有勇气的老人,无惧流言,无惧死亡,无惧与鲨鱼斗。明明他是斗不过的,他也要拼一把,他说,这是他的选择。
这种斗不狂傲。以前人们搞革命,要斗天斗地。听起来很可笑,为什么可笑?因为人们无视了天与地的尊严,把天与地看小了,意思就是狂傲了。其实,傲可以有,狂不能有;又云:“人不能有傲气,但必需有傲骨。”可见人的傲也是一种难以捉摸的东西。而我认为老人的勇气也正是一种恰如其分的傲 。古代欧洲骑士决斗,即使是仇家,也要约好一个时间,一个地点,斗前要行礼,斗时不能轻视对手,互相尊重。听起来好像难以做到,不随性,太拘束;然而这种搏斗是优雅的,美的。这种决斗在于其过程,若你鄙夷对手,并将这鄙夷表现出来,那么即使赢也不如输,结果反倒是次要的了。这是骑士精神。老人所体现的也有这样一种精神。他说:“鱼是他的朋友,他的兄弟,但他不得不把它杀死。”他说:“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老人把自己和他的鱼摆在了同一地位,以便进行一场决斗,却并不在乎谁死谁活。在这里,捕鱼不过是过程,老人是不担心结果的,如果是为了生计,他蛮可以放弃这条打不上也带不走的大鱼,退而求其次,找些中下等的鱼;然而他不。他只要这条鱼,他爱鱼,鱼也爱他,他是为了捕鱼而捕鱼。对于一个生计难以维持的人来说,这难道不是一种勇气吗?
苏轼在《留侯论》中说道:“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我想勇气在有些时候,正是这么一种宽广、包容的气度吧。有成语曰“临危不乱”,面对危及生命、家庭、国家的敌人,能够以从容不迫、优雅包容的态度去面对,这背后的心态、勇气,真的是如同海一般,无边无际,也征服不了了。老人在遭到鲨鱼袭击后说:“然而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有这样一颗坚韧的心,还有什么能打败他呢?
勇气,就是如海一样的包容,如山一样的坚定。也许舀一瓢水,挖一块石,十分容易,但当你力竭时却发现,山还是山,还海是海,你打不败他们。这么一种勇气实在高尚美好。这是一种英雄的行为,坚强不屈,无畏失败;不只是尊严使然,这也是一种心灵、思想高度的体现。培根说:“如果他轻易宽恕罪过,那就说明他的心灵凌驾于伤害之上,所以是伤害不了的。”老人正是如此,尽管备受挫折,一度将死在海上,归来时如往常般一无所获,但最后仍高兴地对男孩说还要一同出海——他苍老的心灵凌驾于这些挫折之上,所以是伤害不了的;他是打不倒的。
【记忆】
还有一个男孩叫马诺林。
还有一群小狮子,一群永远长不大的小狮子。
男孩在他五岁时就随老人出海了。那时的他,也许还很稚嫩,也许还很无知。也许还只是个小男孩,茫然地面对尚为陌生的船和海,茫然地面对险些将船撞碎的大鱼,什么也不懂。男孩在老人的身边成长起来,渐渐的,成了老人的孩子,成了海的孩子。
男孩没什么出众的,但老人爱他。
小狮子则来自他遥远的记忆,彼时年幼的记忆。记忆里的他是个孩子,如同马诺林一般的小,小得快乐。也许是早晨,长长的金色海滩和白色海滩,白得刺眼,还有高耸的海岬和褐色的大山;有海风,轻轻地拂在他脸上,海滩上的狮子,很小,也如年幼的老人一般,在暮色中像小猫一般嬉耍着。晨风怎么会吹出暮色呢,老人在梦里也不知道,只是这一刹那的美好已然定格,像一条温柔的飘带,拴在了老人的记忆上。
小狮子没什么出众的,但老人爱他们。
老人爱他们,如同爱这男孩一样。
老人已经衰老了,小狮子却没长大。男孩长大了,却依旧年轻。老人越来越老了,老得梦也少了,“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妇女们,不再梦见发生过的大事,不再梦见大鱼,不再梦见打架,不再梦见角力,不再梦见他的妻子。”他做不动梦了。这一切,都随着老人的青春离去了。然而,还有小狮子——这可爱的小狮子啊。老人忘不掉他们,这小狮子是他失去了的青春,他要回归,他要重生,他要涅槃。男孩也是,老人看见他,仿佛看见过去的自己。也许老人还想从自己年迈的身心上找出些年轻的痕迹吧。他不甘沉沦,堕落成一个平凡无奇的老头,他想做一个“不寻常的老头”。于是男孩和小狮子便成了两面魔镜,让老人在镜中看见曾经,支撑着他自己走下去,走下去。当他终于老得要放弃时,却总有一个男孩,或者一群狮子跳出来,让他看清自己——这原来是个追求拼搏进取的年轻的老头啊。
其实老人已记不起那个非洲的早晨中他干了什么了。其实小狮子早已长大,成了老狮子,或者死去了。但老人的记忆中,永远有那狮子,永远有那生机勃勃的一幕,永远有那搏动不息的年轻的力量。老狮子,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生命总会变老,毁灭,也许不留一痕。但人的记忆,人的行动,将一直延续,直到长存不息,活动不止。
总有一些,将要铭记,也许不在分分秒秒,但蓦然回首,它却一直都在。
那天晚上,老人梦到非洲。他问他,你认识我吗?他望向远方的狮子,不说话。
【姿态】
《老人与海》其实是一本写得很慢的书。时间在故事里慢悠悠地前进,每一个阶段,总有一个老人,可以定格成一个姿态。
就这么个姿态,多美。
姿态就是姿态,维持不了的。然而人们总陶醉于达成这个姿态的瞬间;或是一个片断,然后找一个舒服的姿态,一次享受梦想中的姿态。
每个姿态都是不同的,或舒缓,或紧张;或和平,或狂暴;或欢乐,或悲伤;也有些孤独。像我,有时候想像一个战士,有一个机会,让我怒发冲冠,去拼杀;手持重剑,所向披靡;有古希腊神话中众神健美的身躯,有动漫人物各种炫目的技能。。.。。.就这么个姿态,威风无边。有时候,想身处暑假第一天的早上,家中无人管我,明天也同样自由;有新的电脑,有新的手机,有新买的书,有笔,有想来就来的写作的感觉;下午,还有些同学约我出去玩;天气虽热,但有空调。就这么个姿态,什么也不做,舒舒服服,一身轻松,拥有数不清的期待,快乐无边。有时候,想遇见天神,天神赋予我超能力,在身心获得洗礼的那个瞬间——就这么个姿态,掌握我所想的,身上力量充沛,有焕然一新的惊喜。
姿态人人不同,但都来自于渴望。
人其实并不贪心。都说人贪财,其实哪里是贪财呢——他只是想要获得钱财和获是新生活的希望那一刻的姿态;都说吃货贪吃,哪里是贪吃呢,他只是想要续接上一次留下来的意犹未尽的姿态。梦想很小,姿态也小;人其实是容易满足的。我们需要的,只是愿望达成时那一刻的满足啊。
我想老人所需要的,也不过是击败鱼并让世人看见的荣耀吧。
鱼所需要的,也不过是拼搏后有一个适合他的归宿吧。
那么,海也有它的姿态:作为一个背景,让这个故事发生。
鲨鱼搅乱了这一切。但老人没有垮;他不死,他就不垮(死难道不是一种姿态么)他将再次上路。他将用新的鱼叉,新的钓索,新的刀子,恢复一新的身体,去迎接新的鱼,这鱼也许更大,也许小些。一次不成,再试一次,再继续,继续,到达成为止。老人可能会迷茫,也许怀疑他梦想的姿态了。但这追逐的姿态,不也是一种姿态么?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姿态啊。每一刻,都总有一种近乎圆满的状态可以去追求。都说生活平凡,的确平凡。但平凡的世界,能不能也是一个壮阔的世界呢?一个诗意的世界呢?老人在这捕鱼的路上,坚强而不息,奋勇拼搏,如前文所说,有一种勇气;鱼的反抗,如老人所说:“凭它的举止风度和它的高度尊严来看,谁也不配吃它。”生活的大构造不允许零件有一丝一毫的渎职,但在细节上,它是宽容的,每个人皆不同,甚至,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生活是大图景,何为之大?大不是整齐划一的方阵的大,不是单一的面积之大;大是广阔河山的大,大是大海的大,大是群山层层叠叠连绵不尽的大。在全体上实现大同,在个体上实现小异;人人相同,人人又全不一样;虽不一样,却实现了动态平衡;虽动却静,虽静却动,似是而非,飘乎不定。多宏伟,多壮观啊。我们追求的姿态,不就藏在这富丽、壮观的细节中吗。
寻一个姿态,追逐它吧。像老人和他的鱼一样。
【循环】
这里该是个终了。
《老人与海》是写不完它的读后感的,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现在的我感觉尚如开始一般,有千头万绪,但却无力写出,真是“一个读者也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莫言说,一部好的长篇小说要做到众声喧哗。我想这虽是一篇中篇,也达到了这要求。
写不完的。就像这篇小说,它也是写不完的。老人在最后又决定要出海了;最末的那句话:“老人正梦见狮子”,说明老人心中仍存希望,他一次一次的拼搏,哪是两万多字能写完的?与其说这是一个故事,不如说是一张快照吧。电影《机器人9号》中有句话说:“我们的时代结束了,但生活终将继续。”这生活就如一班列车,“咣咣”地行过,以长长的身躯展示着众生,无休无止。海明威所截取的,只是老人漫长人生中的。一个姿态啊。我所读的译本的译者在解读“老人回港后向鱼的残骸回头一望”的这个动作时写道:“这一个静止的镜头显示老人作为一个基督徒,正在开始另一次苦难的历程,而那鱼作为另一个基督徒,正绑在十字架上。”历程是循环的,苦难是循环的,希望也是循环的。老人在循环着。男孩也在循环着。众渔夫在循环着。鱼在循环着。所有人都在循环着。世界就像这么个环形楼梯,一圈一圈,向上行进。
唉,长路漫漫,什么时候归来。
指导师:余晓琴 陈舒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