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字的读后感十一篇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本诗作于元和十年。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年秋天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感伤不已,因此作诗。
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型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的意旨。叙事层层铺染,两条线索相互交织,描写生动细致,语言明白清理,婉转通畅。
全诗共分五段。第一段由江边送客写起,点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作了典型环境的描写和气氛渲染,为下面人物的出现和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艺术安排。第二段描写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所创作的艺术境界。诗人热情的赞扬了琵琶女的精湛艺术才能和动人的艺术效果,为铺垫人物的身世做了准备。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身世,把乐曲的激愤和人物的不幸统一起来,表达出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和诗人对她的同情。第四段抒写对琵琶女的不幸的同情和自己不幸遭贬的抑郁和愤慨,揭示岀诗歌的主题。第五段写作者重温琵琶,伤感不已,泣下沾衣。
诗的开篇,以江头送客、凄怆告别和萩花秋瑟瑟”的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描写,勾画了一幅充满悲剧气氛的典型环境。贬谪的抑郁,离别的悲伤,环境的荒寂,景物的凄凉,这种种环境的渲染,构成了诗歌的基调,也为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发展做了准备。接下来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细腻笔法,在人物的迟缓犹豫的动作中,形象的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一个庄重、矜持、内心充满痛苦的琵琶艺人鲜明的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首诗深刻的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巧,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强烈的批判现实的斗争精神诗中所表达的愤慨而伤感的情绪不是只个人的,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具有普遍意义,是这首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
今天,我再次阅读了《凡卡》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个九岁的孩子被爷爷送到城里当学徒,在那没有人喜欢他,他要挨饿,挨打,挨冻。他写信想让爷爷带他回去,可是信上没写清楚收信人地址,信怎能寄出去呢?从中,我看出凡卡的童年是多么悲惨,同时也感受到了俄国沙皇统治制度的黑暗和当时社会的罪恶。
早晨吃一点面包,午餐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面包。我读到这里,不由自主地想,吃吃这些东西怎么能吃饱呢?我又想起自己,从小到大从未尝过饥饿的滋味。在学校有老师和同学的关心。
在家里,有爸爸妈妈的爱抚,每天自由自在地学学习、玩耍。这一切凡卡又怎么会感觉得到呢?它觉得待在贫穷的爷爷怀里,总比日日夜夜对着富裕的老板娘好,可是,这只不过是凡卡的梦。他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幸福呢?
凡卡和我同样是在这片蓝天下,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其实,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社会的黑暗造成的,在世上还有许多这样的儿童,像音乐家杨科,他们是多么可怜啊!真心希望全世界人民能手牵手,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让全世界儿童得到幸福,快乐。
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读好书,长大后共同创造一个和平、光明的世界。
前几天,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青少版)。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连续八十四天捕不到鱼的情况下,他仍然不放弃;当他钓到大鱼后,几天的不眠不休也不能使他放弃那条美丽的大马林鱼;鲨鱼来侵食那条鱼时,他用尽一切手段与武器来反击,尽管故事的最后,鱼肉全都被鲨鱼咬走了,可是什么都休想摧毁他英勇顽强的意志。他仍然拥有胜利,是永恒的胜利者。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老人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要像他那样,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决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完这本书第一感觉好想去阿里啊,哈哈,反正我有。反过来想想,我到底适不适合,或者允不允许呢?错过了那个时代,那一波潮流,我应该选择什么?我应该坚持什么呢?
这本书主要以叙事为主,更加身临其境的把阿里铁军的历史过往较为详细的叙述了一遍,我比较喜欢这样的书,读起来不枯燥,此外它更让我了解到了阿里铁军和阿里刚刚创业时的过程情景。那我就讲讲我的感受吧,我觉得书中一直再强调的是一种精神,一种阿里人奉行的信仰,一种阿里人觉得值得奉献自己的价值观。这种感觉说实话,我很羡慕,我没有体会过,这种氛围是怎么样的?他们当时当地的状态又是如何?其实作为草根出身的阿里铁军,在当时的开疆拓土,有着巨大的困难和阻力,天时地利人和处处不顺,但是拥有阿里意志的铁军,从战壕里爬了出来,也收获了他们应有的回报。正如书中所说阿里人也是在摸索着寻找,寻找他们革命的道路,寻找他们革命的目标和方向,最后他们找到了他们的魂!
我们知道,马云作为阿里的精神领袖,他给最早的阿里人画了一个饼,这个饼的内容基本上奠定了阿里的目标和方向,做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公司的发展最终目标是什么?在这种前期类似于传销的学习模式和手段下,三个月的时间让一百大的人充分的"洗脑",当然后面缩减为一个月,但这一个月的培训也让我感到很吃惊,他们都讲些什么?讲价值观,讲信仰,讲大环境大趋势,讲阿里的未来,讲业务内容,销售工作和技巧?有什么好讲的?能讲一个月。貌似大家学习的时间还很有点不够,但是书中一直强调的铁军,确实从这个电子商务黄埔学校毕业的。后来的几百大,每一届人都有着校友的情怀,唉,想想真是羡慕嫉妒恨啊。阿里铁军是阿里巴巴最开始的前驱者,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者碰碰运气的想法加入了阿里铁军,然后一发不可收拾,有一个大有可为的事业,有一群如狼似虎的团队,再有铁军的纪律与规则,更有值得你去奉献自己燃烧自己的企业信仰。你留下来你就是胜利者,你OUT了你就会惋惜悲痛。
阿里最早的"十八罗汉",在被马云洗脑后,发现了自己愿意上这条船,即使是一条不归路也义无反顾,他们把这称为志同道合,我觉得更多的是相信马云,作为一个先知者真的有点电商里的耶稣,他的徒弟们把他的思念再延伸,再升华,各个发挥自己的长处,形成了一套自有的体系,从一到百,从百到千,阿里人在同样的基因下,不断地复制,进化。
当然阿里的成功,谁都不可复制,而且行业也不同,没有可比性。但是我觉得我看完后,我深刻的感觉到,阿里人的信仰也好,价值观也罢,那是因为他们觉得值得相信,那么你既然做了选择,你自己就是最好的信仰,你的价值观的存在就是你应该坚守的信念!不要在乎外界的干扰,坚持信念克服困难,为了家人和自己也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加油!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最近我读了世界著名儿童文学家科洛迪《木偶奇遇记》一书。它讲述了:樱桃师傅把具有灵气的木头送给自己的朋友杰佩托。杰佩托用有灵气这根木头做了个木偶,能哭会笑的木偶成为杰佩托的儿子,并取名为皮诺曹。皮诺曹非常淘气,经常逃学,而且认识了两个坏朋友,险些被吊死在树上。幸亏被善良的蓝发仙女挽救,并告诫他:如果他听话就把他变成一个真正的孩子。皮诺曹痛改前非,经过种种磨难终于变成了一个:栗色头发、天蓝色眼睛、精神抖擞而又聪明的少年。
读完这本书,我心里也有些害怕。因为我从皮诺曹身上也看到了自己不足之处。比如看完《哆唻A梦机器猫》我就也想拥有它,当我不想写作业时让它帮我写。但我读完这本书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学习并不是为了应付家长、应付老师,是为自己而学,虽然我们在成长路上需要经历风雨、接受考验和锻炼,只要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孩子。想不劳而获,永远就是白日做梦。
书中的仙女多么像我们伟大的父母啊,他们辛勤哺育着我们、教育着我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爱,而我有时却把父母的忠言忘掉,做起事来很盲目、不是三思而后行。读完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父母的爱比海深,比天高。书中的皮诺曹的种种经历和他所受到的惩罚对我来说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吗?
夜阑人静之时,捧一籍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轻声阅读。唇齿轻启间,心潮起伏,禅意芬芳。
毕淑敏说,人的一生需要为自己修建三间精神的小屋。第一间,盛放我们的爱与恨;第二间,安置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的自身。有了这三间精神的小屋,我们的心灵才能有了真正的依靠。当柔光轻掠过“第三间小屋”时,寂寥空灵中,飘荡着悠远宁静的思绪。
尘世纷扰,喧嚣熙攘。多数人只盘旋在生活的表面,盲目地忙碌着。我们会苦恼于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徘徊于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被诸如此类的迷雾困扰着,渐渐迷失方向,也迷失了自我。时而快乐,时而忧伤;时而上升,时而坠落。大家在意的,往往只是世间万物的价格,却常常忘记了那些看不到的价值。没有了呼吸,再盛大光耀的人生,亦不过是坍塌的高楼,徒留一地瓦砾残垣。
光影如露,日影如飞。记得有人说过,有些事如果现在不做,就可能一辈子也做不了了。那么,我们能否真正的为自己活一次呢?这个奇妙的念头,于不经意间哗然绽放。单单是指你这个个体,这个独立的生物,抑或是对初三的我们的共勉。
合上书本,蓦的,我想,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下最后几个月时,我该如何度过?是绞尽脑汁的纠结于那些尔虞我诈,还是轻轻打开尘封的心灵,想想自己最渴望、最需要的是什么?伴着绵长的回忆,我写下一条又一条愿望:去弹一次钢琴;去海边漫步;出国旅游一次;登珠穆朗玛峰;街头唱一次歌;写一副让自己满意的书法作品;学习古筝;坚持健身;为父母洗一次脚,并对他们说一句久违的“我爱你”……
奇怪的是,平日里那些常常纠缠于心,令我们为之烦恼、为之困扰的事,诸如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官场上的明争暗斗、房子平方米的大小、存折上数字的多少,等等,在生命的清单上,却是一个也没有。滚烫的泪,被手中这张沉甸甸的白纸惹下来。
原来,我们一直为之花费心思、花费时间的事,也没有那么重要啊。而我们所忽略或是耽搁的,在生命最后时刻,才如惊涛骇浪般一涌而出。万般纷扰霎时间皆如飞尘狂坠,方使得那些迷茫的人儿啊,悬崖勒马,如梦初醒。
微风悠闲,流云自在。一别尘埃,菩提花开。
提起老舍先生,一定很多人认识他。而他写的《骆驼祥子》也是一篇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的作品。
在《骆驼祥子》这本书中讲述的一帮穷苦百姓,就是社会中一群白白被剥削的奴隶。他们在金字塔的底端也试着攀登过、努力过,但不幸的命运和当时社会腐 败的制度让他们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白费了。没有办法,没有希望,他们的心慢慢地死了,而他们的肉体也腐烂在沦丧的道德中。
祥子,书中的主人公,正是这芸芸劳苦大众里的典型。虽然祥子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是他有远大的理想。他善良淳朴,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来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生活总是和他开玩笑。祥子一次又一次地攒钱,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可是他不灰心,一心一意的干活,为买上一辆车出了许多的血汗。他这样坚持不懈、勇敢细心的精神十分令我钦佩。
但是,他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完全被破灭。再加上他的妻子虎妞死与难产,祥子所爱的小福子也离开了人世。从此,祥子憎恨任何人。他染上了恶习,吃喝嫖赌。拉车不勤快了,干脆不拉车。他开始骗钱,借钱不还,甚至为钱出卖别人。祥子彻底堕落成一具行尸走肉。
看到这里,是我十分震惊。一个原本对生活充满希望,热爱生活,热爱北平的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竟恨透了整个世界!一个原本充满理想,对生活具有积极和坚韧精神的人,最后竟堕落成一具行尸走肉!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啊!
祥子,本可以成为大家赞扬、学习的对象,本可以平平淡淡、安安分分地度过他的一生,可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在那个落后、腐 败的年代,容不得穷苦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他们大多人都像祥子一样,从热爱生活到对生活感到失望,从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变成一具行尸走肉。这是多么残忍的事实啊!
这部小说里所说的事情,的确离我们现在有几十年远,并且也有艺术加工。但文学总是来源于生活的,是千千万万百姓生活中的一曲。通过它,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社会的现状,知道当时百姓的希望曾是那么的渺茫。因为它毕竟就发生在不久前的中国,发生在那个雄鸡病危的年代。
虽然祥子曾是一个对生活具有积极和坚韧精神的人,但他始终经不住生活的考验,失去了生活。俗话说:“路慢慢之远兮,吾将上下之求索。”他为何不再寻求新的路,而是成为了社会的人 渣,败类?他为何不做生活的主宰者,去自谋生活呢?
我想,他也是害怕了。因为他是农民出身,他受不了生活一再的打击。他不知道他今后的生活还会有什么悲剧等待着降临,他害怕面对。所以,他放弃了,他慢慢堕落了。以至于酿成了书中人物一直走下坡路的原因后果。这是多么可悲啊。
像祥子这样的人并不是在旧中国才会出现。在现在这个逐渐繁荣的社会中,也有出现像祥子这样经不住生活考验的人。他们所受的灾难或许比祥子多,或许只是祥子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可他们还是畏惧了。他们经不起生活中的一小点挫折。我说他们是一群胆小的人!
生活中没有一帆风顺的路途,就连婴儿学走路也会不慎跌倒。可是婴儿还会自己勇敢地站起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直到他们走路不再摇晃,直到他们能够独立为止。我们不能被生活中的灾难所吓倒,我们应该有“弹簧精神”,遇强越强。没有挫折就不叫做生活了。
我也希望老舍先生笔下的这段历史能使我们国人引以为戒。现在的中国不再是过去那只病危的雄鸡了。新中国的社会稳定,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但有书可读,而且到处都有人维护着,鼓励着。所以我们不能辜负新中国对我们的期望。至少,我们要学习年轻时的骆驼祥子奋发向上的精神。当然,我们也要学会应变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在生活的磨难中不断成长,成为一位对社会,对祖国有所贡献的人!
我读了许多关于廉洁的故事,我觉得真的很令人感动,特别是对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最深。
我来讲讲周恩来的故事:他曾经说过一句令人感动的话“只要我当,会议厅就不准装修。”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屏风,这是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未严厉批评,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做了一个检讨,把楼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
周他不允许装修会议厅,不许政府人员花钱建高级的楼,他的一生省吃俭用,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本色仅仅只有几套料子服装他的许多衣服都补了在补,他吃的东西大部分是粗粮这类的,连一粒掉在地上的米也要夹了再夹。周的这种廉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运动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说到父子家信,当然,那是本教子为人处世,精研琴艺的凝血之作。记忆中是本薄薄的简册,清新素雅。虽屡次再版,但依旧朴实无华,简练的近文中溢露出浓浓的严父之爱。
尽管这札家信的作者和最初的阅者都与我们有世纪之遥,尽管不同时代社会制度下,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实有迥异,尽管如今的出版业为其缀加了更多的商业炒作,但是今天的读者应该做到的是摒弃这些外在的隔阂和枷锁,静读字里行间的文字深情,一定会受益匪浅。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它将告诉你所有迈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的智慧之门,开创你辉煌的人生!
今天我读了雷锋日记,心中不禁受到了感触。雷锋是一位值得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他做好事从不留名。他的战友经常发现自己换下的脏衣服,准备拿去洗时却已经洗好了;家里有困难急需用钱时,自己还没来的急寄钱过去,家里已捎信说钱已收到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一切都是雷锋做的。大家恍然大悟跑去向雷锋致谢时,他却淡淡地说:“战友们,我们都是兄弟,这些事何足挂齿,都是我应该做的。”是啊!雷锋就是这样一个人和鲁迅先生一样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可是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多少像雷锋这样的人。有一次,我走在大街上。突然,许多人围在了前面,一阵阵呻吟声传过来:“哎哟,哎哟……我上前围观,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尽管围观的有人很多,但是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扶起老奶奶。我刚想上前去扶起老奶奶,旁边的人拦住我说:“小姑娘,你还是不要淌这浑水了吧,只怕到时候有理说不清。”我犹豫了,内心不停的做着斗争,到底扶还是不扶。我想:如果怕有理说不清的话,那雷锋又是怎样帮助人们的,不管了。我不顾旁人的劝阻,走上前去,我左手握住老奶奶的左手,她的手不停地颤抖着,她手上的老茧像刀子一样磨得我很痛。她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嘴唇发黑。我将老奶奶扶到板凳上后,转身将要走,老奶奶喊了一句:“回来。”我的双腿不停地打颤,心想:天哪!她不会是想要讹诈我吧。我胆怯地向老奶奶一步一步的挪去。她一把抓住我的手,这使我更加害怕,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心想:怎么办,跑不了了。没想到老奶奶竟然微笑着说:“谢谢你,小姑娘。”我心里悬着的大石头终于掉了下来。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许这掌声是在赞扬我乐于助人的精神,但更多的是佩服我不畏“碰瓷”的勇气。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