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400字十篇
现今社会,网络时代,比起以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遥远。一个屋檐的家人见面也不交谈,人们之间多了许多的冷漠与陌生,而家书已经成为了一个遥远的过去。在这个暑假里,漫漫时间,我阅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当初选这本书是因为偶尔看到它的内容简介,书信来往间的问与答,父亲对孩子满满的关爱,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以及孩子与父母之间浓浓的亲情充满在这一封封家书里。这些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应该需要的。
孩子处于叛逆的时期,如果缺少和父母缺乏交流沟通,那么孩子可能会误入歧途,成为社会的对抗者。傅雷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受益匪浅,而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傅雷先生对孩子的爱表达得急切深刻,爱之极深,却又能放之飞翔,去探索外面的世界,感受另外一片天地。
学会坚强,坚强是对灾难的轻视,对未来的希望;坚强是泪水中的微笑,是爱和痛的花朵;坚强是不屈不挠的抗争,前仆后继的勇气;坚强是自我的坚持,尊严的捍卫!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这是我在读傅雷先生写给他儿子的第一则家信中最有感触的话。之前,爸爸也有给我讲过着重大的人生哲理,也告诉过我中庸之道,也许是之前有过一些知识的铺垫,也许是之前经历过很多的事情,再让我拿起这篇文章时颇有体会,在读完时,更是感慨万分。
并且,从字里行间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的一生中总会有困难,但面对困难我们要学会坚强。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一条荆棘路,对血肉模糊的伤口来说,坚强就是最好的良药。
傅聪告诉了父母他面临的困难,傅雷告诉他说:“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这就是面对困难的方法——坚强。
虽然这么说,那肯定有人会问坚强是什么?
坚强,是一种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品质,是一种被人误解还据理力争的勇气,是一种家徒四壁但悠然自得的闲情。
坚强是对灾难的轻视,对未来的希望;坚强是泪水中的微笑,是爱和痛的花朵;坚强是不屈不挠的抗争,前仆后继的勇气;坚强是自我的坚持,尊严的捍卫!
然而现在正值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学会坚强呢?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初三的日子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对于这样的生活我们肯定有想过:“放弃吧,太难了,承受不了。还是尽早退学去打工吧!”可是你们要想一下家中的父母对你们的期望,学校老师和同学对你的期望。他们会告诉你:“你不能放弃,要坚强,冲下去,不要做缩头乌龟!”是啊,面对困难,惟有坚强才能是最后的胜利者。
一只蝌蚪因为坚强,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变成了青蛙;一个贝壳因为坚强,经历了磨难的考验变成珍珠;而我们将因为坚强,战胜挫折成为微笑到最后的成功者。
读《傅雷家书》有感《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其长子傅聪间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由傅雷次子、傅雷胞弟傅敏选编,书信中思想的与精神的互动,营造了傅氏兄弟成长的家庭背景。傅雷曾自信地告知傅聪“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的,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
傅敏先生了解自己的父母和兄长,熟悉自己的家庭氛围,也是除傅聪外唯一遍览全部家书的当事人。因而,他所选编的《傅雷家书》更能体现自己的家庭背景,还原其真实,非他人能替代。
书中的每封书信都体现了父母对在外游子的思念和关心,句句触心。我们不仅看到了这些,即那为人父母者对国外游子的无尽思念,无限悬挂,还有承载着中国知识分子千百年来的民族大义,蓄满特殊一代共同记忆的时代反思。我们看到的,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对艺术的追求。艺术在最高层次上,是超越民族、不分畛域的,而吾人对生命的礼赞,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与追求,也是永无止境、亘古常新的。正因为如此,《家书》中所体现的,不仅是人间的挚爱与关怀,也是超越生命的气魄与胸襟。
《傅雷家书》把诞生于百年前的翻译家那一生的人品译德,铮铮风骨,披露在我们目前。假如当年没有文字的记载,就没有记印,没有传承,而傅雷与傅聪、傅敏父子之间的交流与共鸣,就如截截断线的残迹,难以留存。
愿这部家书永世长存!
其实,说起傅雷,就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儿子傅聪。由于从小对于古典音乐的热爱,所以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傅聪,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他弹奏钢琴时他的那副黑色的半指手套。他是一个老者,音乐家,钢琴家,也是艺术家。
作为中国人,他是首次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重获奖的中国人,曾经有人对他说过,为什么你不是波兰人。
而在《傅雷家书》中,我却认识了另一个傅聪,那是一个韶华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是被父亲要求“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的青年。1955年,傅聪留学波兰,傅雷在其中一封家书中写道:“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他是把儿子看做谈论艺术的对手,也锻炼儿子的思想和文本,并随时给儿子做一面“镜子”。
“先为人,次艺术家”这是傅雷先生在和傅聪谈到艺德的时候,不止一次提到的问题。在傅雷的家书中,我们看到的是,父亲如果再教导儿子如何做人,而不是如何做艺术家。以德为先,德艺双修,从《傅雷家书》中,这体现在父亲给儿子的点点滴滴。《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书信是维持人与人之间一个重要的沟通桥梁,而在科技日与发达的今天,这个习惯似乎在慢慢被人淡忘甚至摒弃。但看完《傅雷家书》以后,我非常有提笔的冲动,翻出信纸和钢笔,给自己的父亲,母亲,甚至长辈来写一份家书,也许寥寥几句,也许几句家常。
透过傅雷家书我们不难发现,傅雷对儿子傅聪几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情感,无论儿子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学习的日子,只要儿子不在身边,他便把给儿子写信和读儿子的信当作十分重要的事情。
记得傅雷曾在信中深情地写到:我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我时时刻刻,随时给你敲响警钟,做一面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在演奏姿态方面。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傅雷确实做到了这些。
他不顾工作疲劳和病体的疼痛,不间断的、事无巨细地把自己对艺术、人生的理解写给儿子,更从儿子的来信中捕捉儿子的喜怒哀乐,体会他对艺术的理解程度,关注他在艺术生活中的心里历程。然后,在讲自己的感受,反思后的心的,一字一句的写下来寄给远方的儿子。他不时地提醒和要求儿子总结演奏中的得失成败,他说:人越有名,不骄傲别人也会有骄傲之感,这也是常情,故我们自己更要谦和有礼。一个有才人也有另一个危机,就是容易自己为是地钻牛角尖,所以才气越高越要提防。你的随和的脾气多少得改掉一些……艺术家们特别需要冥思苦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
当傅聪在国外遇到低潮和挫折时,这个严厉的父亲又以极其温存体贴的话写到:这些味道我都尝过,孩子,耐着性子,消沉的时间无论谁都不时遇到……慢慢你会养成一种心情去对付过去的事,能够从客观现实分析前后的因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他还以自身的感情经历谈了恋爱、婚姻与事业的关系,犹如在与知心朋友谈心。
这些话语不仅仅给了傅聪激励与启发,也给了我很多教导。让我从中获得无限灵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理解。今天,我们读傅雷家书依然很有必要,因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傅雷都如一面镜子。在他面前,我们不仅可以学会怎样做父亲,更重要的是,他也教我们首先怎样做一个人。
真为傅雷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给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从书中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在一个舒适的场所学习,用功努力,能为将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们辛苦了!而我们还总是不懂道理,不顾父母的苦口婆心,一意孤行。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没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我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该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却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我太感谢这本书了真正的父母的爱之书!
中国的文学一直以它的博大精深而经久不衰,文学与历史的和谐更给这个古国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国人在文明、文化的滋润下,其根性也是其他国家都难以超越的,而畅读这些经典之作,更已成为提高修养,享受觉悟、顿悟、彻悟的一种必然的介质。
近些日子,读完了《傅雷家书》,感受颇深。从傅雷的出发点来看,他当初写信给爱子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些家信会被后人出版,且能被亿万人争相传阅,成为瑰丽。
作为父亲,他的每篇书信都写得那么专注,倾出所有的备至关怀,没有过于矫揉造作的词语,没有商业性质的敷衍,有的只是深沉的父爱,睿智的观点,广博的学识以及勤勉做人的决心。
傅雷是个成功的父亲,从他的身上,他的书信中,我看到了作为一位家长,作为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以及责任感,当然在他朴实的信中,这些并没有具体的表述,是需要靠自己去总结,去挖掘的,这些深深隐藏着的精髓,也成为了我许多财富中的一笔。
不管是孩子的父母,亦或是学生的老师,都具备着一个相同的共性,那就是爱!从事教育工作十几载,我对于教育教学的探索研究从来没有停息过,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我都抱着爱人者人恒爱之的信念,抱着微笑与感谢的心态,积极地迎接每一天的挑战,给自己定一个台阶,让自己在爬楼梯的状态下不断地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我都会感受到无比的满足,因为我在前进。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的人。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傅雷的爱子教子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傅雷在书信中善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
读了这本书,让我更多的了解与理解父母。让我知道了子女要多和父母沟通,相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