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观后感800字左右【优秀3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红楼梦观后感800字左右【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红楼梦观后感800字左右 篇1

近期,我看到了《刘心武续红楼梦》出版了,十分高兴。立即买了一本,读了起来。虽然在网上也看到一些对于此书的批评之论,但是我感觉甚好。首先,让我们这些红学爱好者,大体知道曹雪芹原着的结尾应该是什么样子。因为刘心武、周汝昌先生对于红楼梦进行多少年的探索。就拿刘心武先生的《百家讲坛》开始,直到今天也确实不易啊!

其次这本书我觉得写的还是不错的。因为刘心武毕竟是我国当代一位重量级的作家。虽然我到今天还没有完全读完这本书,但从我度过的`内容来看,语言、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能让人满意的。从风格上讲,虽然不能跟曹雪芹相比,但毕竟作者在接近。当然作者自己恐怕也没有奢望与曹公媲美。所以我们这些读者包括批评者,也不要拿曹雪芹的标准来要求刘心武先生的作品。

当然,我最佩服是刘心武先生的勇气和胆略。敢于在当今世界这个优秀作品作家不多,但“批评家”到处都是的背景下,确实不简单啊!

在作品中,包括我读过的刘先生其他关于红学的着述,还是能够看到刘先生的那种追求真理的一种勇气。关于《红楼梦》,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何况像刘心武这样的学者。把他对于红学的理解告诉给社会,不仅是他的权利,也是他的义务。

因此我也希望社会,对于学术上的别人的成果,我们更多去欣赏,少一点挑剔;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责备。假如拿名人开涮,那恐怕品质上有点问题了。

当然话有说回来,今天的作家确实难以达到曹雪芹的境界,这不仅仅是一个人水平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环境给予曹雪芹的特定的人生经历,是别人无论如何也无法体会的。曹雪芹接受文化的熏陶、人生境遇的变化,以及情感世界刻骨铭心的记忆,别人怎能体会出来呢?

对于曹雪芹如此,对待鲁迅也是如此。今天我还竟然看到有人竟然对于鲁迅“挑剔”,如果不是脑子有点异样以外,那就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联想今天,不少作家名气不小,却无作品问世,靠“炒作”过日子,确实寒碜。我想,还是多学习,多深入生活,尤其深入民间的、底层的生活,真正思考探索一些问题为好。

红楼梦观后感800字左右 篇2

最近,某地方台重播经典电视剧——老版《红楼梦》,闲暇时间便又追了几集。经典就是经典,有嚼头。无论经过多长时间,再看时总有一些新的体会与感悟。

曾经看到很多的点评,在红楼众多女子中,最得人心的是薛宝钗。无论是读者还是老太太、夫人、一众的丫鬟婆子心中,她都是个端庄大度能容忍的主儿,俘获一众人心。就连宝玉身边的袭人,将来是要做宝玉的妾,心里都愿意让宝钗来做将来的宝夫人,只因为这样的主子好相处。

宝钗确实是个端庄的大家闺秀。不似林妹妹似的,动不动就与宝玉耍性子闹脾气,也不会因为礼物来的迟些便揣摩人情的冷薄。在王夫人因为金钏与宝玉调笑而将其打骂撵出府去后,金钏不堪这番遭遇投井身亡。后来王夫人回过神来,觉得自己难辞其咎,流泪伤心,懊悔不已,宝钗却一味把责任推到了金钏的身上,道她年轻贪玩不小心失了足,纵使别的,也是脑子糊涂之人。看到这里,惊觉宝钗之冷漠,竟如此说一个枉命的烈女子。宝钗的心机之深,令人发寒。她此时宽慰本就犯错的王夫人,虽然能令王夫人欣慰,为他日自己的前程谋利,但到底于道义上有所失。宝钗到底是工于心计之人,纵然一味的不与人计较,多半也是因为并不把他人看重罢了。

后又看到薛蟠因为妻子夏金桂的挑唆,对无辜的香菱一番怒打。薛姨妈怒而指责薛蟠,为香菱打抱不平,可以说是明是非,有爱心有正义感的了。宝钗是与薛姨妈一同听到吵闹声前来的,却没有为香菱说上一句。只道不要因为一个香菱而伤了家人和气,卖出去就是。剧情到此,更觉宝钗之人,真是面热心冷之至了。从这两件事里,不难看出宝钗之人,虽是心中是非人情世故无一不察,却从来没有为谁而出头为谁而打抱不平。在她心里,有自己的一套做人哲学。这哲学让她从不沾惹是非,保她进退有余,却失了一份真性情。人无情字,纵然是一身的优点,也不会让人觉得可爱。

想来宝玉亲近黛玉,也多是因为两人都有一份真性情。在当时的`社会里,这样真性情的人少之又少,像宝钗一样有一套处世哲学的人却多之又多。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情况下,宝钗的心机与哲学只会为她添力增色,到底是不能对其指摘的。但是,时光流转,唯有真字才能打动人心。就像宝黛的爱情。

红楼梦观后感800字左右 篇3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满怀着期待,打开这本《红楼梦》,书香气息迎面扑来。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啊,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听着古朴的音韵,不知不觉也走近了红楼中,走进了荣华的贾府,走进了人情冷暖的四大家族,走进了黛玉宝玉的爱情故事中。

她,气质如兰,才华馥比仙,却天生孤僻,不肯与世俗纠缠。传闻她是绛珠仙草转世,来到尘世只为报恩。从小体弱多病,后又寄人篱下,怎能让日日开怀。便只说这葬花,宝玉愿,花自飘零水自流,你却想出葬花一事,那纷纷扬扬的花瓣是否也预示你的结局”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然而不知结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这世上唯有宝玉懂你,然而最终你们却不能在一起,你可知为何?忧郁或许能换来怜悯,但是在那时他们又岂会因怜悯就让你们在一起,世界不会因为你的忧郁而方晴。

他,是富家公子,从小生活在暖香宝玉中,家途中落,看到家世一步步堕落,又能奈何?唯一的知己死了,自己却被骗这与别人结婚。不知为何,我的满怀期待一滴一滴变为了哀叹与泪珠,想那贾家是何等富裕,却落得如此结局,想那大观园是何其壮观,何期繁华,却也落得人走花谢,一片凄凉。

文中人物栩栩如生,撕扇的晴雯,雪水煮茶的妙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问的王熙凤,身世可怜的香菱,尽心尽力的`袭人,和善的刘姥姥,都在我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

读罢全书,心中满是感慨,因为这本书不仅仅是悲剧的结局,更因为这是十八世纪上半页中国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独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此刻的心情很是复杂,我庆幸,在大观园中不再有女性的歧视,大观园中的女子不在受束缚,我也悲哀,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情冷暖。我敬佩曹雪芹,他批阅十余载,呕心沥血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写成这本书,为世人传颂。

说到心酸楚,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