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的读后感300字优秀10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名人传》的读后感300字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名人传》读后感 篇1

在这个寒假我阅读了《名人传》、《海底两万里》。对于名人传我的触感颇深,这本书主要分

为三个部分:贝多芬传、米开朗罗琪传、托尔斯泰传。

这本书围绕这三个人分别讲述他们自己的事迹。他们的命运都十分坎坷与艰难,与他们相比,

我认为我们十分幸福,但也就是这样坎坷的命运成就了这般伟大的人物。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三个人性格特点,贝多芬:顽强的毅力、不懈的动力,对音乐真理的坚

定追求与热爱。米开朗琪罗:生活中温和,但在艺术上多疑苛求。托尔斯泰:性个暴躁、自尊心强、

高傲自负。

读完这本书后,我有许多感慨与收获:他们身上的不放弃,顽强地与命运作斗争的`精神。同时

也告诉我们艰难与挫折是对命运和人生的最好的锤炼。

《名人传》读后感 篇2

《名人传》在我看来就是一部“英雄交响曲”,这本书包括了《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英雄传记”。不论是哪一部传记,都带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与感动。在我的眼里,他们都是我应该学习的英雄,他们用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鼓动着我们,他们虽然都已经不在人世,但是他们遗留下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不会磨灭。

这三部曲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他一个人守着这个可怕的秘密,从没未放弃过自己,但在后来,但由于自己的残疾和精神上的打击,他悲痛欲绝,曾经一度想到过自杀,留下了著名的《海德堡遗书》。就在这个时期,他化悲伤为力量,创作了《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他的毅力与对生命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深深的使我震惊。

我仿佛可以想象,一个音乐家失去听力时的黑暗。就像人们失去阳光。我又问自己,若当你失去听力时,你还会像贝多芬一样坚强吗?你还会继续走你的人生吗?这个回答,我不确定。

名人传读后感300字 篇3

《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但是,即使如此,在人生怨患困顿的征途上,他们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毕生精力。贝多芬用痛苦谱写的与命运抗争的音乐,为后人留下了享受不尽的精神食粮;米开朗基罗用一生的血泪创造出了不朽的杰作;托尔斯泰则在他的小说里描写了千万生命的渺小和伟大,他用他的作品向世界传播爱的种子。

有哪种胜利能与他们的成就相比?拿破仑的那场战争?奥斯特历茨那天的太阳?这种辉煌是精神力量所从未取得过的殊荣。他们用困难锻造自己。正如贝多芬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一生,这句话已经成了勇敢者的座右铭:“为其痛苦,才有欢乐。”

名人传读后感400字 篇4

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名人传读后感500字 篇5

妈妈给我买了本《中外名人故事》,我这个小书虫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

里面很多名人的事情让我震惊。我敬佩莱特兄弟的胆识,竟然敢驾着自己制作的飞机翱翔蓝天;我佩服詹天佑的气魄,敢于挑战造桥权威,给外国列强狠狠地打击;我欣赏李时珍翻山越岭,不畏艰辛,以身试药,终于铸成大作《本草纲目》……但是在这么多的名人故事里,我最喜欢达芬奇的故事。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他觉得自己已经画的非常好了,便有些不耐烦。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真了不起,竟然对着枯燥的鸡蛋一遍又一遍的反复了练习,正是这样他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础。看了他的故事,我觉得十分惭愧,想想自己在暑假的时候制定的计划,每天要写一篇日记,最后只写了几天就草草结束了。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真的觉得我学习。

名人传读后感300字 篇6

米开朗琪罗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以为巨人,其影响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一生,也有着传奇的色彩。

在佛罗伦萨的国家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座米开朗琪罗称之为《胜利者》的大理石雕像。这是个表示疑虑的英雄形象,而这位不屑于胜利的折翼天神,却是他所有作品中,唯一他致死还留在佛罗伦萨画室里的作品。这尊雕像,恐怕是他自身的写照吧。

他生活在这么一个教权大于王权的时代。他的作品中却存在着那个时代极少有的超时代的东西:和平、博爱。他将他伟大的灵魂融入了这些作品,拾得人们在欣赏这些瑰宝时,将他的名字牢记。

现在来说说托尔斯泰吧。

他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他的名字就像闪烁的星辰,在文学的天空中熠熠发光。他的一生是不朽的传奇。

他是一位如假包换的俄罗斯贵族。他并不像其他贵族一样瞧不起平民,他在晚年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农奴。这一打破封建私有制的举动已经让他走在了时代的前头,而他那伟大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各国作家。

《名人传》读后感200字范文 篇7

那么,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离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

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布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读后感 篇8

我读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名人传》。这本书记叙了贝多芬、米开琪罗、托尔斯泰三位伟大的文学艺术家努力拼搏的故事,这是一部激励我们奋进的好作品。

我最敬佩“交响乐之王”贝多芬。这位音乐大师在年幼时倍受折磨,四岁被父亲关进琴房夜以继日练琴,十七岁那年又失去了母亲,不得不担起照顾家人的任务。他虚弱的体质导致听觉衰退,以致耳聋,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却一直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在逆境中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乐章,体现了他生命的价值。

与贝多芬相比,我有老师、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却缺少贝多芬那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学钢琴的时候,我一看到乐谱就头疼,练琴很不自觉;学游泳也因为怕闷水、怕换气,曾动摇学游泳的决心。最后,正是自己的坚持,才熟练地掌握了钢琴和游泳的技巧。

榜样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们要有所进步,应该多读《名人传》这类励志的书,向名人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使之成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

名人传读后感300字 篇9

名人传,作者是罗曼罗兰。书中介绍了三个名人,他们分别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这三个人物,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最喜欢的还是贝多芬。

这是一本好书,尤其是《贝多芬传》,介绍了他苦难而辉煌的一生,双耳失聪,双目失明,但他刚好是一名音乐家,既看不见,也听不见,这是人生中最大的悲伤啊,尤其是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如果是别人,就已经不想活下去了吧。可是他没有,他坚持了下来,完成了自己的音乐事业。

贝多芬为了梦想并没有选择轻生,反而奋勇地前进,努力进行音乐创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点挫折,跟他比起来其实不算什么,可我们是多么软弱啊。向贝多芬学习就要迎难而上,跨过坎坷的道路,不要把挫折当成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只要一路向前,就一定可以成功。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受很大,受益匪浅,人生就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越过了那些障碍,我们就能够成长。

《名人传》的读后感700字 篇10

他与莫扎特不同,莫扎特的作品,总是洋溢着幸福与愉悦,节奏较快,音符跳跃。而贝多芬的作品是多变的:风格各异,心情忧郁,便写出悲怆凄凉的曲;心情平静,便奏出流畅优雅的音乐;心情快乐,便弹出轻快甜美的音符。每一段旋律,都表现出一种情感;每一篇乐章,都演绎着一个人生;每一次演奏,都奏醒人们的灵魂。

天才却总是活在痛苦中的。

贝多芬是音乐家,却恰恰失去了听觉——他甚至不敢向人诉说,贝多芬天生忧郁而暴躁的性格,使得除了与他深交的人,无人胆敢靠近。他也爱过一两个女孩,但却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在一起。明明是人人熟知的音乐家,却常因为经济问题而苦恼。在他的命运中,仿佛却少了太多本该拥有的快乐,被黑暗和痛苦笼罩,却也正因为这些可怕的经历,在他生命道路上留下的烙印,使他的灵魂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升华,使他的作品得到一次又一次“神的洗礼”。他没有太多语言,音符就是他的话语,这样的话语却少有人听得懂——使他不得不在他的世界中,仅有他的世界中,无尽的孤单着。

他崇拜巴赫,那也是崇拜上帝——巴赫的曲子,总是教堂的专属。而上帝、命运似乎从不眷顾他,给他的打击,一个比一个大。他从不屈于苦难,“以苦难换得欢乐”,是他对此唯一的诠释,他也曾埋怨,也想要放弃,但在崩溃边缘,总是艺术拉了他回来,回到看似光明却黑暗无比的无法自拔的深渊。

一切的欢乐因艺术而起,一切的痛苦也由此而来。艺术,像个深远的黑洞,无限地吸引着他,又不断将他从陶醉中抛弃出去,将他狠狠摔在谷底。

晚年的他被病魔纠缠着,戏弄着,他却仍在坚持创作,因为只有在音乐中,他才能感受到心灵上的一丝慰籍。

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他在暴风雨中猝然长逝,那天,他也许听得见命运在向他召唤:来吧,来我这里,那边的光明是痛苦的,这里的黑暗是甜美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