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初步了解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4、 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我从目标入手设计教学思路。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共同的研究中领悟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我把教学的难点与精彩的故事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乐学之中突破了难点,渗透难点的技巧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最后学生明白了鲸鱼为何没参加那次鱼类运动会,是因为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1、 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欲望加强了。
2、交流有关于鲸的资料,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读书小建议,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是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也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建议性意见,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感悟。
4、合作研读课文,汇报交流这个环节,旨在鼓励小组合作的意识,我以尊重的态度、饱满的热情,鼓励学生谈出合作收获。对于提出的问题,不论是浅显的还是深刻的,只要是读书所得都要加以肯定。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可以写,可以画,可以绘制表格等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回归整体突破难点这一步我与开课前精彩的故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探求答案过程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了课文的难点,使得难点不攻自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创设情景渗透教育者是学习文章的最终目的即利用文章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这一个环节设计也非常好通过观看鲸“自杀之谜”“人为的杀害”的图片资料,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欲望,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就是自取毁灭。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还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更可贵的是让学生参与了板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更为了适合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直观效果,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
教中有悟,不亦乐乎
《鲸》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介绍“鲸”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的说明文。课文很简单,学生能很快地掌握课文内容及相关的说明方法,如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该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在教这篇课文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首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鲸的相关资料,对鲸的各个方面有充分了解,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查的资料非常丰富,他们的资料已充分证明鲸是哺乳动物,很快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上课时,我让他们进一步交流并用一句话把他们资料中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句告诉给大家。孩子们的汇报面之广已远远超出课文内容。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不同种类,并通过图片说明须鲸与虎鲸的区别。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史祖,并对鲸的史祖的生活状况展开讨论……
然后我板书了课题《鲸》。板书时我把题故意写成两条“鱼”的形状,带孩子们进入海洋世界。课题《鲸》也写得很大,经观察孩子们说出鲸的一大特点──“大”。这也是第一自然段的关键。按照这样的方式我让孩子们迅速在课文中找出鲸的其他特点并上台板书。不一会“鲸的演变”、“鲸的种类”、“鲸的食物”、“鲸的呼吸”等就出现在黑板上了。
接着同学们自由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找出各段中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第一个孩子说他喜欢学习“鲸的睡眠”部分,因为他喜欢睡觉。
于是喜欢睡觉的孩子都和他一起朗读这一部分。学习“鲸的演变”这一部分时孩子们在课文中找出了鲸的生活痕迹:从陆地到浅海再到海洋。
学习“鲸的食物”这一部分时我让女孩子读须鲸部分,男孩子读齿鲸部分,这样突出了须鲸的温柔,齿鲸的凶猛。学习“鲸的呼吸”时我出示了两个剪纸:一个是又粗又直的纸条,另一个是又细又高的,“聪明的渔夫”──孩子们一下子记住了鲸喷出的水柱并由此学会辨别鲸的种类。
在教学此部分时我穿插让学生说出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
最后我让孩子们选一个自然段用笔画出他们喜欢的鲸的样子,必须让人一看就知道画的是哪个自然段,是鲸的哪个特点。孩子们都画得很好。大部分孩子画的是“鲸睡觉、“鲸呼吸”、“鲸的种类”。对于比较难于用画表示的“鲸是哺乳动物”,有个孩子先画了个大大的鲸,然后在它身下画了个小小的鲸,非常形象。在画“鲸的食物”时,有的孩子在鲸的前面画了许多慌忙逃命的小鱼小虾,画面生动有趣。
本课后的作业是写一篇《我是某某鲸》的小作文,作文中要说明鲸的相关特点。
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课前充分查阅了资料,所以我本以为他们难以理解的部分如“鲸是哺乳动物”他们一下子就理解了。看孩子们的画也知道他们已经学懂了这篇课文。教学中有些不足之处:如在学文与找写作方法部分有些脱节,留给孩子们画的时间也不够,对较难画的段落没有充分指导。
通过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收获是原来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初步了解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4、 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我从目标入手设计教学思路。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共同的研究中领悟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我把教学的难点与精彩的故事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乐学之中突破了难点,渗透难点的技巧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最后学生明白了鲸鱼为何没参加那次鱼类运动会,是因为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1、 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欲望加强了。
2、交流有关于鲸的资料,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读书小建议,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是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也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建议性意见,有助于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感悟。
4、合作研读课文,汇报交流这个环节,旨在鼓励小组合作的意识,我以尊重的态度、饱满的热情,鼓励学生谈出合作收获。对于提出的问题,不论是浅显的还是深刻的,只要是读书所得都要加以肯定。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可以写,可以画,可以绘制表格等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回归整体突破难点这一步我与开课前精彩的故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探求答案过程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了课文的难点,使得难点不攻自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创设情景渗透教育者是学习文章的最终目的即利用文章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这一个环节设计也非常好通过观看鲸“自杀之谜”“人为的杀害”的图片资料,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欲望,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就是自取毁灭。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还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更可贵的是让学生参与了板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更为了适合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直观效果,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
《鲸》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介绍“鲸”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的说明文。课文很简单,学生能很快地掌握课文内容及相关的说明方法,如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该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在教这篇课文时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首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阅鲸的相关资料,对鲸的各个方面有充分了解,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查的资料非常丰富,他们的资料已充分证明鲸是哺乳动物,很快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上课时,我让他们进一步交流并用一句话把他们资料中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句告诉给大家。孩子们的汇报面之广已远远超出课文内容。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不同种类,并通过图片说明须鲸与虎鲸的区别。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史祖,并对鲸的史祖的生活状况展开讨论……
然后我板书了课题《鲸》。板书时我把题故意写成两条“鱼”的形状,带孩子们进入海洋世界。课题《鲸》也写得很大,经观察孩子们说出鲸的一大特点──“大”。这也是第一自然段的关键。按照这样的方式我让孩子们迅速在课文中找出鲸的其他特点并上台板书。不一会“鲸的演变”、“鲸的种类”、“鲸的食物”、“鲸的呼吸”等就出现在黑板上了。
接着同学们自由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找出各段中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第一个孩子说他喜欢学习“鲸的睡眠”部分,因为他喜欢睡觉。
于是喜欢睡觉的孩子都和他一起朗读这一部分。学习“鲸的演变”这一部分时孩子们在课文中找出了鲸的生活痕迹:从陆地到浅海再到海洋。
学习“鲸的食物”这一部分时我让女孩子读须鲸部分,男孩子读齿鲸部分,这样突出了须鲸的温柔,齿鲸的凶猛。学习“鲸的呼吸”时我出示了两个剪纸:一个是又粗又直的纸条,另一个是又细又高的,“聪明的渔夫”──孩子们一下子记住了鲸喷出的水柱并由此学会辨别鲸的种类。
在教学此部分时我穿插让学生说出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
最后我让孩子们选一个自然段用笔画出他们喜欢的鲸的样子,必须让人一看就知道画的是哪个自然段,是鲸的哪个特点。孩子们都画得很好。大部分孩子画的是“鲸睡觉、“鲸呼吸”、“鲸的种类”。对于比较难于用画表示的“鲸是哺乳动物”,有个孩子先画了个大大的鲸,然后在它身下画了个小小的鲸,非常形象。在画“鲸的食物”时,有的孩子在鲸的前面画了许多慌忙逃命的小鱼小虾,画面生动有趣。
本课后的作业是写一篇《我是某某鲸》的小作文,作文中要说明鲸的相关特点。
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课前充分查阅了资料,所以我本以为他们难以理解的部分如“鲸是哺乳动物”他们一下子就理解了。看孩子们的画也知道他们已经学懂了这篇课文。教学中有些不足之处:如在学文与找写作方法部分有些脱节,留给孩子们画的时间也不够,对较难画的段落没有充分指导。
通过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收获是原来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
我说课的课题是《鲸》,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学习目标、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第一篇。本组课文都是说明性文章,意在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并了解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鲸》一文介绍了有关鲸的体形特点、进化历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选编本文的意图,1、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2、体会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3、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根据教材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对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其中,重点是:1、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2、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1、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鲸的资料、图片
本课预计2课时完成。今天我主要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共分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三)、汇报交流,精讲点拨,(四)、巩固检测,(五)、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生答:鲸。师板书。汇报你搜集的有关鲸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2、检查预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字音、字形掌握情况。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生自读自悟,质疑,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了解鲸的特点。师提示采用找中心句和列提纲的方式来把握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环节设计正是这个理念的具体实践。
(三)、汇报交流,精讲点拨
生小组合作后,基本能够把握鲸的特点,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
家、演说家、导游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要读出鲸的特点;当画家的要画出鲸的特点;当演说家的要讲解出鲸的特点;当导游的要解说出鲸的特点。小组内评议。然后推举一人代表,在全班内交流,师生共同评议。在生汇报的时候,师相机板书鲸的特点。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采用角色置换法,将阅读转变为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在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生的汇报表演,可以看出学生对鲸的特点认识和把握比较准确与全面,此时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体会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相机出示课件:“课文是怎样把鲸的特点介绍清楚的?”划出有关的语句。
根据生的回答,师课件出示改写后的句子。例如:鲸很大,很重。让生与原文对比阅读,体会哪个表达更好?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自读体会,小组内交流,进而班级内交流,师根据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语句,指导朗读,并相机板书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环节重在学法指导,为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巩固检测
为了将鲸的特点说的具体、准确、生动、形象,作者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你学会使用这些方法了吗?
师课件出示有关鲸的图片,生借助学到的说明方法做口头练笔。
1、以某一类鲸(如白鲸、虎鲸、蓝鲸等)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
2、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选做其一。
(五)、拓展延伸
师肯定鼓励生的口述后,引导生关注自然,激发其保护鲸的意识。
鲸是一种古老的生物,但它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两年才产下一头幼鲸,而且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污染,鲸的数量急剧减少,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为鲸做些什么呢?
布置作业:
1、 拟宣传保护鲸的标语,张贴于自己生活的社区。
2、 小组为单位,在自己生活的社区,举办有关鲸的讲座,倡议人们关注海洋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选作其一即可。
【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并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们,从而将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鲸
外形特点 列数字、举例子
进化过程
种类
生活习性 打比方、作比较
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概括起来说,4至7自然段分别是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接着,用详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例举具体数字, 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
作者在介绍鲸吃食物以及鲸的生长时,又一次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加以准确说明;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课文介绍鲸,为什么先要写象呢?这里作者运用比较说明法,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由象“很大”到鲸“比象大得多”,以此来说明鲸之庞大。这样写,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②目前已知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作者先列举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它的体重、身长、舌头及口腔的宽大等四方面更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非常大。然而,这头鲸虽然有4万公斤重,可还不是最大的,已知的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通过这样比较,更进一步说明鲸特别大。这段话通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这些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加准确、清楚,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
③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这段话主要讲了鲸的进化过程。鲸的样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鲸生存的环境由陆地变为海洋,鲸为了生存下去,就要适应环境,因此慢慢地由爬行变为游动,身体逐步变成了鱼的样子。这一进化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作者用“在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渐渐”等词语加以说明。“退化”是指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逐渐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这里指鲸的后肢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④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对词语的理解。
上腭:口腔的上壁,通称为上牙膛,前部由骨和肌肉构成,叫硬腭,后部由结缔组织和肌肉构成,叫软腭。
哺乳动物:指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幼体。哺乳动物大都是胎生的。
胎生:人或某些动物的幼体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以后才脱离母体,叫作胎生。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1.这篇课文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如今,随着人们对海洋的不断探索,对鲸的认识已经愈来愈全面。因而,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走近鲸的世界,对鲸有所了解。教师也应准备一些有关鲸的图片、声像资料或制作出相关课件,在课前及课中穿插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课程资源。
2.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学本文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1)初读课文,抓住要点。引导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弄清课文讲了关于鲸的哪些内容,可采用找中心句和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2)细读课文,体会特点。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认真体会鲸的特点。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研读,并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演说家的讲解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演示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汇报同学进行交流。教师针对汇报情况,扣住重点词句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并结合课前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鲸的特点。对于文中出现的一些生物学术语,教学中可联系课文内容和具体语境加以理解,也可以借助图片加以理解,但不必深究。
(3)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再次引导学生仔细读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师可将句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很重”、“很长”等概括性叙述语言,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然后,让学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可以出示思考练习中第三题的3句话,让学生说一说:有无加点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变化,自己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3.要重视读写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练习运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补充介绍一些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资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之后出示一些随文练笔作业,请学生任选其一完成。①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②以某一种类的鲸(如白鲸、虎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③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④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学生练笔时,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完成练笔后,可以先让学生在组内读一读、议一议,然后推选优秀习作在全班进行交流评议。
4.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捕”“哺”的声母是b,不要读成p;“乳”的声母是r,不要读成l;“潜”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三声;“倾”读第一声,不要读成第三声;“即”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本课生字中“腭”“肚”“肺”“胎”都与人体有关,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写成“市”。
《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第一篇。本组课文都是说明性文章,意在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并了解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鲸》一文介绍了有关鲸的体形特点、进化历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选编本文的意图,1、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2、体会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3、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根据教材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对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其中,重点是:1、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2、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1、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鲸的资料、图片
本课预计2课时完成。今天我主要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共分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三)、汇报交流,精讲点拨,(四)、巩固检测,(五)、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生答:鲸。师板书。汇报你搜集的有关鲸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2、检查预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字音、字形掌握情况。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生自读自悟,质疑,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了解鲸的特点。师提示采用找中心句和列提纲的方式来把握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环节设计正是这个理念的具体实践。
(三)、汇报交流,精讲点拨
生小组合作后,基本能够把握鲸的特点,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
家、演说家、导游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要读出鲸的特点;当画家的要画出鲸的特点;当演说家的要讲解出鲸的特点;当导游的要解说出鲸的特点。小组内评议。然后推举一人代表,在全班内交流,师生共同评议。在生汇报的时候,师相机板书鲸的特点。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采用角色置换法,将阅读转变为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在各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生的汇报表演,可以看出学生对鲸的特点认识和把握比较准确与全面,此时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体会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相机出示课件:“课文是怎样把鲸的特点介绍清楚的?”划出有关的语句。
根据生的回答,师课件出示改写后的句子。例如:鲸很大,很重。让生与原文对比阅读,体会哪个表达更好?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自读体会,小组内交流,进而班级内交流,师根据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语句,指导朗读,并相机板书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环节重在学法指导,为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巩固检测
为了将鲸的特点说的具体、准确、生动、形象,作者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你学会使用这些方法了吗?
师课件出示有关鲸的图片,生借助学到的说明方法做口头练笔。
1、以某一类鲸(如白鲸、虎鲸、蓝鲸等)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
2、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选做其一。
(五)、拓展延伸
师肯定鼓励生的口述后,引导生关注自然,激发其保护鲸的意识。
鲸是一种古老的生物,但它的繁殖能力很差,平均两年才产下一头幼鲸,而且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污染,鲸的数量急剧减少,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为鲸做些什么呢?
布置作业:
1、 拟宣传保护鲸的标语,张贴于自己生活的社区。
2、 小组为单位,在自己生活的社区,举办有关鲸的讲座,倡议人们关注海洋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选作其一即可。
【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并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们,从而将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鲸
外形特点 列数字、举例子
进化过程
种类
生活习性 打比方、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