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最新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精彩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写作方法和技巧总结:怎么写读后感?
写读后感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4、5、6年级的习作要求。但遗憾的是我们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有“读”没“感”。读后感这种文体属于小论文,其实就是对所读内容中的某一点、某一部分或涉及到的某个人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写读后感一般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写读了什么,这部分应该写得简明扼要。所谓简明扼要就是抓住文章内容里面一个最重要的要点,并把这个要点写出来。比如可以简要的说一下读了什么书,书的'内容是什么,其中的哪一块内容或者哪一个人物引起了我的深思。
第二部分是写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说明自己的想法;第二层次是根据第一层次,分小节来阐述感情或想法,而阐述所要用到的素材基本上就是书中的内容。请注意,“感想”这个词要分开来理解。“感”是指感情,“想”是指想法。也就是说读后感既可以是表达一种感情,也可以是说出一个想法。
我们以《西游记》为例来讲读后感的具体写法。
第一部分,可以简要写一写《西游记》是什么朝代,哪一位作家的著作(明朝吴承恩),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内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其中孙悟空这个人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他太厉害了,太了不起了,我非常佩服他。大家看,想法是“孙悟空很厉害、了不起”,感情是“我很佩服他”。
第二部分,分小节来阐述孙悟空到底怎么厉害、怎么了不起?以及佩服他什么?这些阐述的内容都可以在书里面找到。比如觉得他厉害是因为他有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重,能随意变大变小的金箍棒;他有七十二变的本领;能一个筋斗翻出十万八千里……;再比如佩服他的理由是对妖魔鬼怪嫉恶如仇,忠心耿耿,不畏权势……这些内容可以根据读后感的文章结构来进行详略区分。
第三部分,全文打总结,比如可以写“我也希望能够像孙悟空一样,成为一个既本领高强,但又勇敢正直的人”。这样一篇读后感就形成了。
有同学可能会说“书我也读了,可是为什么读不出感想来呢?”有两个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个方法是把故事里的人物替换成自己,比如想象自己就是孙悟空,或者猪八戒、唐僧。这样就有很强的代入感,容易读进去。
第二种方法是多问为什么。读书切忌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即使是泛读,读的过程中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孙悟空为什么对妖怪嫉恶如仇?为什么对师父忠心耿耿?为什么对天庭不畏权势?以及故事里的哪个情节好写得好,好在哪里?
用这两个方法去读,就一定会读出感想出来,也就可以写好读后感。
最后还要提醒同学们,写读后感一定要避免一个问题——“头重脚轻腹中空”。有很多同学写读后感,开头把故事内容描述了一大段,甚至把原文的内容照抄一遍,占了文章一大半的篇幅,而后面的感想写得潦潦草草,要么空喊口号,要么牛头不对马嘴的做个自我批评。这种读后感显得非常的突兀,明显表现出来是读也没读好,写也没写好。
如果是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大致上100字是写读了什么,400字是写感想是什么,而其中5、60字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再来个250字左右结合内容来证明你的观点,最后是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我”怎么办?这样在格式上和写作的内容上容易赢得高分。
述职报告基本写作方法
法定社会组织的机关和部门的负责人一般要对权力机关如上级机关部门或者代表大会、董事会等作述职报告,这是推动社会组织工作的重要因素,对于促进和监督社会组织各项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述职报告可以说是工作报告中的总结性报告。报告是向上级机关陈述事项的上行文,属于行政公文中议案、报告和请示三个上行文之一。《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中的总结性报告多用于提交大会进行讨论,如各级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这种报告虽然是代表法定社会组织及其部门的,却是在报告人自身负有全责的情况下运转工作的,实质上就是述职报告。可以看出,述职报告是社会组织机关和部门的负责人向上级管理机关陈述自己某一阶段工作情况,进行总的回顾,找出内在规律,以指导未来实践的履行职务情况的口头报告。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公文,属于报告的一种,又与总结和讲话稿相似。
一、述职报告的特点
(一)个人性。述职报告对自身所负责的组织或者部门在某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按照法规在一定时间(立法会议或者上级开会期间和工作任期之后)进行,
要从工作实践中去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不足与教训,从而对过去的工作做出正确的结论。与一般报告不一样的是,述职报告特别强调个人性。个人对工作负有职责。自己亲身经历或者督查的材料必须真实。这就要在写作上更多地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还要据实议事,运用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提出主题,写明层义。讲究摆事实,讲道理;事实是主要的,议论是必要的。在写法上,以叙述说明为主。叙述不是详叙,是概叙;说明要平实准确,不能旁征博引。
(二)规律性。述职报告要写事实,但不是把已经发生过的事实简单地罗列在一起。它必须对搜集来的事实、数据、材料等进行认真的归类、整理、分析、研究。通过这一过程,从中找出某种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得出公正的评价议论,即主题和层义以及众多小观点(包括了经验和规律的思想认识)。议论不是逻辑论证式,而是论断式,因为自身情况就是事实论据。如果不能把感性的事实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高度,就不可能作为未来行动的向导。当然,述职报告中规律性的认识,是从实际出发的认识,实践理性很强,也就不需要很高的思辩性。不管怎样,述职报告是否具有理论性、规律性是衡量一篇述职报告好坏的重要标志。述职报告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使
未来的工作能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述职报告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可能是凭空而来,总是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与创新性。而继承性,就是要继承以前工作中的一些好的方面,去掉不好的方面,然后加以创新,工作才会有进步,完全抛离过去的工作创新是不可能的。策略性也是规律性的一个方面。策略即今后工作计划,是述职报告的重点内容。
(三)通俗性。面对会议听众,要尽可能让个性不同、情况各异的与会代表全部听懂,这就决定了讲话稿必须具有通俗性。对于与会者来说,内容应当是通俗易懂的。即使是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内容,也要尽可能明晰准确,以与会者理解为标准。形式更是通俗的。结构是格式化的。语言则是口语化的。不同于一般的科学文章,更不同于一般的公文,最明显的。一点是语言的口语化。一般的科学文章,主要诉诸人们的视觉,要让读者理解,语言就要概括精练,甚至讲究专业性。而一般公文尤其是行政公文,语言更是规范的,有的格式用语甚至是特定的,最重视的是准确、明晰、简练和。相反,讲话稿的语言则由讲话的本身性质所决定的,必须口语化。由于讲话是声入心通的人和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需要更加适应人们的接受
心理,拉近讲话者和听众的心理距离,这就特别讲究语言的大众化、口语化。
(三)艺术性。述职报告的艺术性是魅力所在,直接影响着整个报告这一艺术生命体。这样,写作述职报告必然联系整体的讲话活动特点来进行。“述职报告”一词,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待:“述职”,是主体的实质性道理。“报告”,是呈现表像而又整体的艺术生命体。报告者要两者并重。写作述职报告,最好从上述总的认识出发。
通俗性和艺术性,一般表现在口语化、感情化、个性化的语言上。写述职报告时要变文字为有声语言:1.语言生活化、口语化、大众化。2.多用短句子,注意长短交叉合理,随物(公务和感情)赋形。3.慎用文语(古语和欧化语),作点缀之用。4.少用单音词。5.避免同音不同义或易混淆的词语。6.不随便用简略语。7.还可以适当增加语气词如“吧”、“吗”之类。8.为了方便聆听,有些标点符号还要用文字代替,如顿号改为“和”,破折号改为“是”,引号表示否定时加“所谓”,括号补充另用文字说明等。
二、述职报告的主题
述职报告这种带有艺术性的论说文,正如所有科学文章如议论文、说
明文一样,一定要明确树立一个鲜明的主题,即一个判断句,还要在报告中反复突出。提取对现实公务的认识,一定要从客观上考虑报告对象所关心的问题,针对问题作出自己的解答。要适应受众的心理需要,使之产生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主题一般是明晰的,但是,比起一般的事务性公文写作来说主题要集中、新颖、深刻得多。主题要概括全文内容即对社会组织公务情况的深刻认识及办事意向。工作的“主张”、目标,在报告中就是“主题”。确定主题,这是写作首要而且最为重要的工作。要总结出一个集中议论的句子即主题句——口号、标语、广告语,深入人心,作为标题并贯穿全文、反复突出,还要符合记忆规律(7个字左右),最好让听众口耳相传。
也许你会认为当下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文明的,其实不然。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不文明存在,而这种现象就需要正能量!
大年三十,我和妈妈开车同去买东西。走到菜市场出口,车速忽然减慢了。本躺在座位上的我坐起来,才发现,路,很窄,人,很多。不过,大多数人都走在边上。唯独有那么成群结队的5个人,他们走在路中间,当“人民拦路”。因为他们着奇装异服,头发染了色,嘴里叼着烟,走路姿势有点拽,因此,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信不信前面这些人是小混混?”“恩。”有了妈妈的肯定,我的这个念头更坚定了。从小,我就害怕这种人。在我的印象里,只要是十五六岁,走路大摇大摆,成群结队,嘴里还叼着烟,这种人就是小混混。
由于他们五个人把路挡住了,妈妈便按喇叭“叭叭叭——”,其实右边的三个人不会挡住我们的路,而左边的两个人,只要让开,我们就能过去。妈妈一开始只按了一下喇叭,因为平常的人听到按了喇叭就会让开。但奇怪的是,他们毫无动静,只是大摇大摆地往前走。妈妈又摁了一下喇叭,“叭叭叭——”如此刺耳,他们不可能听不见。见他们还是没有动静,妈妈再次按喇叭,这次没有收敛,不停地按。“叭叭叭——”“叭叭叭——”有一个人也许是受不了这刺耳的喇叭声,走开了,和那三个人走在一起。而剩下的那一个人,怎么也不肯让开。喇叭仍发出刺耳的响声,他慢慢地走,我们也只能慢慢地跟在后面。这时我看清楚了,他穿着黑色的上衣,蓝色的裤子,黑色的皮鞋,黄色的头发,还弄了个造型,手里拿着罐装的啤酒,时不时地喝一口。
看到他这副德行,我从心底里深深地厌恶。妈妈的喇叭不知摁了多少次,他却无动于衷,仍站在前面大摇大摆地走,丝毫不理会,好似没听见,好像根本没有看见我们一样。目中无人的那个样子,看着真的让人讨厌。我很想说他几句,但不敢。妈妈念叨了两句,被他听到了。“嘭——”他狠狠地把手中的啤酒罐丢在地上,出口大骂,我捂住耳朵,不想听,害怕听见了会被带坏。
由此可见,社会需要我们,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的正义感,需要我们的正能量!
写作方法:读后感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写作步骤: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