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精选7篇)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下面是整理的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精选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 篇1

“为你,千千万万遍。”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内心仿佛迷失在纵横交叉的十字路口,不安的旋晕占满心扉;像落入蜘蛛网的飞虫,无力的挣扎,像踩在玻璃碎片上,穿越脚心的疼痛,像掉入万丈深渊,不安的情绪像芥末,呛入鼻腔,呛入大脑。这是第一次那么靠近一个陌生人——阿富汗。不再是45°的仰望,而是站到了它的左边,离心最近的地方。除去那些动荡,除去那些战乱,我45°仰望天空,咧开嘴角,看,那些曾经飞扬在阿富汗上空的风筝,那些执着的单纯的追风筝的人。

哈森,阿米尔,两个十二岁的少年。最初的最初,他们是最亲密的朋友,一起嬉戏打闹,一起憧憬未来。有时候想:如果这种欢乐时光能一直持续到永远该多好。可是没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如果。灾难早已笼罩在这个城市上方,随时能将他们的友谊无情摧毁。

一次追风筝的比赛打破了宁静的一切。阿米尔亲眼目睹了哈森被阿塞夫教训。他本可以挺身而出的,就像哈森每一次为他挺身而出一样。可是他没有,仅仅因为他的懦弱。他就这样把哈森落在了那个小巷子里。从此,哈森成为了他生命里的一个恶魔,他处处躲避哈森,最后还设法赶走了哈森。后来,自己也跟父亲远离阿富汗,去了美国。就这样,带着缠绕了一生的负罪感去了美国。

四分之一的世纪过去,父亲也因疾病死去。他回到了阿富汗,一个惊人秘密被揭开。阿米尔与哈森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而他,竟然用最卑劣的手段,伤害了哈森。经过深刻的反省后,他决心找回那个遗失了过去的自我,找回遗失已久的善良。他收留了哈森的儿子,虽然最后自己伤痕累累,但他找回了那些遗失已久的东西。

那片饱经苦难的土地上,风筝再一次高高飞起。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2

两天的手不释卷,我读完了这本《追风筝的人》,心中有无数感情纵横交错,错综复杂,亲情、友谊、负疚、后悔、宽宥和赎罪交织在一起,成为一张网。

一段没有前景的友谊,一个残忍而又美丽的故事。我的眼前出现两个男孩,其中一个在感情和道德上不知何去何从,摇摆不定;另外一个单纯、忠诚,生性纯良正直。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背叛和救赎的故事。童年时期,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哈桑对他的阿米尔少爷无比忠诚,哈桑不会拒绝他任何事,甚至是以吃泥土来试探他的忠诚,他仍说:如果你要求,我会的。;哈桑会在阿塞夫等人欺负阿米尔时挺身而出,拿出弹弓冷静地说放我们走;他会在风筝大赛后为阿米尔追回那只蓝风筝,口中念着为你,千千万万遍

然而就是在追风筝途中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哈桑被阿塞夫侮辱,而目睹一切经过的阿米尔却因为性格懦弱始终没有站出来阻止悲剧的发生,阿米尔也因此陷入无法自拔的自责和痛苦。最后,内心的不安驱使他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但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他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解开多年的心结。但此时哈桑已死,他也意外地从儿时的成年朋友拉辛汗口中得知了一个弥天大谎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他无法接受。最终他还是决定找到哈桑的儿子,为哈桑尽最后一份心力。为了救回索拉博,他尝到阿塞夫不锈钢拳套的滋味,被打成重伤,但他却高兴地大笑,因为他心病已愈,他认为这是自己多年来应得的报应。

而结局,虽经波折,他还是成功将索拉博带回美国,但索拉博因精神上的伤害不再说话。最后的风筝比赛让索拉博重新微笑,阿米尔说完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转身为他追回风筝。他追,风拂过他的脸庞,他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结尾的画面令我潸然泪下,风筝隐喻阿米尔人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他已经追到了,成为健全的人,成为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或许结局有些苦涩与酸楚,但对于阿米尔来说却是真正的心灵的救赎与解放。要像阿米尔那样勇于面对,敢于赎罪,每个人都会犯下或大或小的错误,每个人都有被原谅的机会,就像拉辛汗所说,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每个人的路都不是平坦的,有挫折,有磨难,有沟壑,我们在路上追着心中的风筝,跌倒了再爬起,流泪了就抹去,再困难也咬牙坚持,直到追到风筝。无论你心中的风筝意味着什么,请勇敢地追吧!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3

花了将近一周左右的时间,读完了胡赛尼的这部处女作——《追风筝的人》,好像很久没有读过这么震撼心灵的书了,在兴致盎然翻开前六章之后,以后的每一章都让我为此痛哭,正如书中所言,好书总是跟悲伤的故事有关,很显然,这是一本好书,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至于结局,我不知该不该称其为幸运。区别于大多数小说或圆满或悲剧的结局,这本书里在讲述作者几十年人生故事的同时,给予了这个故事一个平淡的结局,这让人惊喜。人总是下意识的希望一眼能窥探到某件事情的结局,而生活不可能这样做,它总是平静无波的流淌着,直到它让你想看到结局的那一天。这是生活给予人们的恶作剧,也是赠与人们的惊喜。

这个故事以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了少爷阿米尔和仆人哈桑的故事,围绕极度贴近人性的生活选择展开,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出人性的本质与救赎,其中的故事情节巧妙、惊人的交错,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句名言早在我读到此书时就有所耳闻,最早由哈桑对阿米尔所说,故事的结局,阿米尔又对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讲了同样的话,命运仿佛是一个轮回,哈桑对阿米尔剥开的忠诚的心,在几十年后,由阿米尔还给了他的儿子,命运同时给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他们不是情同手足的兄弟,而是真正血脉相连的亲人,上天剥夺了阿米尔做父亲的机会,却赠与了他做伯伯的礼物。

虽然本性仍然怯懦,但是因为知羞耻、知廉辱,让其重新找到成为一个好人的路,找回逝去的风筝。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 篇4

《追风筝的人》是一本关于救赎的小说,就像大多数书评所说的那样,本书的内容是多么的震撼人心,并且很长时间内让你所读的一切都相形失色,因为这本书能让你看到很多东西,爱、恐惧、愧疚、赎罪等等。

我喜欢听故事,却找不到为我讲故事的人,所以书籍成了好朋友。好朋友的责任和义务那么轻又那么重,以至于有时承认一份真挚的友谊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像哈桑那样对一个人真正做到“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又能有多少?有时我就感觉自己是这本书的主角,虽然自己的故事不像书中那样跌宕起伏,但看完整本书之后,就觉得自己就是不折不扣的阿米尔,在生活面前总是在逃避些什么,我想,从某些角度上来说,我应该不会是孤独的阿米尔吧。

回忆是残酷而美好的。

之前接触过一个公司的人事部经理,他说:你的过去代表你的将来。但是我觉得这句话挺刺痛人心的,因为我觉得我的过去没有好故事可以讲,真是想想就悲伤。但当我读完《追风筝的人》后,我有了另一种想法,正是因为我们清楚明白自己过去是怎样的一个人,才会想着将来成更好的人,并为之奋斗。就像哈桑对阿米尔所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我们也应该为了自己的梦想付出努力,哪怕是a thousand times,也在所不惜。

我相信“爱人者人恒爱之”,但我知道这不是目的,就像哈桑对阿米尔不求回报一样,不过要是这个社会稳定的存在着这种机制的话,那该是一个怎样和谐的盛世呀。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追。”我有一个不靠谱的梦想,就是长高,我的身高才165cm,而我想在已经20多岁了,这个梦想真的很不靠谱,但我乐意天真地在每次睡觉前对自己的身体说,“让我们一起长高吧”。我知道,一个男人如果需要从身高上找自信确实蛮可悲的,但不高的身高确实让我碰了不少壁,令我无语的是,竟然有女生说喜欢我,但是觉得我太矮了。当然,我想长高绝对不是为了这事,只是想多给自己一点安全感吧了,哈哈。诚然,人生还有很多追求的,就像我们心中的风筝。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5

我仰望蔚蓝的天空,色彩缤纷的风筝欢快的飞扬着,不时有几个风筝旋转着向街上的人群攒动着。这是阿富汗一年一度的追风筝的节日。最后一个停留在空中的风筝主人和追到最后掉落风筝的人将获得至高无上的荣耀。

多年以后,曾经一个懦弱的小孩,阿米尔在拼命为自己的侄子追回被战争摧毁的童真与快乐。这是在旧金山血红的残阳下,一个高大的身影在追逐一只风筝。

因为怯懦,热爱写作的他只好背着父亲把创作的诗文藏在被子里。多年后他才拾起这份勇气去打拼自己的写作天地。费孝通说:“在父母眼里,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们理想再来一次的机会”。也许我们中许多人面临和阿米尔一样的烦恼,压抑着内心最执着的渴望。但请记住丁尼生的话:“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安徒生在流浪中谱出一部部爱的童话,权菊仙摇着轮椅写励志的传奇,我们需要追逐着勇气。

因为怯懦,他设计哈桑变成小偷永远离开这个家;因为怯懦去捍卫友谊,他选择去背叛那份忠诚。在我们看来这是个不可饶恕的错误。马克思说:“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你是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致道德的最好考验”。

在如今鸟语花香的校园里,没有欺凌霸市的恶少来考验我们的友谊。我们耳闻的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惺惺相惜;目睹布罗德邦卡夫卡的执着投稿,那种死心塌地的忠诚似乎只出现在《哈利波特》中的小精灵身上。可扪心自问,倘若真正考验我们的刀枪棍棒来临,我们的友谊仍会牢不可摧么?

因为怯懦,阿米尔不敢正视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自己的弟弟这一真相,因此它一直被美丽的谎言包裹着。但真相是残忍的,无论谎言多么美妙,我们都要有勇气去面对和承担生活的真相。如同海涅说的:“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但阿米尔最终选择了勇敢,他选择了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去拯救他弟弟的儿子——他的侄子索拉博,在父母捍卫阿米尔的房子被枪杀后,他失去了他的童年。当阿米尔在旧金山的夕阳下无悔地为索拉博追逐那只风筝时,我突然意识到风筝线另一端承载是什么?是勇气!阿米尔终于抓住了这一份勇气,突破内心的怯懦,全力弥补以往的过失。

《肖申克的救赎》中曾有这样一句:“怯懦囚禁人的灵魂”。每个人的内心都飘着一个风筝,风筝的这一端牵着过往,风筝的另一端牵着勇气。终于有一天,我们会忘我地奔向它,有勇气去追逐梦想,有勇气去捍卫友谊,有勇气去寻觅真相,有勇气去打破灵魂上的枷锁。

那一刻,我们破茧成蝶!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400字 篇6

那一幕发生在追风筝大赛后的一场意外的背叛,是因为胆怯的自私性格,导致一段真切友谊的逝去。在阿米尔成年后,辗转回到饱经战火摧残的阿富汗之后,发现在种族和宗教的自我本位主义下,在政权更迭的动荡下,践踏生命都变得那般的毫不起眼。

在多年以后,有人告诉他,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是父亲和仆人的妻子通奸生下的不能承认的儿子。这本来还有理可循的事就变得如此荒诞不经。父亲的隐瞒和有意无意的比较,哈桑和阿米之间不平等的地位,阿米的自卑自怜自伤自傲,哈桑所受的屈辱痛苦,在那个身份地位等级的社会里,还有多多少少这样的故事?可能这就是在社会背景下那个叫做命运的东西。因为阶级和一段不可告人的秘密成为主仆,因为种族的对立和迫害酝酿了最终的悲剧……那个与他如影随形的哈桑,那个愿意为他付出一切代价的哈桑,那个在他耳边说着“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此生却无缘再见。

作者清淡的笔触之下,饱满内敛的人物个性在沈静中透露着浓浓的忧伤。在交错倒叙的文字中,让我惊觉那从容精湛的文笔,仿佛让时光在瞬间如光影交错,回顾着漫长曲折的人生道路,往事历历在目,然而人事已非。回不去的童年,填补不了的心灵裂缝。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7

简单来说,感人至深,令人震撼,强烈推荐!

引用译者一段话,“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它可以代表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作者用细腻平淡的笔触,真实的还原了阿富汗喀布尔,娓娓道来一段人性的救赎。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好书推荐# 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 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