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七日读后感精选3篇

忽然七日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59范文为大家整理的忽然七日读后感,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忽然七日读后感1

小说的讲述了一群高中女生的故事,她们漂亮、拉风、张扬,受到众多男生追捧,主人公就是这群女生中的.一员。她们是学校里的明星,在丘比特日总能收到大把的玫瑰花,她们在大冬天里只穿小吊带加机车皮外套,虽然冷得要死但还是努力保持光鲜。当然,她们也受到了许多人的羡慕、妒忌、恨。就在丘比特日的夜里,这群女生参加了一个热闹的派对,在派对上,有一个被她们平时称为“神经脖的女生当着大家的面责骂了她们。之后这群姑娘们在回家途中出了车祸,主人公在这场车祸里丧生。神奇的是,当她睁开眼睛,丘比特日又重新开始了,于是她死去、重生,又死去、再重生。她身边的朋友都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只有她一个人在不断体验死后重生的奇妙感觉。同时,她也想让自己的死变得更有意义一些。

归纳起来,这七日是这么个逻辑:第一日,她遭遇死亡;第二日,她尝试着逃避灾难;第三日,她试图阻止已经发生的事;第四日,她承认了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并且自暴自弃;第五日,她开始感恩思考,自己要做什么才能死得有意义;第六日,她开始发现生活中并非只有自己,有时伤害了别人却不自知,开始反剩第七日,她顿悟:既然发生的不可改变,至少可以去做她能做的一切,不让自己后悔更多。于是虽然最终主人公还是死了,但与第一次死亡相比,最后一次终于让她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在重生的过程中,主人公终于知道了曾经的自己是多么无知,她竭力想要挽回这一切,甚至在挽回的过程中,她还发现了自己年轻美好的爱,这是她此前一直忽略的。

小说结尾处的主人公,是带着欢乐和欣慰离开的。我也从一开始的旁观者角色,慢慢深入到她的内心,开始喜欢她、欣赏她、怀念她。小说中七日重生的经历让我们每个人重新审视生活中一个个平凡却重要的时刻,思考我们希望记住的事和希望人别人记住我们的事。虽然主人公死了,但那些时刻真实存在过,那些她为之付出努力的事,会永远留在她的家人、友人们的记忆中。

生命和脆弱,你根本不知道我们是否还有明天。有很多很多事情我们都没做,有很多人我们都还不懂得珍惜,有很多话我们还没有讲……有很多很多……。如果到死去的那一天我心怀着那么多遗憾离开,那么我会很不甘心。如果死去的那一天没有人为你流泪,没有人怀念你,那是何等悲哀埃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应该时刻反省自己,不要令自己有任何机会留下遗憾。

忽然七日读后感2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真的沉不下心思,有点烦躁,感觉书有点杂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可能是不习惯外国人的用词用语习惯。从萨姆开始重复过“丘比特日”的时候,我开始有点兴致了,我开始想 :某个瞬间不同的选择或者说不同的感受,或许真会产生不同的蝴蝶效应,这样每天都是不同的,多有意思啊!要是一直在不断重复今天呢?每天都在千篇一律地活着,我还会觉得新鲜刺激,有意思吗?后来读到第三第四次“丘比特日”的时候, 我又忍不住想 我这样浑浑噩噩得过着每一天,是因为我知道还有明天,总把希望留给未来,却不知道明天和未来会不会来!我并没有过好当下,“今天”依然没有改变,我是没有明天和未来的人,因为我每天都在这样重复做着这样糟糕的自己。

如果明天我知道自己会死,我会怎样渡过今天呢?如果我现在开始重复过十二月十四日,我会不会想要让自己每天都变得更好?还是会每天都做不同选择体验不同的生活? 当然也可能和主角一样开始觉得累,即使不同又能怎样? 每天依旧在重新开始,只是颓废麻木的过着,反正“今天”还会重复。甚至我会变成精神病患者,我会开始质疑现在的自己是活在虚拟现实中还是的确真实地活在这世上?渐渐地,我变得无欲无求或者随心所欲,这样虚幻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证明什么呢?

慢慢剧情开始进入尾声,我的思绪开始随着萨姆的情绪波动而波动,忍不住想得更多更深。或许它们不完全是对的,但此时对我来说是心底最真实的东西。我想生命的意义 ,不在于长度,因为我们是在向死而生,总归都要死去的。我们成为不同的人,是因为我们时刻做着不一样的选择,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得到了不一样的人生 。那让我们的生命有意义或者说有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或许是一路上的各种选择与经历,可能是某一处风景,可能是触动你的一句话,可能是改变你的人或者事, 可能是简单有爱的画面......

生命只有一次,没有倒带,更没有重来,请你活在当下。我们想要幸福,想让自己活得没有遗憾,想活得充实有意义。那从此刻开始学会珍惜感恩,或许世界很美好, 我们只是没有发现,也没心思感悟。即使我们简单平庸,但试着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做得更好,那我们会变成让自己满意的“我”,活在我们喜欢的世界里。

忽然七日读后感3

据说人死前的一秒会想起自己的一生。

但女主萨曼莎却在死前的一秒,想到的却仅仅是遗忘多年的一个童年玩伴的笑脸以及她的“瘟神”—朱丽叶。

说是“瘟神”倒也不准确。毕竟于萨曼莎而言,朱丽叶既没有伤害过她,与她也没有过多的交集。反而是萨曼莎为了迎合自己的好友,为了能在高中“社会”中生存,便向校园暴力的深渊一步一步往下坠入。于是乎,死亡之际,她在深渊中看到了朱丽叶的倒影。

太宰治在《斜阳》中疑问道,“有不属于坏蛋的人吗?”

自省,深思,极恐。自己一直以来幼稚且无知的行径暴露无遗,似乎被《忽然七日》的作者看个透,“我是善良的。”的幻想逐渐被击破,如同萨曼莎一般。

于她,起初的种种行为不过是朋友间的“玩笑”,但渐渐的,校园中每一个皆视朱丽叶为“怪胎”,迫使朱丽叶逐渐从一个开朗善良自信的女孩最终如他们的愿,变为了长发遮脸,走路驼背的怪物。自此,萨曼莎若是向朱丽叶伸以援助之手,反倒像个异类且做作。为了显示自己是个正常人,只能向朱丽叶恶语相加,并且主观地认为,不与怪物同行,自己才是“不属于坏蛋”,或者说,就根本没有思考过那些似乎是无意的行为是否属于暴力。事实上,这是施暴者的沉默。

学校中的每个人竟和萨曼莎的所想所说所做都如出一辙,于是,学校终于成了个弱者和善者的地狱;于是,当朱丽叶再也无力反抗上千个恶魔时,自杀成了她惟一的出路。这是被施暴的自我拯救。

最终,是朱丽叶的死亡敲醒了自私的施暴者的警钟,在深渊中呐喊着“与我无关!”确终究被校园暴力的深渊吞噬,迷失在精神奔溃中。在书中,萨曼莎被赋予了拯救朱丽叶的使命,以及拯救自己的使命,在最后一日中救了冲向马路的朱丽叶而葬身在了车祸中,只是,在这最后一次的车祸中,“她感受到了温暖。”

“又不属于坏蛋的人吗?”是否沉默就能离尘世而独立?就能不受污浊的沾染?答案是否定的,沉默同样是施暴者的所作所为。我想起了“当两方并非平等时,选择中立等同于时对弱小一方的暴行。”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