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这些人,那些事》读后感(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台湾最会说故事的人,知名导演吴念真的感人之作。本书是他经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和大低潮后,所完成的生命记事。他用文字写下心底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博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真实的感动。
在书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写着自己的故事,也用第三人称写着别人的故事,这些人中的那些事,仿佛记录的是一趟列车里形形色色的别人和自己。
作者赶上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叙述的故事也是惊天动地的,很多事我不曾经历过,但通过他的文字,却给人强烈的震撼与感动。回忆是很奇妙的东西,它在你心底的某一处。你平时的学习、工作,不一定会碰到它。但是,常常会与它不期而遇。开始时可能会气恼,会悲愤,会怨恨,可是最后想来,只不过是过往人生的一部分,都会变成欢笑淡然。
这本书中的故事好像并没有结束,可是戛然而止,更给读者一种震撼的力量。有的故事好像结束了,却在生命中一直延续。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只要你用心去体验生活,就算在暗淡的天空也会有星辰。
一提到让我敬佩的人,阿婆的样子就在我脑海中变得清晰起来。凹下去的眼睛,给人一种很深沉的感觉,但这种深沉很快就被嘴角那一抹淡淡的微笑打破,阿婆的形象,在人眼中又变得和蔼起来。
我喜欢吃家乡的美食:挞粿(一种馅饼),尤其是香椿馅的。阿婆也经常给我做。超市卖的香椿是大棚种植的,味道不纯正,阿婆就去山上找野生香椿。山上有一棵老香椿树,三四米高,大家都够不着,阿婆也不例外。但是阿婆没有离开,而是让阿公砍了一根竹子,上面按上自制的小挂钩,做成了一个竹竿。阿公、阿婆齐心协力,用这根竹竿钩了很多香椿,还尽是又嫩又美味的芽尖。钩香椿的过程一直要昂着头,半天下来脖子都要折断了,回到家后,为了便于保存,阿婆又马不停蹄将香椿筛选、暴晒,做成干香椿。
做挞粿啦!阿婆做挞粿的手法十分熟练,一个个小小的面团,在她的手中先被擀成面皮,再加上一勺炒熟的“阿婆牌”秘制香椿肉馅,接着被捏成了一个小包子,然后再按压,最后撒上香喷喷的黑芝麻点缀,放进电饼铛烘烤,香气四溢。每次回家,香椿挞粿都会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
有一次,我们到老家已是夜里了,第二天一早还要出去玩,便早早的进入了梦乡。
早上,看着满满一篮子挞粿,我不禁疑惑:“阿婆,你什么时候做的啊?”
“3点起来做的。”阿婆的回答轻描淡写。
“啊,为什么要这么早?你不困吗?”我张大嘴巴望着阿婆。
“必须得早起啊,这次你们来的急,没提前准备。干香椿是昨晚睡觉前才泡的,几个小时才能完全泡开。我3点起来,刚好和面、炒馅。面和好,要醒上一个小时才筋道。馅也要凉了以后才能用。不过我一点儿也不困,年龄大了,睡眠少!”阿婆还是若无其事地说着,好像这些付出都是理所应当。
可是,她的黑眼圈、一回家就倒头大睡的行为,都出卖了她。
一回家就倒头大睡?是啊,阿婆给我们当了一上午的向导!
为了当好这个向导,阿婆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首先,她根据我们的喜好和体力状况,选好景点,并做好了充足的笔记:走哪条线路、带什么装备、哪里拍照好看……在我们出发之前,她还让户外群里面的驴友发了一个定位,以便在爸爸开车时不绕路。
这就是我的阿婆,一个疼我、能干、心细、不把事情做完美不罢休的阿婆,她足以让我敬佩!
两道眉毛高高地立着,像一座小山似的,可能是因为她经常思索问题的缘故吧!富有聪明的鼻子上架着一副眼睛,大概是因为她爱看书的缘故吧!她的眼睛就像是她眼睛的衣服。你想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我最敬佩的人————王奕欣。
王奕欣,还是我们班的小画家呢!
她之所以被称为小画家,是因为她的画画水平是我亲眼所见的。
有一次,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画一幅家乡美景图。我们组的人都一时无从下手,有些茫然。只见王奕欣不慌不忙,用手扶了扶眼镜,凝神思索了一会儿,就轻松而充满自豪的笑了笑。她迅速的拿起笔来,娴熟地在白纸上画着,我注意到她,她,是那么全神贯注。但我还没有回过神来。不一会儿,一副活灵活现地家乡美景图呈现在我的眼前,高高的山、碧绿的柳树、清澈见底的河流,河边有五颜六色的水花在春光的映衬下绽放开来,像一个活力的少女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王奕欣,收美术作业啦,赶快抱到办公室去,”咦,王奕欣还是个美术课代表呢!着让我对她的敬佩更多了三分!
“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润。”
这是《麦克阿瑟回忆录》里的一句话,也曾在《这些人,那些事》的自序里出现过。
这句话形容这本书再合适不过。
书中作者吴念真回忆了他过去的日子,这些回忆里有家人,有朋友,有故乡。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写自己的父亲,说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夜班的日子,是因为父亲不在,家里的气氛便轻松了许多,二是因为可以装睡,享受半分钟不到的来自父亲的拥抱。长大后,当他向兄弟姐妹坦白这件事时,几个人居然都说:“我也是!”
作者不仅回忆了童年,还回忆了在金门当兵时的日子,战友间的情谊血浓于水,写当兵时的文章我大部分都看得似懂非懂,却也看的出这些文章表达了作者最真挚的感情。
不管是回忆家人还是朋友,这些文章中都带着些许压抑的情绪,仿佛在诉说着那个年代生活的苦难。读完这本书,心情也变得有些压抑,但更多的是悲悯与感动。
无论怎么说,过去那些记忆,不管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或者是想与不想面对的,都是最珍贵的,它都成为了人生底片,厚重了每个人的人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