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孝经》读后感【优秀9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孝经》里有一句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每个人都是托体父母来到人间的,又在父母的呵护下一天天成长起来的,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所以孝养父母是天经地仪的。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敢问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你能爱谁?你不爱别人谁又能爱你。不孝父母之人不可交。
如果一个人不孝敬父母,这个人绝对没好报,他的人生和事业都不会顺。这是天道,这是规律。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我们村有一家人不孝顺父母,老人六十多了,还去新疆摘棉花,回来后挣的钱被小俩口要走,不让老人花。
先是丈夫建筑出事,摔下来,花了好几万。妻子又动手术,花费好几万。邻居们都说,遭报应了。其实这不是迷信,这是天道规律。哪些事业大发展的人绝大多数都孝敬父母的人。
厚德载物,从来不是句空话,百善孝为先,孝是最大的德。当我们真正从各方面孝敬父母的时候,我们才会顺,孝顺可以这样解释吧。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就像一缕阳光,照射在心田,永远让人感到温暖与幸福。读完这本《孝经》后,我有了很深很深的感悟……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生也”,孝是所有德行的根本。“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所谓:百善孝为先,百行孝为本。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不就是我们这些晚辈需要做的吗?如果孝敬父母都做不到,那么你的一切品行该从何谈起?
孝就是在心里的爱吗?不,这还不够,孝还需要在行动上来证明。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孝子敬奉他的父母,平常在家的时候要尽自己的一切对父母恭敬;奉养饮食的时候则想尽办法使父母快乐;在父母有病时,要为父母担忧并细心照料。记得有一次,妈妈吃饭的时候突然说她肚子痛,吃了两三口饭就不吃了,看妈妈在沙发上难受的样子,我担心极了,连连问妈妈用不用去医院。妈妈说:“不用管我,写你的作业。”我写作业时心都定不下来,写完作业,我又给妈妈端来一杯热水,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接着,我又读到了“鹿乳奉亲”的故事,写的是一个人的父母患了严重的眼疾,需要用新鲜的鹿乳来治。他装扮成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鹿,来到林中,取到了新鲜的鹿乳。有一次,他差一点被猎人当做真鹿射死,猎人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被他的孝心感动,并发誓以后再也不射杀鹿了。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大自然中的动物们也怀着一颗孝心,那我们呢?是不是应该更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孝是我们对父母最真切、真实的的报答,一种最朴实的表现。孝,是不求回报的,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孝敬你的父母吧,这是我们用毕生经历去完成的一项任务,更是一种使命。“人之行,莫大于孝”,让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时,我坚持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向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当节假日时,我就和父母谈谈心,为父母捶捶背。为了实现父母对我的期望,在学校好好学习。当父母因工作繁忙时,我就自己煮饭,做些家务活,以此来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生病时,像他们关心我一样,我会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端水送药,嘘寒问暖。当我和父母发生争吵时,我便会做出一些必要的让步,当自己做错事情或顶撞了父母后,我就会主动向他们承认错误并道歉。时常会和父母在一起讲个笑话,说说我在学校的状况,让他们对我的学习放心。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冲天。因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现在要行动起来,动一动手,搬一把椅子给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给父母痛饮;动一动口,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语给父母听听,解除他们的疲劳,驱散他们的心病。孝敬父母原来就这么简单。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让我的爸爸妈妈欣慰,高兴和快乐。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感恩是有意义的。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因此,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优异成绩,我们的健康成长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假期我很荣幸拜读了孔老夫子的神圣著作——《孝经》,它是中国儒家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华夏五千多年的文明。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身有伤怡亲忧”告诫我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若有伤害,父母会担心,行孝第一步要保护自己、爱惜好自己。我们要像孔老先生一样,时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保护、爱惜自己,珍惜父母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机会;要感激父母无私的给了我们一副容颜、一个躯体、一颗心灵。然而,好多人却不满足,不满足自己的容颜,羞涩闭门不出,想尽办法改变自己的容颜;不满足自己的身材,矮的想尽办法把自己变高,胖的想尽办法减肥;还有那么一些自残、甚至轻生的人,这样不爱惜父母给我们的身体,如何谈孝父母呢?
“夫孝,始于侍亲”孝最基本的就是供养父母,给予父母最基本的生活物质保障,至少不要让父母跟着我们受冻挨饿。但是,转眼看看现在,我们都已经二十多岁了,又有几个人可以拍着自己的胸膛说:“我已经不再需要父母的帮助了”,“我每个月还可以给父母存一些钱”又有几家父母闲居在家里,享受着子女的孝行呢?恐怕大多数父母仍在辛勤的劳作,仍在流汗、流血。甚至现在社会上还出现了一群新人类——啃老族,他们从小吃父母的,喝父母的,长大了还在吃父母的,喝父母的,他们的孝又在何方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随着社会瞬息万变的发展,各种文化席卷而来,一些人对于“行孝”的概念理解也千差万别。有人认为只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就是行孝,有人认为只要每个月按时给父母生活费就是行孝,有些人则认为在千里之外打个电话就是行孝,更有甚者认为只要满足父母的一切要求就是行孝。其实,何为行孝?《论语》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所以,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孝”,就是以礼相待,是相互尊重,相互关照。以礼相待能够让人与人保持距离,以礼相待就不会无条件的顺从父母去作越礼之事。以礼安葬,以礼祭奠是对先人的追思,是对自身的鞭策。如果谁遇到了这样的父母留下违背于礼遗嘱,不该遵循,应按照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简而言之:孝就是要顺从父母的意愿,但是又必须是在道德和法律约束的范围之内进行,不去做逾越之事。《诗经》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双亲生养了我们,抚慰我们、养育我们、庇护我们,不厌其烦地照顾我们的成长。他们的恩德就像天空一样的浩瀚无边,我们必须要报答他们的恩德。所以,趁着还有机会,趁着我们此身未老,我们应该及时行孝。做儿女的能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多和父母说说心里话,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的;多从父母的角度看问题,为父母排忧解难,让父母衣食无忧,幸福地安度晚年;当父母疾病缠身,生活上丧失自理能力的时候,我们做儿女的能精心照料他们,不嫌弃父母,照顾他们是我们做儿女的应尽的责任,不要认为是一种负担。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是我们做儿女的对父母尽的最大的孝道,也是最好的行孝方式。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孟子也曾说过:“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他们所描述的是孝的更高的境界——孝顺父母,顺从父母的意愿。古语有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如今,我们不需要像王祥一样,赤身卧寒冰,求鲤归奉母;不需要像仲由一样,百里负米为亲食;也不需要像孟宗一样,抱竹而泣,持笋归做羹。我们能做的就是:听父母的话,顺从父母的意愿,父母让做的,我们努力去做,父母不让做的,我们呆着不去做,不要惹父母生气;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父母口渴了,静静的帮父母倒上一杯温水;父母累了,轻轻的擦掉父母额头上的汗珠;父母孤单了,默默的陪伴在他们身边;父母生病了,送去一次又一次的温馨的问候。这样,父母只要看到这些眼睛里面也会满含泪水;我们只要可以做到这些就很不错了,而不是让父母洗自己的衣袜,也不是坐在电视前面和父母争遥控,更不是一声不响的出去玩,而让父母为我们担忧。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做一个有孝行有德行的人,不光要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要爱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尊敬自己的父母同时,必须敬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怠慢。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孝行的人,然而,如今社会有多少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顺从,父母不让自己做的事情,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心,坚持去做,让父母伤心,这样的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顺从、都不孝敬,谈何尊重、爱所有的父母呢?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最高的境界乃是——修身立大志,做大事,留名于青史,以彰显父母的恩德。每一个父母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儿女成才,希望儿女能健健康康的长大,希望儿女在学校能吃好、睡好、学好。为此,他们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供我们上学、给我们买复习资料、为我们请家教,等我们长大了还为我们的婚姻、事业奔波忙碌,还为我们的子女担忧。因为不懂事,在学校经常逃课,浑浑噩噩,虚无缥缈,没有自己的志向,更没有实现志向的不懈努力,终日无所事事,不时还会违反校纪校规,让父母来学校,家长会丢尽父母的脸面,让父母为我们担心、难过。我们应该多为我们的父母想想,不要以为这些都是父母应该做的。在这个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社会里,即使自己事业有所成绩,我们也要时刻想念家中年迈的父母。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最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责任和根基。”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遗憾。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享晚年。
太阳红彤彤今天老师让我们开始学习《孝经·格言别录》,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章——开宗明义。
老师让我们反复的读,理解一下大概意思。我反复的读呀读呀!可是一个字都不懂意思,我觉得这样读特别没有知识性。当我读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时候,我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反复的读呀读呀,就是不明白。过了一会,翟老师都给我们讲述了一遍。原来,意思是这样的:我们大家的四肢和毛发,都是父母赐予给我们的。所以我们不能毁伤我们的身体,如果毁伤了我们自己的身体,就表示你不疼爱父母。因为孝顺父母的第一课就是不敢毁伤自己的身体,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我们的身体。
从这一刻我明白了,我们大家都要孝敬我们的父母。父母感冒的时候,我们给父母吃药。父母回家的时候,我们要给父母端上一杯茶。父母不开心的时候,我们要逗爸爸妈妈开心······
寒假里,我买了一本《孝经》,这本书主要讲了古代孝子是如何孝顺自己父母的,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汝南安阳(如今河南)的蔡顺,他十分孝顺自己的老母,不过年有丧父。后来又赶上了王莽作乱,建立新朝,年年饥荒,柴贵米贵,于是蔡顺不得不采桑葚充饥。
有次蔡顺采果时,遇见了红眉军。军中的领袖问为什么把桑葚红的放一边,黑的放一边,蔡顺回答:“红的甜,给老母吃。而黑的酸,给自己吃。”红眉领袖被他的一片孝心感动了,送给了蔡顺三斗白米,一头肥牛。让蔡顺回去孝敬她的老母去。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要孝?"我会告诉你:”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是父母提供的。我记得二零一六年的一月份最冷的时候有零下十几度,爸爸为了早点干好活,六七点钟就出去干活了,回来的时候,爸爸的手已经冻裂了,出现了一条条裂纹,流出了血。我想:古代人都那么孝顺父母,那我得更好的对待父母了。于是我给爸爸沏了一杯茶,又给爸爸打了一盆热水洗脚。
于是我终于深知了父母对我的爱,我以后得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了。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用毕生经历去完成的使命。百善孝为先,它是我们对父母最真切的报答,对体会爱的一种最朴实的表现。孝心无价,唯在心灵深处才能感触。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君,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五千年一脉相承,无论中国的体制怎样的变幻,中国人民历经了多少的磨难,孝道,依然是中华民族的结晶,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间时,注定我们将来要承担这份责任。我们无法体会母亲在一天天衰老,从黑发到白发,从紧俏的皮肤到渐渐变得粗糙的脸,岁月将这份见证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脸上。
有人说:当我们长大成人后,我们将不再需要父母,甚至会认为他们很烦。有时候看看这个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社会,你很难再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他们盼望着子女能早点回家,可是他们的子女却不知在哪里彻夜狂欢,古人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被忽略了,扬名后世彰显父母也被遗忘了,只有个人主义的安逸和享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和对生活的得过且过。有时候我总是看着这个有着林立的高楼大厦和宽敞的纵横马路的城市发呆,总是在发问自己:这个社会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有人说,等我有钱了,我要大把大把的钱塞给爸爸妈妈,让老人家坐在钱堆儿上随便花;等我有时间了,我就带着爸爸妈妈,游完国内,游国外,让爸爸妈妈在有生之年潇洒个痛快!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等你把钱挣到手的时候,爸爸妈妈的牙还能咬得动那些好吃的吗?等你有时间了,想带着爸爸妈妈去周游世界,他们还能上得去飞机吗?父母要那么多的钱干什么呢?他们吃不了多少,也穿不了什么,他所缺的应该是与子女们其乐融融的相处!他们所缺的是在他们难于动身时的一个代步,在他口渴时的一杯清茶,在他寂寞时候的陪伴,在他生病时的一次次问候,儿女在外再忙,也能抽出时间每周按时和父母聚在一起……这些都是老人内心所渴望的!父亲节的时候你给爸买条鱼,工作再忙,你也要亲自给送去,爸会乐得嘴都合不上的;母亲节的时候,你给妈买一双袜子,亲自给妈穿上,她眼睛里也会含着泪的……实在抽不出时间回家的,咱就每天,或者最少三天给爸妈去个电话,问问好,拉拉家常。父母不求别的,就希望年老时子女能惦记着……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枝叶繁盛的树木,扎根于厚实的土地;流水汤汤的江河,溯源于雪岭山脉的蕴藏;乌鸦孝亲反哺,羔羊感恩跪乳,动物尚且懂得回报于亲恩,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从“上代而来,从己而出”的血缘关系中,将人性的真爱与善美发挥到极致,推及宗族、群我,传承了代代的伦理之爱,稳固了人类生活的秩序。
世事沧桑,岁月无情,而人有情,你的关爱会抚平父母额头上的皱纹的。然而“最美不过夕阳红”,呵护这份美吧!用心去碰撞出音符,奏出世间最温馨、最美好的敬老乐章吧!让歌声在广袤的天地间永远回荡!
“百行孝为先”,这是一句古人的俗语。原本我也不是很懂得“孝”这个字的含义,但当我看了《孝经》以后,我便又进一步地了解了这个字的意义。
《孝经》是一本国学经典,里面讲了许许多多关于“孝”的故事。一篇篇古色古香的文章,一个个引人深思的文字,让人陶醉其中。虽然《孝经》总字数连两千也未达,但在中国思想史上已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从西汉开始,这本书受到历代人们的尊崇和提倡,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广为传习《孝经》称得上是字数最少、内容最浅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文学经典。
“黄香孝父”的事迹大家应该都不陌生。黄香小小年纪就很懂事,对父母非常孝顺。夏天,天气炎热,黄香每次帮父亲打完水后,都会拿一把扇子,将席子扇凉了才让父亲躺下,冬天,天寒地冻,黄香怕父亲晚上睡不暖,畏寒怕冷,于是每天都抢先上床,以自己体温捂热被子,然后再让父亲上去睡。多么感人肺腑的故事!多么打动人心的孝子!读着,读着,我不禁热泪盈眶,两行清泪从眼角流下,轻轻滑过脸庞。
连世界之作——《三字经》都有大部分笔墨写了孝的重要性。如有一句:融四岁,能让梨。这句话讲的是“孔融让梨”。孝顺的孔融孝敬长辈,知道把又大又甜的梨让给哥哥们,自己却拿小的,又是一个孝子值得我们去学习!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我们要从小理解“孝”,实践“孝”,将这本书吟之,诵之,感之,悟之,发扬“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到了《孝经》的第四章——卿大夫章,我从这四章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懂得了一些道理。
在《孝经》里讲的都是怎样做人的到理,我就从前四章中看到了一些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事的词语,比如:孝,德之本;爱亲、敬亲;在上不骄、制节谨度;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德之本。”说的就是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我们要有好的品德就要先学会孝。“爱亲、敬亲”就是我们要做到的最基本的孝道。“在上不骄、制节谨度;非法不言、非道不行。”是要让我们不要持强凌弱,生活节俭遵守法律法规,不说不合乎情理和法律的话,不做违反道德的行为。给我们做出了在社会上生活的行为准则。
总之,《孝经》是一部很好的书,现在因为我还小,看到的只有表面的道理,我想,如果我长大了,一定能够对《孝经》会有一个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