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萤窗小语读后感(通用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了刘墉的《萤窗小语》《不是教你诈》《杀手正传》《你不可不知的人生》,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刘墉老先生的《萤窗小语》。
接触和走进刘墉还是好多年前的事情,有次到书店走走,去看看散文就看到了刘墉的《不是教你诈》,我第一感觉就想到了那个罗锅!拿起书大概浏览了下,深深打动了我,我喜欢刘墉,他朴实无华,文字给人读后无限深思,他的文章以小见大,用生活的繁琐悟出人生真谛,每篇文章都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刘墉的作品大部分都以散文、故事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和我记忆中的散文很是不一样!看他的作品,我能在他不太饱满的文字中遐想,在他点滴小事的细腻中震惊,能在他到位的分析中疑问瓦解。我一直在他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很多年轻人和我一样。很熟悉刘墉的《萤窗小语》,特别是对开卷“人就这么一辈子,说来容易,想来却很深沉,很幸运地拥有了他,不能白来这一遭”“我常以”人就这么一辈子“这句话来告诫自己并劝说朋友。这七个字,说来容易,听来简单,想起来却很深沉:它能使我在懦弱时变得勇敢,骄矜时变得谦虚,颓废时变得积极,痛苦时变得欢愉,对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称它为”当头棒喝“、”七字箴言“。”印象深刻。这句话道出了作者对生命的虔诚,全书洋溢着一种高贵的精神理想,随处可见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胸襟和态度。
放假了,愉快的气息充满了整个周围,一本让我看了发人深省的,振奋着我整个暑假,这就是《萤窗小语》是著名作家刘墉写的一部好书,喜欢这部书,我还因为喜欢这个作者:刘墉,喜欢刘墉,是因为他的朴实无华,更因为他的文字给人读后的无限深思……
《萤窗小语》是他的早期作品。他善于以小见大,从生活的繁琐点滴中悟出人生的各种真谛,深入浅出,又耐人寻味。虽篇幅简短,但词语精练。它所记述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它虽然没有诗词的婉约豪放,没有散文的轻婉柔和,没有小说的曲折离奇,但它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文中的娓娓对话,给我以亲切、祥和的感觉。
“明天平凡而无情,它很快变为今天,化为昨天,化为往日,不要等待明天,而应该开创明天。”这是《莹窗小语》中平实而又令人值得一思的一言。孔子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之宝贵人人皆知,但可惜的是不会把握。回想以前学习的日子,自己真是不认真,总爱把今天的作业拖到明天,期待着老师的答案,然后草草率率地乱写一遭,成绩就像直线下跌的股票。最后,惟有叹息,惟有后悔。美好的明天悄然走来,却又无情地离去,它无暇顾及你在这一天是否掌握了单词、公式等。《莹窗小语》中这平凡朴实的一句,让我现在明白的更深,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好好珍惜时间,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莹窗小语》是作者点滴生活的积累。在平凡的事物当中,通常能发现最深哲理。它教你如何做人,如何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作者说了这样一句话:“胜利不是迎接就会来到的,必须付出血汗的代价,才能获得。惟有经过艰苦的奋斗的人,才能感到成功的可贵。”他告诉我们不应该“迎接胜利”,而应“争取胜利”。为了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了每次的比赛获得成功,我们不要吝啬每天的辛勤付出,更不要“坐享其成”。我一定会为自己的理想而坚持不懈地奋斗,努力地争取胜利。人有时也会把成功看得很容易,却忽视了失败是怎么一回事,敢于发下誓言,却害怕实践。只想不做,那正所谓的空想,难成大器。
一上是本人的看完的一些偶感,总之这是一本让人积极上进和自我解压的的好书,读一读,会让你的心情轻松,想一想会让你身心舒畅,好书,我们绝不错过。
经过陈老师的大力推荐(也是作业)我打开了那本名叫萤窗小语的书,很明显就是一本比较哲学的书。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发现这本书与往常的书并不一样,它不像其他哲学一点的书那样,它里面的内容都是一个个小的故事。在几个小的故事中都会有作者的这件事的感悟,我看这本书时也是,获益良多。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虎的伟大》那一篇。
这篇篇文章老虎和猴子的对话,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团结合作我们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虽说人类很多地方都不如各种动物,就算在地球生活也是十分的困难,不穿衣服,就会被冻死;吃生的肉就容易生病。体格也不像大象那么大,速度也没有猎豹那样快,身体也不像熊那么壮。我们人类能存活至今的唯一原因,就在于我们会互相帮助。就像现在很出名的游戏王者荣耀一样,你个人的技术再高端,操作再秀,也顶不住对面五个人的联手攻击。
这个世界是一个团队的游戏,这也是为什么单独行动的人,就算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也是经历千辛万苦才达成的。但如果你是一个团队,每个人分担一点想达成这个成就就是很简单的事情。
马戏团里,小丑的悲伤,谁懂?
——题记
舞台上,灯光泛滥着绚丽的色彩,拉开华丽的幕布,所有的目光都只为了等待这一刻——小丑的出现。他头顶彩色大卷发,描着夸张的眼影,鲜红的大鼻子下映托出一幅太为过度的笑容,一身宽大的迷彩服套在身上显得更加过于臃肿,他迈着笨拙而有滑稽的步伐,在舞台上尽力地表演,小丑的光芒在那几分钟里尽情的绽放。那一刻,再多的悲伤都已经在繁华中散尽,人们都会心的笑了。等到人群散去,小丑的光芒也渐渐褪去。人们也许会慢慢忘记小丑在舞台上耀眼的那一刻,他的存在,或许只是一种纯粹的娱乐,也许根本不值得一提。但这世上小丑能真正给人们带来最单纯的快乐,又有谁能想到,在这个厚重的面具背后,他承载了多少的殇?有人说小丑是没有喜怒哀乐的,但人群散去后,为什么在隐隐月光照到他脸上时,还会泛出淡淡微光?小丑拥有最真实的心灵,他希望人们得到最会心的笑容,希望人们可以忘记悲伤,即使他将一辈子孤独,被人嘲笑,他也不会嫌弃,小丑会很坚强的感动着世界,因为他期待着世界的微笑。
但不曾回想一下,在残酷的现实生活中似乎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他们扮演着小丑的角色,却嘲笑小丑是令人消遣的工具。他们每天用廉价的笑容对待着世界,笑容的背后,在他们浑浊而又肮脏不堪的心里,早已长满带有毒刺的藤蔓,渗透出令人作呕的毒汁,等待着猎物的到来,那种交易危害了社会和国家。他们期待的是用无知换来一丝温存,渐渐的毒液将他们也一并粘住,他们倒在地上,不能自拔,黑暗吞噬着他们,心慢慢被腐蚀,只剩在地下痛苦的他们被世人笑话,那是一种纯粹的耻笑,正如刘墉所说的那样:如果人们真要笑,就去笑那些不以小丑为工作却做出小丑样子的家伙吧!
残酷现实之中,又有谁是真正的小丑?我期待着他的到来,期待着每个人都最单纯的微笑!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刘墉的《萤窗小语》。这是他的早期作品。他喜欢以小见大,从生活的锁链中悟出人生的真谛,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其中《生与死》这个故事让我最有感受,说的是当我们被生下来的时侯,高兴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当我们死后,痛苦的不是自己,而是我们的子女和自己的亲戚朋友。我们不为生而高兴,因为那时不知道高兴。我们也不为死而痛苦,因为死后已没有感觉。我们无法为生而发言,因为那时我们已被生了下来。不论被生在富裕惑贫贱的家庭,被生为白,黄或棕,黑的种族。我们都没有资格决定:我们无法为死而流泪,因为在抗议,还是要死。坚贞愚劣,伟人凡夫,我们总得交出自己的生命。
看完这个故事,让我感动不已,我的眼睛都湿润了。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从我们生下来的那一刻起,生命就已经被时间的年轮所控制了。如果你不爱惜时间,那么就等于慢性自杀或对自己生命的不珍惜。所以说,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时间和爱惜时间,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充实。我们要爱惜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如饥似渴的读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创造美好的未来。
“每个人都会死,只是不知道时间罢了;它可能还相当遥远,也可能此刻正敲我们的房门。”
坐在绿草丛中,倾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轻轻翻动着薄薄的书页,如诗如画般的语言流进我的心田。《萤窗小语》是刘墉的成名作。书中是一篇又一篇简短优美而蕴含哲理的散文。其中,《计划生命》令我感到好奇。
这篇小散文想告诉我们,人就这么一辈子,要学会珍惜;生命就这么短暂,要学会计划。
生命需要计划吗?答案是:需要!你会吃惊地发现,太阳从东边升起,转眼便躲到西山后边去了。或许你还会发现,你已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我们不能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我们要学会计划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生命,让每一天都变得精彩而有意义。
你是否计划过生命?
有一位癌症患者,他得知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便制定了一份计划,计划自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旅程。他一个人去倾听鸟儿的歌唱,去看溪水哗哗地流淌,去享受雨丝滴落草丛间的美,去享受属于他一个人的幽静,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奇丽。最后的那些日子里,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自在,从未有过的井井有条。是呀,一个人不懂得计划生命,茫然地,匆忙地度过,将会失去许多快乐。
还有一些人,年少时不懂得珍惜,不懂得计划,等长大了,等走到尽头了,再想着去计划,却已经迟了。
他,在少年时代,从不认真读书,只知道虚度光阴。成年了,他也不计划经后的打算,整日流落街头。他不愿去打拼,他永远只肯等待金钱的到来,直到死,都没有一个计划。
计划过的生命是精彩的,是有意义的,它虽然不能如你所望,但必定是充实的,是井井有条的。让我们一起计划生命,计划明年,计划明天,计划下一分,下一秒。有计划的生活,有计划的生命,让计划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最近新年假期和春节假期前一周在读《萤窗小语》。我的书是新书,但作者刘墉先生却出版了近三十年,是刘墉先生的成名作。我喜欢刘墉先生的这本《萤窗小语》,是因为他们朴实无华,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却讲出了大道理;更从那一个个的故事中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和文字后面给人带来的深思。这本书真是耐人寻味,深入浅出,一读就停不下来,让我从小故事中悟出了各种真谛。
经过研究,刘墉先生的作品百分之九十都以散文、故事的形式呈现,不像我记忆中那种贯穿故事和散文诗中的言情或是肤浅的情节,让人无聊透顶,反倒让人品味出人生或许多事的真谛。其中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有个学生每次在刘墉先生的绘画课时总要带许多的玉兰花分给同学,所以一到上课那天就变得馨香满室。
刘墉先生好奇地问她:“你哪儿来这么多的玉兰花啊?”“我从家里树上摘的。”“每次去摘不是很麻烦吗?”“麻烦也值得。”原来是她家的玉兰每年到这个季节,树上就会开满了玉兰花,家里的客人来访时,总是一进门就赞不绝口,说是浓郁极了!可是她们整天接近,反倒久而不觉其香。有一天祖母要求全家人出去时,只要树上开有玉兰,就摘一些送朋友。当时家人提出反对,“为什么不自己留着”,可祖母说“花总是要谢的,自己有的太多,反不觉得芬芳,何不拿去送给没有花的人,让我们庭院的馨香散布在每个朋友的身旁呢?”
从此全家人就都这样做了,它使她们一家结交了很多朋友,树上的花似乎也开得比以前更盛了!有些东西我们拥有得太多,反而不感觉它的美好,何不将它分给那些需要的人呢?那样我们拥有的快乐就会不断的扩大,也不会因为拥有的太多而烦恼。让我们狭窄的快乐,扩展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让我们家中的炉火,温暖每颗寒冷的心,让我们阶前的灯,照亮每个夜归人的路,让我们从别人的笑脸上,看到自己的笑!
就是这么一个500字的小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大道理。想要把握好时机不要出错;要懂得分享,分享才是最大的财富;不要盲目的追求,也许当下才是最好的;这本书千千万万的故事使我懂得了很多大道理。如果我们能像刘墉先生,也许我们也能成为人生的“赢家”。
最初看这本书是因为喜欢作家刘墉,喜欢他所表现出的自由心情,散发出的那种淡淡的情感。而喜欢他本人则是基于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思索、对大自然那真切的爱!我爱他的书,倒不如说我爱作者那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充满憧憬而又勇于超越自己的进取精神!
一个人静下心来品味这本书时,方能领悟到所谓文字的力量。文字组合的魅力在于其极易帮助我们打破常规,摆脱现实的约束与界限,任思绪自由穿梭时空隧道—奔腾、狂舞。当我们的心平静了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的窗纱,我们淡淡的心境和自由的文字碰撞了,更能舒畅地表达那份独有的温馨与宁静。在那里我们找到了久违的侣伴,那种情谊似乎些许陌生了。
这本书里的文章篇幅不长,却耐人寻味。又有许多知识性的东西,不仅领略了作者优雅的文字底蕴,更增长了知识,特适合我的口味。其中丰富的古典题材,又让我寻着古人的足迹,凭吊那一段一段凝固的历史。正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试问又有谁的成长阅历不是在生活里磨练出来的呢?所谓的‘教条’与‘定理’远不如切身体验更具说服力。大概这种‘格物致知’是由生活中的琐事推敲出人生的哲理,才让我易于接受它、喜欢上它。喜欢它带给我的智慧、灵感、平静……
我喜欢平淡,因为平淡才是至真至纯。它不是单单的平,平中有醇蕴藏其中;淡中有深情,在简简疏疏中给人以幽远。正是本书中作者所表现的这种感觉。
我仿佛从中看到了人生,就像童年生火经验的总结——起初看来熊熊的火焰并不代表成功。我更意识到黑暗弥漫的时刻愈不能逃避,愈得坚持,须有愈挫愈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便是人生!
我领悟了情感。常听人说:“如果这个世上没有了恨,就会太平了。”其实如果没有了狭隘的爱,多的只是包容理解,也会太平的。‘爱之深,责之切。’愈是爱,愈是关怀,愈是介意;愈是爱,愈想占有,也愈排斥。所以情感上基本上是自私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广阔的胸襟,去包容。人要学会感恩,感谢你所拥有的一切,感谢周围为你提供的一切。感恩是德。
“错过太阳你流了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我似乎听到了未来的召唤。人生不能驻足停留太久,即使中途有风和日丽、百花娇艳,也不能忘记我们已经在路上。撒播种子是为了收获,踏上征途便意味着开拓。我宁可化作大山深处一株不知名的小草也不愿做温室里那整日被人供养的盆花。生命是属于自己的,是强者就要去奋斗。不要让高不成低不就慢慢侵蚀你,否则你将会变成温室里的盆花,永远突破不了自己,那是弱者的表现。不要怕职位低微,整日得过且过。拿破仑是由步兵干起的,卓别林是从跑龙套的演员起步的。若他们当时抱怨职位低微,得过且过,又怎会有日后的卓越成就呢?我们应立足现实,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控自己的未来。谈人生,情感,理想,这本书能给人一种优雅的情怀,一种闲适的心情和一种豁达的人生观!
珍惜时间,珍爱时间,这大概是整本书带给我的最有意义的启示。
作者在书中讲了自己的故事:在河上等船,等了半天还不来,就开始和别人聊天,但一转眼,却发现那船已经离去。时间,就是在不注意的时候,在一眨眼之际,就悄悄的溜走了。
人生就像一场百米赛跑,当站在起跑线上的时候好像那么的长,就连对面的裁判,都好像模模糊糊。但随着发令枪一响,整个比赛也就十多秒,好像没眨眼就结束了。人生也是这样的,大概一百年,每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二十四小时,每小时六十分钟…好像有用不完的时间。但是时间的流逝,好比无声的流水,在没注意到的时候,就已经过了一大截。
钱被浪费了可以再挣,树被砍了可再种。但时间没了,就一去不复返了,时间这东西,不会回首。过去的日子,过去的事情,就只能永别了。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每一次机会,每一件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因为它们一但过了,就可能再也无法弥补。考试不好好学习考砸了,虽然可能可以补考,但最终的分数肯定不会高。在该学习的时候不好好学习,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再怎么努力,怎么发奋图强的学,但再也学不好了。
生命就只有一次,节省了时间,就可以多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或者想做的事情。当你开始珍惜每一刻时间,往往会发现时间突然变多了。当然不是时间真的变多了,而是被浪费的时间变少了。时间是绝对公平的,越珍惜它,越少浪费它,能做的事情越多。比如写作业,要是认认真真的写,那些堆成山的作业纸不知不觉的在几天内就写完了。但如果写一会儿玩一会,再发会儿呆,几个星期都写不完。
时间,就像飞驰而下的瀑布,永不停止,而且还那么的快,还没来的及眨眼,就已经过去了。发生了的事情,就只能在记忆深处去回味,无法重来一次。所以,要珍惜时间!
平淡真好,平平的,不令我们颠簸;淡淡的,不让我们昏醉。
的确,刘墉老师用最平淡的故事勾勒一个个深刻而发人深省的道理。每一篇文章短而精悍,读着读着,心中就升起一股浓浓的饱足感。不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学习工作,这本书都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无论何时何地,花个半分钟就能感受刘墉老师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体会。
几百张文章中,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两个球》了。确实,当你想接住对方抛来的一个球小菜一碟,但假若同时两个球向你抛来,你难免顾着了这个,顾不了那个。每个人不能一心二用,一口吃不了胖子,不能同时完成两样事,要一件件来,一件一件仔仔细细地做,这样将会事半功倍。平日,有些人总是以节约时间为借口,希望一边弹琴一边听英语,或是一边做作业一边听歌,说什么可以学歌学英语的,事实上,这种效率反而不高,反成了事倍功倍。所以,两个球都要一个不漏地接住,但请一个个地接,一件件地做。
以身作则能影响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就如同刘墉老师所讲述的那条最清洁的社区,早上总有一个老人每天都将地上的垃圾、灰尘无偿地清理,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被感化了,无论是男女老少,所有人都不乱扔垃圾,保持家门口前的整洁干净,他们都想为老人分担一些,他们谁都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改善环境。小小的举动是具有巨大的'力量的,也许一个善良、有意义的举动能影响周围的人,环境是能够改善的,素质是可以提高的,情义是可以建立的。
还有许多许多美味的故事,我仿佛就如同身临一家历史悠久、口味独到的餐厅,细细品味每一碗耐人寻味的汤。这些就如同涓涓细流流入我的心中。
“朋友就像是镜子,可以正衣冠,可以知得失。”
我第一次读到这还不到二十字的句子时,只是在两三天前。但仅仅在这两三天内,这句话却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脑海中,无数次地在我耳边回响,也同时使我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我的共鸣,自然来自于以往的经历与思绪。我五年级时曾在云南今日学堂游学。在那里,我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在规律的作息间,常常穿插着许多笑声,使得那儿的生活充实而富足,快乐而不乏腻。这期间的清新与满足,是在佳友的陪伴和良师的教导下形成的。而他们,都是我的“好镜子”,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我像一朵沾满露珠的花骨朵,在周围绿茵的环绕与呵护下,渐渐汲取养分,领悟了许多,静待花开时。我不断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修理着镜子替我照出的瑕疵,一点接一点,偶然间回望过去,我已走过了无数里程碑,成功蜕变,并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
一面好的镜子,无论你愿意看清真实的自己与否,都会真实并且不带任何保留地将真实的自我暴露在自己不愿承认的眼光下。这,就是找着了好的朋友。一面哈哈镜,或许偶然恭维。或许刻意黑化,总之扭曲事实而不真相告白一类者,都不是好的朋友。我认为,我们做人做事,都应当不断进取,追求更好的自己。如若寻着了知音,便该要求自己成为更好、擦得更亮的镜子。照映出最真实的朋友。
在真实的生活中,若整个世界都全无一面哈哈镜,而充满着正直的镜子,不论有多么小巧,都能够使任何人处处遇知音,每每会佳友。
朋友如镜,让我们成为为更好的自己!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的文章很多总是短小精悍,他常常从身边的人、事、物等现象谈起,引发出自己的人生思考,让我们读时越咀嚼越有味,读后豁然开朗。前一段读了他的《萤窗小语》,里面的一个个故事也是来自于身边的人、事、物、景等现象,一个个亲切真实的小故事,普通的就好像路上的小石子,一经过先生细腻睿智的解析就展示出它蕴涵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了。读起来不仅让人警醒,更让我们为生活里的点滴所感动。
他在文中这样写道:“我认为教育也有所谓剪枝与摘心。对于那些心有旁骛的人,要剪其枝,使他们能潜心专志,认定目标。对于那些冲动莽撞的人,则摘其心,使其能按部就班,获得更高的成就。”读了这句话,我很有感触,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每年都要面对许多性格各异的孩子,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每年也下了不少功夫,但从没想过“剪枝”与“摘心”。仔细咀嚼这句话,我认为很有深意,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的规矩、课堂的纪律、学校的规则、社会生活中的秩序等都需要遵守。小学生正是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候,他们的成长正是需要修枝剪叶的时候,只有修枝剪叶,磨去自私的自身的棱角,让自己变得象水一样,去适应社会的形形色色。不然社会不收留,杂枝影响他人,社会自然会替你剪枝,不仅剪枝,还会伤根动骨。
读刘庸的书,首先感觉“人就这一辈子”,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会生活。但是追逐到的是物资享受并不是幸福生活,盲目追求生活的享受,不如细细体味一下眼前的生活。刘墉曾说:“黑白的心情,看见黑白的世界;彩色的心情,看见彩色的世界。”如果我们能让心静点,就能听见花开雨落的美好。让心宽一点,就能宽恕自己和别人而展开笑容。让心远一点,就能感觉彼此的亲近。换个美好的心情去看世界,就会少一些苦恼多一点温暖。发现生活,体会生活是为了更有力量去改善生活。面对困境,热爱生活的人总是心怀希望,努力进取,因为他相信闯过去是更美好的风景。“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可能获得新生。”
读刘墉的书,让我们更会生活!
读了刘墉的《萤窗小语》感悟颇深,其中有一篇小短文《人就这么一辈子》给我影响特深刻,虽然寥寥数语,但已把人的一生分析的透彻明晰!
“人不就这么一辈子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一辈子,春发、夏荣、秋收、冬藏,看来像是一年四季般短暂的一辈子”。
“世间的劳苦愁烦、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不能消受的,不也驮过这短短几十年就烟消云散了吗?若是如此,又有什么好解不开的呢”?
“人不就么一辈子吗?短短数十寒暑,刚起跑便到达终点的一辈子;今天过去,明天还不知道属不属于自己的一辈子;此刻过去便再也追不回的一辈子;白了的头发便再难黒起来,脱了的成齿便再难生出来,错了的事情便已经错了,伤了的心便再难康复的一辈子……”
这三段是我最喜欢的话,前一段他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年的四个季节,用春夏秋冬形容生命的短暂,形容生活的艰难。简短的形容,却意义深远!中间这段句句是真理,看了这段话,久积心中的郁闷之气一扫而空,只有放下过去,把握现在,才有美好未来!怎么样都是一辈子,为什么不轻轻松松友善和美的过一辈子呢?没智慧的人总希望别人给他快乐,有智慧的人是自取快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切唯心,就看你对生活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其实每天发生在我们生活周围的很多悲剧往往就是无法放下,然而如果你能够领悟放下的道理,将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当下!
人生短暂,生命无常,谁也无法预言将来,好好的把握吧!万事随缘,淡定无妄,常思几过,心怀慈悲,多行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