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这次为您整理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读后感(优秀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这是我第一次看军旅题材的小说,也是第一次接触到军人、知晓了军人的生活、理解了军人那些简单得可爱的情感、以及对未来所抱有的种种幻想。军人是吃苦耐劳的,军人是敢于冒险的,军人是乐于奉献的;军人对上级的命令绝对服从,军人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军人对人民、对祖国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军人乐观,军人刚强,军人不抛弃不放弃!
而事实上我也认识一个曾经的军人。他除了有一身不同寻常的发达肌肉之外,并无任何其他能让我将他和军人联系起来的东西。在“窥见”军人之后,才发现,他的身上仍留有军人的许多特质——话不多,很直接,也不喜欢话多的人;喜欢用眼睛,很平静,不融于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嘈杂环境;依然没有时间陪陪妻子,没有时间多看看家人,没有那么多心思想未来的事;可以很简单地朝着一个“傻目标”努力向前。似乎只需要管好今天,做好明天就行……
这些就是在读《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之前,我在电视中看到的,生活中观察到的,以及自己所体悟到的所有关于军人的印象和记忆。纵然我不是一个军人,但是,我坚信,我一直有着与军人融通、源自心灵的情感!我怀往对军人的崇敬、佩服,对简单追求的坚韧与执着,对战友情谊的向往赫然步入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
此时此刻,听着《士兵突击》的片头曲,说着说着军人,我倒怀想起军旅中许多汗水淋漓、充满辛酸、而又难以忘怀的不再场景和那些倍加思乡,兄弟情深,留恋不舍的美好时光。我想,每一个曾经当过兵,或者现在仍是军人的人,看到刘猛的这本小说,都会有男子汉也忍耐不住的低泣。正如刘猛自己所说——回忆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你能感觉到包裹在心灵外面的那层已经变得坚固的壳一点点在破裂。心里很疼,因为这种柔弱已经很久不见阳光,藏在自己的一个阴暗的抽屉里不敢示人。
我几次与那位曾经的“军人”谈及过关于军旅的琐碎事物,可他似乎不愿意接过话,也没有听到他与我讲军中的故事。我只记得他对我说过,每天早上起床先越野五千米、三百个俯卧撑、三百个仰卧起坐、一百个引体向上,仿佛这就是他对部队生活的全部记忆,仅此而已。而当我想要有更多的探寻的时候,他总一脸屑然,很不情愿的样子。甚至有一次他直接地讲,“不要和我说这些事情”。当时我心中藏着无限的顿疑,可现在都释然了。
不愿意再一次告诉自己“我曾经是一个军人”!
不愿意去触动战友兄弟怀念和极易感伤的深情!
不愿意回想起自己还能够有那么一段的精彩人生!
于是有了“不敢忘却的军中回忆,只有在暗夜的梦里,我和他们还在一起……”
冬天的太阳对大地说:“我无法使你温暖,只能使你明亮。”
刘猛的小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宛如冬天的太阳,它有着自己的光和热,却不能炙烤大地,它只能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读者的心灵。它不是一幅王侯将相们作的宫廷画,它是渗透着小人物的传统水墨画,不精致,但充满着力量的底蕴。它以中国现代陆军状态为背景,以一个小兵的心路成长为线索,从鲜为人知的特种兵领域展开,洋洋洒洒的反映出了一个集体的记忆,这种集体的记忆,是一个有过这种经历的每个人,深藏在内心最深处的记忆,转化后,就成为这些人坚强生存的力量。因为这种经历是浓缩了人性中最大挑战的精华,在短暂的挑战中,他们经历了颠覆与重塑,在保留个体的差异前提下,他们已经被铸成了有着共性的群体,那就是--—战士。
刘猛从这些记忆中过滤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逐渐淡忘甚至要抛弃的闪光的东西:激-情、责任、忠诚、坚持。
我的心陡然挣开僵绳,它要撞开危栏。
在顺利的环境中成长的我们,空虚、安静的接受着各种各样的被安排好的人生,被所谓的传统教育捆-绑着,心灵充满无奈与焦虑,《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以小说的形式,以全新的突破,撞开了我们封闭的心灵,也是我最欣赏并认为是本书中灵魂的三次突破:
1、对人生选择的突破。文中主人公小庄,因为爱情,毅然弃学从军,冲动的前提,是敢于重新选择人生的勇气,八十年代末的大学生,或者说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能敢为自己这样做主的人,也实属凤毛麟角,这样的人骨子里是自信的、将风险视为人生最平常不过的体验,无论什么环境,只要他们愿意,适应与改变可以同时完成。
2、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积淀中,传统的儒家思想“克己服礼”已经根深蒂固的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头脑中,在家服从父母的意愿,在社会,臣服从君王的意愿,那么在军队,士兵必须服从一切上级的意愿,他们将自己能够成为陆军中最优秀的特种兵作为奋斗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哪怕牺牲生命,也要成就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这种信仰在他们看来是至高无上的,是神圣的化身,可我们的小庄却在取得了这种资格后,蔑视的选择了离开,这种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兵的报复、冲动,无知,他抗争的是对扭曲中国人人性的愚昧的顶礼膜拜,它的离开告诉我们,去掉那些被神化了光环,剩下就是真实的一个又一个极限的挑战,就象那些登山运动员,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又看见了一个更高的山峰等待被征服一样,当然,在军队,这种信仰是不能蔑视的,可在我们现存的社会,这种突破是那样的迫切,传统教育需要突破,传统经营模式需要突破,传统文学思维需要突破…………只有象蚕茧一样,一次一次的破茧而出,才能成为真正的蝴蝶。刘猛对传统观念的突破也运用在他的语言特色上,比如“感动的不行不行的”,形容女孩子的清高就用“鸟”一个字来诠释,使文章生动、充满个性的魅力,同时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让我们看到了现在年轻人在玩世不恭的言语中,寻找着一种最能直接表达他们思想的语言。
3、非“常人”思维的突破。书中谈到与猫头大队的较量中,小庄有两次非常人的突破,一个是被大家认为该游戏已经结束了,失败已经成定局的状态下,小庄装病杀出,活捉了猫头雷队长的突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军人,如何在成败已成的格局中,反败为胜的典型实例;除了靠过人的勇气以外,最重要的打破演练的狭隘框框思维,进入实战的竞技状态;另一个就是在得知自己被何大队长作为)○(战略中的“诱饵”时,对自己思想的颠覆和提升的突破,一个不到20岁的小兵,他的认识是有限的,单纯的,他无从了解兵家将士们的全局谋略,他无法理解军人真正的天职除了服从还有敢于牺牲,这些深刻的认知,要想突破,就必须在战争中获得,颠覆得是一般常人在生活的最基本的信任,提升的是作为一个军人,他的责任和使命要求他最终是对国家的忠诚。这些非常环境造就非常思维,将人与同类竞争时的最原始的争夺提升到战争最高境界,那就是“诡计”。从而也完成了小庄真正成为一个军人的心路历程。
这些宝贵的突破,让我在阅读的同时,挣脱了捆-绑我心灵的缰绳,让我的心灵驰骋在一片更广阔、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思想领域。
半杯水只所以叫你不舒服,是你弄不清------它是无力斟满还是剩下的…………
《最后一颗子弹》是刘猛的第一部上市小说,透着青涩,也留着网络小说的印渍,他将很多情节穿插、交替、设伏,看似是记忆的碎片,又结合的缜密而精彩,是我阅读的有限的文学作品中比较新鲜的写作形式,就象维纳斯,创作者没有刻意的安排残缺,他只是真实的将看到的塑造出来,而留给人们的…………久而久之就成了残缺的或者不完整的美!
曾经很是佩服江南那华丽的文字,让人深深陶醉其中而不能自拔。而一次偶然的书评让我接触到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这书,完全是最粗俗的词语,完全就是我们日常生活所说的那些话来表达,让我体会到了那份亲切。
一段段毫无色彩的文字,本来是应该让人恹恹欲睡的,但我却丝毫感觉不到累,跟随着作者手中那支笔心起心落,被作者的笔牵动心神,为那一点点哀伤感动,为那一点点成功而兴奋。我沉醉其中,一口气把我以前无法想象可以阅读的文字通通读完,我的心还在那扑哧扑哧的跳动着,还不能充书中的境界中醒来。
古龙的笔下是英雄的世界,同样《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中也是英雄的世界,不过一个是写快意恩仇的江湖侠客,而另一个是写那铿锵铁骨的热血军人。把故事的地点从江湖搬到了军营。不一样的英雄,给我的震撼却是相同的。军营中的热血男儿歌是丝毫不比那仗剑江湖载酒行逊色的。同样漂浮的视角,让人领悟到英雄原来就是这样的。不一定要轰轰烈烈的干下事业,只要证明自己存在。平凡的小事更能体现英雄的真谛。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英雄的生涯中总是会要有红颜相伴的,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我》留给我们的却是那深深的遗憾,哎股哟方知情重,当一份感情与自己失之交臂,一份朦胧的初恋是在面前若隐若现可是却总无法抓住。从这回忆的语气中透出鬼现在爱情的颓废味道让我不由更是产生了一种揪心之感。初恋是美的,回忆初恋则更美也更让人黯然情伤。
军营中的点点滴滴绘成一副魅力的图画,男儿的自强不息与鲁莽冲动交辉相应。
男儿生当如此!
美丽的故事是难忘的,而这样美丽的故事则更让我腔肠挂肚。
不煽情的语句能换到最真心的感悟,内心总用一种声音呼之欲出,想诉说什么,想发泄什么。
从平安中感悟真实,不仅仅文字,同样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