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精选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8月31号,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当时没有书,会后我特意去网上看了这本书,深有感触,在那里写下我的读后感。
李老师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群众大熔炉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他所具有的这种情感魅力,简直让我崇拜。因为他做到的一切,是那样崇高难能可贵,只能让人望其项背。所以当低下头来反思学习自己该如何做一个好老师时,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了。
我记得哲学家柏拉图说过一句话:我们这个时代,号召什么,正证明了他缺乏什么。当我反思现实时,发现它真的是一个真理。比如三八妇女节的设立,是为了提高妇女的地位,体现男女平等,但男女真正平等了吗?它的设立正是男女不平等的显现,真正的强者,从来不需要宣扬的,所以我们没有男人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男女从来没有平等过,性别歧视也一向存在。那里我就不详细举例了。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9月10号教师节,刚刚过去三天,那我也来说说教师节吧。在医生,教师,公务员,律师等这些行业中,唯有教师有个教师节,看上去是社会对教师独有的尊敬,体现教师独有的尊贵地位,可反观一下现实是这样吗?这个答案很明显大家都明白。我举个很小的例子吧,以前有次,校长和我们几个老师一行人被一个学生家长请去KTV唱歌,那个家长还请了他另外一些朋友,之间有个30岁左右的女人,长得挺漂亮,关键是歌唱的挺漂亮,听说是在KTV里唱歌工作的。这种场合,大家免不了寒暄,在唱歌之余,当谈到大家的职业时,那位家长也许是出于对我们的恭维,说还是你们老师好啊,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在我们还打着马虎说哪里,哪里的时候,那个漂亮的30多岁的女人脱口而出,不是吧,此刻谁还想去当老师咯,给你当都不当咯。
这个女人出口太快,一时没意识到在座的我们一行有四五个就是老师,霎时,冷场,虽然那个女人立刻打圆场,但尴尬的气氛却一向在上空飘荡。这就是老师的地位,一个在KTV房工作的人说的话。还有一次,在车上听到别人谈话,一个生意人说最不愿做一种人的生意,那就是老师,另一个人是导游,也呼应说最不愿带的团也是老师,因为什么呢?穷酸,斤斤计较。看这就是社会对老师的评价,对老师独有的尊重。从此以后出门,我再也不敢说自己是老师了。前天看了一篇文章,说是笔者去到日本发现日本没有教师节,起初,笔者感到很惊讶,但当笔者跟随他的日本朋友做了一趟地铁之后他就释疑了,因为在地铁上一个老人坚决给年纪轻轻的他让座,他的朋友给他解释说因为老人看到他戴了校徽,明白他是教师,他朋友还告诉他,日本有专门的教师商店,所有的商品都对老师打折,商贩们把教师光顾自己的生意看作是一种荣耀,日本人最尊重的人就是教师,同时,日本的教师工资制度是教育财政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是获得了学士学位甚至是博士学位的话,去基础学校任教的月薪是去高等学校任教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而且日本的教师待遇在全国任何学校都是一样的。教师之间工资的差别,只存在于工作年限之间,既不存在不同地区,也不存
在不同学校,更不存在所谓的先进与落后教师之间。日本中小学教师没有级别,只有资格新老之别。正因为如此优越的条件,因此日本中小学教师入门的门槛很严。
虽然日本没有“教师节”,但我分明感到,日本的教师天天都在过教师节。关于说到日本没有教师节,而教师却受到全社会尊重,并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在反思,这天我们大力号召提倡做最好的老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国家缺少好老师呢?那为什么又缺少好老师呢?看看我们国家教师的地位,国家在教育中投入的经费,就明白答案了。我们总是要求老师要有奉献精神,对其有着较高的社会职责期望,然而人不是活着真空中,他是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有着家庭职责,负担,有他的喜怒哀乐,在房价物价如此高,工资那样低入不敷出的状况下,衣食住行都烦恼时,他怎能安心做一个好老师呢?他自己都活的那样狼狈卑微,他怎能崇高起来呢?这也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了!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精神层次。我们有句古话,衣食足而知荣辱!毛泽东也说了,人只有先吃饱了饭,才能搞建设。
聊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第一个意思就是,中国的好老师少,这么多年就出了个魏书生,李镇西,同时,在中国做一个好老师,也难,做最好的老师是一个理想,是一个国家,社会,老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一个理想,而不是只是对老师的诉求。国家与社会首先就应为老师带给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要让全社会崇尚教育,提高教师地位,把教育强国,教育兴国真正落实,让老师能安心做一个好老师,他才会竭尽全能去做好这个老师。一个老师能安心做一个老师,他不必须能做到最好的老师,那是方法问题,甚至还需要天赋,因为教育是门艺术,但一个安不了心做老师的人,肯定做不了最好的老师,因为那是态度问题。所以这是为国者,为领导者务必思考的问题。
其次,是为师者务必做出的努力。一个老师既然选取了老师这个职业,不论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首先他就要沉下心来,热爱老师这个职业,这对个人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论这份工作是什么,我们都要干一行,爱一行,你只有战胜了你面前的困境,你才能到达你想去的远方,就像那掉落于井中的驴一样,应对扑面而来铲过来的沙,只有及时的抖落,踩在上面,才能最终站到地面上来,摆脱困境。试想如果你做不了一个好老师,干其它工作,你是不是也做不好呢,因为它也只是工作中的一种。所以如果对教师职业本身缺乏认同感,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那这个老师根本就谈不上对学生的爱,也就成不了好老师。因为一个好老师的核心品质就是源于对学生的爱。这也许是目前我们所有已经在职的老师该反思的问题,该学习的问题。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
这学期我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感触很深。其中一篇吧童年还给童年,印象非常的深刻。
为了创造优质的幼儿教育,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充分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实现幼儿的素质教育,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幼儿的知识和素质,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技能和教育艺术。
教师要把理论转为实践,这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解决问题,更好的掌握理论并运用,教育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国内外幼儿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提高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尤其是教育技能和教育艺术,除了学习、培训外,主要依赖于教育实践及其实践的反思和他人评价来调整、改进教育技艺。
读后感《做最好的老师》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幼儿教育技艺为主题,和读者们分享了大量的操作性较强又富有启示的示例及评析,是幼儿教师提高教育水平的良师益友。幼儿时期其价值观正在形成,最易受外界影响,教育不当反而会使幼儿养成不良习惯甚至扼杀他们的潜能,教育方法得当很重要,而我从书中学到了不少的好方法。譬如,我班的曹力引年龄较小,开学初情绪不稳定,总是哭闹着不肯来园,我从《做最好的老师》中到启发,用小游戏成功的转移了她的注意力,缓解了她的焦虑情绪。从“争吵转化为交往”明白了教师不必急于解决幼儿的问题,教师不是充当审判是非的法官,而是要给与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思考、表达对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亲亲香宝宝”转化为“让我闻闻你香香的手”来激励我班幼儿自己洗手。
我从书中受的启示还有很多很多,教育是门艺术,而这门艺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思考教育对策,在带班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一些困惑,我们何不借鉴他人的方法策略呢?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亲爱的朋友,有空不妨来看看《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说不定你也能从中得到实用的帮助哦。
今天我为大家推荐的书目是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的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将理性的思考、真实的教育情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融入到一个个教育案例中,发人深省,让我们这些一线老师感同身受。
在这本书中,李老师并没有用那种死板的语言模式阐述出一些冰冷而枯燥的教育理论,而是用自己的真实工作经历来谈得失、谈收获、谈感悟,他娓娓道来,把他一路走来的人生追求和梦想以及收获和感悟都一并和我们分享。
是啊,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更会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学生的眼光”看待,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童心于教育弥足珍贵。没有教育者的童心,就没有完美的教育。
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便是爱心。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又必定是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们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种情感,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当教师把爱心自然而然的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只把教师当作老师。这时教师所获得的尊严,就不仅仅是教师的尊严,更有朋友的尊严、同志的尊严、兄长的尊严……
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教师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教师故作尊严,学生只会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教师“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教师。这样,教师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由此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就是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前提和保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所特有的师爱,首先应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
教育不应违背儿童的天性。当然,“不违背”并非一味迁就,而是把童趣引导到正当的途径和允许的范围内发挥,这将会使学生和教师的心贴得更近。如果教师本人甚至也保持或培养一点“儿童的天性”,那么,简直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心灵融为一体。
教师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依恋感,有时会产生连教师本人也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
教育的爱,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做出来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因为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这种养成教育,带有某种强制性。作为社会人,不遵循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与人交往的。同时,在一个集体中,一个人的违纪必然妨碍其他更多的人。这样,为了尊重多数人的权利,有时不得不对违纪者以必要的惩罚。凡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不是教育中的真爱。
这个学期,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名为《做最好的老师》,有一段话,很经典: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对于刚刚踏入教学工作岗位一年的我,在思考,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老师。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深有感触的,觉得他像一个神话一样, 回到我工作中,我觉得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不知道我将来会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至少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前辈说的那样,你不要指望学生会和你同步,不要把他们看得太大,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一样懂事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师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有时,我们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扣分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有一段时间,因为经常扣分,我就很恼火,常发脾气,结果效果却不好,还是扣分,并且我已经明显感到学生有抵触情绪了,那怎么办?突然之间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我做为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职责难道只是每天守着他们,他们说不扣分吗?好像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批评就什么也没有了?难道是生之间的感情连几分都不值吗?这种思考给我的冲击力很大,我的后背出了一身冷汗。原来,长期以来我总是因为学生表现得不好而批评他们,却很少表扬他们,好像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他们表现不好的一方面了。我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学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正像我说过的那样,师生之间的情谊绝非一两个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假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想当,但却绝大多数人当不上,这是为什么?难道说做最好的老师、成为名师真的就这么难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们缺少了勇气与自信,更缺少了作为纯粹教育人的那种激情!
由此我也感到,作为一名教师,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要正视心理健康并学会适时适度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快乐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面对你的学生和家长,只有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就会感动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实幸福的。
我常常思考“做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为了解开这个疑惑,我翻阅了许多书籍,直到近期读了李镇西老师撰写的《做最好的老师》,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书中说到“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做最好的自己”也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超越自己,不断战胜自己,做到自己的最好。
那么,如何做一名好老师呢?答案很简单。首先,要拥有一颗关爱幼儿的心。一个受幼儿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关爱幼儿就要走进幼儿的世界,与幼儿做朋友,让我们俯下身去张开双臂给幼儿一个爱的抱抱,给与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注他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走进幼儿的心里,与幼儿心与心的沟通、交流。
当然,仅仅拥有爱心是不够的,优秀的老师还要拥有耐心和责任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对任何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需要老师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去引导。例如,我们培养幼儿见到老师要问好、不随地丢垃圾、上课发言要举手、要帮助其他小朋友等,这些好习惯的养成,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反复训练、积累并形成思维惯性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养成需要老师反反复复的耐心引导。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当每一位家长放心的将幼儿交到我们手上,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还是生活的照顾上,我们都需要对幼儿的人身安全、衣食饱暖、甚至是每天的心情负责。幼儿教育是一项非常细腻又极其琐碎的工作,如果在工作中粗心大意,就有可能危及幼儿的人身健康。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排除烦恼、如何识别危险,让幼儿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安全的成长。
总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孩子,成为一名幼儿心中优秀的`好老师!
一本《做最好的老师》引起我的注意,在读过了李镇西老师的序言之后我才理解了这个题目所蕴涵的深意。我想在我身边的优秀教师层出不穷,要我看每人都像作者所说最好的教师不大可能,带着好奇我就去买了一本,读过之后感受很深。
在序言中“做最好的自己”触动了我的心弦。李镇西老师说“最好”就是“更好”,“最好”是相对的,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他强调的是“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李老师是这样阐述的,通过读书我发现他也是这么做的,我对他充满着崇敬之情。
看到这里我深有感触,在我现在的工作单位从领导到老师每个人对教育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我来说他们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教育理论都是很优秀的,以前我对自己这方面底气不足,但是看完李老师的这番话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原来一代教书天将也是从教学的基础开始的,只要我多读多思考,在教学的生活中不断的反思自己并将它记录下来,今天的我不断的和昨天的我相比,不断总结自己,我想我一定也会有很大的提高的。
说到爱学生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联系我自己的教学实际我原本感觉我是一个很爱自己学生的老师,卢凯中午没吃饭我会马上买来面包和饮料给他,孙靖的腿摔破了我会用备用的创可贴给他贴上,我会利用课余时间给落下课的同学补课,我也会在课后真诚的给上课好做小动作的都泳江、王盛林给予忠实的告诫……,只要是我能看到哪位学生有需要帮助我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他,所以我们班的学生很喜欢我这个关心理解他们的老师。但是看完李镇西老师对待学生的“爱”这只是一种“小爱”,是一种人情感的基本交流。
对学生的爱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因为没有了爱就没有教育,但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爱也许是强者对弱者一种本能的爱护,因为它缺少了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深刻含义。而真正教育的爱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的贯穿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潜移默化的浸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很荣幸拜读了高金英老师的《做最好的教师》一书,让我受益匪浅,《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本书总共分为六章,种好师者的心田,用生命影响生命,这样教学最有效,左手教育学,右手心理学,抓住教育的契机,不做名师做明师这六个方面展开叙述,书中呈现了一件件用爱心堆彻的感人事迹,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真实事例,让我颇有感触。
书中有这么一段精辟的言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的确,我们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就好比世界上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一个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渴望得到同学、老师、家长及社会的认同。
“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这是美国学者艾玛逊的名言,也许有人不以为然,或许不够重视,“了解学生”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条重要的“教育秘诀”。教师了解、尊重爱护自己的学生,又会促使学生自尊心的树立。实践证明,自尊心是推动人们不断上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将会促使他们努力地、创造性地学习,力争先进,不甘落后,会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遵守纪律,积极完成集体交给的各项任务。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师要怎样拥有“师爱”呢?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带着儿童的兴趣去探寻学生的心灵深处的途径,怀着儿童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那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能理解学生的做法,从而让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这样的老师就善于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那他看到的学生,都是带着“可爱缺点”的可爱孩子。同时,如果想和学生相处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严厉,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阅读了高金英老师的《做最好的教师》,让我了解了最好的教育就在我们教师的教育信仰里,就在我们教师的师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