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读后感11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11篇《稻草人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稻草人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叶圣陶爷爷写的童话《稻草人》。故事主要讲述了稻草人在一个满天星斗的夜里,接连遇见了三桩悲惨的事件。稻草人能体察到人间的种种苦难,却没有任何办法和任何力量来改变环境,帮助他人。

通过这篇童话,我感受到了稻草人的心地非常善良,和人差不多。它非常同情受害者,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可是他却做不到。它恨自己,认为见死不救是自己最大的罪孽!读完全文后我的心中满是沉闷和压抑,那个稻草人的形象一直都无法忘记,那些可怜的人也总在我心头萦绕。稻草人是一个富有同情心,不怕牺牲自己,一心想去帮助别人的好心人。他非常想用自己的心去温暖他人,但他却做不到,他恨自己对每一件事情都无能为力。

但愿社会上能多一些像稻草人这样的好心人,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心,那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的美好。让我们现在就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为了实现这句话而努力奋斗吧!

稻草人读后感2

这个寒假里,我读了叶圣陶爷爷的《稻草人》这本书,生活中,稻草人是用稻草做的,他在稻田的中央。稻草人是农民亲手造的,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和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们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他的骨架子长的很长,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他也从不贪玩,像狗那样到处乱跑,稻草人会天天看守这块田,稻草人很坚强,每日每夜的看守,一直看守了三年。

稻草人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也要学习稻草人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稻草人时时为别人着想,如果生活中每个人都能这样为别人着想一点,多献出自己一点爱,就像那首歌唱一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

稻草人读后感3

假期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稻草人》。

基督教里的人说,人是上帝亲手创造的。且不问这句话对不对,咱们可以套一句话说,稻草人是农人亲手造的。它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它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它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算是鼻子,那里是眼睛。它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栓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它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它就整天整夜的站在那里了。稻草人非常尽责任。

它每日不怕劳累,摇动着手里的扇子,赶走那些飞来吃稻穗的小鸟。它的奉献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像稻草人那样去奉献世界有多么美好!

稻草人读后感4

在寒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了一本书,书名叫《稻草人》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义,因为这本书里说的都是我们小学生喜欢看的童话故事,在童话故事里也会给我们带来启发。

我觉得在这里面,古代英雄的石像最好看。他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很大;里面说到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在艺术家的手里变成了一个英雄石像。人们对它尊敬无比,每天都在它的脚下烧香拜佛,

他也是成里面最大的一个石像有一天,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就对那些瞧不起的在它脚下的小石块说:“你们看我,多神气呀,人们对我多么尊敬。”下面的小石头就笑了笑说:“就你,你以前也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那我能比你们看得远。”小石头又说你还不是站在我们的上面呀,我们一散你不就破碎啦。“”别别,别。“有一天,这块石像忽然倒下。

在这段对话中,我从中发现做人要谦虚,不能说大话,做一个骄傲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稻草人读后感5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稻草人》地书。这本书是中国很有名地大作家叶圣陶写地。

这本书说地是一位可怜地老太太,她地丈夫死了,又过几年她地儿子也死了,后来接着两年闹水灾,庄稼也死了。老太太没有办法,只好走了。稻草人看见主人快走了,非常着急,连忙摇动扇子,但是她还是走了。有一个女人过来了,是个渔妇,旁边传出孩子叫妈地声音,孩子生病了,很想喝茶,妈妈没办法,只好从河里舀了一碗水让他喝,稻草人很想泡茶给他喝,但是它连半步都走不了。又有一个女人来了,她想跳河,稻草人很想去救她,但是走不了,又急又恨,气地倒下去了。第二天早晨,全村地男女老少都来看河里地死尸和倒下地稻草人。

我觉得稻草人是一个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不怕牺牲,一心想去帮助别人、温暖别人地好稻草人。希望同学们能买这本书看一看,你会有所收获地。

稻草人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叶圣陶爷爷的《稻草人》,十分感动。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可怜的老太太制作了一个稻草人,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稻子的麻雀。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

读完全文,我的心中却满是沉闷和压抑,那个稻草人的形象一直都挥之不去,可怜的老妇人也一直在我心头萦绕。很久也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

从书中我深深体会到处于那个时期的人们过着怎样的苦难生活,而稻草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啊!处处、时时为别人着想!我们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要我们帮助的人,比如:那些患先天性疾病患儿、受灾灾区的儿童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像稻草人一样,为别人多着想一点,多献出自己的一点爱,那么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像那首歌唱的那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稻草人读后感7

最近,我想念了一位“教育家”,它所说的每一个故事都令我印象深刻,它是谁?它的名字叫《稻草人》!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难以忘记,那就是《燕子》。它主要讲了一只小燕被泥弹打伤了,被可爱而善良的青子和玉儿收养,在他们精心呵护下,小燕子的伤口恢复了,她们还帮助小燕找到了妈妈。

我最喜欢的是青子和玉儿。因为我在他们俩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点:要有爱心,保护动物。

我也曾在生活中看过许多这样的人,他们面对着许许多多流浪在外面的小猫、小狗,就把他们带回家里,用心收养它们。也许有人认为这种举动并没什么重要的,但是我认为失去它们很严重!因为如果没有这些人的话,更多的小动物生活会非常艰难,而且社会也会因为缺乏爱心变得异常冷漠。所以我们要有一颗爱心,保护动物,这样世界的空气才会变得更甜更美好。

我们的一小份爱心就是添了一份大光彩,我们快行动起来,让世界各处开满爱心之花!

稻草人读后感8

《稻草人》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创作的童话。《稻草人》的作者是叶圣陶,他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稻草人》通篇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这本书符合我们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阅读,道理浅显易懂,让我乐在其中。

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地球》和《稻草人》。《地球》告诉我们地球上山和海的形成过程,也告诉我们劳动是创作和改变一切的根源。说明了光靠别人是不能长久的在这个世界上立足的。

《稻草人》告诉我们稻草人的梦想是提醒主人赶走蛾子、帮助渔妇、阻止别人轻生。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这使我能充分认识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和苦难。

通观整本书,我感受到了童话世界如诗如画般的美好,它让我知道:现实世界的悲哀,不由得去同情那些受苦受累的人民,深刻的反省了自己以往的懒惰的习惯,更为像稻草人那样想改变现实却无能为力,最终希望破灭,无力倒下而难过,从而进一步了解了现实的残酷。

稻草人读后感9

同学们,你们读过《稻草人》吗?你们喜欢读书吗?下面让我介绍一下它吧!

《稻草人》这一本书是叶圣陶的著名作品。这一本书有许多章童话故事,这些故事当中韵含着许许多多的道理。这一本书有美妙的叙述,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完美细腻的描写,有很多修辞手法值得积累、学习,还有不计胜数的好词句。

读完《稻草人》后,我感觉我被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吸引住了。仿佛我来到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人生,一个儿童的天真王国,一个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世界。啊!叶圣陶老爷爷,谢谢你把我带到了一个精彩的`世界。您语言优美流畅,感情质朴纯真,给孩子们朗读这样的文章是一种美得享受。那优美朴实的文字就像一条涓涓细流,给我们心灵,真、善、美、的沁润。

我喜欢这一本书——《稻草人》!

稻草人读后感10

我本以为《稻草人》是一篇小说一看之后发现是用一本用许多故事组成的一本书。如今读完全文,我的心中却是满是沉闷和压仰,那个稻草人的形象一直都挥之不去。

这篇故事主要讲了稻草人看到的几个片段:一个年迈的老妇人辛苦耕作的麦穗被害虫啃个精光,稻草人想告诉主人却无能为力;二是一条鲫鱼想从水生火热中逃离,最终竭尽全力也没法到达,结局很悲惨;三是一个女人要跳河自杀,稻草人想阻止她,但自己却动也动不了,最后,它无力地倒在了麦田上。

当我看到那位老妇人一颗一颗的东西被害虫啃个精光我的心中泛起一种楚痛。如果说老妇人的遭遇是惨的,那么稻草人的遭遇还要惨。他能看到全世界的的痛苦,但它说不出任何话,也帮不了任何忙。她的心里有急,有怨,有恨,有惭愧,也许他最后看不下去了,才倒下。稻草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处处都为人着想。

稻草人读后感11

生活中,稻草人是用稻草做的,插在稻田的中央,用来驱赶叼稻谷的麻雀等。寒假里,我读了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稻草人不能走,不能说,不能动,和现实生活中似乎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唯一不同的是他有思想,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受伤害的人们,为了驱赶破坏稻谷的灰蛾,他使劲拍着自己的身子想告诉老太太,为了挽救生病的小孩,他想变成被子给孩子温暖,为了阻止妇女跳河,他流尽了眼泪。

最后,稻草人倒了!不是因为他怕辛苦,而是因为他的心碎了,像玻璃一样碎了。于是,稻草人倒下了!

稻草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处处、时时为别人着想!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这样,为别人多着想一点,多献出自己的一点爱,那么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像那首歌唱的那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