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淡影》读后感【优秀4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整理的《远山淡影》读后感【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远山淡影》读后感 篇1

读完《远山淡影》后,脑海里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尽管作者叙述了“我”回忆起一件久远的往事,在主人公“我”的叙述和思考中提供了直观外的线索,但那也只是片断的内容,就连那件往事也是,此时此刻也是。于是,合上书,我仿佛置身于一片茫茫的原野,那里绿草如茵,陆离的花丛从我的脚下延伸,从平缓的丘陵背面一直到画卷的最远端,那里崇山叠岭,高高的杉木从整齐的树林里突兀一个尖角,就像传统建筑的屋顶上的翼角,一切笼罩在一层灰色的氤氲之下,宛如阆苑仙境。造成这种错觉抑或说是遐想的原因恰是山隐去了其形体,而留下简单的轮廓与淡淡的影子,空白处自然的会由想象力来填充。

作者是以第一人称写作,但也只局限于“我”的范围,这就意味着,叙述的角度不超过“我”,没有多余的旁白(当然不可能完全没有,但极少)与心理分析,仅有的猜测与所思同样拘于纯粹的“我”之内;其次,作者及“我”只着眼于眼前看到的、发生的和回忆的,而这些事没有来龙去脉,于是,就造成一个不完整的印象,就像不断延绵的山脊被画卷两端突然的拦腰折断;最后,尽管印象是不完整的,但作者有意提供断断续续的线索并让它们产生联系,让空白不是那么的空白,而是留下浅浅的灰色,正如到小说结束为止,对于景子是这个人的印象都是残缺近乎了无的,但相较于小说肇始——只告诉了景子的自缢以及纯日本血统——我们慢慢了解到了,景子名字的由来、景子的出身、早年的生活环境、以及她音域的性格等,景子便是这远山淡影,空白处则是她为什么要自缢。之外,还有“我”、长崎的阴影和万里子的去向一并构成了漶漫的群山远景。因此,我十分的佩服作者的自制力与忍痛割爱的决心。

比较有意思的是,作者从一开始就提到景子的死却不打算描写这件事对“我”内心造成如何巨大的波澜,转而回忆起有相似命运的。佐知子,而通过佐知子的冷漠映射了“我”的冷漠,直到最后尽管感情有了起伏,在景子曾经的房间流连,但仍然能够感受到“我”身上的冷漠,于是浅层的冷漠与深层冷漠、现在与过去构成了画卷里的近景清晰与远景模糊的照片聚焦后的效果。另外小说中的每次对话总是会在某一句话上重复几遍,就像荡漾在旷谷间的回音,加深了距离感,从而在声音上也加强了淡薄感。

不得不感喟石黑一雄的技巧纯熟。

《远山淡影》读后感 篇2

刚刚读完拿了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

书友四月简说,“石黑一雄本来是我珍藏在心底的一个宝物,今年本想把《假如和母亲一起生活》列入TOP10之一,要引用《远山淡影》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哪知道他就得了诺奖,有一种个人私藏被泄露,既不舍,又欣喜的矛盾心理。”

翻阅石黑的年表,作品不多,但几乎每一部都得过奖。一般的建议是按写作顺序开始,于是我先读完了他的这本处女作。

难以想象这是一部处女作。文如其名,“远山淡影”,整部作品仿佛就是在透过一团淡淡的薄雾遥望远处模糊山峦显出的朦胧的侧影,然而,心中感觉到的却是深深的哀伤。

从写作手法上看,这也像是一个老道作家的成熟作品。是不是日本作家都有着这样的天分呢?故事其实并不算完整,需要脑补的地方很多,然而尤其如此,才真正能展开以回忆为背景的关于自我认知、愧疚与自欺欺人的故事。其实这些是有心理学上的支持的,人的回忆本身就是不可靠的,大脑会按自己的意图改造记忆,甚至完全重新编造一个故事,使其符合内心的期望,或者意义。

回过头来二刷的时候,会关注到第一遍读时没有注意到的各种细节,看似不经意却是刻意留下的线索。虽然这并不是一本悬疑推理小说,但是有的情节会让人联想起东野圭吾来,比如东野似乎也是随手写了一个流浪汉,但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伏笔。石黑写这些东西的时候,都是刻意的随意,故意模糊化处理,指代不清,除了一些我相信是公认的事实之外,还有很多地方,不同个体也许可以得到不同的解读。比如说,我认为妮基也许只是一个虚拟的存在,因为不敢面对自己的愧疚,因为自己潜意识层次上的期望-创造一个和自己意念深处期望的性格相符的女儿。

《如何学习》的作者本尼迪克特-凯里说的,“弗洛伊德所谈论的记忆是被压抑的情感创伤。他声称,挖掘出这些记忆并重新体验一次,便能够释放长久压抑的痛苦,从而放下心中的焦虑,给人以新生。”,也许可以作为本书的注脚。

《远山淡影》读后感 篇3

通过回忆与现状的交织,让我们慢慢地领略到真相,就像遥望那远处的淡影一般。但是,回忆可是具有浓烈欺骗性的。

首先让我觉得不适的是书中人物的对话,大多奇奇怪怪,前言不搭后语,格外诡异和令人出戏。战后大家心灵上的创伤大概就体现在这了。然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母女间的紧张气氛,父子间的隔阂,还有朋友间的疏离,弥漫着淡淡的哀愁。

她面对着一成不变的生活的不甘,以所谓孩子的未来和生长环境为借口,拼了命地想往外跑不愿意留在日本,渴望未知和挑战。或许她是很能够被理解的,但是面对着孩子的抗拒和恐惧,怎么还能狠得下心,可能她的心智已经不再正常了,这段母女关系同样也是扭曲的。妈妈一直在追忆以前过的日子多么体面,地位多么高,现状却是一地鸡毛。而这么久以后再来内疚,还有意义吗。只能不断一次又一次地想起得知孩子死讯时的情形,回想起往事,勉强地向前走。

很推荐阅读。作者用了巧思,没有描写出完整的剧情,但是构画出了让人遐想无限的画面。不知道为什么我挺喜欢日本的书和电视剧(虽然这位作家是个英籍日裔)很贴近生活有烟火气,又会给人深刻的感受,像没事一般描述着冲突和灾难,那种淡淡的忧伤萦绕在心头。

《远山淡影》读后感 篇4

简单的故事情节,甚至鲜有冲突和波折,就在轻描淡写中,石黑一雄就把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时空背景中的几个人物刻画的生动、鲜活和深刻。

区别于其他作品描写战争对人类摧残的血腥与残暴,只是区区几点暗示的背景点缀,却让人更能感到那种令人窒息,深入骨髓的压抑与伤痛。

战争让名门闺秀的佐知子失去了几乎所有家人,让她流落在她所唾弃的生活环境和邻里环境中,只能不断欺骗自己通过一个只会玩弄她的美国醉鬼让她摆脱困境重燃美好生活的假象,这些失去也让她变得冷漠甚至残忍,她淡定的试图淹溺小猫的场景是多么的令人寒意顿生,而她从伯父家带走(偷走)精美茶具也把她的品味追求描写的多么栩栩如生。

万里子阴郁、多疑、任性、执拗、不能像同龄人一样去学习,也没有一个朋友,面对对她甚至都冷漠的母亲,生活里可以说没有一丝色彩。可是她爱好美,她喜欢画画;她渴望友情,陪伴着她的小猫;或者她掩藏的充满着爱,她也试图去取悦于母亲,当看着被母亲淹死的小猫时,她的无助、痛苦又是何等的撕裂。

第一人称的悦子是一个富有爱也被爱着的人,她可以给素不相识的佐知子以无私的帮助,她被绪芳先生所解救也无微不至的疼护着绪芳先生,她热爱生活,喜欢杜鹃花,她善良,甚至要特意停下脚步放误入油灯的昆虫出来,她包容,小心呵护着她两人丈夫,和两个一个热烈一个阴沉的女儿。

还有热爱着祖国与传统却被时代抛弃的绪芳先生,身居高位的遗孀却放下身价重拾生活的藤原太太,难以走出痛失爱人阴影的藤原儿子,一心努力争取生活却惨遭不幸的二郎,包括一直悲惨自杀却始终未出镜的景子等等都诠释了在那个背景下丢了生活却又重拾生活的人们的纷杂场景。

人,有的时候很脆弱,包括肉体,可能为疾病、意外、战争所摧毁,支离破碎。

人,有的时候很坚强,比如精神,卑微或高贵,平淡或热烈,总是在那,描述着人本身。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