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3000字【推荐两篇】

关于《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3000字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3000字,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3000字1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算是一个沉重的开头。婆婆对孩子的呵斥,也许只是一种对客人的尊重,而作者对孩子的耐心等待,让我看到了一种对孩子的尊重。“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作者对孩子打蝴蝶结时细腻的描写,我仿佛真的看到一个孩子正在耐心地用草绳编蝴蝶结,由于还是个五岁的孩子,手眼并不是特别的协调,因此,总是穿不进洞里,但是他没有着急,仍然不紧不慢的做着,仿佛这个杰作能给他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这种属于孩子的内心的平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作为华人世界最有影响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可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对母亲而言,对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作为孩子在平日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女性长辈之一,作为对孩子们的生活、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的我们,更应该对这句“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有深深的思考和认识。

这本书中,第二个故事提到了一个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被老师责骂,最后,带着三个弟妹,在爱河边跳了下去。看到这里,我的心狠狠的纠了一下。其实,我一直没有看懂这段文字被放在这里的目的,也许是想说,若是这位教师能给孩子一个“慢慢来”的机会,孩子就不会因为压力与鄙视而自杀;也许,是想让教师也能和作为母亲的一样,关心孩子,耐心地对待孩子。

这本书的封面,是一个孩子低着头,默默地走在一片落满枯黄树叶的路上。他小心翼翼,又仔仔细细,看似一个在落叶中寻找宝藏的考古学家。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研究着身边的任何事物,包括他走的路和路边的风景,又比如,枯树叶中的奥秘。《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夹杂着许多母亲与孩子在一起的照片,那是一张张珍贵的照片,它记载着一个个母亲用爱浇灌着孩子,用耐心哺育着孩子的感人故事。边上那些美丽的文字“孩子将我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在漠漠穹苍和茫茫大地之间我正在亲身参与那石破天惊的‘创世纪’……”,让我深有感触。幼儿教师,正如孩子们的母亲一般,我们照顾着他们的起居饮食,熏陶着他们的审美,丰富着他们的学识与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但是,他们带给我们的却是孩童般的心灵,他们为我们展示着这个社会各种的美好面。这难道不是一种天赐的恩惠吗?

孩子们的世界,和我们成人是不一样的,孩子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尴尬,就不能只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应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其次,小孩子与生俱来,对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就会问一些奇怪或让我们惊奇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培养孩子的这种质疑能力。再者,孩子们的观察力又有着他们独到的一面,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观察结果,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去观察这个世界。所以,幼儿教师要做好这份育人工作,首先要当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能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谈,不添加任何的主观色彩。

让孩子自己独立地尝试着去完成一件事,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它能极好地锻炼孩子的能力。事实上,只有孩子自己做过或主动尝试的事情,才能让他们即喜欢,又印象深刻。往往教师、家长逼着做的事情会让孩子很反感,效率也低下。幼儿园的孩子,能力毕竟还很有限,对于一些事情,他们不能很快的,很利索的完成,这时,作为教师,我们万万不可着急,我们要耐着性子,让孩子慢慢来。我在给小班新入园的孩子上美术课时,教他们如何正确使用水彩笔,如何整理好用好的彩笔,在请他们演示操作时,他们不停地回忆老师是怎么做的,动作放到了最慢,当时,为了整节课进度的我,真想接过孩子的笔替他完成之后的操作,可是,我们的教育,不正是以培养孩子的习惯和能力为目的的吗?为此,我还是选择了耐心地等待。孩子们也会有着急的时候,拿杯子接水的时候,排队去玩的时候,上课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他们都会露出焦虑着急的神情,有的甚至是用身体语言和眼泪来表达的,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劝他们不要着急,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在现代如此快节奏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对人生的态度也显得越来越急躁,不知是谁高喊出了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千万家长整装待发摩拳擦掌,千万幼教机构调整课程加速发展,千万早教中心拔地而起日进斗金,在这千千万万的希望与期待下,孩子们收拾起童心,规范地坐在课桌前,从“你我他”到“123”而后又是“ABC”“あいう”,从钢琴到小提琴而后又是琵琶古筝,从画画到书法而后又是围棋象棋……林林总总,家长用自己曾经想学的,认为孩子要学的种种课程填满了孩子的童年。当听着家长们交流“成功经验”,逢人就要求孩子表演一个,为自己孩子的多才多艺自豪不已时,敢问孩子们是快乐的吗?那些被逼着学来的东西真的全都会被坚持吗?而填鸭式的教育到底是帮助孩子提早了解了更多,还是毁了孩子的好奇心让他在今后会少了解更多呢?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真的能让孩子成长的更快,还是反而毁了孩子的天真烂漫,天生的创造力呢?成人们,我们何不让孩子慢慢来,让孩子慢慢的地学会识字,让孩子慢慢地与人交往,让孩子慢慢地观察世界。而作为一名老师,要去改变父母的教育理念上是需要长时间沟通的,但是努力在自己的工作中为孩子寻找乐趣,引发他们的兴趣却是一定要坚持实施的,多给孩子一些时间与耐心,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来给予教育与指导,这样的教育理念应该更值得推广。

“我的手还小,请别要求我在整理床铺、画画和打球时做得很完美。我的腿还短,请你走慢些,好让我能跟上你的步伐。我的眼睛还没有看到你所看到的世界,请让我自己观察。我的年纪还小,请拿出时间和耐心向我解释世界上的精彩事情。我的感情还很脆弱,请照顾我的需要,不要一天到晚指责我。”孩子是一个人,所以我们要用待人的方式去待他们;孩子是一个还未完全发展成熟的人,因此,我们又不能用对待成人的方式去对待他们,他们需要的是我们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那是不是更多的是对我们成人说的呢?

书的最后,龙应台说写道: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但是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甜蜜时光……所以,回过头去看第一个故事,婆婆呵斥着孩子的动作太慢,但她却又能放手让孩子帮助她,去做这些为客人服务的事情,看得出来,婆婆已经将这个最难的“放手”做到了,这种信任,又是对孩子怎样的一种尊重啊!

孩子,请你慢慢来;成人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请你们慢慢来啊……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3000字2

近来利用下班后一个人的闲暇时间,再次品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每次合上书,内心总是生出无比的柔软和感动。记得去年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来读时,内心也是经常非常温暖和触动的,经常读着读着就不知不觉的流下感动的泪水,感动之余就会想:作者当时内心是有多么温柔情怀和有多少无限的爱,才能写出那么细腻的文字呢!现在再读,感受更多的是对这位智慧母亲的敬佩和身同感受!如同坐在时光机,和作者一同经历着她的一切,心里的感觉非常奇妙。或许看书时的人生阶段不一样,可以直接影响当下的感受吧,我现在二胎中,肚子里的宝宝七月份就要出生了,每天感受到小家伙在肚子里调皮、折腾的动来动去,母爱自然而然就会更多了,每个星期五,更是特别期待女儿晚上回来,可以享受更多的天伦之乐。

这本书是龙应台写的“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其中的一部,也是最让我感动的一部。龙应台是现代作家,曾担任台湾文化部部长,34岁才第一次做母亲,龙应台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且至今未毕业。

看完她这几本书,觉得她写这几本书时,连笔都是温柔纤细,深情动人的。特别是《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写于15年前,书中描写诸多生活中的让人动容的细节,太多纯真、喜悦的场景,反映出作者细腻的情感,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我无数次嘴角禁不住的一次次上扬,内心深处更是一次又一次的变得无比的柔软。这是读其他教育类书籍绝对没有的。建议初为人母或已为人母的,想更好的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妈妈们,有兴趣的一定要读一读,非常值得一读呢!

因为这是一本充满爱的书,是从母亲角度写出的生命体验性质的生活散文。是一位母亲与孩子成长的直接对话,这个过程有过欣喜,有过吼叫,有过惩罚,有过哭笑不得,走着走着,或许就成了作者一段不可磨灭的回忆,一个值得珍藏一生的故事吧。我好像已经和作者一起感受到了孩子成长的点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个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到这位母亲和她的孩子之间所有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同时,我可以感受到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在专心育儿时,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她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母亲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绝不是传统母爱的歌颂,而是对生命与成长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吧。

十五年已经过去,龙应台不仅成为华文界最有影响力的一枝笔,也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了现代女性在个人事业和母亲角色的冲突,尤其是在人世中亲情的牵绊的问题。而这本书也能给无数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动和启迪。

龙应台是一个有智慧和内心充满爱的母亲,她对孩子的教育,有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

从安安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开始,她就做他的“导游”,带他认识这个全新的世界,一点儿微小的事物也不会错过。即使是一条普通的路,在他们眼中也有别样的美,我想这也为安安后来学会对于现象如何敏锐静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吧。安安提出的每个问题,她也会巧妙地回答,更不会打击到安安蓬勃生长的求知欲,试问哪个孩子不曾对世界抱有好奇心呢,但是当父母回答不了孩子关于是这是什么?还有无限的为什么的提问时,是不是就不了了之了呢?而且大多数父母都很容易忽略身边寻常不过的事物,父母的不在意,久而久之会对孩子造成无力回天的影响。孩子长大后是否将会很难感受到平常生活中的美好,失去的可能是发现和欣赏美的眼睛呢。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的是妈妈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角度看世界。在这个全民焦虑的时代,作为父母的我们,再不能忍受的可能就是让孩子慢慢来吧,每个教育结构都在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从几岁开始,帮自己的孩子报这样或那样的培训班,孩子没有了自由玩耍的时间,被父母们天天或软或硬的逼着去上培训班,想当年我自己不也一样吗?女儿才四、五岁,那时候因为胸前的血管瘤一直都在治疗,所以女儿的身体素质都比较差,经常生病吃药。但我还是一意孤行的让女儿去学跳舞,后来还是因为女儿的身体吃不消才没有继续学跳舞。不过陆续再帮她报了美术班,还学过钢琴。最后都因为自己工作的不定时和女儿不愿意牺牲玩耍的时间等等各种原因而搁浅了。

其实我们做父母的,很多时候都会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自己孩子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特别希望她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她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望都加在了孩子身上,但是,每个孩子都是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她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自己的成长。而不是父母期待和控制下的成长。

我在这十四年的养育女儿过程中,从一无所知到摸索着前行,再到这几年,在工作之余都是在看相关的养育书籍。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已经“黔驴技穷”了。我曾经好多次和女儿有矛盾后,特别是互相不认同、大声说话的时候,我就会无助的对她说:“女儿,你第一次做女儿,而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妈妈,我们互相体谅,互相理解,都不要生气了,好吗?”这时候,女儿的哭闹、不耐烦或生气就会消停下来。然后两个人就经常哭着或笑着拥抱在一起,再次言归于好。其实我女儿现阶段,在好多人看来,还不是很优秀的孩子,毕竟她的成绩不够理想,做事情有时候比较拖拉,有时候还有点小任性。但是她热爱生活: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她喜欢做菜给我吃,她做的番茄炒蛋比我好吃多了。还从7岁多开始,就可以自己独立在家,拿面粉和糖、鸡蛋等,做各种各样的小吃了。一开始我挺惊讶的,她怎么会做的呢?不过我一直都在支持着她的这些爱好,她脑子里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她也会经常告诉我,做了什么梦呀,或者学校的有趣的事情也会和我分享。除了成绩不够好,我一直都相信,也同时告诉她:你是个优秀的孩子。她经常考试不好时会对我说:妈妈,我没有你说的那么好,但是我每次都肯定的告诉她:你现在没有那么好,但是会越来越好的。然后她就会半信半疑的眼光看着我。表情也会慢慢放松下来的。我一直希望她可以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爱和宽容,对她无条件的接纳和关注。每天开开心心的快乐成长,能一步一步的自我管理,自律的去学习生活,人生一直有幸福感,慢慢的找到她未来想走的路,就够了。

在这里,特别想对我女儿和准备出手的宝宝说:孩子,你慢慢来。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就像在书中写的那段:“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的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的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是的,作为父母,我们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坚持,更需要温柔的坚持。

合上书,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个小故事:《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我还拉它,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要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不得不慢下来,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我还听到鸟声,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呀!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莫非是我弄错了?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其实养育孩子的过程,不正像是和蜗牛一起散步吗?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家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其实天生具有内在的秩序感,并且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完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很多时候,我们父母的催促实际上是在要求孩子用自己的秩序来向父母的秩序做妥协。所以作为父母,当催促即将脱口而出,不妨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里正在发生着什么。尊重孩子的节奏,予孩子充分的爱与自由,她们内心才能更从容,才能拥有幸福的能力。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才会走得更远。孩子是上帝送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无比的感恩上天给我再次当母亲的机会。我希望自己在未来教育和陪伴孩子的路上,尽量的放慢脚步,不催促,耐心等待,陪孩子静静的,慢慢的体会生活的滋味,去欣然接受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的独特性。如果可以平常心的一直领着孩子慢步前行,收集沿途的快乐风光,确实是一件无比珍贵的事,这其中成就的,除了孩子,更多的是我们自己。不是吗?

愿作为父母的你我,耐心陪伴,静待花开。共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