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红楼梦》读后感优秀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书中不仅对当时社会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描绘以及批判,还隐藏了许多政治斗争信息,其中诗词歌赋的深层含义更是玄妙。今天我想写的就是《红楼梦》中海棠诗社创建后众人所写的海棠诗与菊花诗,以及其中的一些隐晦的涵义。
海棠诗社是《红楼梦》中的众人在三十七回时一同创建的,其中主要成员有怡红公子(即贾宝玉)、潇湘妃子(即林黛玉)、蘅芜君(即薛宝钗)、枕霞旧友(即史湘云)、稻香老农(即李纨)、蕉下客(即贾探春)、菱洲(即贾迎春)和耦榭(即贾惜春)。
首先先从海棠诗社创立的契机海棠诗讲起吧。当时众人作海棠诗的时候是由门边的一个丫鬟决定的韵脚,而且每一句的末尾一个字都是规定好的,文中宝玉也说到过:“这‘盆’‘门’两个字不大好做呢!”但是作者曹雪芹在这限题限韵的条件下居然作出了四首符合要求的诗,而且每一首都十分符合作诗人的性格,可见曹雪芹的文学功底是极好的。
首先是诗社的倡导者,同时也是最先做完诗并誊写好的探春的一首: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难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探春是一个有心计、精明能干的女孩,她对于贾府的逐渐衰败是有意识并且希望去改革的,并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中得以实行。但是正如她的判词所写的那样“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她是注定与众人走向不同方向的。这首诗的第一、二两句中斜阳和寒草都指的是秋日的景象,而秋是什么季节?是在夏与冬之间,在兴旺和衰败之间的过渡,这里所暗指的是贾府日渐萧条的景象;而第三、第四句描绘的就是贾探春这种与他人不同的,敏锐精明的高贵精神和品质;五六两句是对于海棠花的描写;最后两句则指的是探春的结局,远嫁他乡。
然后便是蘅芜君,薛宝钗的一首: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在誊写这首诗之前,宝钗曾经说过自己的诗:“有却有了,只是不好。”但事实上,她所做的诗含蓄浑厚,很有豪门千金端庄矜持的仪态,李纨也称赞道:“到底是蘅芜君!”第一二句中的“珍重芳姿”实际上指的就是宝钗自己,“昼掩门”指的便是她要珍守自己,恪守妇德,保持身份;三、第四句所描述的是海棠花洗去胭脂颜色,通常也指妇人因为丈夫不在而不再梳妆打扮,所以这两句其实是在暗示宝钗的最终结局,守寡;第三联前半句则是薛宝钗为人处事的写照,平时虽然并不招摇,话也不多,但她可以笼络人心,深受贾府上下被不少人的喜爱和夸赞,以使“花更艳”。
然后便是贾宝玉的一首: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贾宝玉的心思自然不如女孩子们那般细腻,但是文采还是极好的,曾有过“大观园试才题才额”的不俗表现。但是这首诗却被大家评为“压尾”,就连宝玉自己也觉得写的不好。为什么不输文采的宝玉却写出了这样缺乏新意、多是熟套的诗歌呢?事实上他是希望借此以花抒情,来表达他对钗、黛二人不同的心意。首联先描写海棠花盛开的景象;第三、四两句则是将美女比作花,“太真”是杨贵妃的号,而“西子”指的则是西施,其实这里宝玉指的就是钗、黛二人,宝钗就如杨贵妃一般富贵华美,而黛玉就如西施一样充满着忧郁甚至是病态的美;第五句写的是哀愁的心境;而第六句所指的就是平日喜欢哭哭啼啼的林黛玉。
接下来一首是当时大家作诗时的压轴(事后湘云又另外做了两首),林黛玉的一首: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
一开始看了这首诗,众人都道:“是这首为上。”但是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然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芜。”探春也说:“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这是因为李纨与探春心中的标准都是与薛宝钗所作的诗相符的,也就是封建的正统思想,而黛玉与她们所认同的风格是不一样的,并不是她们所认为的“主流”,所以在李纨等人心中才会自动降低一个档次。本诗的第一句就与宝钗的“珍重芳姿昼掩门”完全相反,而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第二句讲白海棠的冰清玉洁,用法新颖独特,所以宝玉才要惊呼一句“从何处想来!”;三四两句对偶工整,诗句巧妙别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五六两句还是在写白海棠的洁净美丽,但是却用月上孤独一人的仙子的洁白衣物来比喻,使诗歌的情感更添一层忧伤,流露出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第七句抒发了黛玉在贾府中难遇知音,无从倾诉情感的心境;最后一句跟五十一回与黛玉相对应的怀古诗中“一别西风又一年”相照应,烘托出她这种无可奈何的悲伤的心情。
最后是湘云写的使四座惊叹的两首:
“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史湘云是一个豪放的、具有中性气质的女子,但同时她也非常的有才华,在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与黛玉对诗,还能够得到对方的称赞。第一首中的第三、五两句指的是吃冷香丸的薛宝钗,而第四、六两句则指的是苦恋中的林黛玉;而第二首中对应的两联啧分别暗指了宝钗苦苦守寡、黛玉为情断魂的结局。
其实另外关于这些诗歌还有很多说法,包括为什么这时候正值秋季但却有海棠花盛开等等一系列谜题,似乎并不是很重要,我也不深入研究了……
接下来是在第三十九回,“林潇湘夺魁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大家吃饱了螃蟹喝足了酒做的十二首菊花诗。(可以引用的字数不太够了,所以我就挑几首排名靠前的写一下……)
先说被大家评为这十二首诗之首的林黛玉的一首《咏菊》: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第一句指的就是黛玉自己对于作诗的热爱;而第五句指的则是林黛玉平时体弱多病和生来的多愁善感造成的她的多样丰富细腻忧伤的情感;第六句(又)是她对于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难以觅得知音的心情;最后两句将“独爱菊”的陶渊明搬出来,使诗歌的主题得到升华,也是自己的品格到了提升。
然后是排名第二的,也是黛玉的一首《问菊》:
“问菊(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这首诗是十二首诗当中排位第二的,但这却是最新颖,最能够代表黛玉的性格的一首诗。第一、二句表现的就是黛玉的所想所问,是没有一个人知道和理解的;第三局则就是黛玉的性格——清高孤傲,冰清玉洁;第五、第六句,则表现的是她对于自己至亲的亲人的思念,以及她在贾府无依无靠的孤独和寂寞;最后一联表现的则(又一次!)是她在世间难觅知音,孤独寂寥的感情,只好将她的心情寄托在菊的身上。
最后是排名第三的一首《菊梦》:
“菊梦(潇湘妃子 )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这首诗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讲述的是菊的梦境,然而实际上讲的就是黛玉的梦。第二句以及第三句中的“和云伴月”和“登仙”都略带有一些死亡的意味,然而“登仙非慕庄生蝶”的意思则是,死亡其实并不是黛玉所希望的,这都是对黛玉最后结局“玉带林中挂”的暗示;第三联描写的似乎就是黛玉在疾病和梦魔折磨下的痛苦和挣扎;然而最后一联就是指她忧伤痛苦凄凉的感受,以及她这一株寒草对于宝玉不舍的“无限情”。
最后提一下,菊花的比较广泛认同的寓意是:孤傲、清高、坚强、高尚、纯洁,然而这些词,好像就是用来形容林黛玉的,所以黛玉夺魁菊花诗,似乎也是作者曹雪芹的一番别有用心。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初名叫《石头记》。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
我看的是儿童版《红楼梦》,主要写的是一个悲剧爱情故事,并以这个故事为中心,通过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虚伪、丑恶的嘴脸。
《红楼梦》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五光十色的荣国府。这是一个由少数主子和数百奴仆所组成的贵族大家庭。这些贵族家庭成员每天想的就是如何享乐。就在这个贵族大家庭里,曹雪芹塑造出贾宝玉,林黛玉具有光彩的男女主人公,以及众多少女形象。
男主人公贾宝玉是这本书里最重要的人物。贾宝玉生长在贵族家庭里,贾家对他寄于厚望,但他不爱读书,憎恨封建传统思想,厌恶缚束他的家庭。由于他生活在一群美丽、单纯的侍女中间,而对下层的侍女饱含同情。
我觉得,少女林黛玉是一个因母亲去世而寄居在荣国府里的弱女子。她自尊心强,多愁善感,很聪明,可以说是才华横溢。她与贾宝玉两小无猜,后来成为生死相恋的情人,但最终他们的爱情被封建家长否定,林黛玉因此含恨去世。
我认为贾宝玉也真糊涂,身边本为就有天配的姻缘薛宝钗,却偏偏爱上林黛玉,哎!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呀。
每次想起《红楼梦》,心里就止不住的伤感,或许是在感叹林黛玉和贾宝玉有情人终不能眷属,又或许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而感到可惜。
记得,曾经的我接受不了林黛玉的哭哭啼啼,还有那贾宝玉女性化的脸。当时我认为女孩子长大了,不应该哭泣,应该勇敢起来。男孩子应该是有一副帅气逼人的脸,才算是真正的男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有些明白,有些东西不能只看外表。我于是开始去欣赏他,感受他的语言,没去细细的琢磨语言的美妙。甚至去分析人物的`性格,拿着一个黑皮本,老老实实的记着、写着,我也改变了当时的认知,不再对他们抱有偏见。开始认为林黛玉的忧愁有美的地方,贾宝玉的女孩子脸也是算正常的。
另外,人物的一举一动也时常牵动着我的心。林黛玉作诗开心,令我也有种打心底的喜悦。林黛玉将死时那种绝望与痛苦,我心也感到无比难过。而贾宝玉的那种傻气,令我感到无比的心酸,我甚至有些痛恨为什么要写得如此的伤感,为什么林黛玉和贾宝玉不能幸福快乐的在一起?这与荣华富贵、倾心美好一点也不相符合。后来,当我真正了解故事背景时,我逐渐明白,当时社会就是如此黑暗,故事不过是社会演变的过程罢了。
人物几乎都是悲惨的,前文埋下的种种伏笔“一从二令三修”到“玉带从中挂”都令我感叹不已。《红楼梦》,值得我们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去思考,因为我们能从中获得更多惊喜。
读一本好书,好比与一位作者在交流彼此的感情。
花了近两个月的业余时间,终于把红楼梦看完了。之前看过的书也不算少,但是唯有这部是最具震撼的。白先勇说没读过红楼梦跟读过甚至读通的人,在哲学方面的思考去不一样的,虽然他也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看过牡丹亭的时候,一种是没有看过牡丹亭的人,两者归一处,虽有泛类比化的嫌疑,但是有的经历确实会在你的心里烙下印记,有的却只是过眼烟云,转眼即逝。
书从神话角度开始,十二钗的命运在警幻仙境处早有诗文披露,贾宝玉梦游仙境时虽然读过披露的诗文,但是没记住,途中经过迷津渡口,河水黑沉,吓醒过来。《枉凝眉》《终身误》等催人泪下:“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最终贾家一步步走下衰败,柳湘莲说过宁国府除了门口的石狮子就没有干净的了,贾赦及其的不知廉耻,因为看上了石呆子的扇子索取不得,勾结贾雨村要了他的命,又欲强迫贾母的丫头鸳鸯为妾,鸳鸯以死抗争、贾母极力反对才作罢。贾珍跟秦可卿聚麀之乱,被人撞破于是秦可卿吊死天香楼,后来跟尤二姐三姐的不清不楚导致后来吃了多少场都官司,甚至被抄家都是因此而起…直至元春死前已经有太监敢去贾府勒索,可见贾府失势到了什么地步。这且不提。
说说贾宝玉,不爱功名利禄,只图在众姐妹中嬉戏打闹,会疼姑娘,心有极细,且敏感,可谓现代社会中的极品渣男属性,见了漂亮姑娘就没有不爱的,书中说他乃是天下第一淫人,连住的地方都称为怡红院!但是这都是表象,她心里只有林黛玉!她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黛玉问:“瓢之漂水奈何?”(瓢顺水漂走了怎么办?你被别人扰乱的变心了怎么办)宝玉答:“非瓢漂水,水自流,瓢自漂耳!”(瓢和水没关系,我和别人也没关系)黛玉又问:“水止珠沉,奈何?”(我死了呢?)宝玉再答:“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你若死了,我的心也就想沾了泥的柳絮飞不起来了,谁再招惹也没用)。
最后说说唯一的遗憾,就是这书并非曹雪芹一人写完,曹雪芹本来自己写了104回,已经写完了,但是有的地方还没定稿,前80回已经在社会上流传开了,有了很多手抄本。但是后面几回被人借阅够丢失。(所以说书真的不能借给别人)依我个人想,可能也是不幸中的大幸,如果按着曹雪芹的原稿,在大清乾隆时期可能早被查禁了。刘心武先生痛斥高鹗续的太差,所以太自己也续了一版28回的,自称最接近原版。我读着可是跟高鹗的差远了。高鹗虽然在有些地方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但是他的文学水平不低于曹雪芹,前文曹雪芹埋下的伏笔他都解的很好,比如袭人嫁给蒋玉涵后出现的那两条丝巾,以及准备鸳鸯上吊时拿出前文剪下来的一缕头发揣在怀里,能有几人做到这样的大局观。虽然为了逢迎当朝统治者,改变了某些结局,但是没有毁了小说的根基。白先勇说横向比较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世界上没有能出红楼梦左右的。可见在艺术造诣上,高鹗也是一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