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读后感9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读后感9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再别康桥读后感1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高、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虚、典雅,又采用了音语中的语法调式,可谓中西合壁。而绘画的色彩美在诗中也用明显体现,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组组物象的颜色鲜明,写出了康桥之美。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卷,与诗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是因为它的美,才令诗人如此难以割舍!

读《再别康桥》,如观楼如吟歌如赏画,而感受到的是诗人那淡淡的离别之恋之愁之哀。

再别康桥读后感2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我很早就读过,百看不厌。他的诗淡然悠远,却在美妙的意境中饱含着离愁和憧憬。仿若他生命的辉煌而短暂,便如这般“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那如新娘般的金柳也只在他的心头一晃而过,留下无限的情悠悠思悠悠,纵然他甘愿化为水草,那也只是揉碎在浮藻间的梦。

寻梦而来却悄然离去,心中有笙箫响起,夏虫沉默,康桥沉默,诗人沉默,我沉默……

慢慢读来,美好而伤感,我们的情思不由化在这浓浓的诗意里,随他而去。谁说他没有带走一片云彩,他把我们的魂魄都带走了,最后只剩遗憾和怅然……

此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清丽秀美的诗句,宛若轻柔委婉的一首歌,轻轻地唱来,拨动着我们的心弦,显得柔美悠远,难分难舍。

再别康桥读后感3

《再别康桥》,一段若有若无的感情,恰似康河里那个满载星辉的梦般轻盈飘渺,却又带着淡淡的惆怅与哀伤......

定格在诗中的康桥,似乎从未被岁月惊扰。河畔的金柳,永远记得你醉人的歌谣。那片水草,还在怀念你撑的长蒿。那一船星辉,曾见证过古典的微笑。一片片悠游的云彩啊,似乎还在为离别凭吊......再别不想竟是永诀,岁月匆匆,斯人早已逝去,而康桥依旧伫立,水波依然飘摇。

谁从谁的生命里翩然走过,留下了无尽的相思;谁在谁的花季里偶然驻足,定格了不灭的笑颜;谁又从谁的眼角悄然滑落,写下了半世忧伤。谁的生命里都会有那么一个人吧,他虽轻轻地来、悄悄地走,却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世间无奈和遗憾太多,而你注定只是过客。生命如此脆弱,深情也好,薄幸也罢,终究会被时光淹没。不若就轻轻地来,悄悄地去吧......

再别康桥读后感4

傍晚。天空泛着暖暖的橙色,远处的大本钟的钟声已隐约在回荡,在一片幽静祥和的康桥,这显得有些突兀惊起的一只青鸟擦着紫灰色与银色芦穗,扑鲁扑鲁飞远了。

一位诗人正立在康桥边,他眉宇间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忧伤。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啊,黄昏,意味着即将结束,意味着这美好的一切都将成为回忆……

忽然,他眼睛一亮,脸上因激动而泛出几朵红晕,但他的双眼却如蒙上了水汽一样,没有焦点,空洞,迷蒙。他快步走向不远处的拜伦潭。盛夏的榆树格外茂盛,在平静的潭面上映出模糊的倒影------就如诗人的这个迷离的梦,真实又遥不可及。但他丝毫没有想到这些,他完全沉浸在了往日的回忆中了。啊,这不是一汪清泉,而是天上虹!天空中竟出现了一道彩虹,她轻轻地飘进水中,被榆阴与缓慢浮动的水藻揉成一片片的。散落在水中。诗人注视着,心里孕育已久的梦,一如这夕之虹,慢慢沉淀,闪耀。

诗人的眼神越发柔和起来。他幸福的样子就如在母亲怀抱中的婴儿;世界在他的眼眸里被浓缩成了半圆形的黑白影像,记忆的潮水不断涌动,升华……

梦,在不断延续……

再别康桥读后感5

你来或者不来,去或不去,康桥都在那里,不喜不悲。倒是来这里的人在康桥的柔波旁、榆柳下演绎他们的悲欢离合。

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烟云,黄昏吹着晚风的柔,轻如风,悄无声息,轻如雪,悠闲飘落。来时一袭长衫,去时衣袂飘飘。挥手之间,西天的云彩成为你永恒的背景,。当时伊人在,曾伴彩云归。

因为喜欢一个人,所以喜欢了一座城市,所以喜欢了哪里的一草一木。轻柔的晚风,吹拂河畔渡满霞光的柳枝,摇曳出一份妩媚,晃动出一丝娇媚,荡漾成粉红色的回忆。回忆会褪色吗?波光里的艳影告诉我,依旧如昨。所有的前尘往事一同随波荡漾起来。

还是那条河,还是那湾水,清凉氤氲在心头。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吧,悠闲自在地摇摆,用自己喜欢的姿势,没有嘈杂与喧嚣,没有羁绊和束缚。没有争夺与血腥。如果这里是桃源,我就是那一株桃树,简简单单,别无所求。

一条水草也会有梦,绝不因它是一条水草而卑微。自由的空气,静美的恬淡,爱的馨香。倘若这是卑微的,也是伟大的卑微。因为梦里的清泉折射的是七彩的阳光,纵使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纵使梦想别现实割得支离破碎。每一个碎片都会保留它最本真,最完整的原貌,即使尘封在心底,也会随心动而鲜活。

再别康桥读后感6

不知大家有没有读过诗歌《再别康桥》,如果读过,读懂了吗?我虽然刚开始没怎么读懂,但后来,我渐渐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再别康桥》是一首十分优美的抒情诗,它是诗人徐志摩在1928年秋天,再次到访英国,旧地重游诗兴大发时,写下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诗人把康桥的美丽景象描写的真实细腻,因此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

徐志摩在第一节中连用三个“轻轻的”,表达了他离开母校剑桥大学的悲痛心情,让我们感到他轻轻的来临,又轻轻的离开。

二——四节略长,但作者却把康桥夕阳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等景物描写的淋漓尽致。这一段其实还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又将“榆阴下的潭水”,比作了“天上虹”。使用了这种手法,会让人觉得这句子十分美丽。

而五六两节,作者使用了“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等几个叠句把这首诗推向了高潮。

最后一节有以几个“悄悄的”来和第一段的“轻轻的”作为首尾呼应。

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卷,其实与诗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因为康桥的美丽,才会令诗人如此难以割舍放下!

再别康桥读后感7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春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春雨也为我忧伤,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读徐志摩的康桥,竟有种说不出的无奈,一直都在用力的成长,不愿提及生命无法挽留的疼痛。世间脚步太匆匆,努力地想去拥有更多的辉煌和精彩,可惜我们却无法预知未来,人的一生总是轻轻的来,悄悄的走,但记忆却是那么的'刻骨铭心。

谁从谁的青春里轻轻的走过,留下了永生不灭的笑颜;谁在谁的花季里轻轻的停留,温暖了一世的相思;谁又从谁的泪眼中悄悄的消失,写满了遍体的忧伤。这世间,终究不是谁是谁的谁,因为谁也许不起谁,承诺太重也太世故,生命又如此脆弱,经不起折腾,不如轻轻的来,悄悄的去来的干脆。

回首眺望,三生奈何桥依旧,菩提树下谁还在手执锦书虔诚焚香?谁又在告别康桥,执妙笔书写一腔惆怅?非徐志摩也!

再别康桥读后感8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诗人是崇高的、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

诗人善于将人格化的景物与内心情感的描绘相融合,荡漾在心头的金柳的艳影,勾起“我”遐想的招摇的青荇,幻化出彩虹般梦境的清泉,载着“我”在星辉下寻梦的小船……这些都饱含着诗人对康桥别样的感情。

诗人闻一多20xx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再别康桥读后感9

我向来喜欢极其浪漫而又精巧的文字。那些文字读起来,有种恋爱的感觉。高中的时侯我喜欢上写诗,每一个文学小青年都会有这么一段时光。如果一个文学小青年没有喜欢过诗,那么我敢说他不是标准的文学小青年。

那时,我喜欢徐志摩,因为他写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以及“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除了徐志摩之外,我还很喜欢戴望舒先生的《雨巷》,诗中这样写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直到现在,每到雨天时,我还都莫名的渴望着在一个陌生的胡同里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当然,还有卞之琳以及顾城等。卞之琳在《断章》中这样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而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而他在另外一首诗《远和近》中写道“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