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
天气渐热,夏来了,有关粽子的清香开始在记忆里飘逸。
小时候,端午是我最热切盼望的节� 当我蹦蹦跳跳憧憬着咸鸭蛋就粥吃,绿粽子蘸糖吃的美景时,母亲早就开始默默地盘算买多少粽叶和糯米,包多少粽子,送哪些人家。
母亲包粽子总是从一个清晨开始。收拾特别干净的小院,前门处放一张小方桌,方桌旁的一只大盆里是母亲事先泡好的白糯米,白白的,把清清的水也染成白色,暗绿色的'干粽叶也会在另一个盆中被慢慢润泽,变得水灵灵。
幼小的我尽管贪玩,只要发现母亲要包粽子,就会一刻不停的守在她身边。开始只是傻傻地看,后来开始笨手笨脚地学,再后来变成在失败中默默地赞叹母亲手指的灵活。母亲包粽子的动作看起来不紧不慢,左手拿几根粽叶,并排放在手心里,做成漏斗状,右手捞一大把米放在粽叶上,将粽叶绕几下,变魔术般白色的糯米便看不到了,看到的是饱满又棱角分明的大粽子,拽一根麻绳系好,接着再包第二个、第三个……用麻绳一个个系在一起,十八个一串。母亲说,十八谐音要发。
半天时间,一串又一串的粽子整齐的排列在大锅里,满满的,在我的催促下,父亲便开始加柴点火。足足要熬半天的功夫才会听到粽叶的清香味道。傍晚时分,母亲才会揭开大锅盖,拿出一串串粽子,当我踮着脚尖要拿白糖罐开始吃粽子时,母亲却动作麻利的将一大锅粽子分成无数份。于是,我的端午不是从粽子蘸白砂糖开始,而是从给一家一户送粽子,从接受一声声谢谢和祝福开始。
如今我已走向不惑,年近七旬的母亲已从小山村搬到了我住的小县城。我依旧没有学会包粽子,母亲年事已高,手依然灵巧如昔,每年的端午都要以自己的辛劳隆重的度过。
没有了小院的宽敞,没有了大锅大灶的烟火,更没有小时候的热切盼望。总是在不经意的某一天,发现厨房的地上泡了一大盆米,第二日清晨,当我睡眼惺忪来到厨房时,母亲瘦弱而佝偻的背影就会映入我的眼帘,低垂着头,双手在身前。操作台上是她已经包好的一串串大粽子。我总是告诉她,城里不像农村,不需要送人,包几个家里人吃就行。母亲却总是说我没有小时候懂事,她说,怎么不用送人啊,楼上楼下的邻居要送,你们的朋友要送,虽不值钱,也是心意。
是啊,这个家,母亲没来之前简直就是旅馆。楼上楼下互不相识,对门邻居互不来往,是母亲的心意——亲手包的粽子、栽种的蔬菜一次次被送到楼上楼下的邻里家,换来的是一张张和睦亲切的笑脸。
也许一辈子我也包不出母亲包的精美粽子,但我会慢慢学会她的种种品性。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夜里黄鹂时一弄。端午节,无论在古人还是现代人眼中,都是个美好的节日。坐在阳光斜照的藤椅上,欣赏电视里的赛龙舟比赛,吃着青黄色箬叶裹着的白米粽,无疑别有一番情趣。
家乡的端午节从初一就开始忙活了。从早上起,妈妈就去菜市场买了好些绿油油的箬叶,把浸泡在装满水的铁锅里。接着又去买咸猪肉,红豆,艾蒿等。
到了五月初五可就更热闹了,虽然没有许多丰富的习俗,但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美食。美食的重头戏当然是粽子了。记得大早上我就围着冒着青烟的炉子,跑过去问站在板凳上插艾草的妈妈:粽子好了吗?妈妈总是笑着抱怨一声:你个小馋鬼,急什么呀!等到了正午,闻着锅里缓缓冒出来的白雾,我垂涎三尺。等好不容易得到了烫伤的粽子,便急忙忙地拆开外面的白棉线,剥开粽子娃娃裹得实实的绿衣裳,然后便露出了它雪白软糯的脸颊,上面还镶着几粒玛瑙般的红豆,当然我最爱的还是香喷喷的肉粽了。长大后才知道粽子原来是用来纪念屈原的,这就为粽子添上了一抹悲壮的色彩,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那粽子的`香气飘呀飘,一直飘到我的童年里。我忘不了粽子的美味,忘不了那难以割舍的温馨,更忘不了的还有端午节那浓浓的人间烟火气。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 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习惯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参赛选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参赛选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参赛选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风俗习惯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以前在我们新疆,端午节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重视。这两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端午节定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过端午也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说起端午节,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粽子。
每年端午节的前一个星期,爸妈就要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忙碌起来。因为每年都要包两种口味的粽子,甜的红豆蜜枣粽,咸的肉粽,所以爸妈早早的就开始了准备工作,买糯米、买蜜枣、买红豆、买肉、买苇叶……,然后就是泡米、泡红豆、腌肉、煮苇叶,等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就进入到了包粽子的环节。
包粽子那可是个技术活,看爸妈包的很快、很轻松,再加上爸妈让我们小孩子也学着包,小朋友们都不禁跃跃欲试起来。一上手才知道,这个活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米放多了,一会儿蜜枣忘放了,一会儿苇叶烂了……,搞得人手忙脚乱、浑身冒汗,到那时我才体会到了爸妈的不易。粽子包好了,就该煮粽子了。这也是一个功夫活,一般都是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就开始了,甜、咸粽子要分两锅煮,人要在旁边守着,看着火,看着锅里的水,一锅要煮四、五个小时。这样第二天端午节的早上,就有一锅香喷喷的'粽子等着你了。
粽叶飘香的时候,就是回家的时候,品味粽子味道,就是在品味家的味道。趁着端午节的到来,再回趟家吧,再看看我们那年迈的爹娘。
今天是端午节,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今天,大家都乐呵呵的`,粽子成了大家的“焦点”。
一早起,我被窗外的声声鸡鸣“叫”醒了,我忙穿上衣服去西屋叫妈妈起床。我边边说:“啊,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空气真清新!”我还伸了一个懒腰呢。妈妈被我叫醒了,我们吃过饭后,去了裕隆超市。我拉着妈妈快步跑,想及时到达“粽子小家园”那里去。可是越慌越是不行,原来很熟悉的“老朋友”好像一下了变成了不认识的“陌生人”,花了十秒才达到“粽子小家园”!那里有粽子爸爸——猪肉粽;还有粽子妈妈——八宝粽;它们有一群可爱的小宝宝——小小粽:有绿豆蓉姐姐,有菠萝小妹妹,有薏米果仁大哥哥,还有蜜枣绿茶小弟弟等等……像这
一团团雪白的糯米,一片片碧绿的粽叶,一颗颗鲜红的枣子,一条条青青的绳子。这就是我端午节包粽子要用到的材料。
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挂上艾蒿,这是习俗来着,是需要我们一直延续下去的。
当然,端午节的重头戏还是吃粽子和包粽子。
告诉你,这个不用着急,我妈妈不是正在努力包吗?
我手痒痒的,实在忍不住想大显身手一番。于是我拿起一片竹叶,学着妈妈的动作,慢慢把它折成个圆锥形。然后,把叶子拿平,在里面放米。可是呀,一切可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容易,这些个小米粒好似跟我过意不去,一不留神就从我手里悄悄溜走。我赶快拿了第二张竹叶来,不够又再来一片,结果啊,我包的粽子就像“大肚子将军”一样,可壮啦。
包完粽子,接着就来蒸粽子了,妈妈先在锅里倒满水,再用小火蒸一个下午,久不久的,就会有淡淡的清香飘散出来,可诱人了。
一揭开锅盖,那些粽子变得更大个了,个个是你推我挤,争着让我把它们吃掉。
咬上一口,忘也忘不掉,这一种棕香,长久地伴随着我,芬芳了我的童年时光……
我喜欢热热闹闹的春节,我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我喜欢张灯结彩的元宵节……但是,我最喜欢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今天是端午节。一大早,我们全家都在忙着包粽子。我看见奶奶把粽子捥成一个漏斗形状,把糯米填进粽子里。多了,刨出来一点,少了,再填进去一点,好像她的手是称,能称住粽子的标准重量。做完后再塞一个蜜枣或一些腊肉进去,白的米,绿的叶,红的枣真好看。奶奶将粽子包裹好,用一根细线娴熟的绑紧,放在白色的盘子上。一个、两个、三个……太阳渐渐上升,盘子中的粽子放了一层又一层。奶奶见我口水快流出来了,微笑着说:“小馋猫,快去煮几个粽子来吃吧!”我迫不及待的从盘子中拿出了五个大大的粽子。我把它们小心翼翼的'放进锅里,耐心的等待着。过了好久,粽子终于熟了,我把它们放在盘子上端了出去。“来,吃粽子了!”我兴奋的喊道。爸爸用剪刀把线剪断,把粽子递给我。我小心翼翼的脱下它的绿衣裳,还是一小口一小口的品尝。“真好吃!”我一边说,一边为奶奶竖起了一个大拇指。奶奶笑着对我说了一个端午节歌谣:“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粘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吃完后,我随爸爸去街上买艾叶。街上好不热闹,尤其是卖粽子那儿,围了一群人去买粽子。我高高兴兴地把艾叶交给奶奶,奶奶把它做成了一个香包挂在我脖子上。爸爸说:“艾叶香包是求平安的,它还可以驱赶毒蛇呢!”我看了看,让奶奶多做几个挂在屋里,奶奶笑着点点头。
啊,我喜欢今年的端午节。
本报讯 “五月莺歌燕舞日,又到粽叶飘香时。”6月18日下午,焦东路小学组织全校各班开展了“粽香情浓话端午”主题班会活动。
这次主题班会,孩子们是节日的主人,主持、活动策划、节目编排等都由他们自己组织。在主题班会上,他们播放了有关端午来源、屈原生平等视频,讲解了该节日的相关习俗,让同学们在讲解中了解了如何包粽子、赛龙舟等知识。该活动在猜艾草以及香囊的寓意中结束。
据了解,为了准备此次端午节主题班队会,学校德育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通知班主任积极发动全体同学行动起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浏览、走访长辈等方式,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端午节习俗等,并组织劳动技术、综合等学科教师在学生中开展走进中国端午节综合实践活动,以传承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
孩子们纷纷表示,这个端午节过得丰富多彩而有意义,更加深了孩子们的`民族情感。该校领导也表示,在多彩的的活动中,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后,这样的节日教育活动还会继续开展。
龙舟闹端午,多年的端午情结总是在每年的端午被被撩拨起来,一如20xx年的6月。
同朋友一起驱车前往瑞峰,这个古镇老码头早已为这次的端午作好充分准备。瞧!张灯结彩,彩旗飘扬,气球悬空,鼓乐喧天,到处洋溢出一片节日的喜庆气氛。
行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随处可以见热气腾腾的粽子,正好将粽子作为早餐充饥。就近踱步进入小餐馆,笑容满面的老板迎了上来,问我们吃的点什么。我们说各自来两个粽子尝尝。粽子有甜咸两种,而我喜欢白白的清粽子,淡淡的咸味,这是粽子本身的味道。我点了两个拨开放在碗里,那种久违了清香飘然扑面。
夹上一块放入口中,一股清泉、竹林、雨露交融的清爽感觉沁入胃里,依稀间可以品味出儿时的'快乐。每逢端午时节,母亲都会找来新鲜的粽子叶,洗净后,将糯米、红枣包折好。煮粽子的时间很长,等待对于我们来说,可以算是痛苦的煎熬了。可即使是我等得都要流口水了,母亲还是不会给我吃的,太难熟了。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飘浮。虽然知道刚出锅的粽子不好吃,需要放进盛满凉水的盆里降温。但我却早已按捺不住粽子对我的诱惑,轻轻拨开,那种淡淡的清香味道沁入心脾,用手拿着粽子叶,捧着津津有味地品尝起来。粽子未退热,我已吃饱了。
如今,母亲也不再包粽子了,上街便可以买到,可那些卖的粽子并不太好吃,不是米硬就是米不香,水米糕似的,吃起再没有那时的向往。而这次大家都觉着还行,能在如此的小镇上吃上这个味儿,也算饱了次口福了。
偶然间,飘来一阵阵桂花香,眼前仿佛浮现那晶莹剔透的桂花棕,清甜在味蕾上翩翩起舞,心头却泛起丝丝苦涩……
端午节,或是游子归家的期待,或是全家团聚的欢喜,或许是一个人心中那抹浓浓的思念。而我,有份思念想寄予您。
记忆中那模糊而又清晰的身影,还记得您回眸时慈祥的微笑,还记得您手中停不下的动作,拿、卷、包、放,行云流水般娴熟的手法不禁让我眼花缭乱。那饱满的糯米,在您手中轻轻掂量后,被送入棕叶的怀抱,恰如其分地安在最适当的位置,再轻轻翻折,绳子一紧,一颗完美的粽子便跃入了盆中。
您知道我喜欢小小形状的粽子,粽子在您手中便变幻出小巧玲珑的模样,一个接着一个,一串跟着一串。您知道我喜欢门前桂花的香气,您便把桂花蒸熟、滤出汁液,拌入糯米,开盖后,那热气升腾的小粽子便带着沁人心脾的桂花香……
每年端午,我都嚷嚷着要您教我包粽子,每一年我都半途而废,最终爬在椅子上等您在我的碗里放上一串热气腾腾的小桂花棕。
望着桌上这一袋包装精美的。粽子,硬绳捆绑着、塑料膜包裹着,比您做的粽子大了几倍,没了清甜的桂花香气。现在的我,再也闻不到那诱人的棕香了。
太奶奶,我想您了,我想您的小桂花棕,我想您慈祥的笑,我想与您共处的时光。记忆深深浅浅,模糊而又清晰。清晰的是您的模样,模糊的却是我再也触摸不到的桂花棕中浓浓的慈爱啊!
最最亲爱的太奶奶,我总能在端午时想起您,可思念着您的心又该飞往哪儿呢?
端午,愿你与你想念的那个人,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