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有言:“浮躁和焦虑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是的,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生于此时的年轻人行色匆匆,追求着所向往的金钱与地位,自然变得浮躁和焦虑。当人们用烦恼和挫败将原本空虚的心快速填满时,自以为悟到了生活的意义,他们用四十五度仰望天空后,开始集体“贩卖焦虑”,于是,丧文化应运而生。
我以为,汹汹来袭的“丧文化”,决不应成为当今青少年的主旋律,我们应寻得属于自己的“燃点”,而不是与世沉浮。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说过:“做一个‘自燃型’的人,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格。”是的,当我们以“燃文化”取代了“丧文化”,当我们成为了“自燃型”人才,便会如鲁迅先生笔下的荧火,寻得“自燃点”“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习近平主席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其实,“燃”,亦即一种奋斗精神。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是因为“燃”代表这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更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曾读过一篇文章《人生即燃烧》,里面有一句话:“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从“丧文化”中获得短暂的刺激与快乐,我们不如点燃内心的火焰,让“燃”的状态恒久持作文续,进而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力量。
远离“丧文化”,寻得“自燃点”。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不平凡的,而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点燃自己,照亮他人。“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他寻得“自燃点”,历时36年,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但他寻得“自燃点”,坚守开山岛32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正因为“燃文化”,让他们扛起了自己的责任,“哪怕只有微光,也能烛照一方。”
反观当下,社会越来越浮躁,心情在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变得日渐复杂。有时,当我们被眼前的迷雾所笼罩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那一泓闪烁智慧和蕴含着顽强生命力的源头活水。影片《燃点》中说到:“想去的远方很远,只要往前走就是在接近。”没错,每个人都应在生命的路上,寻找着自己的燃点,有一份热,发一分光。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的话让我深思。若我们坚持远离“葛优躺”“懒猫瘫”般颓废的“丧文化”,寻得主动进取、热情踊跃、乐观果敢的“自燃点”,那么,我们定会获得充实而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