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九年级作文(精选五篇)

炎炎夏日,却也挡不住七夕的到来;似乎今年与往昔没有什么区别,对于情人来说,又是一个情人节;对于一个单身者,又一次情人节的失落。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夕节九年级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夕节九年级作文1

七夕是我们村里喜庆的日子,家家户户都把客人请到家里作客,整条村子都喜气洋洋的。

那一天来临了,家里就把桌子和椅子通通都拿出来摆齐,然后请酒楼的厨师和杂工来做菜,如果是自己做的会忙不来,就情来帮忙哦!

那家酒楼的菜真的很好,他们非常认真的,细心的去做好每一道菜,菜做出来了,我目瞪口呆的,多么完美啊!很多路过的客人都围观起来,其实是我们一家和许多家的人一起请他们来的,因为酒楼的老板也接上门为客人服务的,所以他们就来了。到了吃饭了,入席我们家的客人,看到了桌上的菜说:“卖相很不错噢。”吃完后他们更加赞叹不已,我觉得做菜的厨师和杂工是非常辛苦的,我们在这里吃、喝,他们却在清洁做完菜的工具,很不适合,我们在高兴,他们在工作,所以我就拿了两瓶大大的汽水出去送给他们喝,让他们心里高兴,我们也开心了。

走到小街上,看见有些人在摆地摊卖东西,摆的都是琳琅满目的玩具,精致的饰品和晚上会更亮的荧光棒,许多的小朋友都买了自己喜爱的`玩具和其它的东西,摆地摊的东西真的非常的多,购买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多,小街上就非常的热闹!

到了晚上,晚饭也非常的丰富,非常的美味,客人也吃的很开心,晚饭结束后,我们搬着椅子去村里的篮球场看粤剧团的演出,每到七夕节,我们村都有粤剧看做三个晚上,这是我们村里的村委会请回来的,我们把椅子拿到前面,这样就看得非常清楚了。到了八点,粤剧团开场了,表演的人出来了,每个人都化了妆,很好看,剧也非常精彩,在粤剧表演中,我有一个人非常敬佩的,他就是那个粤剧团里的文武生兼花旦,他不但唱得棒,还会唱女声,非常棒,戏也做的精彩不已,大家都喜闻乐见,多开心啊!粤剧看完了,大家都恋恋不舍的,非常期待明晚粤剧团的演出,我非常想去后台问那文武生拿张签名照,因为他实在太棒了,可惜我没有去,因为实在太晚了,我要回家了,我也不想去打搅他,他演出了也非常的辛苦,非常的累,就这样,这个充满喜庆、快乐的七夕在晚上的十二点悄悄的走了,走得无声无息了。

七夕这个节日,让我们整条村子充满喜气,让来到家里的客人充满欢乐,让小朋友们充满声,这个节日是永远都忘不了的!

七夕节九年级作文2

假日,是多姿多彩的,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有快乐的笑容,有伤心的泪水,有愤怒的呐喊……

在七夕这天,我们这群小鬼也没闲着,一起去哥伦布广场卖我们的DIY作品。

开张后,生意很不错。你看,姐姐兴奋地挥舞着一张“毛爷爷”,激动地对我们大喊:“看!刚赚的`!”我们都高兴起来,毕竟,这是我们的第一笔大收入啊。这时,爸爸却提醒我们:“你们验钞了吗?”一句话,放佛在我们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大家都紧张起来,围着那张百元大钞,翻来覆去地看,议论纷纷。“这个水印一点都不清楚啊!”“这个纸质好像也不对!”“这上面的数字好像特别胖啊!”……我们跑到对面的肯德基店里一验,果然,是张如假包换的***!听到这个消息,空气瞬间凝固了,我们一个个都沉默不语。我一抬头,突然发现姐姐那不争气的“金豆豆”噼里啪啦地滚落下来,她哽咽道:“骗子!骗子!大骗子!连孩子的钱也骗!”我们的心头都被压了一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我心中那刚刚筑起的幸福堤岸,被失落的洪水无情地冲毁了。我又仿佛刚站在快乐高山,突然被人推下了沮丧深渊……看着垂头丧气的我们,妈妈鼓励我们,大家本来就是出来体验生活,增长见识的,“吃一堑,长一智”。

我们擦干眼泪,重燃斗志,鼓起了勇气与信心,充满了干劲与力量,再次出发,在夜色、人群中穿梭,主动地推销我们的作品。打酱油的变认真了,胆小的敢吆喝了……我瞄准一个大姐姐,快步迎上去,用我甜甜的嗓音,展开了攻势,撒娇、卖萌,使出了浑身解数。“姐姐,你就买一个吧!”“姐姐,你看,买两个,放在床头柜上,一边一个,不是很好看吗?”……经过一番激战,大姐姐终于扛不住了,买了两个许愿瓶。我那个高兴劲啊,没法用语言形容。我眨巴着眼睛,眼底满是笑意:“姐姐,祝你快乐!”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已经工作了四个半小时了,腿都不觉有点酸了。但是,看着我们的成果,一切都还是值得的。

假日,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五味杂陈。这个别样的七夕,有清风,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的喜悦,有被骗的无奈,更多的是自我的肯定,成长的滋味,一切是那样令人记忆犹新,谁说我们现在的孩子只会吃喝玩乐呢?

七夕节九年级作文3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农历七月七,牛郎织女来相会,喜鹊忙着搭喜桥,人间处处欢笑声。

夏夜里,我与奶奶一同在庭院中纳凉。这夜里的风,倒也凉爽,我便缠着奶奶给我讲故事。奶奶摇着蒲扇开始讲起“牛郎织女”的故事。“……后来,就将七月七日作为牛郎织女一年一次相会的日子。”在柿子树叶“哗——哗——”的声响中,奶奶结束了故事。扎着牛角辨的我抬头望着奶奶,好奇地问:“什么时候才到七月七呀!”随即又为牛郎织女报起不平:“王母真讨厌,牛郎和织女一年就见一次,怎么够嘛!”奶奶含笑摸着我的头说:“过两天就到七月七了!”年幼的我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替牛郎织女们高兴……那是我第一次对七夕有了印象。

每年端午是妈妈都会在我的手腕上系上“花绳”。花绳是由几种颜色的线编制而成,煞是好看。妈妈说这花绳要一直戴着,到了七月七就扔到天上去,给牛郎织女做喜桥,让他们在一起呆的时间长些,夜里的喜鹊是要睡觉的,毕竟“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一年一次的相会可马虎不得。

天空中的牛郎星与织女星离得很远,中间那一道银河是不是王母的簪子?有些“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意味。

七月七,人间也很热闹。古时候的公子小姐们只有在这一天可以见上一面,以解相思之苦。或许正是“距离产生美”,又或是“若即若离”,古人的情感总是格外浓厚。

奶奶说七月七乃天要早些睡觉,夜间的离别之意小孩子受不了。一次七月七的夜晚,我偷偷地拉开竹帘向外看,天空中灰蒙蒙的,一颗心也看不见。我心想:难道牛郎织女已经分离了?忽然间第一次感到时间流逝的快速,时间的无情。竹帘一处角落中,我探出半个头,愣愣的望着天空,竟流下了一滴不知为何的眼泪。“离别”这一词我便第一次有了领会。“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长大后一次跟朋友无意中谈到此事,一向不文艺的朋友竟说了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看着她,静了几秒,心中豁然开朗。

现在每年七月七,我们家人都会聚在家中,一堆不知被奶奶从哪里翻出来的家乡风俗,也变得有趣起来。吃过饭后,奶奶唱起了《鹊桥仙》,大家一边听一边跟着打起拍子。“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柿子树叶“哗——哗——”的声响中,奶奶结束了歌声,与数年前一样,好像什么都没变。天空中牛郎星与织女星好似也真真依偎在一起了。

七月七,向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爱的人,说出心中的情意。

七夕节九年级作文4

七夕节是富有浓郁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国式情人节,在笔者家乡福建东山岛,则弥漫着独具情趣的保健遗风。

节日前夕,几乎家家户户都购买中药使君子和水果石榴。节日晚餐就用买来的使君子煮海岛特产的螃蟹、海螺、小鱿鱼,或鸡蛋、瘦肉、猪小肠。吃罢晚饭,长辈会让小辈拿着石榴放在门扇与门槛之间压破,全家人分食。使君子和石榴都具有一定驱虫功能,因而备受欢迎。

记得童年时,祖母见笔者望药生畏,为了给笔者驱虫,她别出心裁用去壳的“使君子”放热锅炒熟,然后研末拌入鸡蛋蒸熟吃,那口感至今让笔者难以忘怀。

东山岛人许多民俗活动都要用上石榴花枝这种当地人心目中的吉祥物,大多数家庭喜欢在庭院种植石榴,既美观又实用。“石榴”可供入药,树皮、根皮、果肉、果皮对伤寒、痢疾、绿脓、结核杆菌和皮肤真菌有一定治疗作用,特别是石榴根皮碱有很好的驱虫作用。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海岛人生活与石榴密不可分。

说来有趣,东山岛人每年七夕节晚餐,习惯用糯米煮食红糖干饭,据说能对诱虫吃药起辅助作用。相传此俗为海峡两岸尊奉的北宋名医吴夲所提倡,宋景佑元年,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闽南名医吴夲(音滔)目睹家乡大人小孩面黄肌瘦,大都患有虫病,就先从驱虫入手,倡导乡人在七夕节购食使君子、石榴、槟榔,民众遵嘱去做,竟然起到意想不到的驱虫效果。治好虫疾,形成节俗,由此东山岛人也尊称吴夲为“先生公”,于明代天顺二年(1458)建真君宫(俗称“先生公庙”)奉祀。

东山岛四面环海,是个重点渔区。七夕这天,渔家人总忘不了准备两样东西,一是前面所说的石榴,二是自家捕捞的小鱿鱼。小鱿鱼蒸熟后连同石榴放在盘碟,摆到床前,敬奉“床公床婆”。床,是哺育人们成长的摇篮。当地人用石榴敬奉“床公床婆”寓意多子多孙。

传统的七夕节俗是最具亲和力、人情味的大众文化。在热衷过新节、洋节的当今,有些传统节日被漠视,少了几分气氛,几分情味。然而,在东山岛七夕节不但古风未泯,而且过的有益有趣。

七夕节九年级作文5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