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一块陶瓷上不小心被染上了墨,用纸巾擦拭之后却依旧如初。这块陶瓷丝毫不因遇墨而变的污秽。加之,当荷花生长在一坛污泥中时,却开得胜似刚出落的美人般动人,洁白,丝毫不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所以近墨者未必黑。
可是,为什么会有近墨者而不黑者呢?黑与白,主要是看近墨者本身,而并非是环境因素,荷花之冰清玉洁,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都在于它的内心纯洁无瑕,和坚定如铁的意志。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伟大政治抱负和理想,不愿看楚国锦绣河山山即将葬送;他为国君昏作文庸而痛心,但不想放弃国家和自己毕生所追求的梦想,终于带着不尽的遗憾,投身于汩罗江中。淮南王刘安的(离骚传)曾赞叹屈原不肯在浊世中苟活,故而“蝉蜕于污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他的身上就体现出近墨者不黑的品质。
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都是为人热情,老实的,平时谨而慎微,但儿子却很调皮,甚至跟他的父母撒谎,他的父母在事件发生后,也不会随儿子一起去,对别人撒谎,他们会用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赤”来感染他。
“近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形象地说明了客观因素对人的影响并不大。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近朱者赤,近墨者未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