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过春节作文【精彩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告别旧一年,迎接新一年的喜庆日子。过年最重要的就是与家人团聚在一齐吃顿年夜饭,饭桌上少不了饺子,调皮的孩子手里少不了烟花。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就是从长辈手中获取压岁钱啦!
我们家年夜饭通常是在外婆家吃,因为她是家中最长的长辈,还因为外婆做饭的手艺最好。除夕那天午时,我与哥哥姐姐早早就到外婆家,和她一齐准备过年要用的东西。我们与外婆(☆)一齐买了红纸回家,剪了许多窗花与“福”字,然后,我们负责将它们贴在门上、窗户上、墙上,还贴在大大的红包上,别提多喜庆啦!不光这些,外婆准备的美食也会让人垂涎三尺呢!
吃晚饭的时间到了。我们轮流将外婆将一盘盘美味可口的饭菜端上桌。鸡、鸭、鱼、香肠、随州特产三鲜,还有外婆亲手做的“香飘十里,臭名远扬”的臭豆腐,都是我们爱吃的。等人都到齐了,外婆就宣布开饭了。
吃完年夜饭,外婆从新年衣的口袋里拿出三包一样大小的红包,发给了我和哥哥、姐姐。我们在新年那一晚将我们一向想说的心里话都说了出来,我们还放了烟花。就这样我们度过了这样一个完美的新年。
你们看这就是我们的过年情景,怎样样趣味吧!
新年到了,放鞭炮,
穿新衣服,戴新帽子。
每个家庭都很幸福,
兴奋地庆祝春节。
大家忙着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迎接新的20xx年。
我也不例外。一大早,来到姥姥家,就拉着弟弟去放***王。看着我一脸真诚的样子,哥哥别无选择,只能同意。到了楼下,发现一个很大的空地,就对他说:“这个地方真大,就放在这里吧!”
但是出现了一个新问题。这个“***王”怎么说?我左顾右盼,却看不透。就在我想问弟弟的时候,我想起了妈妈说的一句话:“遇到问题要勤于思考,仔细观察,会有所发现的。”想到这,我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终于找到了一条长龙。“应该是从这里点燃的!”胆小的我怎么敢生火?哥哥把火放在一边,我以闪电般的速度躲在角落里。只听砰的一声,火光迸溅,照亮了一大片空地。这一幕既壮观又惊险。我还大胆点了一个“***王”,真的很刺激……
而,晚上十二点,我和妈妈出去放烟花。我仰望天空,啊!五彩缤纷的烟花真的很美:红如红玫瑰散落人间;白如白莲,争艳……南通全城灯火通明。
总之,希望大家把20xx的烦恼抛在脑后,把你的幸福刻在20xx……
我去舅舅家过年前两天,我去了舅舅家过春节。我和舅舅、舅妈、姥姥、姥爷还有我妈妈、姨姥、姨姥爷一起吃了团圆饭,特别的丰盛,舅妈做了狮子头、鸡鱼等好多好吃的菜。
晚上,妈妈、姐姐和我出去看烟花,烟花刚点燃或,我吓了一大跳。
春节到了,大街上的灯笼红红火火,街上的行人熙熙攘攘,真有过年的气氛啊!
说到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走亲访友等。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放鞭炮、贴春联吗?因为在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它长年深居海底,每到农历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农历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又一年的除夕到了,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一老婆婆家门上贴着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接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它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所以,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就传开了。
我喜欢春节,更喜欢春节有趣的传说。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日,春节快到了,我也跟着爸爸妈妈忙里忙外,一心盼着春节快快到来。在这个节日里,火红的春联诉说着人们对新年的祝福,绚丽火焰绽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还有那五彩缤纷的灯笼、热气腾腾的汤圆。
妈妈和爸爸采取了疯狂大购物,爸爸买来鞭炮、春联等等。妈妈就在网上买衣服、买鞋子,每次东西一寄过来,妈妈就让我试试合不合适。爸爸在一旁叫着“点点(我的小名),别玩了,快来帮忙接一下灯笼!”“哦!”我欢欢喜喜地接过爸爸递过来的灯笼。又有一个声音在喊我:“点点,快来帮我把不干胶粘在春联反面。”我连忙粘上递给了奶奶。天啊!今天我忙得真是不可开交啊!虽然有点累,但我累并快乐着!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坐在一张圆桌上,喝着饮料,吃着汤圆,别提多高兴了。吃完了晚饭,我就对大家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呵呵!”家人笑了笑说:“好好,给你,还不行吗!”
给完红包,我们一家人又聚在一起看春晚节目,突然,一声响亮的鞭炮声吓了我一跳,走到门外看时,好像大家的热情被这声鞭炮声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天空中顿时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礼花,美丽极了!
春节里到处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气氛。
【故乡的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宝宝前几天幼儿园新学的儿歌,一回来就兴奋地表演给我看。看着她开心的模样,我想起了自己儿时对新年的认知,也是从腊八节开始的。白雪皑皑的北方,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勤劳的人们进入闲时,不再耕耘,把大把大把的热情和精力,挥洒在准备过新年的活动里。而我对于浓浓年味的记忆,全和外婆相关。
二十三糖瓜粘。外婆说,腊月二十三祭拜过灶神的糖才最甜,要拜托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地呈吉祥。腊月二十四是全家大扫除的日子,床单、被罩、窗帘都要洗,玻璃、桌子都要擦拭一遍,调皮的我们为了逃避打扫,身着臃肿的棉衣棉裤,脚穿外婆纳的虎头棉鞋,在雪地里撒了欢地跑。
腊月二十六是家乡赶集的最后一天,也是炖肉的好日子。年前赶大集人山人海,红灯笼、对联、鞭炮、年画这四件是外婆家必买的。图个乐呵,外婆还会带我们去买糖果和油饼。最开心的是晚上,锅里的肉炖了一下午,满屋子飘着肉香,我们小孩早早地守在了炉子旁,一旦出锅,学着外婆外公将炖肉配着蒜泥小葱放进馒头里,等待的煎熬忽然就烟消云散,取而代之是吃上肉的满足。
腊月二十九开始贴对联、做花馍、包饺子。这一天,外婆会拿出她珍藏的剪刀、梳子及各种工具,开始雕刻寓意吉祥喜庆的花馍。虎头馍是挂在小孩胸前的,大的枣馍是要侍奉先祖的,鱼馍是要架起来放在堂前的。有趣的是,有时会在花馍里放个硬币,谁吃到了,就带给谁福气,是一年好运的开始。
守岁,我们俗称“熬财”。待到新年钟声响起,村子里一时之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回荡在夜空。那一夜,小孩们认真地把新衣叠好,摆放在床头,期待着一早起来穿新衣、拿压岁钱。
初一初二满街跑,初三不碰水地火,初四迎接灶王爷,初五要拜财神爷,初六千家送穷鬼,初七吃了七菜羹,来年定会大丰收,待到十五灯笼打,十六碰撞红火烧。
小时候的年,别有一番温情。如今给晚辈发压岁钱,微信红包已代替了纸质红包,没有了磕头拜年的礼节;网购新衣的便捷淡化了新年新衣的欣喜;旅行过年等新潮的方式也开始取代传统的过年方式……其实这些,都还不足以让我伤怀。最让我无法释怀的是外婆早已不在人世。“80后”的我,享受着隔代亲的特殊关爱,感受着老一辈人对过年礼节的虔诚。原来,过年留在我们心底最热烈的,还是那个最为牵挂的人。为过年操持家务的那个人没有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便也都被埋了起来。
今天是正月初三,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五缘湾大桥。他们还骑着自行车呢,玩啊玩,我们玩得很开心,可是爸爸妈妈玩累了,最后妈妈的自行车有点坏了。然后,爸爸找到了一个修车的地方,后来爸爸妈妈就去问他,修自行车的叔叔说:“现在没上班。”
天已经慢慢的黑了,后来还是要慢慢的骑着自行车回家。
“啪啪!啪啪!”,初一的一大早我就被鞭炮声吵醒了。 鞭炮四响,礼花冲天,大家的欢声笑语增添了过年的气氛,本是热闹的街道变得冷清,马路两旁的街灯也穿上了红装,传统的春节就这样悄悄地开始了。
春节前夕——也就是除夕,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们都打扮的五彩缤纷,别具一格。说起春节,在我国可有着悠久的文化。
春节在我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除了放爆竹,还有贴春联,贴年画,是守岁等。其中拜年时人们在春节时最不可少的一项习俗。
说到拜年,那可有讲究。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这样可以压住邪祟——保个平安。但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孩子给长辈们拜年,为的只是压岁钱。我们都被压岁钱所捆住,我们都是压岁钱的“奴隶”。我们应该诚心诚意的向长辈们拜年,改正错误的心态。拜年时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细细品味着美味佳肴,谈论着过去一年的开心事。
我们这些孩子呢,也“忙”得不可乐乎。手中拿着刚刚得到的压岁钱,以每秒10米的速度跑到了离家最近的小店,买了几盒花式的小鞭炮。“啪”、“啪”,我们自给自乐,响亮的笑声在上空环绕,浓浓的春节喜悦气氛到处洋溢。
春节迎着人们的忙碌缓缓来临,却又在无声无息中远去,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眷恋。无论春节那些日子是怎么过的,但每当想起它,我仍不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感到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