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偶然间,我从书架里翻出了一本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朝花夕拾》。这本书我从未看过,自然没能理解这部散文集独特的名字。
静静地品味着字里行间的故事,我发现全是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往事。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这大概便是书名的内涵吧!我心中这样想着。 这本《朝花夕拾》中,虽弥漫着一股率真烂漫的童趣,却又渗透着鲁迅先生尖锐讽刺的笔调,而鲜明的对比手法为文章添色不少。就像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表达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而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可见,《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讽刺了伤人的封建礼教,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着实令人心旷神怡,无限向往。
说起仇猫,鲁迅先生自己觉得理由充足,光明正大。天生猫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在我个人的观点看,猫的性格并非仅限如此。而猫的天性是贪玩,也懂得感恩。不同于资产阶级文人对上面的人会阿谀奉承,对下面的人却视而不见。鲁迅先生借猫的媚态间接批判资产阶级文人大谈人伦纲常,繁文缛节。追其根源,就是批判资产阶级文人的高谈阔论和阴险的嘴脸。同时借此表达鲁迅先生为代表的提倡新文化教育体制的倡导者的坚定信念。
鼠在本文中轻描淡写,我反复思量鼠大概就是代表弱者吧!旧社会穷人受尽欺凌,受尽苦难。鲁迅先生经常和穷人接近;他有一颗热忱的同情心,体恤穷人,接济他们的生活。
隐鼠是先生饲养的宠物。很可爱,与人亲近。借此来表达童年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和童真,用隐鼠聊以自我安慰。归根结底,鲁迅先生的新文化教育体制得不到重视和推广应用。用先生在文中所写:“我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前辈”,借此话来讽刺资产阶级文人的顽固不化迂腐的陈旧思想。
在鲁迅先生的那个年代,中国还处于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社会。封建思想教育仍占据着对青年教育的主导地位。青年一代渴望接受新的文化教育,却遭到无理的阻挠。1925年的女师大风潮学生运动遭到了镇压,更使鲁迅先生坚定了对新文化教育体制的推广的信念。
鲁迅先生的一生致力于青年教育的工作,用他的思想影响着青年一代,激励着青年对革命的热情,对革命的信念。掀起革命的大风潮推翻黑暗的旧社会,推翻资产阶级的黑暗统治。间接以文代武来推动革命的步伐,从而实现革命的胜利。
鲁迅先生用他毕生的心血,用他的实际行动履行了他的诺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