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美丽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作文600字初二(优秀6篇),仅供参考。
灯笼亮了。
就在这么不经意间,又一年过去了。所有的事已成过去,春节就该登场了。
我的故乡爱把大年初一称为真正的“过年”,但在我的记忆中,年三十那晚总是最热闹的。这天下午,我们一家在车流中来到松门的老家,一切都是白色的,因为火红的灯笼还未登场。在房屋周围全是光秃秃的树木,我拿着一袋小红灯笼,总想把每一个枝干都挂上一个。挂灯笼要挂在路旁,这样更醒目,我先将灯笼的线绕枝干一圈,再将线上的小吸盘穿过两根线的中间,一拉,灯笼就牢牢地挂住了。在肃杀的环境中,即便是只有这一个,也格外亮眼。我和爷爷分头挂灯笼,没一会儿,家就被一圈火红包围,远看就是无数个小火苗在摇曳。整个世界都温暖了。谁知道它会指引多少生灵回家的路?
天色渐暗,每家每户都零零散散地点灯了。每年过年我都在老家度过,每一顿年夜饭我都与邻里一起吃。餐桌上的欢声笑语始终回响在我耳边。
你知道我们小孩最期待什么吗?没错,鞭炮总是压轴登场。晚饭后,人们都敞开大门,任由我们这帮“小鬼”东串门西打闹,这边拿根“仙女棒”耍耍,那边一起坐着看“孔雀开屏”,等到这烟花放完了,你不知什么时候手上又多了点什么零食,嘴上手上油光发亮,往衣服上一擦,嗯,继续玩儿!不到十点,小区里绝不会安静,而其他各地呢?鞭炮声会持续到大年初一早晨。所以啊,是过年孕育了鞭炮,鞭炮成就了过年。
吵闹着,喧嚣着,年过去了。但年留给人们的,远不止这些。灯笼温暖了世界,炮竹点亮了人们,人们庆祝过年,是为了辞旧迎新,也为了体验人间最温暖的亲情。
灯笼还亮着。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度,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必然也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如:九曲黄河、象形文字、五星红旗以及节日风俗。中国的农历有二十四节气之说,每一节气都有其独特的风俗,而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更是给中国的节日文化增色不少,如泼水节、火把节等等诸如此类的节日使外国人民对中国的文化更是刮目相看。
我认为中国最盛大的节日必是全国人民举国欢庆的春节了,春节是全国人民喜迎新年的节日,在这段时间里,人们停止工作、全家团聚,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势必在除夕之前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饺子,忘却一年工作学习的疲惫,与家人一同守岁,开开心心地迎接精彩新一年,晚上睡觉前人们总会洗一个澡,意味着洗去一年的风尘,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大年初一,人们总是起一个大早,走亲访友去拜年,无论是大人小孩,都穿上了新衣,小孩个大人拜年总能拿到一个红包,里面装满了压岁钱,这压岁钱还有一个传说哩: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除夕夜,月已至中天,一个坐落在山脚下的小村庄里来了一个专门吃小孩的不速之客,他叫祟,他来到一座小屋子里,看见床上躺了一个小孩,他悄悄地走过去,刚想下毒手时,小孩的枕边射出一道金光,祟立即吓得逃走了,原来白天小孩的爷爷给了他三枚铜钱作为红包,第二天早上,人们发现了祟,于是人们把红包改叫为压祟钱,直到现在演变成了压岁钱。“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首《元日》也证明了春节在古代也十分隆重。
中国也有其他许多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都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也有许多的风俗,我爱我们的国家,也爱我们的节日是节日文化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美丽。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清明节里,大家都是忙着回家祭祖,然而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好像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唯一能让我们感谢的应该就是老祖宗给我们带来的三天假期。当然,我也很怀念我去世的亲人。
或许,现在这个年龄的少年都有爷爷奶奶,可是我没有。在我很小的`时候,亲人们都住的很近,只需要走一小段路就可以。小时候,我和姐姐经常喜欢去大伯家,或许是因为大伯是老人吧,而我和姐姐从没有感受过老人的疼爱,所幸的是大伯他是真的很疼我们姐妹俩。每天我和姐姐一旦有了时间,姐姐小小的身体拉着更小的我走去大伯家,迎接我们的是他有力的大手把我们抱起。总是在晚饭后带着我们去散散步,顺便买写小零食。我很懒,总需要一些能够诱惑到我的东西才会去散步。邻居们都说没人比大伯会更疼我们了。
那时候,我和姐姐很快乐,因为我们还小,没有必要去明白那些不符合那个年龄的东西。可是,老天总是残忍的,在我七八岁大的时候,大伯得了食道癌,我亲眼看着他原本强壮的身体被病疼折磨的只剩下骨头,什么也吃不下去。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在火葬场,亲人们哭的格外伤心。
那个时候,还不懂得什么是分离,就这样连句谢谢都没来得及说就匆匆的离开,谢谢你曾给过我最好的宠爱,谢谢你曾让我那么的快乐。当我懂得了这一切的时候,想去报答你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时光匆匆,好好珍惜你身边的每个人,不要来不及的时候再去后悔。
今天是大年三十。下午我跟着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了很多的东西,我的心迫不及待地已经飞去到了外婆家。外婆忙里忙外的,就为了待会儿除夕夜的团聚。一看我们到了,高兴得合不拢嘴。我帮着外婆一起在门上贴上了春联,还有一个大大的“福”字,我正要让妈妈帮我在大门外一起动手贴上,却被外婆阻止了。外婆严肃的说:“这个福字是要贴在门的里面的,这个可有说法的哦!”我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这么有讲究呀!
不知不觉地,外面天空渐渐黑了下来,白天的大雪已经把窗外的花坛盖上了一层白白的“被子”,这时候屋内的灯光照射出去,显得更加银白耀眼。桌子上已经放好了各式菜肴,我们共同举起杯祝外婆外公健康长寿,祝新年快乐。到了晚上8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的节目很精彩:有歌曲、小品、魔术、相声……窗外的烟花和爆竹也开始响了起来。大人们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我们整个大家庭全部赶到了楼下小区空旷的地方。点燃了的烟花筒,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好像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在天空被炸开的碎片纷纷飘落了下来,还带着火星,我吓得直往妈妈身后躲了起来,要是落到了我的身上,我就“中枪”了呀。我还一直在担心这马路边停着的小汽车,如果哪个烟花火星落到了汽车边被炸坏了可怎么办?
烟花放完了,我们是很开心了,但是明天还是要有社区的工作人员来打扫。我又想起学校前阵子组织的“日行一善”活动,如果这些烟花钱省下来去行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该多好呀!
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了。大院的重阳节有一种传统,喜欢晚餐凑在一起吃。几家约好,把吃食端到一桌上。夜幕降临,灯光闪耀,人们饮着菊花酒、二锅头,吃着丰盛的饭菜,欢聚泛论,交流情感。一张张笑容,一阵阵笑语冲出狭小的房间,大家互相祝福着健康长寿、事事平安,大杂院处处洋溢着祥和的气氛。
重阳那天,人们有敬老的风习,各家晚辈都要给上了年纪的白叟多一些体贴。除了专给他们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过的支属须慰问老者,出了嫁的闺女一早要归外家探瞅父母,以答谢养育之恩。有前提的人荚冬还要陪白叟往望望暖闹儿走走公园,这样会让白叟气量心胸更加开阔,便于长寿。
赏菊花是市民多年传统风俗,戴菊花防灾往病也是人们旧时一大习惯。重阳节到来各至公园将举办菊花铺,北海、天坛、紫竹院、植物园名声。
重阳节之时,北京正值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季节。到空旷之处放鹞子,不但简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欢的一种娱乐流动。清代时老北京人放飞之举极为暖闹盛行,店展集市都出售各种纸鸢,花市卖的。鹞子种类质量上乘。
如今,曾经住过的大杂院早已变迁,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不知不觉当中想起毛泽东的诗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景春色,胜似春景春色,寥廓江天万里霜。
石塘的春节是我所知道的最热闹的节日。
每年的春节,最无法忘却的一项节目便是扛台轿。各色的娇子绕着五彩的灯泡,在锣彭喧天中绕着一个又一个村庄走过,成了夜色中一排灿烂的星。
我手中拿着的是红糖龟,身上穿着是火红的过年衣服,捥着的是奶奶的手,脸上挂着的是欣喜的笑容,眼里反射的是台轿的向往与兴奋。娇子上坐着的小孩穿着戏服,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抹色彩。而在这“传统”之下,是4个四五十岁的大叔的臂膀。整个游行过程中他们都将一同驮着这上百斤重的娇子,在这“传统”背后,是村里女人们花几百个小时的布置与化妆。他们一同传承了这个传统,让他在今日仍能够绽放色彩。
其次便是舞狮。在一个广阔的空地中央,总有一红一白两只狮子在春节的夜晚起舞。它们时而昂首,时而转身,时而将憨厚的面孔拱到围观的群众的面前。纵使场面再壮观,人们也与舞者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不论大人或小孩,都不曾多向前半步,这是已经约定俗成的规矩和教养。
过了上半夜的热闹,仍有下半夜的市场,村落外已是夜色如漆,而村内仍是灯火通明、繁华一片。这是花灯的功劳。每一个小摊上都摆着、挂着各色各样的灯笼。有动物的、有水果的、有提着的,有拉着能像小车一样走的。小孩子们都要拉着家人买几个,即使倒在地上哭闹,丢了面子仍愿换一盏花灯。除了花灯,还有卖各种面具的。女孩子只挑好看的,男孩子只要“奥特曼”样式的。
虽然石塘的春节并不多样,但它的多彩不同寻常,它在我心中的记忆更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