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枯萎了,有再现芳华的时候;草枯黄了,有再次青葱的时候;树叶枯败了,有再次盎然的时候。可是,聪明的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时间会一闪而过,不留痕迹呢?――是它们不肯回来罢:那它们又去了何处?此刻又在与谁戏耍呢?是它们回家了罢:它们的家又在何处?
我不明白它们给了我多少机会,给了我多少时间,我只感受到我的心在渐渐空虚。细细数着,有不止五千的日子匆匆从手心溜过;像隔着一层若隐若现的薄雾,伸手触碰对岸,仅有一把虚无的空气和没有来的慌乱,没有回音也没有靠岸。我不禁心如乱麻。
有一些时间流走了,而该来的也在快速到达;走过去,又回来,一次次人生迷途,我的彼岸又在何处?天上的太阳起起落落,在升起时躲进我们的小屋,在落下时又留给我们一抹残阳。他来来往往,我也一向木然地跟着。于是――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从容地走过;看书时,日子从聚精会神的双眼下溜走;发呆时,日子从眼前的天花板上一路高歌远去。我感受到了他内心的迫切,看一个人生命渐渐消逝,是一件何等痛快的事?
我伸出手,遮住了他的去路,可他又从指间悄悄离开;天黑了,我趴在桌子上,他便轻轻地从我的背上跃过,留下一缕清风。等我再次睁开眼时,朦胧中又是溜走的一日。我叹息着,却只能望洋兴叹。
时间是公平的,他给了我们有限的时间,我们就应当用这有限的时间做无限的事,难道不是吗?是的。从前的一幕幕让我难以忘怀,在时间里穿梭,忘记了时间的消逝。我在白马过隙般的时间里,像一个流浪者,慢慢地游荡,体会这世间的辛酸,感受到了人间的苦难。这就是时间啊!
当太阳升起时,新的一天又即将到来。
小时候,我是一个善于“模仿”的学生。
一年级时,我看见高年级的哥哥在篮球架上又翻又吊,很好玩。于是,每当下课,我就躲过值勤老师的目光,爬上篮球架,有时像猴子一样吊在上面,有时像树袋熊一样抱在上面。如果有老师走来,我就迅速一松手跳下来,佯装坐在篮球架下休息,若无其事地东张西望,每次都有惊无险。
二年级时,我看到男同学偷吸花蜜很有趣。春天,花园里开满了红彤彤的一串红。有几个馋嘴的同学便去偷吸它的花蜜。我很好奇也跟着去了。我学着他们的样子先吹走花瓣上的蚂蚁或小虫,然后摘下长长的花蕊······蜜汁甜津津的,味道好极了!可惜蜜汁量很少,有的里面还没酿出花蜜呢!所以偷吸一次要采得满地都是花瓣。噢,可怜的满地“片片红”!
三年级时,我的“模仿”能力达到了极致。印象最深的是夏末秋初时节,操场边的葡萄结果了。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像玛瑙一样挂在架子上,很诱人。嘴馋的同学又开始行动了。我去望风,他们则用树枝和沙包去打葡萄,可是要么没打着,要么打烂了。于是他们改变了策略—一个强壮的同学抱起一个瘦小的同学去摘葡萄,然后藏在口袋里去角落里“分赃”。我们吃着又香又甜的葡萄,心却跳个不停,既害怕又兴奋。吃完后我们把果皮冲进了下水道“销赃”。
尝到甜头的我,胆子也大了,学着他们的样子独自去偷葡萄。“模仿”能力升级后,我索性用剪刀一次解决一串,非常过瘾!葡萄经过我们这一番折腾,所剩无几。噢,可怜的无果“葡萄架”!
现在,我四年级了,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再也不会干这样的事情了。
类似这样的事,你小时候一定也经历过吧?
嘻嘻,人都有善于“模仿”的阶段。再见了,小时候的我!
语文水平是一个人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正因为如此,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的分值一直占很大比例,因而要想提高学生的语www.文成绩,就必须在作文上下一番功夫。然而,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却一直是个令许多学生和老师头疼的问题。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水平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即可成功,而重在日积月累地不断锤炼。那种不重视平时练笔,临考前胡乱背几篇范文以应付考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做到“四多”,即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坚持作文训练三部曲,摘抄、积材、仿写三结合。
一、坚持摘抄,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大量的阅读训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古人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一则无物可写;二则无话可说;三则语言干瘪,甚至病句连篇。究其原因,还是平时阅读量少,语言和素材的积累不雄厚导致的。高中生学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而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以丰富的词汇和充实的素材为前提。
1、 摘抄美句、美段、美文。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在每一个艺术家的身上都有一颗勇敢的种子,没有它,就不能设想会有才能。”要求学生阅读的名家名段,大都来自阅历深、见识广、语言驾驭能力强的作者之手;作品的内涵也必然大于学生的阅历、见识和语言驾驭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会受到一种无形的陶冶,有时它比获得“技巧”更为重要。文章是人格的表现。读、记这样的文章是一种人格上的熏陶、情感上的操练。
2、 浏览报刊杂志上的各类文章。
通过阅读报刊杂志上的各类文章,达到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及时掌握当今世界的各类信息,使思想观点处于世界前沿的目的。这类文章范围宽广,旨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素养,为进行专题性阅读搜集线索。鲁迅也强调“不要专门看文学”。他说,专看文学书,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要“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因此,我引导学生要善于广泛地浏览各种有益书籍,从中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来丰富充实自己。
3、 多写读后感。
高一第一学期单纯地摘抄,第二学期就要在摘抄的文段后,写下自己的感想,可多可少,可以多写一些自己对文段的感悟。通过写读后感,把所想所感记下来,不仅理清了千头万绪,锻炼了语言的书面表达能力,形成了思考、写作的习惯;而且还能够逐步加深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也能锤炼自己的思想和提高认识生活的敏感度。经过一年不间断的训练,就能从一开始被动的阅读、摘抄,到后来习惯性的阅读、品味、感悟,不但形成多阅读、多思考的习惯,还能使同学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素材积累,丰富人生感悟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材料和生活的积累就是作文的根本,也是作文的泉源。积累写作的材料,并非一天两天所能够办好的事情,是一项要靠学生自觉的、长期性的语文活动才可以做好的艰巨工作。再者,积累素材务必主动,有意识地积累,否则所得的材料也是零乱、笼统、肤浅、模糊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采集写作素材。
1、 每两周记一件有意思、有意义或是有感悟的小事。
从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就能看出,写作要求已经回归到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特别是对身边小事的感悟,如08年高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等都向细节和情感回归,而我们所欠缺的正是对细节的把握和对人生的感悟。因此,要特别注意身边的“小事”。写作文,未必写人人皆知的大事才是好文章,只要写出有意义,对自己或别人能构成一定影响的事情就可以啦。事件虽小,但反映的问题,揭示的道理并不小,就达到了写作目的。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对自己有启发、有教育意义的人物或事件用简练的文字记录下来,就是最真诚的写作素材。同时,只有细致地观察了生活,精细地体验了生活,深刻地思索了生活,所得的素材才丰富、深刻、系统。
2、 根据主题词,每两周搜集事例和名人名言。
盲目的积累素材还远远不够,素材的积累应该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可以安排每两周一个主题词,如“自律”、“自省”、“合作”、“机遇”等,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按要求搜集事例和名人名言,并评选出最好的材料一起学习、积累。通过积累,内容空洞、语言干瘪的情况能够大大改善。
三、坚持仿写,有目标地提高写作技巧
在众多提高作文能力的训练中,仿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有人认为仿写抹杀了创造力,但是,谁又能否认王勃将瘐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仿便成就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仿写的本质是“创造”而不是“复制”。它要求以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运用联想、想象、记忆、迁移等思想规律,实现对新知识的认识,并拓展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这也是仿写的意义,是它能迅速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原因所在。其实仿写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格言警句仿写、叙述仿写、描写仿写(心理、行为、行动、外貌、语言细节侧面场面)议论仿写等;从篇幅上区分为句仿、段仿、篇仿等。“旧瓶装新酒”,是仿照别人文章的表现形式、构思特点、行文风格去进行写作实践的一种做法,而不是对全文或整段的照搬照抄。
在学习范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仿照范文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写作技巧等特点去作文。传统的范文教学虽然有不少的缺点,但是也有不少在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上的可取之处。如“范文引路”、“模拟训练”,可以把其当作模仿写作的典范。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最终就能变为自己的东西。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怎样写”的“心理障碍”就得到了解决,作文“冷场”的局面将会消失。仿写对于中下生来说,可以提高其写作基本功和写作兴趣;对于上层生来说,可以使其更多地借鉴、吸收别人的长处,从而转化为自己优势。
写作水平的提高,绝非三五日就可做到。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同样如此。一篇文章,即使有再好的立意和构思,如果没有典型而有力的材料作为支撑,也只是一个空架子而已。宋人朱熹曾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没有捷径,只有抱着诚实的态度,以正确的方法扎扎实实地不断练习,才能写出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