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作文优秀9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民间艺术作文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民间艺术作文 篇1

本次拜访山西途中,参与了非遗文化活动-剪窗花,收获颇多。

不知何时起,似乎北京的帝都古韵逐渐被淡化了。电[]子,科技,现代技术一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蔓延开来,而紫禁城所原有的古老与传统感,一点点被淡忘了。而在游学期间所邂逅的剪纸艺术,倒是唤醒了许多曾经的记忆…

一直觉得,剪纸是门幼稚且简单的艺术,但我确实小看他了。用完午餐后,导游带领一位身着黑色褂子褂子的中年男人来到我们桌前,自称——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人。对于山西剪纸,简单直接,热情奔放的图案,火焰一样跳跃的火红的色彩,在广阔的黄土高原上,那些零零落落的村庄里,门上、窗上、墙上,贴的到处都是。在一片灰扑扑的色调中,跳出一抹鲜活的亮色,激起人们火热的生活激情。简直就像平淡生活中的奇迹。

这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

一片红纸在老师的手中旋转,雕琢,最终形成惟妙惟肖的图案。接着,老师又拿起一张方纸,折成五折,经巧手一过,再次展现出一副大师之作。老师脸上并未出现任何骄傲自满之色,唯有沉浸于剪纸中的愉悦神情。

现在的学生,亦或是人群,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实在浅薄。很多人自以为,所谓的民间艺术只是“老街边售卖小玩意儿的摊贩”,显而易见的,这是错误的。着实不敢说自己对这些的理解有多么深刻,但至少,我对此报以崇敬。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民间传统艺术,这些不单单是一门手艺,也是人类变迁的见证。

本次山西研学之旅收获颇多。生活在大都市中的我们,习惯了科技,现代,电子…。似乎“传统”二字听起来是十分遥远的。我们可以因一款新出的手游而津津乐道,却讲不出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一二。这是今天的时代最令人痛心的,这些被人们逐渐淡忘甚至忽视的民间传统艺术,都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凝聚,被历史长河所沉淀下来的珍宝,它们值得被铭记,值得被学习。本次游学,也让我们真真正正感受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精髓与魅力,这样的感受,或许很难用文字表述清楚,但那能清楚感受到的,是作为一位中国人,一位中国传统艺术的小传承人所具有的强烈骄傲与民族自豪感。

当然,像剪纸一样的民间艺术不计其数,可以叫得上名的比如皮影,毛猴儿,糖人,太多太多。本次仅以剪纸为主题做了探究性活动,而其他的民间艺术,它们宛如一颗颗失落在民间的粲星,默默等待着,绽放的那天,而“那一天”即将降临。

剪纸,剪出一片星河,剪出祖国山水,剪出人类文明的瑰丽……

民间艺术作文 篇2

说到剪纸,那可是一门有趣的民间艺术。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剪出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图案。自从造纸术发明之后,人们就开始用剪纸来烘托节日喜庆,把它贴在门上、窗户上,非常喜庆。今天,在“春雷爱心屋”体验营的第三天,我们体验了一把这门艺术。

上课了,我们兴奋不已,拿出剪纸工具,急切地等待着。“同学们,你们先把纸对折,对折再对折,平分为四等分。”欧阳老师不紧不慢地说。咦?不是剪纸吗,怎么是折纸?别急,听欧阳老师说:“在对折的纸上写上‘喜’字的一半。”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先在纸上画出“喜”字的图案,不一会儿的工夫,就画好了。

看着其他同学还在画着,我不禁沾沾自喜起来,拿着剪刀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地剪着,哈!剪完了,我拿起来刚想炫耀一下,可打开一看,呀!怎么是断开的?

我不解地跑去问欧阳老师,欧阳老师看了看,笑眯眯地说:“你看,你画图时把方向弄反了。”我恍然大悟,拿出一张纸又重新做了一遍。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又失败了。我的纸张是正方形的形状,而我却按照长方形的比例来剪的,导致“喜”字成了一个大胖子。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毫不气馁,拿起纸张好好研究了一下,又重新开工。一张漂亮的“喜”字出炉了,我终于成功了!

课程结束时,欧阳老师送给了我们每个人一只蝴蝶剪纸。看着栩栩如生的蝴蝶,它似乎正展翅飞翔,我仿佛看到了老师一笔一笔,一刀一刀的艰辛。是啊,任何事要想成功,没有百倍的付出是不可能的。

有趣的剪纸艺术无处不在,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让我们的节日喜气洋洋。我喜欢剪纸,这是一门有趣生动的艺术。

民间艺术作文 篇3

我国民间有很多不朽的艺术,它们就像璀璨的星光,点亮我们心中的遐想,为我们带来视觉、听觉、感觉的享受,比如我们这一单元的剪纸、神话和安塞腰鼓。

这让我不禁想了很多,就说“熟能生巧”吧!姥姥就是因为熟能生巧,才让人物、动物、植物、器物,在手中一一呈现,无所不能,一张普通的纸在她的手中转瞬间就变成了一件艺术品,这需要心灵手巧、长期的观察和历练。经她的手带来的神奇,不但她的小外孙忘不了,连我们也记忆深刻。

牛郎织女,是家喻户晓几经流传的美好神话故事,因为善良,因为爱,他们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得到同情、赞许和好评。追求幸福自由的牛郎和织女虽然一年只能相见一次,但他们有那一群群喜鹊的相助,有我们真切的祝福,也是一种幸福哦!希望有一天,他们的精神能够感动上苍,长相厮守。

还有黄土高原的后生们,给我们展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因为对腰鼓的热爱,因为对腰鼓的热情,使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不要命的捶起来,光和影的舞姿充满了力量,人与鼓的结合奇伟磅礴,为黄土高原上增添了几分绚丽的色彩,为激情的劳动人民增加了一些振奋的气魄。

我们中国民间艺术多姿多彩,大放异彩。记得去年回老家,正赶上老太爷(我爸爸的二爷)的七十大寿,形式隆重,很是热闹。其中有一项是唱大戏,搭了两座高高的戏台,围的人山人海,说是豫剧却揉合了地方的一些唱腔,衣着华丽,扮相新颖,剧情动人,通俗易懂,吸引了方圆几里的人来观看,一连演了好几天,还意犹未尽。这就是民间艺术,来源于生活,回放到生活,带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民间的艺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地方文化的提升,美丽、生动、有趣、新奇,为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情感上的热爱。热爱劳动人民,热爱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作文合集5 篇4

今天下午,民间艺术团来到我们学表演。

首先,闪亮登场的是鼓手们的表演。瞧,他们身穿红色背心,白色的靴子,手上拿着两根棍子。突然,“蹦”的一声,把大家都吓了一跳。可能是我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主持人身上,鼓手们生气了,把鼓敲的震耳欲聋。接着一些整齐、干脆的鼓声让我对这些鼓手充满了敬佩。

然后,一位叔叔搬了一张桌子走上舞台,我好像在哪见过他呀!只见他拿着一个还没有捏完的泥人,一捏,一粘。一转眼,一个活灵活现小泥人正对我笑呢!

可不只这些哟!还有很多很多的节目呢!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那条长长的“龙”。它的嘴巴旁有两条长长的须。那身体差不多有4米多长(我数了数,必须得要9个人,才能让那条龙“飞”起来),斑纹趁着一些小斑点。当表演者让龙“排山倒海”的时候,感觉像是海上的浪一样,一会“浮”,一会“起”。

原来民间艺术这么多,看来我要好好学习呀!

民间艺术作文 篇5

在中国的民间有一种古老,又受人喜爱的艺术形式——剪纸。许许多多的剪纸艺人用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和几张纸片,剪出了五彩斑斓的精彩人生。

我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当时人们在金箔、皮革、绵帛,甚至在树上剪刻纹样。《史记》中就有剪桐封弟的故事。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

剪纸,是旧时女孩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剪着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关于著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家——胡家芝奶奶的资料。她1897年出生于浙江桐庐一个书香门第,七八岁时就喜欢上了剪纸。溪流清澈、远山凝翠,秀丽的乡间景色为她的艺术人生注入了更深厚的生活源泉。我看到了她剪的一幅精美的作品——新婚大喜。作品上有身着盛装的新郎、新娘,还有龙凤戏珠,狮子滚绣球,连年有“鱼”……真是精美绝伦!

有一次,我照着胡家芝奶奶的样子,剪着剪着,就剪出了一个“喜”,我拿起“喜”给妈妈看。“我剪得好吗?”我说。妈妈一看就兴奋地说:“你是先画再剪的吗?”“是的。”“哇!你好厉害,连我都要先画好,才能剪出来。”我把“喜”字贴在窗户上,看起来整个房间喜气洋洋的。

我喜欢剪纸,它让我们体验到了生活中的艺术气息!

民间艺术作文 篇6

星期一,外婆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街道组织了一个捏面塑活动,我和弟弟都可以参加。我听了以后十分高兴,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在一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我和弟弟、外婆一起徒步来到了北山街道活动中心五楼。今天来教我们面塑的是一位保叔塔学校的张老师,张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面塑的由来。原来,在古代就有人在用面粉捏小人、动物,后来在大街上就出现了“捏面人”,直到演变成现在的“面塑”。并且“面塑”还有色彩丰富、环保等优点,比橡皮泥好多了。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后,我们就开始完成这节课的作业——做一只鹤。我先把用面粉、糯米、蜂蜜调好的面团揉成椭圆形,接着我把椭圆形的一端用手慢慢拉出来一个跟我手指头差不多长的脖子,再把脖子与身子弯成直角状,把脖子的顶端弯一下,这样脖子和身子就完工了。

接下来是最难的一步:把喙、颈毛、冠、眼睛和尾巴上的羽毛粘上去。我先用刻刀把细窄的眼睛粘上去;喙和冠只要做好形状后粘在头上就大功告成了;颈毛是要把灰色橡皮泥做成长条再压扁后粘上去;而尾巴上的羽毛就更容易啦,只要把剩下的黑橡皮泥贴在已经有点扁的尾巴上就可以了。最后只需要把已经完成的身体扎在脚模形上就OK了。

后来,我做的鹤被评上了二等奖——一盒橡皮泥。以后,我要多参加这种活动,不但能增加动手能力,还会长知识,得奖品。

民间艺术作文 篇7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古诗是高鼎的《村居》,这两名话讲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亲爱的小朋友,你还想知道关于风筝更多的知识吗?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风筝吧!

风筝起源于我们这庞大的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闻名世界的哲学家墨瞿制造的。中国风筝问世后,作为军事需要用来信息。唐宋时期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玩具。中国的风筝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经过漫长的岁月,如今淮坊国际风筝节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每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在风筝都淮坊举行,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

还记得我第一次放风筝是个春风拂面、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爸爸、妈妈在镇江阁放风筝。我牵着线,爸爸托着风筝,站在远远的地方大声说:“使劲跑!”于是,我飞快地跑了起来,风筝越飞越高,我高兴地笑了,爸爸妈妈为我开心地拍手。当我累了停下脚步的时候,风筝慢慢下降,我又加速地跑了起来,风筝又在宝蓝的天空中翩翩起舞,我们快乐的笑起来了。

越来越多的风筝在天空中随风习舞,江边传来了一阵阵欢乐的笑声。

民间艺术作文 篇8

闲来逛街是大家都爱做的事,老在家里闷着,这对平时忙碌的人们感到很闷的,希望出来透透气儿。大街上尽是人群,三三两两的结伴而行。或匆匆赶路,或忙着挤公交车或者打的,或者伫足观看。

最吸引我的,是民间手工艺人,那让我惊奇的同时,更佩服他们的灵巧和智慧!平时基本听不见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常,感觉很新鲜。剪纸艺人的窗花更另人叫绝,红红的纸张随便就出来人物或者动物的影子,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而真正的贴窗花,我们这里还不常见,也许在农村能够看到吧?倒是去天津的时候,看到家家户户都帖上窗花和对联,远看红红的一片,煞是好看!

介绍民间传统技艺的600字作文 篇9

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们作为莘莘学子,该如何传承弘扬中华民俗传统文化呢?3月1日下午,为了弘扬民间传统工艺,亲密接触兔灯文化,谢耀东师傅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现场教学我们兔子灯的技艺,让我们兴奋不已。注视着谢师傅从袋子里拿出工具,一步步的制作,配合着通俗易懂的讲解,我们看到了从最原始的材料逐渐到兔子轮廓的过程,觉得这真是一场神奇的魔术。

他把两根硬纸条两头连接,用铁丝固定,再用几根短一点的横向连接,看起来简单的技艺却是最复杂的步骤,接下来的头部和尾巴相对就简单了,依旧是做成一个圆圈状,用另一根硬纸条做出细小狭长的耳朵和尾巴,分别固定在头部和尾部,谢师傅灵活熟稔的技艺看得我们不由暗自佩服,也摩拳擦掌的牛刀小试了一把。

我暗想,这应该不会太难吧。但,工具在谢师傅手上服服帖帖,一到我手里,调皮的好像在跳踢踏舞一样,我折也不是,剪也不是。

我四下张望,发现其他小组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小声议论,有的干脆照自己的想法做了下去,一时间,我有些苦笑不得,这果然不是简单的活啊。

风风火火的忙活了大半天,其中还有谢师傅的几次点拨,我总算完成了身体这部分,无奈时间不够,我看看手中的半成品,忽然就明白了传统技艺工匠的不易。制作花灯难么?难?不难,答案因人而异,各有不同,但在谢师傅心里,难的也许不是制作花灯的技艺,而是独守这份传统工艺,甘于寂寞的心境;更是面临这份传统技艺后继无人,即将失传的窘境。真希望能早点学会,将这项传统工艺传承发扬广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