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优秀作文(优秀7篇)

芒种是入夏后的第三个节气,每年的6月6日左右交节,芒种是一年中最为忙碌的季节之一,一方面要收获,另一方面要夏播。那么你知道芒种为什么叫芒种吗?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芒种优秀作文(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芒种优秀作文 篇1

芒种是24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据说是一年之中最忙的时节。以前,这个节气在我眼前就是“小透明”,直到发生了一件事,才让我改变了对它的看法。

那天正是芒种,天上飘着几朵洁白的云,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身为农民的爷爷奶奶要去打理他们的田地了。我算是个留守儿童,家里只有我和爷爷奶奶,他们要丢下我去忙农活,我当然不答应。

“能不能不去?”我拉着爷爷的手说。“不行,你看今天天气多好,又是芒种,必须去种田!”爷爷哄着我说。“芒种”?不就是古人闲着没事做,把一年四季分成24个节气中的一个吗?”我嘟着嘴,略带气愤的说,“你不就是不想陪我嘛。” “不是这样的。芒种中的“芒”字是指大麦小麦等有芒植物的收获; 芒种的“种”字是指谷类作物播种的节令。爷爷耐心的给我讲解着,可我还是不懂,爷爷继续讲解着,可我还是不懂。爷爷继续解释道:“简单点说,就是一到芒种,就必须早点收割大麦,小麦,因为麦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紧迫!”

我听了爷爷的话,还是不想让他们走,但他们却狠心抛下我,头也不回的走了。我心里十分难过,难道在爷爷奶奶的心里,麦子比孙女还重要?

那几天,爷爷奶奶一直忙着收割田间的农作物,我每天都很生气。梅雨季节很快就到了,雨一直下个不停。“幸亏我们早点儿收了麦子,不然麦子在田里就要发霉烂掉了。”爷爷奶奶望着淅淅沥沥的雨感叹道。听了他们的话,我望着窗外的雨,觉得自己先前有点儿太任性了%

虽说“二十四节气”我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但唯有这件事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祖先们的智慧。他们经过精心观测,计算,创造了24个节气,帮助农民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他们可真了不起呀!

芒种优秀作文 篇2

布谷鸟,我一直不知道长什么样子。每年春夏时节,清晨,人们还没起床,布谷鸟的叫声便不绝于耳。咕咕咕咕的声音很大,音调圆润,清脆悦耳,酷似光棍儿好苦,以致成了开玩笑打诨对方的戏语。习惯了北京城里生活的人们,从小就认同了这种叫法。所以,只要听见布谷鸟叫了,就知道,芒种到了。老人讲,芒种、芒种,过了芒种,不可强种。有的庄稼该收了,有的再不种就来不及了。稍稍大了一些,知道有个节气叫芒种。

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芒种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稻谷类作物。有一种说法;播种一定要在芒种前完成。过了这一天,即使播下种子也没有了收成。这种说法有无根据,从来没有人质疑过。

印象中那是个特别纷繁的季节。我年轻时在东北兴凯湖下乡,同样是芒种前后,气候却是与北京大不相同。北京人已穿上单衣迎接夏天了,兴凯湖的积雪还没化干净呢。一眼望不到边的黑土地枯草丛生、荆棘满目。只有雪化冰融汇成的潺潺流水,预示着春天来了。

兴凯湖的春天,比北京要晚上两个月,虽然已不像冬天那样寒冷,但一早一晚仍然是寒气逼人。五月至六月初,正值这里最忙的季节。兴凯湖这里的大米好吃,但是种水稻的活儿却是十分艰苦。每年芒种前,必须把经过培养的种子播下去,否则秋天将丰收无望。对于我们这些城里来的青年人来说,不仅播种的农活没干过,见都没见过。

那天,我们到了地里,举目一看,只见一望无垠的水田,真是壮观。再往脚下一看,让人倒抽一口冷气。水田里薄薄的一层冰在天光的照射下反着白光,顿感凉意由脚下袭来。

人拉播种机,一米多长,中间一排漏斗,两面一边一个木轮儿,木轮插满了叶片,中间有条绳子。拉播种机的人把绳子往肩膀上一套,拖拉着播种机在前面走,种子就播在了地里。这活儿看似简单,干起来却非常累,别的不说,就是光脚往水田里一站,光凉劲儿就够你受的。

那时候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带头儿的,就有跟着的。

年青时思想单纯,对工作更是满腔热忱。下乡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满脑子都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党叫干啥就干啥!

看着先到水里的人痛苦的表情,心里着时犯怵。

怎么样啊?哥们儿,行不行啊!站在田埂上的人们尽量地拖延。

够呛!你下来就知道了!

北京人有句老话:发昏当不了死。豁出去了,来吧!咬了咬牙,脱了鞋袜裤腿儿一挽,飞身跨到田里。嘿!那叫一个凉。

划割肌肤之痛,冰冷透骨之感使人倍感难受。脚下淌着碎冰,不一会儿,变得麻木没有了知觉。等一拉起播种机就更不用说了,一脚下去,稀泥有近半尺深,脚下冰水侵袭,身上自觉寒冷,逼得人们不由得的向前奔跑,劈沥啪啦,溅得浑身上下都是泥。水田根据地形高低,大小不同,短的几十米,长的一百米,两个来回儿下来人已累得气喘吁吁,但是心里毕竟不觉得那么冷了。就这样,每天要工作要十个小时以上。虽然当时没有一个叫苦的,但所有的人心里都明白,不管你是谁,也不管是哪儿的人,只要下到田里,就不可能不干。

兴凯湖的春天,天气变化无常。早晨还是晴空万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突然变天了。这里变天儿,一般先有预兆,多是扑面刮起一阵冷风,紧跟着乌云翻滚着涌了上来,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剎时间,就让你领教什么是瓢泼大雨。这雨下的,十几米以外就看不清人的面孔,密集的雨点儿砸在人们头上,让人发懵。

大家谁也没有躲的念头儿,因为知道也没处躲,况且,这时又有谁愿意当逃兵呢?大雨滂沱,天昏地暗,人们呆立在水田里,如同一樽樽石雕蜡像,任凭密集的雨点砸在身上、肩膀上,生疼生疼的。人们无奈地听凭着大自然的洗礼。

时间不长,随着头顶上的黑云散去,雨过天晴,接着依旧是阳光灿烂。沐浴着雨后的阳光,清晨的寒冷,劳作的辛苦,早已被洗刷得干干净净。

咕咕咕咕,不远处布谷鸟的叫声不断提醒着人们,今天是芒种,必须把所有的种子播撒在田里。干吧!无退路可想,大家振奋精神,拉着播种机在水田中飞快地奔跑。人们仿佛忘记了劳累,只有一个念头,把所有的种子播完。

夕阳西下,通红的晚霞,浸染天边,水田中斑驳的身影终于停了下来。这时,有人发现田埂上还有两包种子没有用完。连长吩咐大家,每人动手,就是手捧,也要把它分完。黄橙橙的种子,画出优美的抛物线,射向空中,又散落在水中,溅起了无数小小的水花。地平线上渐行渐远的红光,映照在大家古铜色的脸上。漫天飞舞的稻谷,水田里人们挥动的手臂,形成了一个多么曼妙的画卷。

咕咕咕咕,几十年过去了,每当我听到这熟悉的叫声,眼前总会浮现出那年那道风情,稻谷的种子,金黄色的种子,嫩芽白白的,纷纷扬扬的飘向空中,迎着落日的余晖,缓缓的,洒在了肥沃的土壤中。

芒种,曾让我们懂得了春不种,秋不收。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芒种优秀作文 篇3

天还没有亮,小七就提着煤油灯,用木贼草擦试铁镰刀上边儿的铁銹,沙沙地磨,偶尔,也哼几曲小调,也正是这略带吵哑的声音将桐麦村唤醒了。

东方的山头微微露点鱼肚白,割麦子的农民们就踏踩着黎明的露珠,焦急地上路了。

麦地里,挥舞着铁镰刀的人们形成一条蜿蜒盘曲的长龙,恰似一条对称优美的孤线。缓缓地,忽而迅速地向前西南的地平线上,掀起一朵朵麦浪,稍过了一会儿,小七也累了,可连个喘息的机会也没有——他们在必须在11点之前割完这片田。有时为了鼓舞"士气",会喊些简易的口号,那整齐的吆喝声,徘徊在乡亲们的耳中。

小七的效率不错,半小时后就大功告成。农民们瘫坐在地上,一大口一大口地喘着粗气,午时到了,他们的妻子用荷叶包着米饭与菜,孩子提着用瓦壶装着的肉片汤,送吃的来了,男人们狼吞虎咽地吃着,小孩们还有些想流口水呢。观刈麦中,"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不就是眼前这景象吗?

猴时已到。

割了麦,接下来便是--插秧苗,男人们负责收割、运输、打麦、晒麦、入仓。女人们负责插苗子,不过呢,小七与王大力可不想让老婆晒着,一回到家就十万火急地抽顶帽子往外跑,还弄了个丈母娘说他性格急,这一说,还把王大力说得扫兴,但转念一想,芒种忙收忙种,哪还顾得上与丈母娘多费口舌,正所谓“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头也不回,直奔田野。妇女们顶着娇阳,挥汗如雨地弓着腰,整齐而有节奏地播种着。

插好秧有一个祭神活动,据说是让来年的麦子有个好收成。

屋前的麦场上,大力扬了鞭,大声吆喝着,赶着牛在场上一圈圈地打转,一颗颗麦穂被牛牵着的石疙瘩碾压着露出了麦粒。小七头上裹着一条毛巾,用大木锨,一下又一下,向高空抛撒麦粒。晒了一整天的麦子必要赶在申时前入仓。结束后,家家户户用新的麦面捏成畜牲的模样,放点儿蔬菜调色,蒸熟,祭祀神仙。然后,全村人聚集在大礼堂,端上瓜果鲜肉,斟满靑梅香酒,虽只是小酌几杯,但乜慢慢醉去?

一声号子高昂地响起,人们开始手舞足蹈,应声相和,踏着活泼的节奏,海潮一般地往前,这海潮仿佛永无止境,天蒙蒙亮地时候,人们燃起无数火把,那古老而又深邃的歌声,从树下鼷鼠的洞穴直达无边的宇宙。插秧的这几天,像是狂欢节,没有人会去睡觉,他们燃起熊熊烈火,这迟来的庆祝,使所有人愉悦。

之后,多雨季。

春争日,夏争时,芒种节气,抢收抢种,最繁忙的节气,最辛苦的节气,也是最欢乐的节气。

芒种优秀作文 篇4

“芒种忙,麦上场”,奶奶翻着皇历说芒种快到了。看我似懂非懂的样子,妈妈说:“走!儿子,妈妈带你到大自然中感受下这个有趣的节气。”

我们来到老家曹镇,这时正是小麦成熟收割的季节,金黄色的麦穗一望无际,在微风中晃动着身体,跳着丰收的舞蹈。空气中弥漫着农作物特有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农民驾驶着收割机在田地里辛勤地劳作,收割、脱粒、晾晒、装袋。站在田边,妈妈手机放着歌曲“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吹向我的面庞……”真好看,真好听!

晚上回到家,奶奶做了手工面,带着麦香的面条很劲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吃得干干净净。芒种真是个有趣的节气。

芒种优秀作文 篇5

就在小曼谷之后,也来了。

胡子节的到来也给农民带来了欢乐和新的希望。 新的希望是在夏天收获的同时开始夏天,田野里的繁忙忙碌总是在收获后对新的希望有新的追求。 我是一个出生在城市的城市市长,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感受到胡子的特殊重要性。 或者来自一本24节气的书,对胡子季节的描述让我想起了我们通常吃的白脸馒头。

也就是说,农民利用滴滴的汗水获得丰硕的水果。农民们的喜悦是,谁不能为一年一度的夏季粮食收获而高兴呢? 在假期的业余时间,我来到城市的郊区,感受到阳光和耀眼的光芒,把光束洒在地上。我看到田野里的芒像大海,黄色,橙色,橙色。 金色的小麦耳朵在风中飘荡,仿佛在欢迎我的到来时,我的心被丰收的景象所感动。

这时,我突然想起我小时候住在农村奶奶家的情景。我的父母记得黄土回到天空,镰刀收割。就在几十年后。 我看到的是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的安慰。随着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黄成城的小麦被放进了肚子里。 田边的黄小麦被喷出腹部,装进已经准备好的农民袋里。 在收割的麦田里,飞机的声音还在隆隆作响。这是农民用拖拉机翻地的声音。

在夏天的阳光下,水分瞬间蒸发,在翻盖的土地上呈微粒状。我看到另一辆拖拉机在农业机械后面耙着光盘。 几个农民兄弟开着播种机播种,看到了这一幕。我突然意识到他们种下了未来的希望。

芒种优秀作文 篇6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种暑相连……

王老师发我一篇关于芒种作文材料,他说:明日芒种,你不觉得应该写点儿什么?

我的脑中突然闪过一幅幅奇丽的图画: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记忆忽然间苏醒过来,这是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中的文段。其实那时只是背着好玩,并不能联想这样的画面,也不能欣赏竺可桢优美的文字。今天想想,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真的是大自然的语言。

又一条短信:林黛玉《葬花词》是在芒种这日写的呢!——芒种?不是春天写的么?我疑惑。

对方马上回复,《红楼梦》第27回:“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忽然想起《葬花词》中的句子:“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读着这样的句子,不觉泪飞,心都要碎了。如此唯美,哪个学生要能写出这个,我就跪了。

我的芒种更接近于白居易的《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我出生于农村,对白诗颇有同感,小时候便是这样度过。芒种前后,学校放麦假,大家回家帮大人收麦。“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一眼望不到头的麦陇,让人内心又欢喜又惆怅。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收获田里的麦粒,哪里有时间欣赏景色?即使没放假的时候,再热的天,放学后都要去打猪草,我一个人支撑着家里的养殖业。

“芒种”是美丽的,我却很多年不理解也欣赏不了林黛玉的“芒种”。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我常常像《创造宣言》里那个东山农夫,只觉得泰山的草没有东山的多,总看不出泰山的美,单是对一个“芒种”的认识,都脱不掉农民的底子。当然《水浒传》白胜唱的那首歌我记得很清:“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个也应该是芒种前后时节。无视美,读书读成平庸的大多是我这一类人。

每到芒种时节,我更关心的是天下的农人怎么样过?这算不上先天下之忧而忧,但自己总觉有老杜“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味道。今年“芒种”,我照例关心各地割麦插秧的新闻,前日在“学习强国”栏目看到北大荒在用无人机插秧,可算“芒种”一景,北大荒的“芒种”这样,全国各地的“芒种”也没有那么忙碌了吧?忽然觉得“芒种”很美。

今年,“芒种”过后是高考,孩子们也到了人生“芒种”时节,老师们则要继续去努力迎接下个“芒种”。“芒种”“芒种”,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种地如是,育人如是——

“芒种”是美丽的。“芒种”,串起生命的序列!“芒种”,串起中国人的生命序列!“芒种”,串起中国发展的序列。

前行的“宸舆”

我是一只轮胎,曾经属于一部农用大车,而今孤零零地蜷缩在屋子的一角。

其实,也不是孤零零,虽然我与车身早就分离了,但是我的身边还有扬场的木锨,还有镰刀、手摇风箱、生了锈的铁锅……我们这些杲昃不派用场很多年了,只是我的主人比较恋旧,一直留着我们。

我的主人是个读书人,已经当了30多年的教师,鬓发都花白了。你一定很奇怪,一个读书人为什么会对农具之类的老家什不离不弃?

这,源于30多年前的农忙经历。

那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的主人还是一个大学生,满头秀发,但是精瘦精瘦的身子,手无缚鸡之力的样子,典型的文弱书生。

又是一年的农忙时节,田里的麦子已经九成熟了。农谚云:“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只是,主人那能干的父亲张罗着村里的工作,压根儿顾不上自己家里的田;母亲又犯了腰椎肩盘突出,连走路都艰难。我的主人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清晨,天边还挂着鱼肚白,主人就拉着“宸舆”——主人为我所在的农用大车命的名,据说来自王维的诗“谋猷为相国,翊戴奉宸舆”,那可是帝王之车哦——出发了。

二十多分钟后,我陪着主人在一块田边停了下来,这块田是主人家的责任田。满眼的小麦,金黄金黄的,随风西东,让人仿佛嗅到了面包的香味。

主人弓身进田,右手握着锋利的镰刀,左手拨拉着麦子,一把一把又一把……抬头、直身:瞻前,还是成片成片成熟的麦子;顾后,一堆堆的,都是主人亲手放倒的收获。

太阳升起来了。

太阳越来越烈。

随着成片的麦子由竖着到躺下,主人体力消耗也越来越大。他坐在田埂上,就着藿香凉茶,以带来的脆饼补充能量。

正午的阳光非常刺眼,汗水流进眼睛,让眼睛有刺痛感。但是,那么多的麦子还需要继续。

忽然,凉风起,天空昏暗下来,这是下雨的前兆。“麦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

主人决定暂时停止收割,开始捆缚已经割下的麦子。

然后开始装车。随着一捆捆麦子加到“宸舆”上,我感到压力越来越大。

开始有零星的雨点洒下了。主人用绳子把车上的麦子铆紧了,就拉着“宸舆”上路了。

雨渐渐大了。

我感觉到身子越来越重。主人弓身,用力,双臂青筋暴凸着,头上汗水和着雨水,只为“宸舆”向家的方向前行。但是,前行谈何容易!泥泞的路面因为雨水而泡开了,鞋子深陷泥土中,一发力,脚下就打滑……近四十分钟后,“宸舆”终于进了主人的院子。

从此,主人懂得了稼穑艰难的内蕴,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味道。

随后,主人发奋读书,以出色的成绩被县中相中。

至今,主人以“永远在路上”的姿态,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伴着“宸舆”,陪着主人,一路走来,一切都在我眼里,一切都在我心里。

芒种优秀作文 篇7

每年的芒种节,都是农事最繁忙的季节,即所谓“芒种忙,乱打场”。这个时节,正是新麦登场,石磙在麦场上被老牛拉着“吱扭吱扭”滚动,轧着小麦的时候。生命中经历的几十个芒种节,在记忆中多渐渐淡去,留下的只是很少几个。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那个芒种节,虽然至今已经60年了,我却记忆深刻。那年,麦子已经收获,黄豆也已经种下。恰逢端午节,而家里除了新收的麦子,并没有其它什么好吃的。那天上午,十几岁的哥哥带着六七岁的我下到湖里捉鱼。哥哥什么也没带,我也只挎了一只小篮子准备装鱼。我问哥哥怎么捉?哥哥没说什么。来到湖边,哥哥脱掉鞋子,卷起裤腿,下到水并不太深的湖里,我在岸上看。转眼工夫,哥哥竟然摸到一条大黑鱼。现在想来,那条黑鱼也足有两斤重。也只有一个小时多,哥哥摸到三条大黑鱼!哥哥告诉我,黑鱼一般都卧在水底的淤泥里不动,好捉。

那个端午节,我家美美地吃了一顿鱼汤泡馍。那鱼汤真鲜!那件事,也是脑海中我与比我大8岁的哥哥在一起的最美好的记忆。在之后的生活中,我与哥哥各走各路,没再有什么交集,也就没什么话题可说。这是题外话。

在此之前的另一个芒种节,反正与吃黑鱼的芒种节靠得比较近,我为家人惹了一个大纰漏——我的脚割破了。

那应该是国家实行互助组之前,土地还是自有。那天,老家的叔叔们也来了,大家一起割麦子。吃过午饭,父亲把上午用过的几把镰刀又磨了一遍,放在门后以便下午用,就去午休了。放在门后,大概就是怕小孩子乱动。他们哪里知道,我偏偏动了那刚刚磨好的锋利的镰刀。我竟然把其中的一把镰刀拿过来,把右脚放在刀口上!顿时,脚被割破,鲜血涌出!我惹大祸了!我一声惨叫,惊动了父母亲,他们一起都来了。父亲把我抱起来,母亲用高粱面朝我的脚伤处敷,流血止住了。现在回忆,当年也只是四五岁年龄。奇怪的是,父母亲并没有骂我打我或者训斥我。随着渐渐长大,记忆更清晰,也始终没有父母打我的记忆。我意识到,我的父母亲是多么疼爱我!我的右脚被割破的伤疤至今还在,它与父母亲的疼爱留在心中一样清晰。

大饥荒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已经是一个即将上中学的少年,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却吃不饱饭。但只要学校放假,我就像大人一样下地干农活,为家庭挣工分。那年的6月初,我到区中学参加升初中考试,两天后的下午回到家,田野里正是一派午收的繁忙景象。说不清是主动还是被动,第二天一早,我就下到地里,加入到大人们割麦子的行列。好在那年我考取了现在的县第一中学,并把户口迁到了学校,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从此离开了农村,再没有经历过像农村劳动力一样割麦子的生活。

大约有20年时间,与芒种节年年都是“无缘对面不相识”了。真正又过芒种节,是最近二十几年。

这些年,我数次与妻一起去农村亲戚家,帮助收麦子。说是收麦子,其实就是做些协助的活儿,比如往车里装麦子,捡落下的麦穗,摊摊场,自然,也会弯下腰割一会儿麦子。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实行,现如今的农民真的彻底从土地里解放了,他们不用再弯着腰一把一把割麦子了,自然更不需要我这个帮忙的人那样劳动了。尽管如此,芒种时节只要来到农村,还是能够感受到浓浓的农忙味儿,像“起五更睡半夜”,“泼麦摪黄豆,一天一夜扛榔头”等等,都涌满胸怀。

参加全省午收开机现场会,是我最近几年过的最“隆重”的一个芒种节。那天,在我省小麦主产区的我市,又在麦田一望无际的南照镇。下了车,立即被满眼的金黄所感染。现场会就设在地头,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早已摆开阵势,只等一声令下。果然,简短的开机仪式结束,与会的最高首长高喊一声:“开机!”各台收割机立即马达轰鸣,驶进麦海。一垄垄麦子被机器吃进,转瞬吐出麦秆,麦粒则装进机器的袋子里。这是我这个已进入老年的过来人见到的最壮观的麦收场面。

回望刚刚使用过的午收开机现场会会场,突然,那会标令我感慨起来:记得十年前参加过一次市里举办的全市午收现场会,那会标上写的是“开镰”,现在会标上则是“开机”。一字之差,浓缩了多大的时代变迁啊!今天的农民再也不用那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了。今后的芒种节会更有新意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