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题记
我四年级的时候,爷爷得了重病,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只能吃流食。
当时医院开出了一种叫“匀浆膳”的食物,从鼻腔插入一个胃管,每次这样直接打到胃里去,很不舒服;还有一种方案是静脉输注营养,副作用是味觉和胃肠动力会退化。
爸爸不忍心爷爷这样,回去从网上下载了厚厚一搨关于营养流食的资料,跟医生同学请教,开始了他的营养餐制作。爸爸提前把每种蔬菜水果的配比、卡路里值、食盐的克数、橄榄油的克数,鸡蛋蛋白的含量等一一计算好。制作过程也无比细致,为了去渣大枣的枣皮要用剪刀一点点剪掉。为了保证新鲜,每次每种只做100ml。碗中时而是鲜绿的蔬菜汁、时而是香糯的大枣红薯汁、时而是鲜咸的番茄蛋白糊。碗中日月,爸爸像一位科学家一样每天为爷爷精心制作着。
周末的一大早,爸爸就开始在厨房里忙碌。点火,蓝色火苗舔着锅底;煎鱼,鲜嫩鱼肉展现淋漓;倒水,晶莹水珠肆意溅起;配料,各色佐料鲜香细腻;熬煮,鲜美味道弥漫四溢;关火,美味鱼汤沁人心脾;盛碗,白色汤汁浓浓爱意。爸爸端起盛满鱼汤的碗来到爷爷床前,我把爷爷扶起,垫好靠背,爸爸一勺一勺慢慢地喂着爷爷,我哽咽了,这碗里浓浓的汤汁,给了爷爷营养和健康,也给了我榜样和能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爷爷的碗里也在一天天变化着,绿色的蔬果汁、浓白的鱼汤、黄色的南瓜粥,白白的米饭,五彩的炒时蔬……主治医生也惊讶这么大年纪的人没有插胃管和静脉输液,营养却得到了充分的保障。那是因为爸爸每日端给爷爷的那只晚,那只碗可以减轻不适和疼痛,那只碗可以带来温暖和力量。
碗中日月,碗中家风,碗中传承,我定铭记在心。
一天早晨,我匆匆地行走在路上,忽然一股浓香吸引了我,循味找去,发现是一家早餐店的红豆粥。那香味真浓,使匆忙的人感到丝丝愉悦。凝视着碗中的红豆粥,我陷入了回忆。
小时候的一个暑假,爸妈在城里工作,我到了农村的奶奶家里,幼小的我对奶奶吵着要吃汉堡,可她却不知道这是什么。晚上,吵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忽然从床边飘来阵阵浓香,我回过头看见奶奶笑眯眯地望着我,手里端着一碗红豆粥。“丫头,快来尝尝吧!”奶奶慈祥地说。我迫不及待的下床跑过去,拿起勺子就是一大口。“哇,好好吃啊!比汉堡还要好吃一万倍!”我惊奇地喊。我以前认为汉堡才是人间美味,没想到这红豆粥居然这么好吃。奶奶轻轻地抚摸我的头:“好吃就多吃点。”不一会,我的肚子就成了一面小鼓。
从那以后每次回到奶奶家我总是缠在奶奶的身后,吵着要吃红豆粥,而且百吃不厌。
有一次骄阳似火的中午,奶奶出去干活还没有回来。我玩累了趴在桌子上,忽然一个想法占满了我幼小的心灵——不如我自己做一碗红豆粥给奶奶吧!说干就干,我照虎画猫学奶奶做粥的样子。“砰”咚”“咔嚓”“呲”……经过艰难的过程,一碗红豆粥从水深火热之中爬了出来,真是不容易啊!但是看到疲惫的奶奶回到家中便吃上了热腾腾的红豆粥,并且赞不绝口,那时我真的感到非常快乐!
后来,我也离开了奶奶回到了城里,但那碗红豆粥却一直伴随着我。
星期天爸妈不在家,朋友来我家玩。许久后,一个朋友说饿了,于是我便自告奋勇地为大家做红豆粥。我跑进厨房用奶奶的方法做红豆)●(粥,不一会就做好了。朋友们尝了之后都露出了佩服的神情,连连夸赞。我笑着看着他们,心里想,爱的分享,爱的传递,我要把爱像红豆粥一样,传递给别人!
夏日的炎热已经消逝,红豆粥的清香随风而散,称赞声渐渐远去,而碗中的日月,碗中的爱,碗中传递爱的心成了倾泻而下的海洋球,永远在我心头跳动,灿烂明媚!
大年初一,我们来到爷爷家,还没进门,欢声笑语就已经传到我的耳朵里了。我推开门,嘴里大声说:“爷爷奶奶过年好”!“好!”随后一只大手递给我了一只红包,“谢谢爷爷”!我向爷爷鞠了一躬,我转过身来对着叔叔婶婶说:“叔叔婶婶过年好”!……,一圈下来,我的手里多了一沓红包。
我们小孩子在外面玩鞭炮正尽兴呢,肚子咕噜噜地叫起来了,我们便回家吃饭去。我们回到家,正好赶上上菜,桌子上琳琅满目,鸡鸭鱼肉一应俱全,看那红扑扑亮晶晶的红烧肉,颤巍巍的让我的眼睛离不开它;松鼠桂鱼仰着头翘着尾,好像正在跳龙门,栩栩如生;白切鸡色泽金黄明亮,小龙虾红彤彤的,举着它的大钳子似乎还在耀武扬威。阵阵香味飘过来,让我肚子的叫声更大了。我们按照长幼顺序做好,爷爷坐在中间,长辈们端起酒杯,我们也举起饮料,庆祝春节来临合家团圆。我眼巴巴等着爷爷慢悠悠地夹完后,才敢从自己面前的盘子里夹了一口菜,然后大快朵颐起来。
在大家吃饭的时候,爷爷对我们说:“我在你们这个年龄吃的是地瓜干、窝窝头和土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点肉”。叔叔说:“我们小时候吃的是馒头、煎饼和大白菜“。我站起来抢着说:”我吃过北京烤鸭、意大利面“。”我还吃过俄罗斯大列巴呢“!表妹也站起来说。爷爷感叹道:”你们这个时代真好,不用为生计奔波。可以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还能吃到全世界的美食,多作文吧么幸福啊“!
午餐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春节让我们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感怀过去,展望未来,从父辈到我们,我们吃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的窝窝头,到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美食,形式繁多。春节既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感受到亲情,也体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
一个青花瓷碗,一绺金黄的面条,浇上一碗香浓的鸡汤,点缀以香菜、葱花。青花瓷碗的蓝,鸡汤的黄,葱花和香菜的绿……色彩的交织让人心中升起占有它的欲望。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熟悉的碗中日月。
我姥爷的故乡在唐山。那里有一种叫朝鲜面的美食。虽然叫朝鲜面,但是和东北延吉的朝鲜冷面有着天壤之别。朝鲜冷面一般在冰镇后吃,微甜在舌尖旖旎;唐山的朝鲜面却是热汤面,咸香却在身心中回荡,让人回味无穷。
未加工的朝鲜面只能在唐山的集市上买到,所以姥爷每次回老家时总是不忘记给我买一大包。回到北京的第二天,他一定会早早地起床,做好朝鲜面,让一家人享用。面条柔软又富有嚼劲,虾皮的鲜,冬菜的咸,加上香油的醇香,葱花的清新,最后用香菜将味道加以调和,成就了碗中的日月。
可是现在,姥爷的年岁大了,身体状况不佳,回唐山的次数渐渐少了。那一碗承载着呵护与疼爱的面我再也没有吃到。紧不住我一天天的念叨,终于在一天,我放学回到家时再次闻到了那熟悉的香气氤氲在空气中。桌上,那个青花瓷碗赫然挺立。一碗面,一勺汤,一撮儿葱花,就这样在桌子上召唤着我的内心。先尝面条,还是原来的味道;再喝汤,依旧那么的鲜香。虽然妈妈做的朝鲜面的虾皮放得有点多,但是对于很久没有吃到朝鲜面的我来说,熟悉的味道与熟悉的亲情再一次在我的五脏六腑中回荡,使我心灵中的空缺得到了弥补。手艺的精髓便在与此。技艺的传承,让碗中的日月,再一次浮现在眼前。
暑假,我开始学习做饭。先将面条搓洗干净,并在泡发的同时开始烧汤。将提前熬制好的鸡汤放入葱圈,姜丝,冬菜,虾皮烧开,然后加入调料,香油,搅拌均匀。另起一锅,将泡发好的朝鲜面在滚水中烫两分钟,最后将面条放入碗中浇汤,点缀上葱花和香菜。朝鲜面算是做成了。虽然味道比姥爷做的逊色了许多,但这碗中的日月的传承还是得到了延续。
碗中,没有高贵的食材、复杂的技法、炫目的配料,只有食物本身的质感、美味,以及,一脉相承的亲情。对美味的渴望,源自人类的本能,但是我心中的挚爱,只有那碗中日月。
有一天,我经过小巷子,穿过花园,老远就闻到了家里传来熟悉的香味,童年的那碗土豆炖猪肉,渐渐浮现在我眼前……
自有记忆起,我似乎就天天念着奶奶做的那碗土豆炖猪肉。那时候,还不懂得一加一的我,在满村叫“妈妈”,累了就回家,饿了就吃奶奶做的饭,可是那饭并不好吃。于是我就嚷嚷着说:“奶奶,我换点别的菜吃吃吧!”奶奶道:“行,只要你不调皮,我就给你做。”
当天,我努力克制着自己,不去爬树,对大人们恭恭敬敬的,对所有的小朋友都忍让着,回到家,和奶奶说:“奶奶,我今天可听话了!我没翻墙,没爬树!您做的好吃的呢?”奶奶说马上好了。不一会儿,奶奶就把菜端上来了,香气直扑鼻子。我从未见过这么好吃的菜,不管九九八十一,拿起筷子就把那菜往嘴里塞。“哇,真香啊。”我问奶奶,“真好吃,这叫什么菜呀?”奶奶看着我如此香,笑眯眯说那叫土豆炖猪肉。我就纳闷了,这不应该是锅炖的吗?为啥是土豆炖的啊!但不管怎么说,这道菜比馒头、玉米好吃一百倍!以后,只要是去吃奶奶做的饭,我都会吃到土豆炖猪肉,因为奶奶知道我爱吃她做的这道菜。
时间像是一支箭,飞快的穿梭着。一眨眼,我从那个毛头小孩变成了一个大男孩,没变的是奶奶做的土豆炖猪肉,与我对此一如既往的爱吃。有一天下午我上完课,回到家中,正好看见奶奶在做土豆炖猪肉,她将糖当做盐洒在了锅中,我上去和她说:“奶奶,您把糖当做盐撒错了。”奶奶笑着硬是说没有。我转念一想,奶奶都六十多岁了,还在辛苦的为我做饭,我不能和她争了。奶奶做什么,我就得吃什么,而且必须认为好吃。于是我耐心的在桌前等着。不一会儿,奶奶就端着土豆炖猪肉上来了,笑眯眯的示意我尝一口。我非常庄重尝了一口,惊喜发现味道比以前更好了,这令我愕然。原来奶奶没弄错,是新学的一种做法,为了让我更爱吃。
看来,我以后的日月,是永远别想离开那土豆炖猪肉了……
臭豆腐,济南的大街小巷都有卖,一块块黄里泛金的豆腐在油里炸一小会而,捞出后撒上一把香菜,香味顿时扑面而来,让人食指大动,从此,济南臭豆腐登上了我心目中美食“NO。1”的宝座。食物,有时寄托着对一个地方的记忆。
后来,我们一家去长沙旅游,身为一名吃货,我事先查了长沙最著名的美食,竟然是臭豆腐!顿时抑制不住内心的雀跃。心里想着一定要在当地尝尝,看看和心目中济南的臭豆腐有什么不同。食物,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发展。
到了长沙的第二天,我便拉着爸爸、妈妈和妹妹去了坡子街,据说这里有长沙极其正宗的一家臭豆腐——武爹臭豆腐。我们在坡子街里找了半天,才在两幢楼之间找到了这家不起眼的店铺。看着这家店门口排成一条长龙的队伍,我瞬间觉得值了,终于,轮到我们了,我看着店员将一块块黑色的豆腐用一双很长的木制的筷子夹入已经滚烫的油中,过了一小会儿,臭豆腐已经浮了上来,像一叶叶小舟在滔天巨浪中沉浮。又一小会儿,店员迅速将臭豆腐捞到一个滤网上,然后用筷子在每块上戳一个小洞,然后灌入汤汁,再浇上制辣椒油,撒一把香菜,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臭豆腐便做成了。这么一比较,济南和长沙的臭豆腐哪个正宗自然不必多说。食物,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民风。
拿了一根竹签,我便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看着碗里那一块块精致的臭豆腐,我都不忍下口了。我用竹签挑起一个,咬了一小口,那一块豆腐轻轻滑过我的喉咙,顿时觉得***,再咬一口,一股辣味霸占了我的口腔,在我的嘴里左冲右突,我连忙喝了几大口凉水才把这股辣味压下去,我的妹妹竟然被辣哭了。在后来的几家店,我都要让店员不要放辣椒,否则对于我们来说太具有挑战性了。食物,代表着一个地方的习俗。
民以食为天,每一种食物都代表着一种感情。
吴子儒
爷爷的记忆中满是饥饿、贫穷、粮食极度短缺,碗中饭从来没满过。所以他无比的珍惜粮食。即使现在生活好过的多了,爷爷也从不会浪费粮食。
每次逢年过节,一大家子在一起吃饭之后,爷爷总是吃上几顿的剩饭剩菜。我们劝他吃剩饭剩菜对身体不好,他总是说不吃的话,就浪费了,太可惜。然后吃的津津有味,任凭我们在旁边说,他一直笑而不语,保持他的习惯。
时间一长,我爷爷这个珍惜粮食的光荣美德,也就传给了我爸爸。听我爸爸说,他小时候虽然能吃得起东西,但家里还是有点穷。因为我的爷爷奶奶是农民,所以他们要经常下田干活,爸爸要自己做饭吃。爷爷会留下固定的一碗粮食,不能多做,以免浪费,浪费粮食就要挨揍的。至于爸爸有没有因此挨揍,他没说,但我也能猜得着,肯定没少挨。
那么这个节约粮食的品德又是如何传给我的呢?小时候我不爱吃饭,只要遇到不好吃的饭菜,就会把它们挑出来,偷偷地扔进垃圾桶里。有一次,爸爸发现后十分严厉地批评我:“你为什么要把食物扔掉?你这是浪费粮食的行为,你知道吗?”我委屈的看着爸爸说:“不好吃,我不想吃。”爸爸把我拉到身边认真地对我说:“全世界每天有8。21亿人在挨饿,全球每3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将要受饿而死。中国人均耕地面积本来就小,耕地还在减少,但人口在增加,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现在我们之所以不挨饿,是因为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科学家“袁隆平”们的努力,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我们能浪费现在的粮食吗。”在爷爷和爸爸慢慢的引导下,我懂得了这个道理。虽然我没到过爷爷、爸爸那个年代,但我可以想象出来,我要好好珍惜粮食。我终于改掉了浪费粮食的坏毛病。从此,这个品德也就成了我们家的家风。
碗中的粮食来之不易,碗中日月让我们要勤俭节约,珍惜粮食!
碗中日月,各有千秋。
金华美食,各有特色。路边小摊随处可见的“烤烤饼”,似锅盔模样,馅料是梅干菜与肥而不腻的猪肉相结合,将其剁碎。将馅料同面团揉和,擀成面饼。面饼极薄,能够透过淡白色的面看到其中的梅干菜。把面饼贴在泥炉边,烤上七八分钟,香喷喷的烤烤饼出炉了,我和哥哥们人手一个,“咔哧咔哧”地将它吃掉。炉中日月,与家人分享更加香脆。
一年除夕,我与母亲在金华锁园村度过。临近傍晚,奶奶和姨姨准备做些小馄饨让我们填下肚子。拌好馅,和好面,一切准备就绪。将馅料置于馄饨皮上,两角对折再对折,变包出馄饨。馅料是金华专属的,榨菜豆腐还有肉丁。馄饨下锅,在锅中放入紫菜,还有掰成许多段的油条。过些时候,便出锅了。我与哥哥们一人一碗,他们狼吞虎咽吃完,我细细品味美食。锅中日月,与家人畅享更加鲜美。
除夕夜。一大桌子的饭菜,都是南方的菜肴,有素炒莴笋,清蒸田鱼……摆在最中间的,是白白胖胖的馒头,上面印有“福”字。摆在馒头旁边的,是梅菜扣肉,肉香浓郁,肥而不腻。当馒头夹上这梅菜扣肉,便是金华新年时最有特色的一道菜。桌上日月,令人垂涎欲滴。
“开动吧!”爷爷的号召如解封咒语一样,大家纷纷开动。奶奶见我“抢”不过哥哥们,连忙给我夹了两块鸡翅。屋内其乐融融,香味飘飘。“秀一!这个给你!”二哥将最后一个馒头递给我,我接了过来,用筷子把馒头开一个小口,再把梅菜扣肉塞进去。大大的一口下去,软软的发面馒头和香香的肉肉尽收嘴中,好不满足!几口便把馒头吃干抹净。妈妈看我嘴角残留的梅干菜,笑着替我擦去。我看着盘中的菜肴越来越少,大家碗中的饭菜像小山一样堆起,心觉:原来这就是过年啊。碗中日月,与家人团圆更加美味。
碗中日月,各有所爱。日月常在,亲情常在。
“岁月在碗中,碗中有日月。”碗象征着什么呢?大家都说民以食为天,并且在干活时也称为“干活路”,找工作也称之为“找饭碗”,说明了中华民族对“吃”是很看重的,在中国人民看来,“饭碗”就是自己的生命,他干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事——吃饱饭。这个愿望是不是很微不足道?我们或许会说他没志气,可想想以前闹天灾的时候,就可以领会到粮食的重要性,包括现在许多人也在为吃饭发愁,因为吃饭是要花钱的,以前也是要劳作才可以吃得上饭。
现在大多数人能吃饱饭是因为袁隆平爷爷发明了杂交水稻,是因为人民勤劳务农,是因为中国独立自强。
想想以前红军长征的时候,翻雪山、跨草原,条件是多么的艰苦啊!许多人都是因为吃不上饭饿死的。
我记得有一位红军战士带着士兵,连着对抗了日军几天几夜,异常勇猛,在“弹尽”的时候,他们摔碎了枪,与敌人肉搏,最后英勇就义。连日本人都坐不住了,将他们的遗体进行解剖,发现他们的胃里全都是草根、树皮和泥土,日军也懵了。他们不知道一个连粮食都没吃的人是怎么和日军大战,并且让自己损失惨重,究竟是怎样的精神支持他们忘我的战斗。
是他对祖国的热爱,是他对人民的热爱,是他对党的忠诚。
在抗美援朝的时候,一位士兵蹲在防空洞里,吃着“炒面”,就着雪,当记者问他为什么来这里战斗,愿意受这等艰苦环境的折磨时,他说:“我们在这里吃苦,可是我们的老百姓不用啊,他们想吃点啥就吃点啥,想唱什么就唱什么,所以我们受点苦并不算啥,因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也是我们的意愿。”
朋友,珍惜你手中的饭碗吧,它是无数的英雄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拼死换来的。现在我们安居乐业,可是我们得饮水思源,知道我们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您的饭碗,它代表着革命的胜利与中国的崛起。
母亦然
在之前的封建时代中,大部分人仍旧也是普普通通的平民阶层,想要每天都吃的足够饱对于他们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甚至有时来一场天灾人祸,兵荒马乱这衣食无忧几乎也就成了一个奢望。更别提来了一个暴君,那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毁天灭地的灾难了。所以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很有可能靠父母全年无休的工作才能换来每天热气腾腾的白米饭。
不过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必须用命去搏才能换来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毕竟现在的中国已经快实现小康社会了。不过还有不少华夏同胞依旧过着食不果腹的痛苦日子。仍旧还有不少农民顶着烈日或是寒冬为我们服务。
可是现如今,虽然还有不少人过着这么艰难的日子,却还是有不少作文吧家庭生活过得还不错的人,每天把一些剩饭剩菜随意丢弃。其中还有不少人在饭店点十个左右的菜,却仍旧有起码五个菜几乎没怎么动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点这么多菜吃不完,就变成了一些富人的常态,这是多么令人可恨的事!
现如今中国政府强调多次光盘行动,可现在却仍旧有很多明明可以吃的食物被大肆浪费。这是多么的对不住那些为了我们生计而辛苦劳作在田间的农民,那些还有那些可怜的食不果腹的穷困家庭。
现在那么多人和封建社会的肆意浪费粮食却不给平民百姓食物的暴君、皇族子弟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毕竟从小学学的“粒粒皆辛苦”并不是一个儿戏。现如今年轻人为了那变态的虚荣心不知伤害、丢弃了多少由农民辛苦劳作出来的粮食。
虽然有不少人随意丢弃粮食,可是现在也有大部分人会珍惜每一个由农民辛苦栽种出来的粮食。他们会在饭店暂时只点几个菜,不够再点的珍贵品格。尽量少浪费一些粮食,还真心感谢那些农民。这才是中国同胞该拥有的珍贵品质。
坚决不浪费每一粒粮食,这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每个中国同胞都该拥有的信念。因为我们知道碗中的每粒粮食,是农民们辛苦劳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