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最著名的景点就是兵马俑了。兵马俑坑的规模非常宏大,共有三个俑坑,一号坑最大,里面的兵马俑最多,二号坑和三号坑在一号坑的两边,都比较小。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西安兵马俑(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今天,是我来到西安的第三天。
今天,我将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在西安、在世界颇为著名的旅游景点——秦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东6公里的西杨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园中最大的一组陪葬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
出土的各类陶俑,按照不同身份分为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等几个级别,其服饰、冠带、神姿各不相同,千姿百态,几千件俑没有一张相同的脸。
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最伟大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下车,我便飞奔着进入大门,没想到,进去后,我就愣在了原地:这什么情况啊?怎么都只有花花草草呢?兵马俑哪去了?
就在我感到疑惑不解的时候,翻开地图,一看:哦,原来我们现在在外面的花草世界呢!博物馆还在中间啊,看来我们要先走一条“画卷”了。
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我们终于来到了兵马俑的门前。”啊,妈妈到了!“说完我立刻飞奔进去,我进去以后,又定在了原地:这些兵马俑形态各异,将军俑威严耸立,目视前方,好像正指挥着千军万马奋勇拼杀,武士俑手持兵器表情凝重,整装待发。
我仿佛听到了战马嘶鸣、杀声阵阵。
有的忧心忡忡,紧锁双眉,好像在思考如何反败为胜;有的喜笑颜开,好像想出了一条绝妙的计策。
有的大发雷霆,怒发冲冠,好像要冲上去把敌人一举歼灭;有的面色凝重,好像在思考重大问题。
我被震撼住了。
我的心在颤动,为古代工匠高超的记忆而颤动;我的心在呐喊,为这强大的气势而呐喊;我的心在自豪,为祖国拥有这样的伟大奇迹而自豪。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了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的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希望秦兵马俑能一直流传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好好地欣赏吧!
教学预设目标:
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演绎、归纳、诵读等方法,理解课文中“栩栩如生、威武雄壮”等词语的意思。学会辨析多义词“临”在文中的意思。
2、读懂作者是从军阵、神态两个方面来写秦始皇兵马俑的,并且理解第三自然段的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的顺序。
3、通过演绎重点词、品读、比较等方式,感悟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尝试进行课堂小练笔。
4、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从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
20世纪50年代,在西安,出土了一处具有0多年历史的文物。这处文物一出土就震惊世界,法国总统希拉克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举世公认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今天,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近距离地观赏这个奇迹——齐读课题
2、解释课题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者陶制的木偶。指名尝试解释课题“秦始皇兵马俑”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交流反馈
1、自由读课文
要求:将课文读准读通,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2、交流反馈
(1)指名交流难读的字词。随机正音:气氛、背负等词语。
(2)投影出示:“临”的解释,辨析多义词“临战”的意思。
(3)交流:第三、四自然段分别从军阵、神态来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兵马俑军阵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哪句话概括了这个特点?
2、引读分述句,感受兵马俑的阵形。
出示军阵图,教师指图,学生读相关的语句,教师读结尾的句。
3、理解顺序,完成课后第三题
投影出示,讨论解决
4、朗读,表现威武雄壮的军阵。
5、采用分——合——分的读书方式,表现整段的结构。
过渡: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我们已经十分强烈地感受到了兵马俑军阵的威武雄壮,让我们走近些,再走近些,去细细地、近距离地观察这些兵马俑,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气息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小节,说说近看兵马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引出总起句
2、解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3、联系具体的句子,感受“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读句,说自己的理解,随机理解相关词句。
4、比较分述的三个句子,发现在句子的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写外貌和神态,再者的猜测和估计)
5、通过引读、换词等方式,感受“也许”“可能”“似乎”等词语的表达作用。
6、出示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卡:总共有8000多个兵马俑;按照身份,可以分为将军俑、武士俑等。
出示图片,讲解:8000多个兵马俑,个个都是那样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这真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7、选择一种兵马俑,练笔: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尝试写一个兵马俑。
8、交流、反馈。
五、
1、引读最后一个小节,感受语言的准确。布置第二节课的学习任务。
2、出示拓展资料,引导课外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重点 运用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边揭题边审题。
秦始皇谁知道? (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赢,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 (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马俑又指什么? (古代瓷制成的兵马殉葬的偶像。) “秦始皇兵马俑”你们是怎样理解? (秦始皇安葬时所陪兵马殉葬的偶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音,理解义。
音:膘俑铠栩
形:镌铠
义:门楣铠甲栩栩如生虎视眈眈屡建战功膘肥体壮箭囊慕名而来包抄
2.默读全文,考虑课文是从明6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划出课文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
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
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
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
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什么? (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结合简介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时间和地点及其它情况。在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陵墓,规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三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逼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
兵马俑的出土在我国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几段,说说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节、二、2—4节,三、5节。
(段意见课后第2题。)
三、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理解单元学习提示,理解。
2.运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
四、课堂练习:练习册1—4题。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⒈根据意思写出有关词语。(可书面练习,出可抄在小黑板上。)
①竖着耳朵,瞪着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
②形容生动逼真,同活的一样。( )
③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着。( )
④绕到敌人侧面或后面进攻。( )
2.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由讲,指名讲。并要求同学讲出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板书壮观阵容神态
二、课文第—大段
(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极为壮观,课文哪些词语表示出来?
(用小圆圈在文中圈出。(闪闪发亮镏金大字宽敞明亮足足两个足球场半圆形没有柱子)
2.为什么这些词语写出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壮观。门楣上镌刻着大字。
①门楣上镌刻着几个闪闪发亮的镏金大字:“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里面大厅很大。
②里面是—个宽敞明亮的大厅,足足有两上足球场那么大。
3.有表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这段的观察顺序是一从外到内。
5.总结学法:划出重点词体会理解义有表情朗读理观察顺序
(二)运用刚才的学法,自学下面的自然段。
1.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课文从哪些句子和词语表达出来?
为什么这些词语写出了兵马俑的威武雄壮?结合看图理解。(精锐的前锋,从队列数量、衣着、动作、佩戴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步兵、骑兵、战士,也从衣着,队列、数量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侧翼和后卫的作用,队列、朝向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
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这一段构段用的是什么方法?作者观察兵马俑又是按什么顺序的?
(构段:整体一局部一整体) (观察顺序: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
(三)同学自学第.四自然段,完成表格。
┌─────┬──────┬────┬────┐
│ │ 老战士 │ 新战士│ 战马 │
├─────┼──────┼────┼────┤
│外貌(外形)│ 留着胡子 │束着头发│膘肥体壮│
├─────┼──────┼────┼────┤
│ 神态 │ 虎视眈眈 │一脸稚气│竖耳瞪眼│
│ │神情十分严肃│ │严阵以待│
└─────┴──────┴────┴────┘
(四)读最后一段话,考虑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1.“沉睡两千多年”一说明兵马俑从殉葬在秦始皇陵墓里到1974年被发掘,讲明埋藏的时间长。
2.“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重大发现”已经说明这个发现的意义,所在,前面再加上“最为”说明这个发现对考察古代历史的价值之大。
三.总结课文。
1.有表情地朗读全文。
2.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写兵马俑博物馆,从外写到内。写威武雄壮的阵容,从前锋到步兵,骑兵、战车到侧翼和后卫,整个兵马俑充溢临战气氛。写兵马俑神态,分类描述。老战士、新战士、战马的神态栩栩如生。
和板书:
门楣 馏金大字
秦 博物馆:
始 大厅 宽敞明亮 两个足球场大
皇 前锋 3列 210个 穿 持 负
兵 阵容 步兵 骑兵 战车 穿 路 临战气氛
马 (威武雄壮) 侧翼 后卫 防止
俑 老战士 虎视眈眈十分严肃
神 态新 战士 —脸稚气
(栩栩如生) 战马 竖耳瞪眼严阵以待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第3题和练习册第5题的填空题。
参考资料:
三、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是从兵马俑坑的面积,威武雄壮的军阵和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三个方面来介绍的。
2.第2题:课文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的威武雄壮的阵容与栩栩如生的神态,指出它的出土在我国考古史上是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第3题:(1)③(2)③。
兵马俑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西安是临潼县,3个坑以品字形排列。
三个兵马俑坑里共保存着8000多尊陶俑和陶马,它们神态各异,形象逼真。陶俑有的手持兵器,有的断胳膊断腿;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还有的闭嘴静立。其中只有一尊陶俑身上有一点点的颜色,他半跪在地上,精神抖擞,虎视眈眈。游客看着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陶俑和陶马,怎么不会赞不绝口呢?
兵马俑里不仅有陶俑和陶马。还有两个做工精致的青铜马车。一号车在古代称为立车,又名高车或戎车。它是由3064个零部件组成,车上装备齐全,有弩机、剑、盾牌,应有尽有,它就相当于是现在的警车,用来保护后面的二号马车。二号马车它叫安车,它专门是给主人坐的,不管谁看上去都会觉得它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富丽华贵。这组马车还被称为青铜之冠和国家瑰宝。
兵马俑里面还有一部分文物——兵器,其中在兵马俑一号坑里有一把硬度高,光洁度高,异常锋利的宝剑。这把剑可以用削铁如泥来形容,因为它一下子可以划破19张纸,没想到在地底下深藏2200多年的宝剑还能如此锋利!
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我们国家的历史瑰宝。这里的每一尊陶俑,每一尊陶马都是我国秦朝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今年暑假,妈妈带着我观看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在西安的临潼出土,现已经开挖了四个坑,前三个坑有50个篮球场那么大,第四个坑是粮草库。
走进一号坑,我站在高处鸟瞰,想:真不愧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只见一个个士兵排得整整齐齐,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士兵俑形态各样,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想念家乡的亲人;有的手拿长矛,好像战斗打响了,随时为国家牺牲;有的挥舞着手脚,好像在和敌人生死搏斗。所有的俑都有一米八以上,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告诉你把,因为秦始皇很高,他把兵马俑也建得很高,希望所有的人都听他的话。
站在最前面的是将军俑,他手拉着手,表情严肃,好像率领着军队南征北战。再仔细一看,发现他的鞋子稍稍弯曲,古代的鞋子越弯,官就越大,"趾高气扬"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那秦始皇的鞋子不是翘到天上去了吗?
站在将军佣后的鞍马骑兵俑,带着一匹河曲马,这匹马是经过严格训练挑选出来的,是一匹宝马良驹。牵马的士兵头带布帽,身上穿着铠甲,眼神里充满着自信,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的勇士。只要号角一响,他就跳上战马,随军冲杀。
秦兵马俑,以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雕刻技术引来了众多的中外游客,体现了秦兵百万、战车千乘的景象。
那一年的夏天,我去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
夏季,奇热无比,可我却很安静,汗珠一点点地往下滚,落到了衣服上。
我们进去后,只见成片的兵马俑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有的左手拿着戈,右手拿着盾牌,有的站着军姿,有的躺在地上,因为腿断了。有的面孔发绿,还有的没有兵器。它们排好了队伍,那场面真是壮观。接着我们又去了三号坑。那里可算是精华部分了,那里的兵马俑有的戴着官帽,有的披着铠甲,是将军的还有牵着长着牛角的马。所有的兵马俑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单眼皮!我猜测:秦始皇是不是单眼皮呢?
我们又去了博物馆,博物馆内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如:青铜车,青铜马,它们都栩栩如生。青铜车有很多样式,有古人夏季的车,上战场时将军用的车……青铜马非常巨大,许多地方都氧化了,但依旧不减当年的风采。可真酷呀!
看了这些壮观的景象,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感叹:“啊!我们古代人民真有智慧,他们真伟大,我为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