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xx,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旅行服务公司xx高铁餐饮管理分公司副总经理。他带领团队不断丰富高铁餐食品种,推出17项技术革新和小发明,荣获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及局集团公司最美工匠、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从瓜子、花生、火腿肠,到大虾、肥牛、鳗鱼饭,中国高铁实现“从追赶到领跑”,高铁餐饮也不断迭代升级,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旅行生活。
他为旅客倾心送上美味餐食,积极攻关高铁餐食课题,用心守护旅客用餐安全;他参与并精心打造xx“高铁中央厨房”,使所在企业成为全路首家获得国际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体系HACCP质量认证和ISO22000认证的食品企业。他就是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旅行服务公司xx高铁餐饮管理分公司副总经理姜xx。
精钻细研“家”的味道
10月21日12时许,G206次列车上,旅客吕女士用手机在“掌上xx”小程序下单的“海珍品套餐”被送到座位。揭开包装,鳗鱼、腰果虾仁、红焖牛肉等菜品香气扑鼻,吕女士先拍了照片发朋友圈,然后惬意地品尝起来。
这款广受旅客欢迎的“网红套餐”正是出自姜xx团队之手。近年来,他们坚持精品理念,精钻细研,不断丰富餐食品种,满足旅客多样需求。
姜xx带领团队立足xx美食特点,深入xx各大菜品销售市场、各大线路高铁动车调研,对旅客餐饮需求及当地菜品销售情况、季节餐料变换情况等要素进行分析。
着眼提升高铁餐饮生产工艺,他们潜心推出特色套餐、时令套餐、营养套餐、普通套餐四大套餐,极大丰富了旅客的餐食选择,打造出高铁餐饮“家的味道、家的感觉”。
“开发新菜其实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姜xx说,当初尝试研发红烧排骨盒饭,结果把排骨全都炖烂脱骨了,根本没法用。后来经过反复尝试,采用先“蒸”后“淋汁”的方法,才将排骨完好无损地放进饭盒。
“试错”也常有意外之喜。一次,姜xx在涮火锅中得到灵感,打算尝试研发肥牛盒饭。一开始团队并不看好,但在姜xx的坚持下,肥牛盒饭试吃版出炉,大家品尝后都赞不绝口。随后,他们丰富汤汁种类,研发出金汤肥牛、麻辣肥牛等多种口味,一经推出便广受旅客喜爱,成为高铁餐饮的主打产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高铁餐饮关乎中国高铁的声誉和形象,不能有半点马虎。”姜xx从食品安全的源头抓起。食材通过正规渠道向社会招标,采用优质原材料。他们还专门建设了品控室,对原料农残进行化验,同时对盒饭进行抽样检验,把好食品生产安全关。
姜xx紧紧抓住周末、暑运、小长假等黄金期,特别是打响“两坚守两实现”攻坚战以来,他带领团队结合线路地域特色,研究优化配餐方案,进一步丰富配餐品种,提高餐品销量,努力增收创效。
他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出鳗鱼饭、麻辣大虾、酱牛肉、熏鲅鱼、海带面等36种特色美食,口味从咸鲜、麻辣拓展到金汤、酸菜、咖喱等,融合川菜、湘菜以及日式料理的特色,让旅客在高铁列车上就能饱尝天下美味。
“精心精细精致、品味品质品牌”和“食品安全大于天”的管理理念,让xx高铁餐饮管理分公司成为一流餐饮管理企业的标杆。该公司连续保持了“食安山东”年度示范企业称号。姜xx因在行业内表现出色,被授予“中国饭店协会”食品安全管理师、中国美食营养师等称号。
创新提升餐食品质
做好高铁餐饮是门大学问。与平常做饭不同,在高铁动车上,盒饭经过微波炉二次加热后,要保持营养和色彩不流失,这是一大难题。
为此,姜xx将食材搬进研发室,邀请100多名体验者对菜品进行品尝和投票,根据食客的切身体验,对高铁营养餐使用的菜品和工艺进行改进。
与此同时,姜xx带领团队积极破解“锁绿”难题,通过速冷方式锁住食品的营养和色彩,进一步提升套餐的色香味。由此,食材选用的范围大大扩展,高铁旅客的菜单中又多了西蓝花、莴苣等绿色蔬菜。
工艺流程的优化更是高铁餐饮美味的保证。“熟练工1分钟可以处理近30条小黄花鱼,平均每条鱼不到3秒。”姜xx介绍,他们针对小黄花鱼、海昌鱼等海鲜特点,规范剪鱼时的下剪位置、下剪深度、处理标准。
此外,他还根据食材特点规范食品加工工艺流程标准,推出三步焖米法、分装定量勺、分拣台等17项技术革新和小发明,解决了封膜技术参数校订等问题,极大提高流水线生产效率。
与供应高铁用餐的冷链不同,热链要保证餐品温度,对出餐、配送的速度要求极高。2017年,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在xx国际会展中心召开,27000份热链盒饭订单落在了姜xx等人的肩上。“必须在盒饭装好之后2个小时内送到客户手中。”对此,姜xx团队专题攻关,完善热链套餐的生产模式,攻克了热链盒饭生产工艺、生产品类、生产流程等难关,顺利完成会议配餐任务,迈出了走向社会市场的第一步。
“高铁中央厨房”冷链盒饭的生产工艺,需在冷却区使用YW300隧道式网带单体速冷机和SW150隧道式网带单体速冻机。职工每日在低温环境中工作,虽然配备了暖手套、护膝、棉衣等保暖用品,但仍然治标不治本。
姜xx决心进行技术革新,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他成立攻关小组,经过多次试验,在两台冷却机隧道口处加装封闭装置,减少冷气外泄,给现代化流水线戴上一个有科技含量的“口罩”,既解决了冷气直吹的问题,又极大减少能源消耗。
2013年,姜xx所在的公司通过了QS(现称SC)认证,之后又顺利通过国际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体系HACCP质量认证和ISO22000认证,成为全路首家获得此认证的食品企业,69项营养套餐生产标准被山东省卫生厅定为“调理盒饭”行业标准。
倾力打造“高铁中央厨房”
10月18日,在xx“高铁中央厨房”内,生产线稳步流转——海昌鱼炸酥出锅、米饭焖熟备用,烹饪好的食材经过分装、打包、检验、速冷等环节进入冷库。
姜xx跟其他员工一样,包裹在严实的防护服里,只露出一双眼睛,熟练地复查流水线上的盒饭,做入库前的最后抽检。
“别看我们这条流水线仅30多人,日产量最高能达到16000份。”从生产车间出来,46岁的姜xx介绍道。
2017年,xx“高铁中央厨房”在运营投产4年后迎来首次扩能改造。施工时间仅有1个月,任务繁重,姜xx始终盯控在现场,协调大型设备入场及现场施工作业,对包装套餐冷却隧道进行优化改装。双胞胎儿子打来视频电话:“爸爸,你啥时候回家?想让你陪陪我们……”看着视频里的孩子,姜xx忍不住哽咽。
扩能改造也带来了该公司餐饮产品的全面升级。他们不断拓展团餐热链配送市场,陆续承办了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日兰高铁日曲段开通、潍莱高铁开通等重大活动的配餐服务,热链业务逐步成熟。
2020年下半年,严防境外输入成为战“疫”重中之重,姜xx团队承担起xx市区入境人员隔离餐的热链供应服务。为保证疫情防控万无一失,他们配置了臭氧离子发生器等消毒设备,每天晚上利用臭氧进行二次杀菌,为高铁餐饮上了双保险。
如今,xx“高铁中央厨房”每日套餐产量从2013年公司成立之初的2000份攀升至8000份,最高时可达到12000份,推出的各类套餐得到广大旅客和社会团体的高度认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姜xx荣获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及xx局集团公司最美工匠、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我会始终站在高铁餐饮第一线,为旅客提供更多的美食美味,不断提升旅客出行品质和幸福感,为旅客出行更温馨、更美好贡献力量!”姜xx说。
姜xx用心探索“家”的味道
创新打造“舌尖上的高铁”
一道道美食
为旅途增色
让体验升级
2008年,一座隧道开工建设,一位青年大学生毕业。走出兰州交通大学校门的韩xx,来到xxxx大山深处的大理至瑞丽铁路大柱山隧道中国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建设工地。原计划只有几年工期的建设项目因为施工难度不断延期。打通“世界最难掘进隧道”成为建设者们的执念,韩xx坚守在横断山区,和隧道一起“成长”。
12年后的2020年,超级工程大柱山隧道贯通,“技术小白”韩xx也成长为出色的铁路工程师。12年的青春、在大柱山隧道里的4000多天,执着、理性、乐观、自信的韩xx成为这个时代铁路青年美好形象的代表。
韩xx
中共党员,中国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曾获得中铁一局集团杰出青年、xx省劳动模范、xx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12年,青春无悔
横断山,路难行。位于四川xx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的横断山脉,是世界上最年轻、最险峻的山脉之一。
滇缅公路、成昆铁路,百年里中国人在横断山以生命筑路。被联合国称为“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从横断山脉边缘通过,而2008年开工建设、330公里长的大瑞铁路,穿越横断山脉。
2008年的一天,汽车在山路上颠簸着开向大山深处,韩xx带着简单的行李住进了半山腰的工棚。第二天清晨,他戴上安全帽来到大瑞铁路建设现场,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远方,他的同龄人正穿着白衬衫走进城市里的办公室。然而,对他来说,更大的人生考验还在路上。
大瑞铁路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完善路网布局、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项目之一。作为中缅铁路通道的重要干线,大瑞铁路连接南亚、东南亚国家,推动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开通后将结束xx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
从横断山脉腹部穿越的大柱山隧道是大瑞铁路全线最高风险隧道,其恶劣的地质环境让建设工期从最初的5年半先是调整为8年,后又调整为13年,足以见得项目推进之艰难。
大柱山隧道一共穿越12条断层,在燕子窝断层,韩xx和同事们24小时轮班施工,26个月只掘进了156米,平均每天掘进约20厘米。
“在其他地方,用手指抠都能抠这么长……”韩xx说。然而这里是横断山脉,地质复杂程度超过了建设之初的预想。
在大柱山隧道里,有些区段温度在40摄氏度以上,尽管放有冰块降温,但待2个小时以上,人的体力就会大幅消耗。7座抽水站的56台大水泵接力抽排隧道内部涌水,地质带来的涌水、突泥频繁发生,建设中的大多数时段,建设者们都在应对和清理突然涌出的大水和泥浆。
xx市xx区水寨乡平坡村,奔腾不息的澜沧江边,时间一年年过去,韩xx和同事们住的彩钢板房老化了,重建又重建……
打通全长14484米的大瑞铁路大柱山隧道,是韩xx的执念。
身边年年有人离开。“我也想过离开,可是这条铁路肯定得通。与其留给后面的人,为什么自己不成为那个打通的人?”对于坚持,韩xx这样解读。
在努力打通大柱山隧道的第9年,一篇来自铁路记者的报道这样写道:“火车只需7分钟就能穿越14。5公里的大柱山隧道,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7分钟的畅通……要付出13年的青春。”报道一推出就被几十家媒体转载,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网络热点。
韩xx的这份执念和坚持在2020年4月28日8时36分收到了回报:大柱山隧道全隧贯通。
一座隧道,12年,韩xx和他的同事们从青春年少到鬓生白发。青山之中,这一份青春无悔如此震撼。贯通那一刻只有欢笑,没有艰辛。
掌子面,炼就真金
“水深火热”是大柱山隧道广为人知的施工环境。受澜沧江断裂带影响,大柱山隧道的涌水能轻松灌满21个西湖。这种围岩裂隙水最高涌水量可达每小时3300立方米,最大水压3兆帕。可以打透岩石的钻头,在这里有时竟然打不进去。“硬岩富水”四字,形象描述了施工地段的地质特点。
韩xx和同事们在隧道掌子面水平钻孔,放入防水工业内窥镜对探孔内出水点、岩性进一步观察判定,制订了“远水近排、泄水降压”的施工方案。
在涌水掌子面附近,韩xx满分作文网和同事们打出50多个泄水孔,每个孔长50多米。总长度超过2500米的钻孔成功将掌子面涌水量从每小时3300立方米降至每小时150立方米,水压从3兆帕降至0。2兆帕。硬岩富水段顺利实现带水作业,掘进工作快速推进。硬岩富水段的这一泄水降压工法在大瑞铁路其他隧道得到了推广应用,并被评为省部级优秀工法。
韩xx认为,现在再面对横断山脉的断层,已经有许多方法可以处理。“开始时我们太没有经验了。经验是在处理现场问题中积累的,特别珍贵、有用。大柱山隧道就是我的另一个大学,我在这里学习了10多年。”
韩xx和同事们自行设计加工了隧道二衬混凝土喷淋养护台车,接通水源后不需要持续盯控;自行设计加工了单线铁路隧道仰拱背模,破解了单线铁路隧道空间狭小、仰拱及二衬矮边墙一体浇筑的难题。
对断层施工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效的处理方案和横断山脉地质特点深度思考总结后,韩xx主持编写了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断层处理中采用的多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
隧道里,技术人员需要经常穿过“水帘洞”般的地段到掌子面查看围岩地质及出水情况。即使穿着雨衣,韩xx每次也会全身湿透。这些地下水只有18摄氏度左右,他的身体每次都要承受冰寒的痛苦。
施工记录里写道:一次掌子面突发管涌,掌子面可能整体失稳,必须尽快使用袋装水泥封堵。现场作业人员不愿靠近,韩xx抬起一袋水泥第一个冲到管涌位置。现场作业人员随后加入,最终化解了这次险情。
回忆这次险情,韩xx说:“现场作业人员不敢靠近,是因为他们不懂地质情况,无法综合判断,担心人身安全;我懂、我能判断,所以我才敢冲上去。这不是我有多么大无畏。要冲上去,首先要确定人身安全没有问题。排在大无畏前面的,一定是‘安全第一’!”
这位“80后”技术带头人在施工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智慧、理性、冷静和担当,留在了许多建设者的记忆里。
“兄弟团”,共克难关
“大柱山隧道的建设驻地在大山里,最近的集镇在8公里外:那是一条只有100多米长的小街,刚来时只有几个杂货铺,现在已经有小超市了。我最怕深夜手机响,手机一响,一定是现场有麻烦事了;机械日夜不停地轰鸣,人在隧道里常常不会想到隧道外的事情;一年回家乡乌鲁木齐一次,那里有父母、妻子,平时最怕知道他们生病;哪有什么娱乐,根本没有多少空闲的时间……”
韩xx的语气里总是透着一种轻快,说上面这些的时候也不例外。
一个地方、一座隧道、10多年,为什么你能如此?面对记者的提问,韩xx说:“不是我,是我们。我是我们。”然后,他说出了姜栋等一大堆名字。这些人都是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
“不是我一个人,我们都在这里。因为粗线条、乐观,所以我们才能坚持下去,隧道才能尽快打通。”
“我大学毕业就来到这里,一待就是10多年。也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辛苦,许多人比我更辛苦、更有压力……”
韩xx一次次强调。
在铁路建设现场,“兄弟”这个词常常听到。在大柱山隧道建设者的口中,这个词出现得更频繁。从开工到现在,进入第13个建设年头,青山和隧道中的并肩携手,漫长的建设时间和一次次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施工困难,让他们成了感情深厚的血肉“兄弟团”。
现在,大柱山隧道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大瑞铁路共有40多座隧道,大柱山隧道通了,大瑞铁路开通运营就胜利在望。
大柱山隧道贯通后,建设难关渡过、“兄弟团”被打散。作为技术精英的韩xx被分派到其他建设项目。
在大柱山隧道,韩xx心怀“一定打通隧道”的执念,从见习生到技术员、隧道技术主管、工程部部长、总工程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隧道工程技术管理者。“80后”韩xx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给了大柱山隧道,而大柱山隧道也给了韩xx非同寻常的回报。那段经历带来的成长,已让他在新的工作中成为同龄同业者的楷模。
青春只有一次
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韩xx将宝贵的12年青春
奉献给了大柱山隧道
奉献给了中国铁路建设事业
他以“80后”的智慧攻克了难关
并将以理性、严谨、抗压、乐观
迎接新的挑战
徐xx,中共党员,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机务段运用科机车调度员,他先后获得xx省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等荣誉,入选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百千万人才”工程专业带头人,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人在台中坐,故障千里除。”说起徐xx,同事们总把他比作秦末汉初运筹帷幄的谋将张良。手里的电话,就是徐xx处置故障的“指挥棒”,他只用几分钟就能准确诊断出机车故障原因,并及时指导机车乘务员排除故障,确保机车安全运行。
40年来,他熟练掌握了9种电力机车的故障处理方法,推出“立听诊、明故障、准部位、快排除”工作法,“徐xx110工作法”在局集团公司广泛应用。
从业零事故
严守安全是他的信条
1981年12月,17岁的徐xx成为一名火车司机学徒工。穿上铁路制服,登上梦寐以求的机车,这名年轻的学徒工,萌生了更大的梦想。
熟记一组组线号,熟悉一个个联锁,理清一条条电路,辨认一个个部件……一有空闲他就钻进机车,白天练,晚上也练,从每个零部件的名称到尺寸限度,从检查的顺序到故障的查找,他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记忆、练习。
为了早日熟练掌握机车操纵要领,他一点一滴地学,一本书一本书地啃,跑车时,乘务包里总是装着书和笔记,一有时间就拿出来学习。他告诉自己,火车司机安全责任重大,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都系于手中的闸把,想要干好这项工作,必须刻苦再刻苦。
经过无数次的挑灯夜战和对自己始终如一的严格要求,徐xx逐步从学徒成长为一名称职的机车乘务员。在岗位上,徐xx和搭档没有一次简化作业、放低标准,每一次都按标出乘、安全退勤,在担任机车乘务员的18年中,从未发生过责任行车事故。
2002年,徐xx先后担任机车保养指导和专检组工长。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无论严寒酷暑,每天都要登上20多台入库机车检查,将每台机车的电器、线路、代号等记在心中。经过刻苦钻研,他牢牢记住各种型号机车的电器安装方法和控制电路接线的准确位置,提升了一般常见故障的应急处理能力。
一台机车电路几千条,条条在心里有本账。经过长期磨炼,他可以熟练地画出各型机车的内部结构图。当机车构造烂熟于心后,他只要听别人描述一下机车故障的现象和发生位置,就能远程诊断,指出故障原因,给出解决办法。
铁路工作不分寒暑和昼夜,徐xx就像上满发条的闹钟,不论从事哪一项工作,总是冲锋在前。在专检组担任工长期间,他带领职工一道检查机车6万多台次,报修活13。4万余件,未发生一起责任事故。“能吃苦,工作起来是个拼命三郎”,这是身边同事对徐xx的评价。
手机变热线
他把调度室搬到家里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08年1月,xx机务段成立机车故障应急处理“110”调度台,由于工作出色,徐xx被推选为调度长。他面向全段公开手机号,每名机车乘务员在行车途中遇到问题都可以随时向他求助。
调度台的工作性质特殊,不分白天黑夜,24小时不间断,需要值班人员具备娴熟的业务技能和准确的判断能力。
刚上任,徐xx就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冰雪凝冻灾害,应急工作变得忙碌起来,他常常顾不上吃饭,就靠方便面、茶叶蛋充饥。徐xx带领同事夜以继日高效处置故障,终于取得了抗击冰雪凝冻灾害的胜利,确保了运输安全畅通。
2008年2月13日凌晨3时42分,睡梦中的徐xx被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上海南至昆明K79次旅客列车司机王海打来求助电话,称SS3型电力机车走行部有异音。
他立即要求司机监听声音处所,确认异音是从第五轮传出后,果断命令司机切除第五牵引电机,并以不超过10公里的时速维持运行到前方站,同时向行车调度请求救援。待检修人员赶到现场,拆开第五牵引电机齿轮箱,发现大齿轮已经断裂,如果继续运行,后果将不堪设想。正是徐xx的准确判断,避免了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
徐xx几乎每天深夜都会接到求助电话,少时一两次,多时五六次。妻子身体不好,夜里被电话惊醒后常常难以入睡,为此,徐xx干脆在阳台上支起了床铺,被家人调侃“把调度室搬到了家里”。
13年来,他通过电话指导机车乘务员排除故障率达98%,保障了xx山区铁路安全畅通。
如今,“徐xx110服务热线”已成为“反应速度快捷、技术指导有效、安全保障有力”的安全品牌窗口。
奋斗结硕果
他毫无保留传递薪火
“特别能吃苦,特别让人信任,特别能奉献”,是这位“铁路工匠”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多年来,徐xx常常牺牲节假日时间,奔波于各教学点的第一现场,毫无保留地将技术传授给大家。他还把自己多年总结出来的机车故障案例及处理方法编制成小册子,发放到各公寓点供乘务员学习。
他勤思考、苦钻研、善总结,在全路首创和谐型电力机车在长大上坡道最困难地点临时停车后的起动操纵方法,创效折合经济价值1200万元,并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编制《SS3B型固定重联机车低、高压试验程序》《SS3B型固定重联机车一般故障处理》及《SS3B型固定重联机车在长大坡道运行的操纵办法》,在全段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名机车乘务员感慨地说:“机车运行途中遇到疑难问题,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徐师傅。”2020年,徐xx被聘为xx局集团公司党校的兼职教师,开展现场技术讲座41场,培训一线职工5000余人次。
全路优秀共产党员、火车头奖章、xx局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xx省劳动模范……2007年至今,徐xx收获了许多荣誉,也将这些荣光散播到了更多地方。
2011年,xx机务段“徐xx110服务热线”荣获全国铁路党内优质品牌荣誉称号;2016年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徐xx劳模工作室“火车头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2017年,徐xx被授予2017年度铁路工匠荣誉称号。
自创建劳模工作室以来,通过“师带徒”“匠带兵”等方式,徐xx带头总结推出“重点环节示范法”“模拟仿真训练法”等培训方式,推动职工素质提升“学练比用”一体化,先后培养出多名劳模先进、铁路工匠、局集团公司首席技师,创新创效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品牌效应逐渐呈现。
“我愿意做一粒优良的种子,撒到哪里,都将长出一片绿荫。”徐xx感慨地说。
从学徒工到排障专家
徐xx在奋斗中
实现了人生价值
在平凡的岗位上
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吕xx
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客运段京张高铁车队“雪之梦”乘务组列车长,曾获得xx局集团公司“京铁榜样”“最美京铁人”等荣誉。
2008年,因为夏奥,这里唱响《我和你》;2022年,因为冬奥,这里唱响《一起向未来》——xx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在服务保障2022年xx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舞台上,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xx客运段京张高铁车队“雪之梦”乘务组列车长吕xx用微笑迎接旅客,用爱让服务升温,绽放青春光彩,展示出新时代铁路青年的精神风貌。
时光印刻追梦足迹。从高铁情缘到燃情冰雪,从提供一流的客运服务到书写一起向未来的豪情,吕xx怀揣激情与梦想,在京张高铁列车上不断历练,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列车长。
奋力追逐冬奥梦,值乘京张高铁列车里程可绕地球赤道15圈
xx冬奥会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一个窗口,京张高铁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铁路的一张亮丽名片。
2022年3月14日深夜,身材高挑的吕xx穿着冬奥列车定制服装,在“瑞雪迎春”复兴号列车上的5G演播室内录制“冬奥记忆”视频。护目镜里,她的眼睛闪烁着泪光:“今天,我值乘最后一趟冬奥列车,太多的美好回忆留在了这趟列车上。”
两年多来,吕xx在京张高铁上往返近2000趟,累计值乘里程达6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5圈。
2019年9月,通过层层选拔,吕xx成为京张高铁列车第一批列车长。要想成为列车长,必须经过非常严苛的训练,不仅要在服务礼仪方面补齐短板,而且要对外语进行专业补强。
2019年12月30日,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那一天,吕xx作为首发列车长,值乘xx北至太子城方向的列车。“她能圆满完成首发任务,正是凭着一股韧劲!”xx客运段京张高铁车队党支部书记王鹏说。
2020年3月1日,为了更好地服务这条连接xx冬奥会三个赛区的交通主动脉,京张高铁车队“雪之梦”乘务组正式成立。这个平均年龄25岁的乘务组主要值乘xx北至太子城、xx北至延庆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除了提供日常乘务服务,还承担着京张高铁列车的英语讲解服务。
作为最初的成员之一,吕xx渐渐认识到“xx冬奥”“百年京张”有着怎样的意义。遥不可及的冬奥梦在这个年轻女孩的心里逐渐清晰。
为做好xx冬奥会运输服务保障工作,xx局集团公司大力深化“雪之梦”服务品牌,开展形象管理、国际服务礼仪、冬奥会知识等强化培训。吕xx也根据线路特点,提议在“雪之梦”乘务组增加盲文服务卡、重点旅客呼叫器、儿童安睡床等服务备品,推出团体旅客预约讲解服务。
京张高铁全线有10座隧道。列车穿过隧道时,一些旅客会产生耳鸣。“我找了很多教程,改良出一套‘防耳鸣操’,受到了旅客们的好评。”内向腼腆的吕xx谈起自己在京张高铁列车上值乘的经历很是兴奋。
“京张高铁最高运行时速多少?”“京张高铁为xx冬奥会做了哪些准备?”“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上有哪些新服务?”吕xx从容自信,熟练运用中英文解答旅客们的问题。
“服务xx冬奥会,我们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大家要共同努力成长,为中国高铁这张名片增光添彩!”吕xx在出乘会上激励组员时说。
豆子阳是从普速线调入“雪之梦”乘务组的乘务员,吕xx把厚厚的学习笔记借给她,出乘前讲解提问、值乘中手把手教、退乘后给她“开小灶”。“吕车长对我们很严格,每种备品的码放、每个部位的消毒、每名重点旅客的情况,我们都要铭记于心。她说这是开往冬奥会赛区的列车,容不得半点马虎。”豆子阳说。
带着温暖与感动,见证一段绚丽记忆
心中有光,方可成就梦想。
今年1月,“雪之梦”乘务组实施了集中管理模式,吕xx和她的组员们分别在闭环外、闭环内值乘冬奥列车,但是工作群里吕xx关心大家的消息依旧没有停发——“回到宿舍记得先对衣物和水杯消毒”“今天崇礼下雪,大家多穿点儿”……
xx冬奥会与农历虎年春节假期“完美邂逅”,这是吕xx第六个没有与家人一起团聚的春节。除夕夜,在集中管理点的宿舍,她用手机与家人视频“云团聚”。妈妈说,在电视里看到记者采访女儿的画面,高兴得直流眼泪。
冬奥列车赛时运输服务期间,吕xx圆满完成了97趟往返xx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三大赛区的运输任务。一位日本记者跟着吕xx学做“防耳鸣操”缓解不适,为她竖起大拇指;一位奥组委官员留下了她的盲文服务卡,称赞她服务细致周到;中国运动员乘坐她的列车,感受到热情温馨的服务,为她点赞并留下签名。
“冬奥有我,我与京张高铁共成长。”吕xx从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冬奥主题明信片,写下她的“冬奥感言”。
砥砺十年磨一剑,吃苦才是人生的财富
“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要做到。”这位爱学善学的女孩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精气神。
2010年秋,19岁的吕xx离开家乡安徽,来到xx求学。毕业前,她突发急病乘坐高铁返乡,途中乘务员贴心的照顾为她埋下了梦想成为“高姐”的种子。
2013年4月,吕xx通过了铁路公开招聘,成为一名乘务员,从此开启了高铁服务之旅。她快速熟悉设备、掌握作业流程、融入乘务班组,得到身边同事和广大旅客的认可与称赞。
2017年5月,吕xx以优异成绩通过应聘考试,成为京广高铁车队的列车长。隆冬的一日,河南地区普降大雪,她值乘的列车在信阳东站临时停车5个多小时,列车上饮用水和餐食紧缺。她火速申请在中途站紧急补充水和餐食。1100多名旅客、200份应急餐,她带着乘务员逐一筛选,把餐食按需发放给旅客。“列车长是旅客和乘务组的主心骨,我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让所有人放心、安心。”吕xx在列车长日志中写道。
熟悉吕xx的人都知道,她是出了名的严师,也是十足的“暖姐”。2021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京张高铁车队“雪之梦”乘务组刚刚退乘,乘务员董欣悦突然身体不适并伴有低烧。吕xx不放心,向车队申请陪同前往医院。凌晨时分,她兜里揣着凑来的现金,在发热门诊门口踱步,时不时通过微信了解董欣悦的检查治疗情况,这一等就是3个多小时。
“努力了10多年,我取得的一点点所谓的成绩也不过是生逢其时,要感谢这个时代和铁路的发展。我们努力,一起向未来!”吕xx被评为xx局集团公司2021年“最美京铁人”时深情地说。
追梦的步履永不停歇
与京张高铁相伴的日子里
吕xx从一名见证者、体验者
变成了一名参与者、传播者
对她来说
这一刻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于xx
中共党员
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重载铁路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曾获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专项奖等荣誉。
2021年,大秦铁路以4。2亿吨的年运量继续保持世界单条铁路年运量最高纪录。这一纪录凝聚着众多铁路科研人员躬身实践、辛勤耕耘的智慧和汗水。中国铁路xx局集团有限公司重载铁路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于xx就是其中之一。
重任在肩,他倾力投入
2019年初,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xx局集团公司着手组织开展“新一代重载组合列车无线同步操控系统研究与应用”攻关。这个重担落在了于xx团队的肩上。
重载技术开发投入大、周期长,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和技术储备。于xx带领团队按照先易后难、分阶段实施的策略,先后完成了自主化同步操控系统技术方案论证与评审、样机研制、机车改装、试验方案评审等工作。2019年9月,于xx及团队按照技术试验大纲,开始对19大项、37小项、200余个环节逐一进行测试。
技术试验并非一帆风顺,任何微小误差都有可能导致此项点所处系统乃至更大系统的重新调整甚至推倒重来。其间,在一次系统“背靠背”试验中,出现了从控机车与主控机车无法实现同步的状况。
同步性是安全开行组合列车的基础。于xx及团队先是将目光放在了主控机车上,将10余项判定条件和执行条件逐一梳理后,依然没有找到“症结”。之后,他们转换思路,在从控机车方面逐个项点反复排查。最终,他们在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微小异常反应中找到了突破口,实现了主控机车、从控机车操纵同步。
虽然现在回忆起来云淡风轻,但当时于xx却是顶着千钧压力。在数月的试验中,他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是对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
在瓦日线万吨组合列车试验、北同蒲线2。1万吨组合列车试验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4月11日,应用国产化无线同步操控系统的2。1万吨重载组合列车在大秦铁路全线成功试运行,各项性能指标全部达到课题阶段目标,实现了重载组合列车无线同步操控技术自主创新的历史性突破。这标志着中国铁路重载组合列车控制技术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
服务运输,他主动担当
大秦铁路有60%是山区坡道,线路环境复杂。驾驶2万吨重载列车对司机提出了极高要求。
《两万吨重载列车模块化操纵办法》是重载司机安全平稳操纵的作业指导书。为快速培养更多高质素的重载司机,2017年,于xx受命开展重载列车操纵评价技术研究。
为将个性化的重载列车操纵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作业指导书,于xx数次添乘机车,将景生启等优秀重载司机精准操纵的经验心得按照起车、调速、过分相、停车、电空循环制动等操作进行分类。
他将其中约束性条款进行分解,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值评判指标,并在实践中不断对评价指标参数进行优化完善,保证评判标准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为了确保数据采集过程中不对机车其他系统造成干扰,于xx深入研究机车数据总线通信技术,按照采集数据类型制订数据采集方案。在进行机车操纵数据采集方法研究和地面分析软件开发中,他从操纵评价、统计分析、错误数据识别过滤计算等方面进行反复尝试,不断完善,使之更加适应现场运用。
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多年的于xx认为,铁路科研人员的价值必须以现场需求为导向。2021年1月,瓦日线出现重载列车经过长大隧道时“列车管压力异常波动”现象。为快速解决这一危及行车安全的问题,于xx一头扎进瓦日线展开调研,详细记录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逐一分析排查可能导致异常的3种因素,最终找到了引发“列车管压力异常波动”现象的病根——隧道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并据此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
多年来,于xx主持或参与了20余项与铁路运输现场需求密切相关的科研成果,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协同合作,他释放能量
“重载运输是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任何一项课题都不是一个人甚至不是一个单位能够独立承担完成的。”于xx在研究的“重载机车、车辆及可控列尾装置的匹配性研究”,是一项致力于装备合理匹配、系统整体性能最优的课题。他说,这项课题的最大难度在于协调多家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共同找出“最优解”。
机车、车辆、可控列尾既是3个独立的装备,分别都有自己的技术参数和设计标准,又共同组成了一个系统。于xx说:“每个独立装备的个体最优并不能达到系统的最优。这就需要我们站在系统的角度提高三者的适配性,调整3个独立装备的技术标准、参数。但要调整哪个装备、调整到什么程度,这个装备的工艺、成本是否支持,需要在xx局集团公司重载铁路技术研究中心这个以需求为牵引的合作平台上不断协调才能完成。”
于xx介绍,这个旨在破解制约重载铁路发展难题、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平台,通过与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装备生产制造企业深度合作,聚合了强大的人才和研发优势。
作为项目牵头人,于xx从系统最优角度提出要求和目标后,中南大学、大连交通大学、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眉山中车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克诺尔公司等参研合作单位会共同跟进,不断优化设计标准、生产工艺、技术参数,让项目向着整体最优的目标趋近。
“发挥协同作用能够大幅提高科研效率和成果转化率。”于xx说,他主导或参与的“重载铁路技术升级深化研究”等4项国铁集团重大课题,“基于MPC的重载组合列车差异化控制研究技术研究”等8项xx局集团公司重载专项课题,都得益于这种聚合的能量。他说:“立足于铁路科技创新这个广阔舞台,我将不断为中国铁路重载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于xx执着于
重载铁路技术研究与应用
全身心扎在大秦铁路上
同时也把科研的种子播撒在铁道线上
让科技报国的理想
在守护重载铁路安全的实践中
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