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天性作文(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玩是人的天性,玩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钥匙,玩是塑造性格、丰富情感的向导。玩中有学问,玩中有智慧。
身为中学生的你,可曾想过玩的好处?我想,几乎没有人想过吧。有的同学因为家长的反对,连“玩”这个字都觉得是痴人说梦;有的同学因为学习任务紧,也觉得“玩”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还有的同学长期受“刻苦学习”“屏除杂念”等理念的影响,对“玩”嗤之以鼻,认为玩是坏学生的象征……听到这些观点,我想说,你们错了。
玩是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源泉。它可以调动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发散思维,不断尝试,勇于创造,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原本只是一个看门的保安,闲暇时他经常玩镜片,没想到“玩”出了大名堂——他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让科学界产生了轰动,他本人也因此被聘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受到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的接见。列文虎克的事迹启示了我们:玩中有学问,玩中有智慧,玩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源泉。
玩同样也是劳逸结合、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玩的时候,我们可以从紧张的学习中脱身,放松疲惫的身心,舒缓高速运转的思维,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得以顺利进行。有时玩还会在我们遇到问题“山穷水复疑无路”时,让我们豁然开朗,想出些“金点子”,体味“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就感。
当然,“玩”的积极作用是建立在有意义、有价值的基础上的。如果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等不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玩”中,非但不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耽误学习,严重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同学们,有意义、有价值的“玩”,会培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让我们放松身心,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简单来说就一句话,会玩,才好!
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我到西昌大姑家玩。在水果甜到不可思议的西昌,我最难忘的却是一种极苦涩的野果。
圆溜溜,绿油油,小如拇指,还有不好看的黄点,这就是橄榄果——一种小丑一般奇怪的果子。咬下第一口,我就后悔了,苦,纯粹而极致的苦涩。遍尝了蜜糖似的枇杷、桑椹,舌头对苦的味道更加敏感,大脑神经发出强烈的抗议:快吐掉!不过大姑在旁边,我最终还是咽下了。尝到了滋味,我越发吃得慢,可吃了半颗,口中竟有一丝甜——这是什么情况?!咬大口些呢,强烈的苦意后是甘冽的甜。与糖横亘在舌间的甜不同,它竟可以慢慢化开,淡淡的,却甜到心里也化不尽。小丑般的果子,魔术样的味道!
“橄榄果的味道就是先苦后甜。当舌头适应了苦后,嘴巴里面的果子汁液,唾液就会带有甜味。怕苦是人的天性。但你要想偿你从未尝过的甜,就得吃你从未吃过的苦。”自始自终大姑一字未说,见我尝到了甜,才如此意未深长的对我说。
那时我因为没上学前班,学什么都困难。是大姑一语点醒了我。自此,一直都比别人更努力,收效也比别人更显著。自然而然地,我俨然成了“好学生”了。
“先苦后甜。”不知是在心中念过多少遍了,快乐却像顽皮的小孩,游荡到天边还不回来。初二了,依然比别人努力,依然是“好学生”,但是没有时间去玩,去快乐。上学时,我总对自己说放假了就好了;放假了,又有假期作业了;作业做完了,又该预习、复习了;好不容易弄完了,得嘞——假放完了。暑、寒假的闲暇,显得那么奢侈。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是甜甜的幸福的来源,我竟然违背了自己的天性?
先苦后甜。苦是苦了,甜却被自己抛弃,傻傻地幻想,等明天。所在的是当下,今天明天,不过是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先苦后甜。我苦了,就得有甜!我提高效率,挤出时间玩:打打羽毛球,上上网,到亲戚家串串门。.。.。.从等待幸福,到争取幸福,依然是一个从苦到甜的过程,我才是那个偷懒的小孩。
先苦后甜是老祖宗实践了五千年的道理,自然没错。我曾经以为“先苦”的过程是违背人的天性的,原来,“先苦”不难,难的是没有忘记自己的天性,自己的初衷。现在“房奴”“车奴”“孩奴”比比皆是,谁不是苦而无甜呢?
苦也天性,甜也天性。最终的目标,不是在苦中奋斗,而是在甜中幸福。
天性,能使人快乐,也能使人悲伤;能使人获取成功与机遇,也能使人得到失败与危难,这取决于你是否有一个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能使你既不放弃天性也不受到危难。
一只蝎子掉进水里,一个印度人决定帮他。他伸出手指想把它捞到岸上来,可蝎子却蛰了他。他再次伸手试图把蝎子捞出水面,蝎子再次蜇了他。旁边)○(的一个人说:“它老这么蜇你,你还救它干什么?”印度人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怎么能因为蝎子有蜇人的天性而放弃我爱的天性呢?”
没错,每一个人都有天性,却不能因为别人的天性而改变自己的。但是,要用正确的好的方法来展现你的天性。如果那只蝎子含有致命的毒,那么,那个印度人会怎么样?会失去自己的生命。印度人知道蝎子会蜇人,却还用手去抓它。这不是犯傻吗?他完全可以用小树枝将它捞上来,这也不是没有放弃他的天性吗?
又如,有一个农夫,在山中打猎,他在雪堆中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农夫不忍心,将它放在怀中暖和。蛇醒了,一口咬下,农夫中毒而死。农夫救蛇有错吗?没有,这是爱的天性。,但是他为什么没有这样一个结局呢?因为他没有用最好的最正确的方法。他应该知道蛇要冬眠吧,可是他却把蛇弄醒了,试想一下,如果你睡得很熟的时候,别人无缘无故把你吵醒,你难道不生气吗?即使他不知道蛇要冬眠,可是蛇会咬人他应该知道吧,他完全可以避免这场灾难。他可以把蛇带回家,用火炉来暖和,也可以就地生火,这样既没有放弃天性,也没有生命危险,难道不好吗?
所以,天性,每个人都有,但要用最好的方法来做,这样既避免了一些灾祸,又少去了一些麻烦。如果每件事都不去思考,按天性来做,那么就会有很多烦恼。
遥远的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一个失去幼象的母象在茫茫森林里寻找她的孩子。巨大的森林令人望而却步,每一村土地都隐藏着未知的危险。勇敢的母亲无所畏惧,她历经千辛万苦,但是始终没有幼象的下落。
失望之余,母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她有着温和的个性,在她的眼中,世界曾经是那么美好,可她的孩子却突然间消失了。一切都改变了。可怜的母象决定报复。
她践踏着小草,追赶着小动物,在她沉重的四蹄下不知有多少生命化为泥浆。
母象在森林里肆无忌惮地横行。不知过了多久,有一天,她来到了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庄在森林旁边。她年轻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在树丛中的阴影里注视过这里。对她而言,这里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如果是以前,她是绝对不会去那里的,因为那个世界并不属于她,那是人类的世界。人类的身躯虽然没有她庞大,可是他们的智慧足以让她不寒而栗。但如今,失去了孩子,世间已经没有让她感到害怕的一切。
当这个庞然大物来到村口,人们四散而逃。母象傲然望了望惊慌失措的人们,然后撒开四蹄狂奔开来。无数的房屋被冲倒,家具被踏得七零八落,整个村庄狼藉一片,只能听到人们的哭叫声。
一个女人抱着孩子拼命地跑着。突然,不知被一个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她和孩子一起重重地摔到了地上。母亲赶紧爬起来去抱孩子。谁知,那头失去理智的大象一下挡在了她的面前。
眼前出现了可怕的一幕!只见大象漠然地看了年轻的母亲一眼,慢慢抬起了一只前蹄,对准了地上的孩子……
母亲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母象看看她,又看看脚下的孩子,突然,仰起头来,发出了长长的、撕心裂肺的一声叫喊,然后放下脚,往后退了一步,猛地转过身,向森林的方向奔去……
没有人知道在那生死一线,是什么让那愤怒的母象改变了主意,又是什么力量在冥冥中挽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
也许一切都缘于一种情感,它就是母爱,这种爱与生俱来,出自天性——那不仅是母亲对孩子的爱,更是母亲与母亲之间因为灵犀相通而产生的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