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了“互联网”这个东西,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快捷。比如说有了互联网,我们不懂的概念可以得到解答;有了互联网,可以了解时事新闻;有了互联网,还可以使人们的通信有更多的途径。以上的这些都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可是互联网真的完全成为了一个完美无瑕的作品了吗?我认为未必。
有了互联网,人们的生活从完整的变为了碎片化的。以前,对于空闲的时间,人们总会去公园跑跑步、聊聊天,虽然现在依然有人跑步,但却变成了一种刷步数的任务,少了一份乐趣;依然有人聊天,但却是在互联网上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少了一份热闹。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个问题:没有了手机这样的电子设备,你还能快乐吗?许多人说这个问题太夸张了,没有了手机,我们一样能快快乐乐。可是我觉得,身处于这样的一个信息时代,我们早已对手机有了依赖感,因为互联网使得()手机能干许多事情,离开了手机,对于大多数人的“乐趣”就很难实现,手机占据了他们的每一块碎片中的一小部分,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大部分。
说到碎片,究竟什么才叫碎片化的时间的?就比如说你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是6点起床,7点吃早饭,7点半出门,那么有了手机你就会6点起床后看10分钟手机,然后七点十分吃早饭时再看10分钟手机,最后七点五十分出门。等到事情多起来后,你就会发现你的时间都被手机分成了一块块碎片,直到上床睡觉,你的作息表就会变得越来越晚。
那么怎样才能让碎片化的时间成为充实的呢?这就要看每个人对于“充实”的理解了。比如在早晨吃完早饭却发现离出门还有十分钟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用手机来消磨时间,可是为什么不用十分钟来来听听英语呢?这样不就能让早晨变得充实了吗?而当每一个时碎片里的空闲时间都串起来时,不就会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了吗?这也应证了时间不是挤不出来,而是你不愿用力的挤。
通过以上的几点对于碎片化时间的评论,我们可以看出:其实碎片化时间和互联网并不是没有利,也不是没有弊,主要还是看我们怎么去利用它们,使弊变成利。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很多做不完的事情。当我们立志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完这件事时,往往总是会被电话,微信或者QQ里的信息或铃声打断。当我们看完了信息,接完了电话,我们才发现我们要做的事情已经超过了我们自己规定的时间。
在星期天,我如往常一样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等所有事情都做完了以后。我便开始写作业,可是没写多少作业,电话便响了,我于是只好放下了手中的笔去接电话,等接完了电话。我发现,刚刚没来得及写完的数学过程题,因为一个电话而忘得一干二净,于是我只好又重新思考这道题。
过了一会儿,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于是我放下了手头的笔,去吃午饭。
吃完了午饭后,我又开始写作业。我正把数学写完,英语正开始写时,妈妈就从包里拿出刚刚买的语文习题,她说:“这个不难,你先把这些题做了,再来做英语题目吧!”于是,我只好放下手中的英语题,开始做妈妈买的语文题目,不一会儿,我就写完了。我于是继续做英语,而妈妈开始批我做的题目,正当我做得很认真的时候,突然发出了一道别样的声音,原来是妈妈批完了我写的语文习题。要叫我订正呢!于是,我只好放下了手中的笔,改习题,等改完了习题,我又继续做英语的题目。终于,在后面的时间再也没有被任何事情打扰到我,让我完成了英语作业。
这就是我碎片化的时间。
碎片是什么?碎片就是指破碎的,被分离的东西。而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思考,我们自己的时间安排的合理吗?我们有好好地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学习吗?
在每天早上起来时,我会一边吃着早饭,一边读着英语。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就是说早晨对于我们的记忆力是最好的,所以我会在早晨找出空闲,去学习一些新的知识。
在车站等车时,我会带上耳机,听着诗文朗读或是英语课文。在周围嘈杂的人群中,感受学习带给我的乐趣,会感觉到学习带给我的宁静。
在每天上完课的课间时,我会复习一下课上所讲的知识要点,回顾老师交给我们的内容,巩固旧的知识,然后整理到笔记本上等以后再一遍一遍的复习。
在睡觉前,我会把每天学到的所有知识再全部看一遍,把所有的公式概念都记住,然后预习一下新的内容。对于数学或是物理,我会把公式提前背出来;对于语文和英语,我会先把第二天要学的课文读上几遍,然后尽量记住课文的内容,碰到不会的或是不理解的字词时,我会用字典查明意思,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躺在床上时,我也会回想一下今天有没有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啊,或是做了什么有意义的活动,这些事情中又有哪些可以写进作文中,当做作文素材。
在现在逐渐被碎片化的生活中,我们要恢复静心做事的能力。我们虽然不能有十分完整的时间去做想要做的事,但可以从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挤出时间,去进行有效的读书学习。
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所以,让我们做一个好好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