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家风的作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起家风,要先说我的老家。我的老家在浙西山区的千岛湖,这里的山山水水,蕴育了我家如大山般质朴、如清泉般甘冽的醇厚家风。
我曾问过爸爸,我们的家风是什么?爸爸笑着对我说,我们的家风应该能够在爸爸给你讲过的故事中找到。
我的爷爷、奶奶是农民,但却是难得读过书的农民。因此在老家,爷爷、奶奶也算是文化人,村里只要有什么识文断字的事都会找他们帮忙,大家也公认爷爷、奶奶都是敞亮人。因此,爷爷奶奶在子女读书的问题上,都有共同的认识“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爷爷、奶奶养育了我大伯、姑姑和爸爸三个子女,当他们各自到了读书的年龄时,爷爷、奶奶就会按时地将他们送进学校去读书。爸爸说,这在当时的农村是很难得的,因为还有很多家庭的孩子根本没有机会读书,而是跟着大人下地干活,或是在家帮忙带弟弟妹妹。因此爸爸说,他们姊妹仨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是幸运的。
但是,不幸的时候也会有。就在爸爸出生不久,爷爷生了一场大病,而且一病就是三年。生活的艰难迫使大伯收起心爱的书包,找了一个木匠师傅跟着学手艺去了。从此,大伯开始赚钱添补家用,支持弟弟妹妹读书。时间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姑姑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听爸爸说,当时这在十里八乡都成了爆炸性的新闻,姑姑是新中国以来我们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转眼又十年过去了,爸爸也考上了梦寐以求的警校,于是村里又有了一项新的纪录,第一个培养了两个大学生的家庭。听爸爸说,这些都成了村里的美谈,也成了孩子们读书的榜样!
在这期间,大伯也早已成家,还有了自己的孩子,我的堂哥。听爸爸说,树大分枝、人多分家,这在农村通常都会分家另立门户。可大伯却跟爷爷、奶奶说,我们不分家,我们要在大家庭里一起生活。就这样,虽然大伯和爸爸都已成家立业,但是兄弟二人都没有跟爷爷奶奶分家。这在农村也是难能可贵的事情。
爷爷、奶奶越来越老了。三年前,爷爷患上了重病,大伯、姑姑和爸爸带着爷爷四处求医。住院的时候,爸爸姊妹仨人轮流照顾爷爷,工作之余他们也尽量安排时间陪爷爷说说话,走走路。大伯会给爷爷刮刮胡子,修剪修剪头发,姑姑会给爷爷喂水果吃,爸爸则会找来报纸给爷爷读新闻,而我的堂哥也会给爷爷修剪指甲。听爸爸说,为了减轻爷爷的病痛,爸爸姊妹仨花了很多钱,但是大妈妈、姑夫和我妈妈从来都没问过花了多少钱。现在爷爷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我们还是经常会想念他!
这就是我们家的故事!这些故事包含着崇学、亲和、孝老、向善等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也就是我的家风。这样的家风让我如沐春风、如浴春雨。它教我向上,教我向善,我也会在它的滋养下,成长为一个对家庭负责对社会有用的人。
经常听妈妈说,每个小孩子就像小树苗一样,想要长成有用之才,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精心呵护和培育,更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环境和空间,这就好比小树的成长需要水份、土壤和肥料,更需要阳光和空气,还要防止病虫害和砍伐。而我们的家风、家规和家训就是这个环境中的一部分,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对我们的成长非常重要,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那我家的家风家规家训是什么呢?
在我们家,学习气氛很浓。比如说奶奶,虽然年纪快七十岁了,当我背英语字母时,她也跟我一起学哩!还有语文中的那首《花名歌谣》她也能背得滚瓜乱熟呢。记得我上幼儿园时背《三字经》,她还带着老花眼镜查字典教我一起背。我要向奶奶学习,她记性和眼镜都不好了还在努力学习,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
我的妈妈也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上学期朝读经典课要求背古诗,我不爱背,睡觉前她就带着我一起读,给我讲诗的意思,找押韵的字,一会儿我们就都会背了。第二天早上在上学的路上我又流利地背给她听,可是妈妈却背得结结巴巴的,记性真是有点坏啊!就这样,好长的《白马篇》我十几分钟就能背下来了。同学们都问我窍门,我说:“平时多背,记忆力好了,自然就背得快了。”还有妈妈种花、打毛衣的时候,都会在网上查询,还把查到的东西记在小本子上,我想她是担心自己又忘记了吧!妈妈种得百合花已经长出绿叶子了,过不了多久要打花苞开花了!打得毛衣我穿着也很合身!
我想这就是我的家风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很多好的家风,比如尊老爱幼,勤俭持家,与人为善等,我都要把它们继承下来,让我的家充满书香,充满温暖!
这股“风”在我们的班级里叫班风,在我们的校园里叫校风,在学习中呢,叫学风!那大家想想看,这股“风”要是在家里呢?对了,顾名思义就是家风啦!要是想要为人行好事,就要受家风的影响。我今天就给大家说说家风的重要性吧!
从前,有一户人家坚信孩子们苦一点累一点才能成才,于是,他们那户人家就把年幼的孩子当成狗一样养在家里。家风不正把孩子当成狗一样养在家。下面,我在为大家讲一个关于家风的故事吧:有一户人家里有一个女儿,名叫小琪。因为爸爸曾经救起过一个险些掉下楼的老太太,女儿小琪,深深受到爸爸家风的影响。在某一年的夏天,小琪中午放学回家的时候,在路上捡到一个鼓鼓的钱包。女儿小琪咽了口气,捡起那个鼓鼓的钱包,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顶着大太阳站在那儿,静静地等待失主找回,她手上鼓鼓的钱包。因而被评为2015年度“美德少年”。
爸爸一直用这两件事告诉我们,家风很重要!我很好奇,人家的家风是美德行善。那我们的家风呢?爸爸说是:“诚实守信有责任;为人谦虚,懂礼貌;生活就是两个字:行善;对自己的祖国千万不能有贪念,做到不贪心,不私心。到哪儿里,都不能忘记你是中国的一份子!”
家训,家规,家风都非常重要!真是不容小视啊。虽然,在平常的生活当中它们被忽略。需要会有一些尊重它们的人们。快快快,奔跑起来!把步伐加快,舞起来,跳起来,动起来,我们需要你们的加入,需要你的支持,需要你们的汗水付出的努力,终将得到回报!大手,小手统统牵在一起吧!让我们踏上优良家训,规,风的大船,扬帆远航喽!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风尚。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花繁叶茂。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我家的家风就是:勤劳和宽容。
勤劳,就是辛勤劳动。勤劳这个词在我小时候就已经清楚了,因为爷爷经常教育我:人只有靠勤劳才能够有成就!如果没有勤劳,我们全中国是不可能像这样繁荣昌盛了!后来我渐渐长大,渐渐明白了,我们这个家就是靠勤劳发展起来的。
除了勤劳,我们家的还有一条家风就是宽容。
宽容就是心胸宽阔,能够容下别人的错误。在我还在上三年级时,我新买了一只包装非常精美的圆珠笔,它非常精致,我也非常喜欢它,每天把它当做宝贝一样供着。可是在一天下午,我正准备出去玩,结果同桌对我说:“你可不可以把这支圆珠笔借给我,我看它挺漂亮的!”我爽快的答应了她。后来我一回到教室,那支笔就不在同桌手里了,我急忙问她:“我的笔呢?”她满脸歉意的说:“对不起,我一不小心就给弄丢了!但是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说完,她还向我深深的鞠了一躬。我也对她说:“没关系的,笔丢了可以再买!但是友情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就是这一天这一件事让我学会了宽容别人,让我明白了宽容的重要性。
家风是我家的一道风景线,我一定要好好做到家风并监督自己!
爷爷、奶奶务了一辈子农。
他们的汗水日复一日地滴在那片土地上,整齐的庄稼一年一年生长着,他们的劳动从未停息过。在那些久远的、艰难的日子里,爷爷、奶奶靠着几亩田,一点一点地把父亲他们几个兄弟拉扯大。
常听父亲说起,他们小时候,家里穷得上不起学,经济拮据,爷爷奶奶自然是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除了每天辛勤地耕作以外,还要时刻注意家里的开支。即便是这样,大伯、父亲和三叔还是平安地长大了。父亲说起这些时,眼神与语气里总含着敬佩。
或许那个贫穷的年代对我而言太遥远,也太沉重,但到了如今幸福、富足的现代社会,爷爷、奶奶仍是父亲言语中所描述的`那个样子勤劳,节俭。
过年回家时,爷爷、奶奶从来都是第一个起床的。那时大概天还未亮。我起床时,爷爷早已骑着自行车去了镇上,奶奶也早站在灶台前忙碌。看到我们带给他们的奶粉,便责怪我们花钱大手大脚,不该买这么多。爷爷身上仍是那件洗得发白的军绿外套,奶奶仍穿着起了球的旧棉袄。
父亲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身上几乎具备了爷爷、奶奶所有的特点,从某些角度来看,他简直是爷爷、奶奶的再版。
父亲是家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也是村子里的第一个。即使那年代离我很遥远,我也能想象到那时学生们上学的艰难。农村的人家普遍的穷,年轻人早都放弃了上学的希望。上学?不仅不能赚钱养家,而且会给家里带来一笔巨大的支出,还不如出门打工挣钱。父亲却坚持了下来,爷爷、奶奶也坚持了下来。
听着父亲简单的言语,我常在脑海中勾勒着一幅画面:黑幽幽的老屋里,油灯飘着一点昏黄的光,年轻的父亲坐在桌前,捧着一本泛黄的书,手中拿着短短的铅笔
父亲将这种勤奋的习惯很好地保留着。他喜欢读书、喜欢写作。自打我记事起,他总是捧着本书,或拿着支笔。
小时候,他坚持每天替我写日记。我在一旁摇头晃脑地说今天的趣事,他坐在一旁,伏案写着。一次便是一大页,这习惯硬是坚持了下来。
我长大了,父亲比以前更忙了,写文章的习惯却仍保持着。他常在电脑上写博客,密密麻麻,一屏幕。每次看到,我都暗吸一口凉气。
爷爷、奶奶的勤俭传给了父亲,到了我这儿,似乎只剩下一半。但也许是耳濡目染吧,父亲做事时的那股认真劲儿,我却学到了几分。听着父亲的教导、训诫长大,做什么事,都习惯性地尽力去做,为了做得更好,也为了不让自己后悔。
儿时从未意识到,渐渐长大了,便慢慢发现,家里的长辈与同辈似乎都具备着爷爷、奶奶那样的勤劳、节俭。这些东西不知不觉,深深印在我们身上、我们的生活里,传承着,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家风。
这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每每想起这些,我却有着淡淡的骄傲。这或许是长辈们留给我们最为古老的东西,生长在我们骨子里,沉默却又执著。让我们保持着与别人的不同,保持着身上那股神秘而独特的气质。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引领着我们,从容地不断前行。
家风如一杯酒,清香甘冽;家风如一壶茶,醇厚芬芳;家风如一朵花,馨香扑鼻;家风如一张画,连城之璧。俗语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良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它通过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我们家有三风:善良之风,孝顺之风,勤俭之风。
我家的善良之风。妈妈常说:“善良是心灵的灯盏,能引导迷路的孩子前行”前年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妈妈去春天服饰里给我买了一件新毛衣,然后又去超市买了一些零食。在回家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个跟我年龄相仿的孩子,不过跟我不同的是他患有小儿麻痹症,当时的他穿的破破烂烂的,还在马路边上到处乞讨。我看他好可怜,正准备给他分点零食吃,妈妈却什么话都没说,直接把口袋里仅有的二百多元钱递给了那个孩子,还把给我买的零食和毛衣都给了他,并对他说:“孩子,买车票回家吧,别让爸爸妈妈担心啦,家里再穷,也是家。”我记得当时那孩子哭的好伤心,直对着妈妈鞠躬说:“谢谢,谢谢”,后来,我在街上再也没见过那个孩子,我想他一定是回家和爸爸妈妈幸福的在一起了。
我家的孝顺之风。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必备的传统美德。在家里,我孝顺我的爸爸妈妈,每天,我会在课余时间帮他们干点力所能力的活,晚上给他们捶捶背,倒点热水泡泡脚。我孝敬我的爸妈是因为他们的言传身教,多年来,爸妈十几年如一日的孝敬爷爷奶奶,记得奶奶生病住院时,爸爸妈妈衣不解带的侍奉在病床前,他们是远亲近邻们公认的好儿子,好儿媳。
我家的勤俭之风。我们家勤俭节约的宗旨是:该花的钱一份都不能少花,不该花的钱一份都不能多花。比如我要买学习用具或者课外书籍,妈妈总是给我足够的钱,让我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在我看见同学新买的玩具羡慕的眼神时,妈妈教育我: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些钱可以给你买好几箱特仑苏了,别和同学比吃穿玩,要比比学习。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我的心灵。父母给我留下了这么丰厚的精神财富,我一定会努力的将我家的家风世世代代传承发扬下去。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呀,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每一个人,都要遵守规则。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或诚实守信,或尊老爱幼,或勤俭节约,我的家风是吃苦耐劳和诚信有礼。
先来说说吃苦耐劳。从小妈妈就对我说:“你要吃苦耐劳,现在不好好学习,向上进步,等到长大了,后悔也没用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你记住了吗?”那时的我似懂非懂地听妈妈讲这些。现在,看着在路边乞讨的那些人,我全明白了。他们是很可怜,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从小怕吃苦、不好好学习,现在才乞讨为生,所以我要听妈妈的话,不怕吃苦、努力学习,掌握本领!
再来聊聊诚信有礼。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外婆家玩,我不小心把外婆心爱的花盆打碎了,心想:完了,外婆肯定会生气的!这可怎么办呀?我见外婆在厨房烧饭,刚想逃走,耳边却响起妈妈对我说过的话:“做人要诚实,不可以欺骗别人,不然的话,别人就再也不信任你了!”我怎能把妈妈的话当耳旁风呢?于是,我鼓起勇气,对外婆说:“对不起,外婆,我……我不小心把您的花盆打碎了,实在对不起,我下次来的时候赔您一个,您能原谅我吗?”外婆听了,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没事儿!你能主动承认错误,是个诚实的孩子!”我听了,心里暖洋洋的。“对了!”外婆又说,“那个花盆你也不用赔了,家里多得很。”“谢谢外婆!我下次会注意的!”外婆原谅了我。我想:其实承认错误并不可怕嘛!我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懂礼貌,人人爱。上幼儿园时,妈妈就告诉我见到人要打招呼,可我生性内向,每次见到人都害羞,不敢打招呼。直到上了小学,我的胆子才渐渐大了起来,见到人敢主动打招呼,别人都说我懂事了许多。现在我上四年级了,认真学习之余,学着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连我妈妈都说我长大了,不一样了,变得勤快了、懂事了。
这就是我的家风,你们呢?
家风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精神产物和文明素质,并经过长时间的更新,发展,兼收并蓄而流传至今,确实值得我们传承并发扬。
我们的家风是诗书传家,百善孝为先。从记事起妈妈就每天给我讲故事,教我知书达理。从童话故事、民间传说到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历史,从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到诺曼底登陆,故事与我的童年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自己会读书了,我记得每每放学,我都会要妈妈给我买书,那时家中经济条件并不好,但妈妈从来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你爱看书,妈妈就支持你!”从此书香与我为伴,从童话到少年文学,从读者文摘到人生哲学,从古诗词到大家经典……书香伴我成长。
记得小时候,每到生日妈妈都为我买上生日蛋糕,爷爷为我做上长寿面,到我二年级时,我特别爱书,就让妈妈把买蛋糕的钱买成书,从此,我家就有了过生日买书的习惯。
家人为了鼓励我读书,每年妈妈都带我去各地的大学游览,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去了清华和北大,我不仅被校园的景色和深厚的人文所折服,我还特地去了三联书店,把我的零花钱都买成了书。读书教会了我知识,升华了我的智慧,更多的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
百善孝为先,在我们家,爸爸妈妈总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奶奶快八十岁了,爸爸妈妈每天起床后先去问候奶奶,让老人家每天开开心心,而我和妹妹也总是争着给奶奶端饭,洗脚。正是我们爱自己的长辈,我们也学会了爱别人,有很多观念是无形中形成的,深深的印在心中。正是由于我们家的无形的精神财富才培养出热爱生活热心的我们。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是一个家庭文化的象征,“百善孝为先”,这就是我家的家风。
我的姥姥是一个特别孝顺的人。妈妈跟我说,姥姥刚结婚的时候,家里很穷,姥姥的婆婆身体又不好,瘫痪在床,除了需要人伺候之外,医药费也给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增加了更大的负担。但是姥姥从没有过一句怨言。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姥姥四处奔波经常出差,为了节省一点住宿费,无论多晚姥姥都会赶回来。在家的时候,对婆婆则是细心照顾,喂饭、擦身、端屎端尿……那时,姥姥住的是平房,水管就在院子里,每年冬天,姥姥的手因为给婆婆洗尿布,水管流出的水打在手上,针扎一样的疼,手指头冻得像小红萝卜一般,手背上布满裂口。姥姥伺候婆婆伺候了37年,始终如一日。姥姥的婆婆活到了85岁,去世之前身上从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姥姥没有给妈妈说过她有多苦多累多孝顺,但是姥姥的行为深深地影响着妈妈。妈妈很小的时候,就帮助家里叠被、扫地、做饭。18岁参加工作,就跟着姥姥一起伺候奶奶。妈妈说她读夜校的那三年,每天下班后都是急急忙忙跑回家,给奶奶做饭,那时奶奶已经很老了,经常是喂着喂着饭就睡着了,妈妈伺候好奶奶吃完饭,根本没有自己吃饭的时间,从来都是饿着肚子去上课,现在的胃病就是那时候落下的。
后来有了我,从小到大,在我的记忆里,就是妈妈对姥姥姥爷的孝顺。天暖了,妈妈会带姥姥姥爷去踏青;天凉了,妈妈会嘱咐姥姥姥爷要添加衣服;姥姥姥爷遇上了不顺心的事儿,妈妈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开解老人,直至把他们逗乐;要是姥姥姥爷得了病,妈妈更是衣带不解的床前伺候,直至姥姥姥爷恢复健康……在妈妈的影响下,我也学会了在妈妈不舒服时,给妈妈端杯水;在学习空余时间,帮妈妈收拾收拾房间,虽然都是点滴小事,但是“孝”这个字,在我家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百善之首,它影响了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甚至在今天也仍在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孝不应只说在口上,更应体现在行动中,我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尊师长,敬父母,把这一美德歌唱传承下去。
家风,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传承,是一个家庭中前辈们给后辈树立的人生价值准则。不管是诗书之家还是普通农民之家,都有属于自己家庭的或是严格或是朴实的家风,代代传承,辈辈指路,温暖亲情,千百年来影响着每一个人,是一个家庭的灵魂。
无疑,一个家庭的家风是多方面的,至今,我们家里对我影响最多的就是阅读吧。
妈妈一直保留着爱阅读的好习惯,她说姥姥和姥爷虽然都没有什么文化,但小时候在村子里有一对支边下乡的老夫妻,是村里的中学老师,妈妈和一个小伙伴经常去他家玩,后来发现了一箱箱的小人书,老俩口人很好,看妈妈喜欢,就开始借给她读,每次只给借两三本,干干净净还来才可以再借,就这样她阅读喜欢上了阅读。
这种喜爱一直深深影响着她,在我还没上幼儿园之前,她就开始了给我讲绘本。
记得那时每晚睡前她都会给我讲两三个绘本故事,我看着图画,听着妈妈的讲述,常常入迷到进入故事中,让她和我一起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比如最喜欢的《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那时常常问,你有多爱我呢,如果我也像逃家小兔一样从家跑了你会不会也是我跑哪里你追哪里呢?得到妈妈肯定的答复后,那种安全感和爱至今在心底温暖着我,给了我爱的能力,亲密无间的母子亲情和面对困难的勇气。
上小学后,妈妈给我买来只有少量插图,更多文字的国际大奖小说等。每晚,温暖的台灯下一本书,一支铅笔,一本字典,我就这样开始了我的独立读书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书本深度的增加,渐渐地读书时有了更多的思考,看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和人生,有了更多的体会。
东野圭吾的悬念,余华的人生写实,金庸的侠之世界等我都读来如贻。世界在我面前逐渐打开,挫折与勇气,智慧与善良,爱与力量一点点在开启着我,鼔舞着我前行。
内心感谢着这一本本好书和一个个辛劳无私的作者时,也格外感谢我的母亲,感谢她给我树立了这样一个家风,能让我以这样的方式成长。
午后,我与母亲各执一本书,沐浴在阳光下,细细品味别样年华。在如此家风中,我茁壮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