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写好作文(通用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提起作文,我们都知道积累十分重要,“有米才能下锅”嘛!那么,我们就应在哪些方面做积累,怎样做积累呢?
一、生活的积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
1、感受丰富搞笑的家庭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注意观察、体味亲人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我们就能从中发现丰富的作文素材。比如妈妈经常提醒你:“热了就把外套脱了!”“做作业要专心!”“把头抬高!”……其中包含了多少关心和爱护啊!再比如开个家庭联欢会或者来做个小游戏,家人的表现必须各不相同;最近,家里面谁最开心?谁做的家务事最多?你仔细观察了吗?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那么,家里的乐事、趣事、烦心事,事事可入文。
2、体验多姿多彩的学校生活。有的人说,学校生活,上课、作业、考试三部曲,有啥好写的?其实,这三部曲就是好素材。别的不说,就说上课吧,哪节课最搞笑?“趣”在哪儿?哪节课最难忘?最难忘哪个细节?再说校园生活还不止这三部曲,体育竞赛、文艺汇演、班队活动,还有你和同学、好朋友之间的故事,不都是作文的好素材吗?
3、观察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着。邻居家的弟弟、巷口修鞋的阿姨、小区门口的保安……有没有一个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街头见闻,坐车体会,市容变化,路人遭遇等,有没有一件事触动了我们的心灵?“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百家讲坛”、“探索发现”、“期望英语”等节目中,有你个性钟爱的吗?哪一期你记忆犹新?用心记录下来,不也是作文素材吗?
4、欣赏神奇奥妙的大自然。大自然是神奇的。名山大川、小桥流水、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自然现象等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我们能够在父母的带领下去各地探奇揽胜,也能够自己观察蚂蚁的路线,大蒜的生长过程。我们能够走进春天的公园,夏天的荷塘,秋天的田野,冬天的村庄,体会季节的变化。我们能够亲近山,亲近水,在自然中观察、体验,在自然中思考、成长。
“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放眼生活,细心观察,就不愁心中无话,笔下无文。
二、语言的积累
生活的积累解决了作文写什么的问题,但怎样写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阅读,才能文思泉涌。谈到积累,不能不说到阅读的积累。
1、重视课内阅读。无论是什么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选取精心编排的,其中有文质兼美的散文,有流传千古的诗歌,有引人入胜的小说;有的描景状物,有的写人记事,有的抒发人生感悟,有的说科学知识……这些文章都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彩段落,更是值得熟读成诵,烂熟于胸,成为自己的语言。有了这些积累,我们驾驭语言的潜质必须会不断提高。
2、拓展课外阅读。除了读教科书以外,还要超多阅读课外书。经典名著要读,现代科技也要知道;童话故事要读,名人传记也要翻阅;散文小说要读,诗歌词章也要吟诵。“不动笔墨不读书”,透过摘抄、批注、写心得,我们一方面能够积累优美的句段,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我们对文章的赏析潜质,在品读中学会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
3、丰富语言宝库。如果说作文是砌一座房子的话,字词就是砖瓦。成语、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有意识地积累,在明白的基础上,注意运用。成语接龙、诗词接龙等是十分好的游戏形式,经常练习,到了写作文的时候,成语、诗词才能信手拈来。
大众的口语中也有很多鲜活的语言,你能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也是一种聪明的积累。坚持不懈,你的语言就会生动搞笑,富有生活气息。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两句名言道出了情感对于作文的重要性。
如果说生活是文章的源泉,那么情感就是文章的灵魂。
没有情感的加入,是不会写出好文章的。比如去过庐山的人很多,只有苏轼写出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千古名句;看过大海日出的人很多,只有巴金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海上日出》;看过黄河的人也不少,只有李白能写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我们每个人都站立在地球上,但是只有郭沫若写出了《地球,我的母亲》这样气势磅礴的华丽诗章……这是正因他们不仅仅看到了,而且感动了。因此,只有当我们的心弦被触动了,产生了哲思,产生了激情,或者情感积累到非抒发不可的程度,我们才能写出感动他人的文章。
那么,怎样积累情感呢?
1、注意体验自己的内心感受。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就连婴儿也有喜怒哀乐。我们的感情是很丰富的,考试得了好成绩,我们恨不得一步跨到家向爸爸妈妈报喜;妈妈生病了,我后悔自己平时不懂事,想为妈妈做点什么;好朋友之间产生了矛盾,我们会生气;被同学误会,我们会委屈、悲哀;自己做错了事,我们会后悔、懊恼;此外,我们还会喜爱、羡慕、热爱、厌恶、憎恨……这些情感坚信每个人都有过,有的持续时刻长一点,有的稍纵即逝,我们要注意体验这些情感,培养健康向上、热爱生活的丰富情感。
2、勤动脑,多思考。观察一个事物,我们要多动脑,要想:这是什么?这能说明什么?遇到一件相关的事,不好轻易下结论,要弄清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想一想,这件事带给我什么启发?观察了解一个人,要掌握这个人的特点,想一想,这个人最与众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这样动脑思考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产生各种情感。
3、勤动手,多练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刻没有感受,没有体验。这些感受、体验都能够写成文章。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感受和体验记录下来。
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生前家中有许多陶罐,他把罐子编上类目,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平时把观察到的事物和想到的好句子记下来,分门别类地投入陶罐里,到时候再把陶罐里的材料倒出来,经过整理,就成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
我们也要像白居易那样,养成勤动手、多练笔的好习惯,随时记录自己思想的火花。想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就立刻记录下来,形式不拘:能够是日记、周记,也能够是随笔、读后感;能够是完整的篇章,也能够是只言片语。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善于思考,勤于动笔,日积月累,持之以恒,那么我们写出来的作文必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成理。
曾几何时,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我总是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提起笔来,只觉脑中一片迷茫,却不知从何写起,唯有乱写一通,最后写成了流水帐作文!
今天,通过我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不断尝试,对写作文不再象往常那样茫然,通过思考、命题、组织,深思熟虑后,终于写完一篇完整的文章,虽然算不上好,但是总算略有进步!下面就让我谈谈我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课外要多看书,对书中优美的句子要记下来,或用手抄本子把记录下来,读多几遍,加强记忆;对每遍文章要读懂其中心思想,文章结构、是否首尾相呼应,中间连接是否紧凑,运用哪种语言修饰手法等等,要学以致用把它用到自己文章去,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要擅于观察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那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草每天的变化,你都要认真观察,因为文章的题材总是来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只有擅于积累,才能写好文章。
第三,要勤于写作,“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古语说得好,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不断尝试,认真思考,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写出好文章。
综上所述,写文章离不开日常的积累,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聚沙成塔,才能学以致用,真真正正写好文章,当然这只不过是我的个人见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1、注意平时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像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2、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事物特征。
“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一样。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
3、注重阅读,丰富间接生活积累。
生活的直接积累对写作是十分重要和有好处的,但受着时刻、空间的限制,人的精力和经验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参与、直接体验。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好习惯,正因超多的知识要从书本中来获得。同时,使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要超多阅读,善于积累,同样能够从中获得对生活的丰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认识。
二、分析题意,提炼素材
没有材料或材料不足,自然写不好文章。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选材或选材不当,仍然也写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潜质,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潜质。
1、审明题意,选取材料。
材料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在选取材料前,务必要明确文章的体裁及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我们有些学生往往不舍得割舍材料,有用没用一齐上,这样就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结果。因此,在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主题。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课文题目,培养审题技能以外,还可采用一些具体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提炼的潜质。如,让学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浓缩为一句简短的文字,即提炼出“主题句”。采用这种浓缩法,对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技能,是十分有益的。
其次,要选取典型材料,即那些反映事物本质,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材料。同时,还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2、立意要深刻,创意要新颖。
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需要透过材料烘托主题。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地,即立意要深刻。
其次,在立意深刻的基础上,还要看作者的创意是否新颖,即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见解,所抒发的感受,不落俗套,否则人云亦云,则没有新意。因此,在写作训练中,应拓宽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独特性,这样就会抓住读者,给人一种新鲜醒目的感觉。要做到创意新颖,关键是写作的角度要新。正因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人物千姿百态,即使是同一生活现象,同一人物或同一景物,只要观察者的角度不一样,就会表现出不一样的侧面。因此,角度新也就是立意要新,观点要新,构思要新。
三、注重表达潜质的培养
作文潜质一般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潜质。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潜质,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潜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达潜质。
1、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潜质训练。
学生表达潜质的体现,首先表此刻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潜质,因此,训练口头表达潜质是不能忽视的。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口头表达潜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讲提纲,可让学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纲大意,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构思潜质,而且能够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潜质。再如,可采用讲故事、谈感想等方法培养学生不仅仅言而“有物”,还要言而“有序”。否则七嘴八舌,前后无序,虽训练了说的潜质,却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潜质和语言组织潜质。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够组织学生就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或辩论,这样能够锻炼学生“言之成理”、“出口成章”的本领。
2、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书面写作潜质。
写作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哪种方法,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潜质,它包括观察潜质、分析决定潜质和语言文字表达潜质。因此,我们应首先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笔记的好习惯,这样有益于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有效地解决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写真事、说实话的好文风,以及快速准确的文字表达潜质。因此,它一向是中学语文教师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潜质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
其次,可进行模仿性写作练习。正因我们的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在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技法、特点后,能够让学生模仿范文自行命题。如,学习了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可让学生模仿其笔法,写一些抒情性文章《烛火赞》、《粉笔赞》、《雪》等等。如学习了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能够让学生模仿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说一下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或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后,写成说明文。像这样类型的写作训练,既结合了教材、范文,又可跳出教材范文的框框,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用心性,对所学的文体能做到较好的掌握和训练。
再者,教师可收集一些材料、漫画、哲理故事等,让学生根据所给的资料进行写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又能挖掘出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认识程度,既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基本潜质,又开发了他们的智力。
语言教学中潜质的培养,重在写作潜质的培养。正因对学生作文潜质的考核,实际上是对其思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潜质与智力的综合性考核,这种考核能在必须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出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作文潜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比喻
《手术台就是阵地》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手术台比作战斗的阵地,形象地表达了手术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突出了当时紧张、危急的气氛。意在歌颂战斗在手术台前的白求恩大夫对革命工作极端负责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还有《鸟的天堂》、《林海》、《沙漠里的船》和《彩色的翅膀》等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拟人
《大海的歌》和《骄傲的孔雀》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大海的歌》把无生命的大海当作有生命的人,它能唱歌、传情、表意。《骄傲的孔雀》则把孔雀当作人,它能思维、有表情、神态活泼。
三、借代
《帐篷》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作者借帐篷歌颂了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以帐篷为家,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金色的鱼钩》和《手》等课题也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四、双关
《种子的力》这个题目就是一语双关,表面写种子的力量无穷,赞美它是世界大力土;实际写中国人民有一股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抗日力量,赞美了抗日的烽火扑不灭,中华民族具有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力量。《落花生》、《古井》和《挑山工》等题目也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五、倒装
《别了,我爱的中国》这一课题,采用了倒装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郑振铎告别亲友、离开祖国时依依不舍的真挚感情,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再见了,亲人》也采用了倒装的修辞手法。
六、设问
《幸福是什么》这一课题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用设问句作课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发人深思。
总而言之,文章的标题对一篇文章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能够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用心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样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那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刻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好处的事情产生兴趣,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学会刨根问底,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同更多的人接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好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好处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一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潜质,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
技巧一:写外貌不用“有”(怎样写得更具体生动)
作文如何写外貌?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作文网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同样,在描写动物外貌时也可以用到这个方法,如:毛黄白相间,耳朵尖尖地向上竖起……而不是写成:它有一身黄白相间的毛,有一对尖尖的耳朵……。
技巧二:写说不用“说”(怎样避免枯燥无味)
比较以下三句话。张三说:“……”;张三无可奈何地说:“……”;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显然,不出现“说”的第三句更精彩。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将让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要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地写“某某说”。
技巧三:尽量不用成语(记叙文要擅长描写)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老师此言一出震惊四座。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蒋老师指出: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 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技巧四: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怎样换一种表达)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同学,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作文网老师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 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技巧五: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记叙文怎样强调)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记录诞生了!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大家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技巧六:一段话里出现6种标点(注重基础训练)
很多同学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进行“一段话必须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练。
,。?!…… :“”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
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要写好一篇作文,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的确很难做到。首先,你要通 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经验,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通过范文的阅读,积累,量变产生质的飞跃,要不断的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来总结。可以把班上写的好的作文拿过来阅读,因为都是写同一篇文章,看看人家和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同时,老师不可能每一篇文章都仔细阅读,可以课下把自己的文章给老师,让他提些意见或者建议,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作文讲究的是凤头豹尾。一篇好的文章,最起码开头和结尾是优秀的,要像凤头一样引人入胜,要像豹尾一样有力。写好开头的方法有好多。一般可用排比,写出气势,也可以引经据典,这样更具有说服力。结尾不要一定要鲜明,可以呼应开头,也可以点题,或者提出一个问题,惹人思考,不要狗尾续貂,用很大的篇幅来写,甚至写完一个,继续写第二个。
开头和结尾注意了,那么就是中间环节了。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是感人的,当然也不乏胡编乱造也有好文章的,但是极少。写文章,最好写些自己所经历的,因为自己经历的才是最真实的,也才是最有笔墨所写的,不至于到后面苦思冥想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最感人的不一定是什么大事,或许只是点点滴滴,要想感动别人,首先得感动自己,只有真实的情感才是最感人的,不然给人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当然,很多同学最困惑的是,没有什么可以写的,只能慢慢的凑字数。这就导致,主干空洞,结尾冗长。当没有什么可写的时候,不要想着在结尾上下功夫,而是要联想,比如在写某人的时候,可以通过几件事来凸显这个人的什么品质,什么性格,但一定要详略得当,着重记录一件事。当你写议论文的时候,可以多举几个例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写散文的时候,可以多引用古人,先哲的名言,这样的文章绝对不会空洞。
作文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字数一定不能太少。考试中作文纸的字数肯定是超过要求的字数的。如果你写的过少,那么大片的空白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学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极少数写的的确干练的除外。一般空格可以留两三行。当然,在写的过程中,要有所选择,不要把所有的都写上去,这样就会使得整体篇幅不够,这样影响整体。
1、快速审题。无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都是写作文的头等大事。不认真审题,写错了方向,哪怕写得天花乱坠,最终也是白搭。审题,简单来讲,就是要搞清楚,要我写啥?命题作文的审题关键就是分析题目本身,比如《因为有了期盼》,核心词是“期盼”,所以作文里一定要写到期盼。但因为“期盼”是作为原因出现的,那么文章的重心其实是“因为有了期盼,所以怎么样”。审题时不做这样的分析判断,是很难搞清楚出题意图的。(篇幅有限,其他类型的作文如何审题,我们将专门撰文讲解。)
2、快速立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确立文章的中心和主题。写作的过程,和阅读的过程是相反的。阅读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读完全文才知道作文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甚至藏而不露更显高妙。但是,写作的时候一定要首先想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否则,没有想清楚中心就开始动手写,造成的结果就是像瞎子一样到处乱撞,层次混乱,详略不当,以己昏昏,肯定难以让人昭昭。命题作文的立意就在题目里,材料作文的立意要通过读材料来分析确立。认为记叙文不需要立意,肯定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凡是作文都需要有灵魂,记叙文也不例外。
3、快速搭建文章骨架。可以等同于我们平时理解的列提纲,其实就是理清楚我们在结构上的思路。对于中小学标准作文来说,开头、结尾是少不了的,关键是中间部分怎么安排布局?此前,我们结合推送佳作教给大家一种“1+N+1”的布局方法,也就是在头尾之间,用3个以上平行段落。这种布局,对于那种散文式的作文很管用。写议论文的时候,中间可以是平行的分论点,也可以是层层递进深入。记叙文中,叙事就要体现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写人就要写出人的不同侧面与特点。这个提纲可以列在纸上,也可以在头脑中,总之是要给作文一个大致轮廓。
4、快速筛选材料。所谓作文材料,无非是事例、名言、数据等等这些东西,但又不限于上面几种。比方说,写人物作文,我们记忆中,人物的形象特点,以及跟这些形象特点关联的素材,如外貌、动作之类,都可以理解为材料。除了给材料作文的有限材料之外,考场作文的其他材料都在我们头脑当中。这个必须要靠平时的积累,考场上是没有网络可搜索的。材料多寡是一个问题,合不合适更关键。筛选的标准是什么?就是以立意和中心为尺子,来考察材料的表现力和价值。把那些最有表现力的材料,分配到文章的骨架结构中去,筛选材料的步骤就完成了。
5、快速行文成篇。写作文难,其实难的不是“写”,而是写之前的“思”。构思清楚了,真正写起来就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大家可能会奇怪说,周东飞老师怎么没有说到修辞手法啊这些东西?写作是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写到一个地方,该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修辞手法,自然而然地就用上了,根本不需要提前去设计说,我要在哪一段里边用比喻、排比、拟人。行文,就是前面立意、结构、材料产生化合反应,细化、具化的过程。这是一个从图纸变成房子的过程,不要机械地理解成积木搭建房子的过程。
我国文学家冰心说过“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所以想要将一篇作文写好就要多读多看多写,去借鉴别人写的好的地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会取其之长补己所短。
写作就如同盖房,唯有把地基打好了,这栋楼才能盖的越来越高越来越好,而想打好地基就必须多读多写,这样你的地基才能打的扎实。而在我身边的很多人却都害怕写作,我也曾问过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因为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写。”其实这也并不算是个问题,因为那些文学家们之所以能写出那么好的文章是因为他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学会去观察你身边的事物并把他们整理起来,你就会发现其实你要很多可以写的东西。而有一些人他们的文笔其实还不错,但在语文考试时作文分数远远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那是因为他们在语文考试时总是在想怎么才能拿高分,怎样去卖弄自己的文采,而这就会浪费掉他们很多的时间,也会觉得很累,所以在语文考试时不要想太多的技巧啊,用词啊什么的,随心去写就好了,你写的东西可不浮华不晦涩,但你要写出自己内心想写的。
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我身边的很多同学读不懂题目,而之所以读不懂题目那就是因为他们的理解能力不够强,而想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你只需要去多阅读一些文章,这样你的理解能力就会自然而然的增强了。
其实写作很简单,无非就是讲故事,而在讲故事之前就要给这个故事取个好名字,因为别人在看你所写的这个故事时首先看到的是故事的题目,只有题目够有吸引力,别人才会看下去,所以写作前要先想好题目在去写你的故事,不要把写作想的那么难,只有你愿意花时间去写久而久之你自然就会写了,就如同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变成了路。”
摘要:作文是人最稠密、最灿烂、最充盈 、最生动的生命活动之一,要搞好作文教学,要使学生笔下生花、就要引导学生善于积累。积累愈厚实,写作就愈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出奇葩了。但是应试作文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示出自己最优秀之处了,这里笔者主要从作文的开头写法入手,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开篇点题;设置悬念;抒情修辞;引用名言;设置题记;比兴写作
考试作文如同舞台走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出自己的闪光点,赢得阅卷老师的眼球,除了平时苦练基本功,除了要有雄厚的写作基础外,要得高分,在应试中还要掌握一些考场作文得分的小技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开头至关重要,它如同定海神针,30秒内就可以锁定阅卷老师的评判标准。成功的开篇既起到了为后文定位奠基的作用,又有鲜明的阅读导向功能。所以在这里笔者主要想用举例子的方法,说一说写好作文开头的几个方法。
一、开篇点题 ,单刀直入,简洁明快
这种开篇写作手法,常常被用在应试作文当中的议论文中,它的好处就在于,开头非常鲜明、直观的表明自己的观点 ,开始就铿锵有力,亮相就博得满堂喝彩。比如刘禹锡的《秋词》开头: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就在开头亮明了自己对秋天有着和古人不同的人生感悟。
二、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探究谜底
评论家王笠耘说:“悬念是引人入胜的磁石,是进入故事的跳板。悬念主要来自悬而未决的矛盾冲突,而故事恰好就是这些矛盾冲突的轨迹。挑起悬念,也就进入了形形色色的矛盾冲突,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故事。”这种开头往往可以使文章在思想性和深刻性上占得先机。一个精彩的悬念可以显示你的睿智,也可以激活阅卷老师的思维,激发他的阅读欲望,引人深思。
这种做法我们在古典诗词当中可是经常见到。比如:崔颢的《长干曲》开头是这样的:“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诗的一开头就用了一个问句,引起我们的疑惑。当然现代人用的也不少,比如席慕容《生命的滋味》中:“在每天晚上入睡之前,每天早上醒来之后,我总禁不住想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这两个例子都是用问题的方式来设置悬念的,当然设置悬念还可以开头就呈现高潮或是结局,设置矛盾的语境等引起读者的兴趣,吸引他们去寻找谜底。
三、抒情开篇,运用修辞, 拔动心弦
好的环境描写或者是抒情渲染,不仅能强化人事氛围,增强文字的情感色彩,而且是文章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尤其是记叙性的文章。比如:2009年全国I卷佳作《我爱你妈妈》的开头: 夜深沉,而夕阳拖着疲惫的身躯缓缓地西沉,霞光初时的渴望也一点点暗淡,一抹淡夏的紫红还残留着艳红的憧憬。这就给用精彩的修辞手法为我们设置了人物活动的背景,衬托出情感氛围,便于后文的抒情。
四、引用名言 ,饱含哲理, 精炼深刻
名家名言、诗词佳句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作文中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佳句作为“切入点”,可赋予文字以审美的意蕴,或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令人寻味。 比如,作文课堂中有一位同学写作《等待》,开头是这样的:“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是满怀希望的等待,等待归入回来之后的喜悦。“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境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这是肝肠寸断的等待,等千帆过尽,等心中的那个人出现。等,不是软弱;等,不是凄凉。它是情侣间悠悠的思念,坚贞的爱意。开头就用了现代诗句和古代词句,营造了等待给人的那种绵长悠然的意境,为后文展开来写“等待是情侣间坚贞的爱意。”做了充分的情感蓄势。开头就给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再如,另一位学生习作当中的《让特长开拓新天地》中的开头:静谧的月夜,意大利诗人夸西莫多吟到:“我没有芦苇的纤柔,我只有绿叶的闪亮,我有一片绿荫,便可展示灵魂的专长。”是啊,只要不被弱点束缚,发现自己的特长,倾注百分之九十的汗水,就一点能开拓一片新的天地。就是引用名人的名句来体现“启示”性 的。
五、设置题记,简短精致 凸显主旨
题记,是写在正文之前的文字。好的题记,能指示或是凸显文章的主旨及情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常常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题记作为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要求简短、精致,或重于语言的展示,或重于思想的呈现,但无论那一类,都必须直指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比如,学生习作《这也是一种幸福》中,开头的题记为:不是每一份爱都许的起‘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誓言;不是每一份爱都需要经受‘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生死离别;涸泽之鱼,相濡以沫,这也是一种幸福。开头就是运用诗词名句,侧重描写铺排,意在渲染情景,烘托气氛,为正文部分写作“父母对子女的那样一种平淡、细微却绵长的关爱”奠定了抒情格调。再如,学生习作中《心灵的呼唤》,题记为: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为我们的忧伤;善良的背囊抛了,散到世上,成了撒旦的魔杖。就是用题记来点名主旨,让读者对文章有明确的把握。这种做法在应试当中可以让阅卷老师开始就对文章有个准确的判断。
六、比兴手法,娓娓道来 亲切舒畅
先以细节化的语言描写其他事物或景象,意在引出所要描述的对象,所要表达的情意或所要阐述的话题,即“先言她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传统写作手法――兴。如果他物与所咏之物之间具有类比或是比喻关系,这又是“比”的写作手法。比如:我们在《孔雀东南飞》当中学过的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是用孔雀鸟的徘徊犹豫来比喻引出刘兰芝虽然被遣但是却不忍离开焦家的情状。再如《关雎》一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由水边沙洲上的雎鸠鸟的“关关”叫声,引发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情意。这样的开篇往往有远及近,娓娓道来,令人感到亲切舒畅的艺术效果。
最后要提示的是,要想写出好的作文,不仅仅要在文章的开头上下工夫,更主要的是要在课外多积累、多练习,才能做到“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小技巧只能帮助你的作文在开头比起平铺直叙者稍稍胜出一点。
根据初一年级新生写作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重视积累,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要在阅读中吸取养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的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及时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第二是生活。写作来源于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甚至抄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没有营养。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创设情境,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把观察锻炼成习惯,锻炼成第二天性,这是一种很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
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立意要正确。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所谓正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二)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
(三)立意要新颖。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避“俗”求“异”,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发人之所未发,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五)立意要巧妙。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角度虽小,却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初一新生,我们老师要引导他们长期积累,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