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诗美如画,怎知,对句确是“明月何时照我还”,转瞬,草枯,木凋,花殇。
是冬天刚刚走过,春风蹑足敲门的时节,天气像是晨荷巨大叶片上浑圆的露珠,晶莹而明亮,但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到因为哈气从口中喷薄而出的氤氲,阳光温柔地打进窗来,谁不想在这倦人的午后,像懒猫一样蜷缩在躺椅中打个盹,任凭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为我扫去心中的阴霾,卸去疲惫的伪装,可我却念起书中那隽永的文字,便靠在躺椅上,阅读起来。
窗外,榕树不知道什么时候萌发出了细小的新芽,那新芽不是一叶两叶,而是千叶万叶,仿佛那棵去年已经枯去的榕树已经披上一件缀满绿色珍珠的外套。不止是榕树,其他的植物也都几乎抽出了绒毛一样的绿芽,那些绒绒的绿,仿佛昨夜刚从母亲的枝干挣脱出来,初面人生,每一片都绿的像透明的绿水晶,颤抖地睁开眼睛。
目光从窗外回到了书上。无意间看到了一篇小短文,名字叫做《一条永远不删的短信》,内容大致是讲一位女明星,她每天都给妈妈发短信,因为拍戏紧张,几个月都见不到妈妈一面。有次,她拍完戏就马上收拾行李回家。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她给妈妈发了一条短信:妈妈,开门。后来,妈妈对她说,你给我发的短信我都留不住,但只留着她一条短信不删,那就是:妈妈,开门。看完后,鼻子觉得有点酸,想到,妈妈能给女儿开门,那是多大的`幸福啊!因为,你发出来后,是你的妈妈给你开门,是一张慈祥的笑容,是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是一连串的温馨,是拉着你手的母爱。妈妈能开门,也是多么幸福,因为女儿给你发了短信,让你开门。你打开门,看到女儿扑过来,喊着你妈妈。但我又转念想到那些在外的游子怎么办?他们对家的思念,只能在夜深人静时暗自品尝,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只能在梦中实现,他们何时能发送这样一条短信。而他们的父母,打开门,只有昏暗的廊灯和那看似没有尽头的长廊,他们何时能看到这样一条短信。心中不免有些伤感,窗外那些景色似乎在一瞬之间褪了色,只留下“花落万枝空”的悲惨景象。
“春风又绿江南岸”又如何?春风能将他们的思念互相传达吗?在这些游子,这些父母的眼中,一年四季没有差异,都只是无尽的思念罢了。
啊,春风又吹绿了江南两岸,独自在外的游子何时才能还家?
昨晚,与父母在江边散步。欣喜地发现,春天已爬上了柳梢,柳枝的嫩黄色透露着春天的讯息;解冻的土地也散发着浓郁醉人的春的气息。几阵春风,数番微雨,洗去了姚城冬日的沉重。春来了,来到了姚城,姚城的人儿忙了,忙着……
“今儿学校里可真热闹,不过话说回来,也很久没有这么爽快过了!”刚下班回来,还站在家门口脱鞋子的妈妈似乎一刻也不能把这些话再藏在肚子里,我惊奇地望着一反常态的、有点兴奋过头的妈妈。
“门外忽传捷报声,初闻问号满肚生。却看母亲溢喜态,请问何事让您喜欲狂?”
“此事说来话长兮,无论学生老师今天都是抢得个当仁不让,连推崇儒家谦让之道的几个语文老师们也把处世金针抛到了脑后。”
“抢!有什么好东西得抢成那样?”
“我们学校附近不是有150个孤寡老人吗,每个班都在抢着照顾他们呢。班主任、班长、副班长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在‘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老人在身边’。‘我们班女生多,照顾老人更细心,让我们去吧!’‘我们班照顾三个老人真是绰绰有余,再多给我们几个吧’……校长室里沸沸扬扬,墙壁里的隔音材料早就失去了作用。昔日的‘沉默是金’,此时此刻废铜烂铁一堆。”
“可是他们都已经高中了,是最关键的时刻,哪里来的时间呀?”
“他们都说了,有放学以后的时间,晚上抓紧点做作业。双休日把休息娱乐的时间都挤出来,不就有了吗?他们还准备与其他学校的同学们共同合作,分小组轮流活动。”
“他们的父母会同意才怪咧。”
“恰恰相反,家长们都极力赞同这个活动,还提出要赞助物资人力,发动周边的人一起参加,群策群力。”
……
听了妈妈一席话,不禁注意到最近身边是不一样了。有了春风春雨的滋润是不一样了。一条条街道都脱胎换骨,变得更干净了;公交车上,让座之风又吹来了;红绿灯下,多了一顶顶忙碌的红帽子;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为民服务;春的暖风吹开了人们脸上真诚的笑容。
春风又绿江南岸,这缕春风有一个名字,叫“文明”。它吹开了每一家门户,温暖了每一颗心。
大漠黄沙,一阵驼铃响出的是苍莽的美;壶口惊天,巨龙黄沙涌起的是雄壮的美;红墙绿瓦,金銮殿庄严中露出的是高贵的美。
这样的美在悠悠华夏长河中流淌、沉淀、升华。岁月淘去了一代代人杰英雄,帝王贼寇,磨平了建筑的棱角花纹,散佚了无数仁人志士的诗词歌文。唯独这美不曾变味。这样的美,超越了思想达到了久远。
当苏轼面对赤壁的惊涛,写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时,他想必被赤壁绝伦的气势所感染;当乐天看着江南的小桥流水时,不禁吟出“日出江花红似火”时,他想必被江南的温柔所沉醉。这绝妙的千古名句,正是在美景的熏染下得来的啊!这样的美,何止于超越了思想,它甚至于产生了孕育了思想!
孔夫子的儒 ww w. 家思想跨越千古,至今影响着炎黄子孙。当是。没有中华土地的陶冶,没有名山大川的游历,孔子真能仅凭大脑臆想出精辟的理论思想么?相反,正是不断地游历,不断地周游,扩展了孔子的视野,开阔了孔子的胸襟,其“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临川而生时光流逝,“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正是华夏的广袤河山造就了孔子的思想,正是这份华夏的美供养了中华文化的脊梁!这样的美,怎能不超越思想!
正如看到月明星稀便会思乡怀人,看到杜鹃哀啼桂影斑驳便会愁起心中,看到杨柳青葱便会不舍别离。一代代的人,跨跃时空,面对同样的景致,都会感同身受。这便是美的力量,它勾起你心中最柔软处的情感。
人们追求美的历程甚至超越了追求思想。昏聘无能的君主尚且对美人怜惜不已,上古的猿人尚且具备制造饰物的能力,拥有爱美的观念。这美的历史足以写成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鸿篇巨着!而思想,是其中的一个篇章。
让我们为曹植诗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美女惊叹;让我们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风光惊奇;让我们为“明月松河照,清泉石上流”的闲逸情致向往:让我们对“细水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田园风光歆美。因为那是跨越时空的美,是孕育思想的美!
春风又绿江南岸,美不胜收。这美的力量已将我征服,我又为什么要“还”呢!
走过一座石拱桥,低头望见浅浅的湖中柔和的绿,突然意识到,春天来了。
江南的春天,与北国是不同的。北国总是以一串红红的糖葫芦抹在春天的开始,甜甜蜜蜜又一个轮回。北国人对于春天一向是热情的,毕竟,冰雪覆盖的冬天已经过去。“咔——嚓——”河水解冻,一路奔腾,带着北方人抑制不住的喜悦。
江南呢?江南人对于春天,似乎并不是特别的激动。因为江南可以说是四季常绿了。门前的小溪叮叮咚咚拨着琴弦,一年都不会冰冻。江南人走过萌芽的绿柳也一副平静的样子。溪水静静地流,日子也静静地流。
然而你不能凭这个断定,江南的春天是毫无影响力的。它对于水乡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
春天,江南女子还是照样要到河边洗衣服的,只是她们纤细的手腕上多绕着嫩绿的柳枝。江南女子对于春天或许是最敏感的。她们并不急于配带白银或水晶的链子,而是很自然地选择了路旁的水柳。她们很娴熟地拍打着衣服,新绿的柳枝上下起伏,仿佛在跳一支优美的舞。江南女子对于美的追求,恐怕就是对于自然的追求。春在江南,她们便同江南的春一道映入画布中。
春雷么,江南也是有的,然而并没有北方的雷那样有气势。江南的春雷像是鼓声,却不是赤膊大汉敲的大重鼓,而应该是架子鼓,兴许还是个女子敲的,冷艳中有是别样的铿锵。江南人也大多是乐意听这样的演奏的。这雷,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希望。一响平平安安,二响五谷丰登,三响天长地久。春雷有时候比淅淅沥沥的春雨更打动人心。毕竟,雨在江南是多见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复咀嚼也就淡而无味了,且不去提它。而春雷,一年只一次,多少会让江南的人对春天充满着向往吧!
其实江南人心中也有这么一个春天,它永恒地存在着。即便是寒冷的冬日,它也温暖着人们的心。人,特别是江南人,要依靠它来保护自己水般易碎的心。心中住着春天,江南人才会勇敢地面对着生活中的困难。谁说江南是人间天堂?这里的人有着世界上最柔软的心,所以这里也是最容易让人泪流满面的地方。如果心中没有春天,江南人对于风吹雨打也许就会失去抵抗力。
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春天来临时,这里的人们依然保着是淡定。
年是个虚词。看着日历上的年份改变,门外已是白雪纷飞,数着万物凋零,穿过城市的小河水位降至最低点,各大城市的农民工收拾铺盖回乡,留下一座座空城……想着:年味在哪?仅是窗外闹人的爆竹声吗?
我住在中国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每年过年,电视里尽是喜气洋洋的热闹场面,这里的大街上却冷清的连只狗也不见,平时里热气腾腾的沿街店铺关得没剩几家,冷冷清清到凄凄惨惨。
大年初一,虽然是寒假,但为了开学后跑步不太累,我拖着两条腿,以我家小区为操场,一圈圈地溜着我自己。水泥地上撒着许多红色碎纸,它们是昨夜爆竹烟花狂欢的见证。绿化带里的草木枯萎,黝黑湿润的泥土裸露在寒冷的空气里。我跑到转弯口,弯下腰一阵大喘气。这时,一个陌生的声音略带着紧张,同时又喜悦地说:“新年好!”
我抬头,正对上一个老人笑意满满的眼睛,立即反射性地答道:“新年好!”并向他微笑了一下。然后才看清,那是个一身土色衣服,拎着一麻袋塑料瓶,手里拿一根长铁钳的拾荒老人。他听到我的回答,笑得更开心了,皱纹条条的一张圆脸都红润了不少。我稍一愣,随即又向他友善地笑笑,便又撒开腿接着跑我的路了。
年初三下午,我再次出去跑圈,相当巧的又遇到了他。虽然只见过一面,我们却像老熟人一样对彼此笑笑。他先说:“新年好!”,我紧接上一句“新年好!”。然后,我跑我的圈,他捡他的瓶。跑着跑着,我忍不住一回头,发现他正腼腆地向路上遇见的几个人问好。那些人,平日里可能不屑回答他,或想回答也不好意思开口,此时,却都向他笑笑,说:“新年好。”
几天间,绿草尖冒出了土地,我瞬间明白年味何在。
那个拾荒的老人,一年中或许只有这个时候敢笑着与每个人打招呼。因为在年里,人人都是平等的,是喜气洋洋的,是幸福的。没有任何物质优势可高兴的人,也会因这个虚无而独特的时间点而高兴。就像那句话:“高兴点,都过年了。”
过年间,春风吹来,绿了河岸,暖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