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我发现了什么作文精选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一次,我和爸爸到奶奶家去玩,在路边的池塘里我发现了几只活蹦乱跳的虫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不由得靠近了一点。
哪知虫子张有6支长长的脚,右边又宽的腹部,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嘴好像被盖住了,怪吓人的。“爸,这是什么虫子?”我冲爸爸喊。爸爸说:“哦,那是水虿!是蜻蜓的幼虫。”可水虿嘴边的“脸盖”是什么?为什么水虿生活在水里,而蜻蜓却在天上飞?这些问题老爸也搞不懂,他让我回去查资料去。
回到家中,我翻阅了图书,知道了那“脸盖”其实是它嘴的上颚,当水里的小虫子一靠近它,它就迅速张开嘴,把虫子吸进肚里。水虿之所以生活在水里,是因为蜻蜓点水 专注写作 ,许多人认为蜻蜓点水只是一场游戏罢了,其实是蜻蜓是在水里产卵,后来才生活在水里。
水虿要脱掉十几件外衣后才能羽化。水虿要脱掉最后一件大衣才能成为蜻蜓,所以水虿要爬到一根水草上,水虿一动不动。一会儿,它的背上出现一道裂痕,露出了一点黄色的东西,那个东西动了起来,一个头冒出来,那是蜻蜓的头。蜻蜓艰难地脱去最后一件大衣,终于变成了蜻蜓。刚钻出大衣后身体还很柔弱不堪,几个小时后身体慢慢变硬……
蜻蜓起飞了,到处自由自在地飞翔。它的4片翅膀加起来仅仅只有0。005克重,但每秒能振动30至50次,十分灵活。
在清风明月之夜,或朝阳初起之时,行走于远山近水之际,拂风杨柳之间,整个身心沉浸其间,会发现这世界真的很美。
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现眼角稍露沧桑痕迹;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已匆匆之势流转了一天又一天。世界的节奏越来越快,已不容人们改变。工作!工作!生存的基本条件已抹灭了人们对生活的认知。人们应该发现世界的美丽,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与大自然热情相拥。
闭上眼,只见小船儿荡起涟漪一圈圈散开去。眼前就像水声灯影里的水墨画,多么宁静的江南水乡。春水像一湖翡翠,比天更蓝更绿,澄澈如洗,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江雨霏霏江草齐”,黄莺深藏在绿树浓密的枝叶间啼叫,纤长的杨柳丝随风斜飞,轻拂着长江堤岸。江边涛声依旧,芳草萋萋。仰泰山之高,听黄河怒嚎,一切的一切,尽收眼帘。
“人生如白驹过隙,匆匆已过,转瞬百年。”人生苦短,时光匆匆走过,一片繁忙的忧伤。生命不应这样走过,应当用明媚的眼睛去发现这大自然的美。在悠闲中偶尔捧起一杯拿铁,咖啡的香醇和牛奶的丝滑如艺术般完美结合,淡淡丝甜。其实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有酸有甜有风霜,我们应当学会享受这生活,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去发现大自然的馈赠,去发现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去发现人类没了大自然便一无是处。
爱护环境,发现罪恶。
享受生活,发现美丽。
蚂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与蜜蜂都是非常勤劳的,但有点不同——蜜蜂能造福人类,而蚂蚁只是为了养活自己,因此,大家都觉得蜜蜂是最勤劳的,可我不这么认为,其实蚂蚁也是很勤劳的那么我就一一给你介绍吧。
别看蚂蚁身体小,但是它力气不凡。它能把比自己重50倍的东西轻而易举的举起来,怎么样神奇吧。其实它自身重量也很轻呢。 蚂蚁们出去寻找食物是分头寻找的,一旦谁找到了,马上就会“通知”众蚂蚁前来帮忙,假如那食物,比如说昆虫,不是活的,它们就直接齐心协力地把那昆虫搬到洞里慢慢品尝;假如那是活的昆虫,蚂蚁军团就施展战术,先下手为强,向目标发动攻击。它们先派几只蚂蚁为先锋,利用自身小的特点,爬到了昆虫身上乱咬,猎物奋力挣扎,先锋队仍然死死不放,这时候,蚂蚁军团就把目标包围起来,全体一齐攻击,目标被咬得动弹不得,待猎物精疲力尽之后,蚂蚁便是把战利品一点点地搬洞里享受,蚂蚁因团结而获得了胜利,这令我想到了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
别看蚂蚁个头小,生命力却是极其顽强。它若被重物压了一下,就自己奋进爬起来,不依赖别人的帮助,而且还照样是生龙活虎的,若是掉进了水里,就拼命地挣扎,它一旦碰到了岸,就会牢牢地抓住,顺势的爬上岸,摆脱危险。 相信你们听了我的介绍,一定会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蚂蚁,只有善于观察,就会从中获得许许多多的知识。
我曾被多次的意外惊讶过,例如:高兴的、悲伤地、惊讶的、陶醉的……这一个个意外,让我的生活变得多么精彩,充满了戏剧性。渴死,在我的脑海中令我最意外的,就是有关于污染环境的发现。
那天,我正在和我的小伙伴们在文化公园玩,玩着玩着,我突然想到了池塘边去钓鱼,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约好了,下午两点半到公园里钓鱼,不过,有个注意的事必须得注意一下:钓鱼的工具要自己带来钓,如果没带来的话,谁也不借谁。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分散了,各自回到自己的家里去,等到两点半的时候,再过来,我吃完饭后,把家里的钓鱼和捉鱼工具都拿出来了,然后拿抹布擦擦,因为脏了嘛,所以才要擦,不然我拿抹布来擦,擦了干嘛呀!不一会儿钓鱼和捉鱼的工具都被我擦的闪闪发亮了,到了两点半了,我走到文化公园,一看我的小伙伴都在那里等着我呢?原来,是我来迟了,我准备钓鱼的时候,把龙虾又到钓子上,然后用尽全身的力气把钓子扔出去了,再等着鱼儿上钩了,我坐在那里,目不转睛的盯着鱼钩的线。过了几分钟后,鱼钩的线一点一点的被鱼拉了。我没有经验,所以只要鱼钩的线一拉,我就立刻把它拉上来,果不其然,鱼狗的线真的动了,我用力一拉,你猜,结果怎么样,钓到的是垃圾,那龙虾早就被鱼吃了,而且那鱼还用调虎离山之计,把我香喷喷的鱼虾换成了臭熏熏的垃圾,可恶,我不甘势弱,再钓一次,结果还是垃圾。我不用鱼钩的线了,“我要用鱼网把池李全部的鱼都捞出来”。我捞出来的却是黑色的垃圾。“好脏啊!”我小声生气的说。我捞了只一点点,可是,里面却有着许许多多的垃圾。我们深知: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我本来不知道这里有那么的脏,现在哇哦却意外的发现了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人类所扔弃的垃圾。
我真心的呼吸我身边的每一个人请保护地球的环境吧!
春天到了,我发现在我家房前的屋檐下,有一对燕子正在筑窝。
我便产生了一个疑问,冬天为什么看不见燕子呢?难道是由于它们怕冷,都到热和的南方过冬往了吗?于是,我便往找《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来帮我解答我的疑问。
原来,燕子是一种候鸟。
冬天来临之前的秋季,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对地由北方飞向南方,往那里享受热和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冷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
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严冷使得燕子离乡背井往南方过冬,等到春热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
果真如此吗?实在不然。
原来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品。
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
食品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往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看完书后我终于知道了燕子为什么要南飞。
生活中有许很多多有趣的现象,但不爱仔细观察的人是不会发现的,不爱学习的人是永远不会获得这些知识的。
我们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
世间万物的奇妙给了我们舒适的环境,丰富的感情,美好的生活,给了我们野花烂漫的春天,绿树成荫的夏天,秋高气爽的秋天,银装素裹的冬天。
记得那一次,五一放假,父母带着我们到山里游玩。那是春天的尾声,我们来到山里,看着一朵朵花瓣飘落:红的,粉的,绿的,黄的,都是那么美丽。看着一株株萌发的小草,感到大自然是那么的亲切。听到一只只野猪的嚎叫,踏上那蜿蜒的山路,品味着那青草的芳香,望着一株株绿的幽黑的野草。就算心里有再多的乌云也都散去了,小鸟在林间歌唱,小雨滴滴答答的下着,山谷的雾弥漫着,我们发现大自然是那么的和蔼而又亲切,那么的美丽又使人沉浸其中。
我发现大自然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和蔼的,是亲切的,我发现大自然是美丽的,大自然是令人心情舒畅的。它好像是一个巨人,将我们笼罩在他的臂弯里,是我们拥有安居乐业的生活和大自然的奇观异景供我们欣赏。它也好像是一位美丽的姑娘,他的头发就好像一条条枝条一样柔软。还用她的双手为我们遮去,夏天的骄阳似火,冬天的寒风刺骨,为我们带来充满花香的春天和瓜果飘香的秋天。她送给我们许许多多的祝福,她是无私的,她不求任何回报,她默默无闻的为我们奉献,就好像我们的母亲……
我们应该感恩大自然的厚爱,保护大自然,爱惜大自然。我们生长在这块土地上,就应该为她奉献,让她更美。让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都很美,让生活更美好,让她更加美丽。
后来,我发现大自然真的很美……
记得小时候,我最调皮了,常常搞恶作剧。有一次,我看见家里有一件白色的T恤,我觉得一点图案都没有,非常单调,就用毛笔蘸上颜料,在T恤上画画,给这件衣服做了一次“美容手术”,做完之后,我把这件“漂亮”的衣服挂在客厅里,等待妈妈的赞扬。
妈妈下班回家之后,一看到挂在客厅的衣服,脸上立刻乌云密布,连忙跑过来问我:“是不是你画的?!”我高兴的回答:“嗯!是我啊!”我正等待妈妈的赞扬,没想到妈妈却说:“这可是我们单位活动时要穿的衬衫!你赶快给我洗干净!不然就别吃饭了!”
我拿着我的"杰作"走到卫生间,开始洗起来。我先用洗衣粉洗,再用洗衣液洗,又用谢洁精洗,但都毫无起色。我想:反正衣服怎么洗都不可能洗干净了,还不如继续恶作剧,于是,我又开始了新的恶作剧。我从厨房里那来一包盐,往衣服上倒,在衣服上乱涂乱抹。这时,妈妈来了,我只好假装认真洗,使劲使劲的搓,妈妈走了以后,我一看衣服,哇!奇迹出现了,衣服变得干净多了,我又继续搓,衣服真的干净了!
后来,我从书上得知,盐的化学名叫氧化钠,是一种晶体,它不仅可以做调料,还可以除污渍。氧化钠和水溶解在一起会起到漂白作用,能够去除衣服上的污渍。
看来,生活处处都有学问,只要用心去学习和观察,就能学到不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