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尤其作为作文里的重要分类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以某一话题为范围,不限文体、不限题材的作文。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以实验为话题的作文21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外公是一名中学化学特级教师,他第一次让我做的化学实验是:明矾的结晶。
我们首先准备好实验用品。实验的用品有: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明矾、天平、烧杯、药匙、研钵、玻璃棒、纯净水和温度计。然后开始做实验。同时。我也憧憬着实验的成功。
在外公的指导下,我先用天平称出25克明矾,倒入研钵。我用研钵磨碎明矾,再把明矾分成两份,摆好三角架,在架子上放好石棉网,把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烧杯中倒入100毫升纯净水。然后在三角架下方放上酒精灯,点燃酒精灯。
接下来,在酒精灯加热水的同时,将明矾用药匙放入烧杯,一次两勺。每放一次就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到杯中明矾融化。外公不断地用温度计测水温,让水温保持在摄氏90度左右,当所有明矾都融化在水中的时候,熄灭酒精灯。然后,外公让我拿出小手指肚那么大的一块明矾晶体,轻轻放在烧杯中的明矾溶液中,当做晶核。
晶核溶解了一点以后,就停止了溶解,这种现象叫做饱和。我们把烧杯送到窗外仔细观察。一小时后,我看见晶核上布满了小小的结晶,它们看起来像一根根尖锐的针。第二天我发现这些结晶迅速长大,外形和原来的晶核很像,而原来的晶核已经像整个大拇指般大小。如果把它横过来看的话,它的左边有一些平整的三角型,其他地方则凹凸不平,而且很容易碎。
第一次做实验我学到了许多十分重要的知识,例如:知道了明矾的熔点,知道了明矾的晶体是什么形状;还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真是收获颇丰。
“哎呀、哎呀!加油、加油……”咦,这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我们教室在做神奇胶水的实验呢!
上作文课了,只见黄老师手中高举两本厚厚的书,然后神秘兮兮地对我们说道:“同学们,今天我带来的这两本书,每页都涂上了魔法胶水,而且它无色无味,如果这两本书相交在一起的话,就会无法分开,你们相信吗?”黄老师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我可从来没有听说过世界上有魔法胶水啊!”同学们都疑惑不解,我半信半疑地想:“世界上有魔法胶水?难道黄老师会研制药水?各种奇思妙想从我脑袋中闪过。黄老师见我们不信,于是请庞佳琦到讲台上闻,果然没有味道。
黄老师把书一页一页地交叉着,然后请出”大力士“张翔微和陆文轩进行PK,只见他俩都紧抓书脊,使劲地用力一拉,可两本书并不赏脸,好似连体婴儿一样怎么也不能分身开来。只见张翔微咬紧牙关,脸上显露出一副很狰狞的表情,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仰面大笑。黄老师又请了一组大力士——袁晨晨对战万政明,只见他俩使出吃奶得劲儿,脸涨得通红,好像熟透的桃子一般。脸上的肌肉还不停的颤抖着,可爱极了。万政明的脖子上青筋暴起。他弓着腰,头朝右斜,仿佛随时都要摔倒似的。”大力士“袁晨晨往后一拉步子,万政明便被袁晨晨拉到了门口,”扑通“一声就撞到了雪白的墙上,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黄老师见我们兴致勃勃,就让我们同桌之间试试,我迫不及待地和同桌试了起来,可是甭管我们使多大的力气,书本还是无动于衷。我心想:难道书本上真的涂了魔法胶水?哇!可真神奇呀!
后来,黄老师为我们揭秘,原来,这是因为摩擦力,才会分不开的,书越厚,就会难分开。一页书看起来是平整的,其实凹凸不平的,就像毛孔一样,所以这样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摩擦力。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趣味,只要用心观察,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上课铃声响了,老师端着瓶瓶罐罐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老师做什么?”有的说:“也许做实验吧!”老师究竟要做什么呢?”大家既兴奋又好奇,目光都聚集在讲台上。
老师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做的这个实验很有趣。你们看见过土豆浮在水面上吗?”“什么,土豆能浮在水面上?”我第一个不相信地大叫起来。老师看见我强烈的反应,笑着说:“利慧妍,就请你协助老师一起来做实验!”我在同学们的鼓动下走上了讲台,尝试着完成小实验。在老师的提示下,我首先将实验瓶罐上了半杯水,然后就把土豆扔进了瓶子里。“嗖”的一声,土豆就像是一艘潜水艇一下子沉到了水底,我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一边还嘀咕着:这么重的土豆,怎么可能浮上来。”
老师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别着急,你试着放勺盐看看有什么变化。”我将信将疑地拿起调羹放了一勺盐,唉,水起泡泡了,土豆似乎往上浮了一下又沉了下去。我没有放弃,继续放了一勺盐,又用筷子搅匀了,这时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土豆犹如一个身姿轻盈的舞蹈仙子慢慢地浮出了水面。“成功了!土豆浮起来了!”我兴奋极了,同学们也连连鼓掌。原来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浮力原理,而死海现象也是和这个原理有关。
第一次做实验就成功了,我不仅感受到了实验的乐趣,获得了知识,也明白了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信心就会获得成功!
星期一的早上,阿婆拖完地,我从房间里走出来,“哎呦”我摔在了地上。那时我哇哇大哭,我摸着我的小屁股找妈妈。我跟妈妈说:“阿婆拖完地,我滑倒了,我的屁股好痛啊。”妈妈先给我讲了牛顿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砸在了他的脑袋上。可他没有哭,他却在想:“为什么苹果会砸在我的脑袋上,为什么不砸在上面飞得小鸟的头上呢?”后来牛顿通过思考,发现了地心引力的存在。所以我们才知道了地心引力。然后妈妈说:“我们来做个实验吧,看看湿的地上会滑倒呢,还是平常干的地方会滑倒呢?”
妈妈说由我来设计。我是这样设计的,我把妈妈带到卫生间,我们在地上倒上水,然后走上去试一试,看看在湿的地方会不会滑倒,在干的地方会不会滑倒。然后妈妈说:“这可不行吧,难道你还要再摔一跤吗?”妈妈说的话惹得我哈哈大笑。我们终于想出了可以让拖鞋当人的办法,这下我可以不用摔跤了,就算拖鞋摔了也不痛啊。我先往脸盆里装一点水,然后倒到一边的石板上,可要记住另一边是干的哦。要不然两边都是水,怎么做实验呢?
我小心翼翼的走了过去,把一只拖鞋放在干的地方试一试。我用力推,可是拖鞋还是在原位没有动。我把另一只拖鞋放在湿的地方,我轻轻一推,它一下子就往前滑了,滑到了垃圾桶旁边。可我还没明白,为什么一只拖鞋滑不动,另一只拖鞋就能滑得那么远呢?我又试了一遍,这下我终于搞明白了。有水就会滑,没水不会滑。
我明白了之后,我把整片石板都倒上了水。妈妈说:“哎,你都倒上了水,怎么走出去呢?”我说:“你站在更里面,那你不是也出不去了?”最后,我是小心翼翼地走出去的,妈妈也是小心翼翼地走出去的。
我做过很多实验,每一个实验都可以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今天,我们班要做一个实验,名字叫:“吹不灭的火苗”。
我听了这个名字,是满脑的疑问,还很惊讶!世界上怎么会有“吹不灭的火苗”呢?火苗不是一吹就灭了吗?火苗的威力很小,会有吹不灭的可能吗?
做实验一定要有实验的道具,做这个实验的道具有打火机和一张白纸。老师拿出白纸的时候我感觉很惊讶,老师拿白纸有什么用,不是越烧越旺吗。老师又把白纸卷成漏斗形,我觉得像一个喇叭,也像一枚子弹。
我们先请龚琪骏做的实验。他有一个道具是漏斗。他用漏斗小头朝着自己的嘴巴,大头朝外面。我们对他充满信心,相信他一定吹得灭火苗。龚琪骏开始吹起了火苗,可是他用再大的力气也吹不灭火苗,火苗反而还在高兴的跳舞,火苗好像在说:“就你这小样,还想吹灭我。”
老师又让李欣宸来吹火苗,她是拿漏斗大头朝着自己的嘴巴,小头朝外面。我想:她是个女生,连男生都吹不灭,女生不就更吹不灭了吗?开始了,她一开始吹得时候火苗还得意洋洋的,到了最后,火苗像被李欣宸施了魔法一样,突然间灭了。我们都惊讶了起来。
这个实验的道理是当漏斗大头对准火苗的时候,气流吹到外面就分散了,不容易吹灭火苗,而漏斗的小头对着火苗的时候,气流就集中在一起,很容易吹灭火苗。
现在我恍然大悟,我一定要把这实验讲给我的小伙伴听,再给他们讲有趣的道理。
每当我再摆弄起电路零件,听蜂鸣器鸣叫;每当我再次栽培一些小植物,看嫩芽儿一点点茁壮成长;每当我再次看水的波纹,看漩涡,水花与水波扩散,都会想起第一次做的硫酸铜结晶实验。
我看到这个实验是在一本有关科学的漫画上,硫酸铜那幽深而晶蓝的结晶以及在阳光下那莫测的反光让我喜爱不已,便与爸爸做了这个实验。
那时,我对实验很不熟悉,什么方法,什么步骤也一窍不通,连准备器具对着书,照着说明单也找不清楚。刚开始对实验挺绝望的。还是爸爸与我一起看着书规划了实验步骤,才开始进行实验。
许多危险的器具让我望而生畏,这个也有毒,那个也有毒,这个不能直接接触,那个也不能接触。小心翼翼了半天,才好歹拿出硫酸铜、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称、玻璃棒、烧杯、药匙及一些辅助物品来。
实验开始,我和爸爸称出了3克幽蓝的硫酸铜一一依旧小心翼翼,颤颤巍巍,因为电脑上说皮肤接触硫酸铜,会出现很多疾病,现在想来,对于家里纯度较差的那点硫酸铜,碰也没什么大碍,称好后,将硫酸铜加进了大概30毫升的水中。
下一步就是加热并溶解了,点燃酒精灯,这我还比较在行,因为早已点过多次了。点燃酒精灯,推到三角架下,放上石棉网,放上烧杯,一气呵成。而搅拌,爸爸看我抓着棒在里面乱捣一气,就把这活揽了过去,随着硫酸铜的溶解,水逐渐成了幽蓝的美妙液体,我仿佛入迷了,蓝色的溶液在我眼前晃荡。
溶液渐渐冷却下来,我们把它晒在了太阳下,等水蒸发后,结晶就形成了。
三天后,幽蓝的结晶形成,其中,还有一个由几块长方体组成的花朵。
我的第一个实验在幽蓝的结晶的光中落幕了。
我做过许多奇思妙想的科学实验,令我最感兴趣的是那次用液体做的实验。
我先轻轻地拧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的倒到透明的玻璃杯中,我想:哈哈!第一步就这么顺利,那么接下来的几步不就更顺利了!接着我打开花生油瓶子,斜着让油一点点的倒在杯中,接着用筷子把它们搅拌起来,水和油就融合在一起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后就分开了,变成了两层液体:第一层是花生油,第二层是水;我想了想:咦!要不,我再倒一些酱油,看看会发生什么?我又在杯子里倒了一些酱油,搅拌了一下,酱油和水便溶合在一起了,可是花生油仍然在第一层。
我想:为什么会这样的呢?我最爱吃的蜂蜜?如果我倒入一些蜂蜜又会怎样呢?然后,我又把蜂蜜和这些液体混合在一起搅拌,一开始是溶在一起了,但是没过多久却变成了三层:第一层是花生油,第二层是酱油和水溶合在一起的液体,第三层是蜂蜜。
我想:为什么不同的液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真叫人琢磨不透啊!为弄明白这样的道理,我便把着杯“奇怪”的液体拿到爸爸面前,问道:“爸爸,你瞧,为什么我怎样搅拌这些液体,它们也不会融合在一起呢?”爸爸仔细瞧了瞧这些液体,然后笑着对我说:“儿子,你想想这些液体的重量有什么不同呢?”
我把它拿到面前,仔细看了看这杯液体,想:重量?液体与重量有什么关系呢?我又充满了疑问?爸爸看到我这个样子,说:“液体最轻的总会在最上层,稍重的在中间一层,最重的液体在最下层。”
啊!这杯“神奇”的液体,让我懂得了液体不相溶是与重量有关系,也让我懂得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我们解开“谜题”。
“好,现在我来给大家发一些小灯泡,你们发的小灯泡可能是好的哦,呵呵……”没错,这时候胡老师又要给我们做一个关于电路的实验呢!
我小心翼翼的接过小灯泡,想了想老师说的话,小灯泡可能是好的但可能是坏的。要用好的电路来测一测到底好还是坏的。于是,我把小灯泡放到了装灯泡的位置轻轻地转了转,深怕自己把小灯泡弄坏了。可是小灯泡转紧了居然没亮,我望着这只“缩头乌龟”不知道如何是好!
可是,老师就仿佛是个严格的老板,这个实验还没成功。老师又让我们做另一个实验了。老师给了我一组亮不起来的电路,让我们从中检查出其中哪个东西坏掉了。而且每个小组都要比赛!我听了这个消息非常没信心,就犹如一个将要参加大考的学渣一样。这时候开始比赛了,我垂头丧气的把坏掉的电路中的个部位的零件拿出来试了一试。这个时候我发现有的同学手都在发抖,有的同学连东西都掉到地上了,还有的同学的电路都断路了等等……
那时,只有我最冷静了,虽然我那时闷闷不乐但是我还是小心翼翼的把电路搭好。最后我竟然得了第一名!我听了这个消息一蹦三尺高,高兴的不得了。
最后,我终于知道了之前那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原来是螺丝没转紧,下次我还是要多多注意啊!
今天科学课课上,黄老师拿来一些鸡蛋。同学们疑惑了,老师是要我们撞鸡蛋,还是要我们吃鸡蛋?可是鸡蛋太少不够我们吃。
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黄老师开口说自己煮鸡蛋的时候把生鸡蛋和熟鸡蛋混了起来,要我们现在来区分开。同学们一听,马上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起来。有的同学说:“把鸡蛋放到耳边摇一摇,有声音的是生鸡蛋,没有声音的是熟鸡蛋。”有的同学说:“把鸡蛋放到水里,沉下去的是熟鸡蛋,没有沉下去的是生鸡蛋。”有的同学说:“把鸡蛋放到手里掂一掂重的是熟鸡蛋,轻的是生鸡蛋。”还有的同学说得更离谱:“把鸡蛋敲开不就知道了。”最后在黄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决定用最科学的方法——转鸡蛋。
实验开始了,老师把两张桌子和在一起,叫旁边的同学坐着看,让后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哪怕漏掉一个细节。老是拿出第一个鸡蛋,把尖的一头朝下,立在桌子上用力一转,鸡蛋香芭蕾舞演员一样翩翩起舞。同学们叫着:“是熟的!是熟的!”老是拿出另一个鸡蛋,用同样的方法一转。鸡蛋像一个喝醉酒的人一样摔倒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生的!是生的!”就这样,老师拿出了一个又一个鸡蛋转。最后我们分出了三个熟鸡蛋,四个生鸡蛋。
这时,我的大脑里出现了一个大问号:为什么熟的鸡蛋能转起来,生的鸡蛋为什么一转就倒。黄老师好像看到了我们脸上的大问号幽默地说:“生鸡蛋里蛋黄、蛋青是液体,中心不稳定,所以不会转动,而煮熟的鸡蛋重心稳定,所以会转动。”
这次实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身边处处有科学,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发现。“
一天早晨,我在,上看到一个用醋酸或柠檬汁当墨水写字的科学小实验,觉得很有趣,便自己动手做起来。
我向妈妈要酸醋,可妈妈说没有,我又向她要柠檬,她又说:"柠檬贵,难买。"我正着急,爸爸说:"不用柠檬也可以呀,你妈妈买的橘子里也有柠檬酸呀!"我听了连忙取来一个橘子,将它切开使劲捏起来,橘子汁溅了我一脸,我好不容易才挤了一小杯。"墨水"做好了,我拿了一根棉签做笔,使开始用"笔"醮着"墨水"在白纸上写起字来。我写了一行:王路晴做的小实验,请爸爸妈妈参观!
一会儿,"墨水"干了,白纸上却什么痕迹也没有。我神神秘秘地把这张"白纸"递给妈妈:"妈妈,您看!""看什么?什么都没有哇?"妈妈拿着纸左看看,右看看茫然地瞪着我。我开心地说:"您等会就知道了,"我边说边点燃事先准备好的一支蜡烛,将白纸放在烛火上烤,烤着烤着,奇迹出现了,白纸上显现出一行淡黄色的字来,而且字迹渐渐由浅变深,由橘色,金黄色变成降红色。爸爸,妈妈都和我看呆了。爸爸笑着问我:"你知道这个小实验的科学道理吗?"我摇摇头。妈妈说:"酸一加热就会使酸性加强,
因此,白纸受热的时间越长,酸性加就越大,写的颜色就越深。这里面更多的科学道理,要等你将来中学学化学时才会懂。"
科学小实验真奇妙呀!
回想起那时充满童年幼稚的我做了一次有趣科学实验,用放大镜和涂黑的纸点燃火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让我从中懂得了道理,还给我添了不少乐趣。
有一次我听科学老师说,黑色的东西易燃,用放大镜对着太阳,把纸放在放大镜的下面,就能燃烧起来。自从听了科学老师说,我特别好奇,可是我怎么也找不到放大镜,终于有一天,我从店里的柜子里找到了放大镜,我高兴极了,于是就去找黑色的纸,可是折腾了半天,材料还是没找齐,难道就次罢休,不!于是我想起了老师说,用笔在纸是画的很黑也可以。这时,我把笔找来拿了张硬纸,在纸上用笔涂黑。一切准备完毕后,就开始实验了。
我把纸放在了太阳底下,又拿起放大镜对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纸上就显示出了一个小小的圆圆的光点。这难道是太阳的光吗?尽管这火辣辣的太阳马上将要把我“烤熟”,但是我不放弃,因为离成功不远了。过了一会纸上有一个黑色的点出现了还有一股焦味,点越来越大,那是已经燃了,但却没完全燃了。我摸了摸头发,滚烫滚烫的,再不快我都快烧起来了,我心想。没过多久纸已经烧起来了,火多么的微弱,但是那么的另人感到快乐,我成功了!火烧起来了!
我将放大镜拿开了,似乎知道了纸为什么会燃烧:那是因为黑色易燃,又把它弄在容易燃烧的纸上,加上太阳的强烈的光,因此纸就烧了起来。
做什么事我们都得全心全意的去做,认真的做,才能做成。科学,知识,都得去探索才能知道,不能只读书里的知识,还要去探索知识,这样的知识才会牢牢的记在心里。
今天我想在家做个实验,我左思又想,又看了一遍《百科百科实验大全》,终于找到了一个有趣好玩的实验,就是----气球吸上水杯的实验。
首先,我按实验里的说明拿来了开水水杯和气球。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可以开始做实验啦。首先,我把气球吹大,我有看了一下书,发现书上说不能很大,所以我就放掉了一点气,开始第二步了,把开水倒进水杯里,我手一摸水杯,哎呀,好烫啊,急忙把手缩回来,第三部是把水倒掉,又要把杯子吸到气球上,依照书上说的停留三十秒,我放好了刚一松手气球便掉了下来,我很伤心。但是我又不甘心失败,抱起书又从头到尾细看了一遍,发现我做错了一步,倒水时不能太满,而我却倒满了,找到原因我准备再做一次实验。
实验材料又准备好了,我在第二步时把水少倒了一点,其他步骤都没有变,在按气球是我十分期待,还特地按了五十秒,以防这次再次失败,五十秒结束了,我的手离开了气球,这是奇迹发生了,气球居然吸在了水杯上,阿,我成功了,我手舞足蹈的十分开心激动。这时,门开了,妈妈回来了,我把我的得意作品给妈妈看,她一看也不住的夸我。
其实原理是:杯子经过水后,会热,此时杯压力小,所以气球便会吸在水杯上,科学实验太好玩了,不但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还丰富了我的科学知识,以后我还要找更有趣的实验来做。
今天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做这个实验要用的一个东西,我们生活中总要用到。你们想一下什么东西加到菜里菜就有味道了?这个东西就是盐。这只是其中一个材料,还要准备:一个小锅,一小碗水,还有电磁炉。
我们先要把水放到锅里,记住是冷水。加好水之后,再向水里放一点盐,用筷子搅拌一下,让食盐溶到水里直到看不见它。
下一步,我们要把电磁炉开到中火,不要开到太大。因为开到太大会有水飞出来。到了水开始沸腾的时候就可以把火调到最小,小心别被烫伤。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不要加太多水,因为加多了水,就很慢才能把水蒸发干了。
我一直在边上观察,没有发现有什么和原来不一样的地方,只是水比原来加的岁少了好多。我看着那水蒸气一直向上升,我想:“这个水蒸气是什么味道的呢?一定是没有味道的吧。”我把筷子放到水蒸气上面,然后尝了一下,很重的盐味。
我看着看着,发现锅的边上开始出现像盐一样白白的东西。我马上用筷子把那些白白的东西弄了出来。我尝了尝,呀,可咸了!我明白了,盐正在出现了。我继续守在边上看,没过一会又看见了一层白白的东西,我想那些一定是盐。没多久,锅底的水没了,只剩下下一些小小的、白白的小颗粒。我把锅拿到太阳底下晒了一下,那些白色的小颗粒就变成了我加进去的盐的样子了。我高兴得又跳又叫,因为我的实验成功了!
我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经过我和妈妈的观察,发现这些盐比原来我加进去的盐看起来还要多很多。
这个实验真有趣,没想到我做这个实验还真成功了呢!
大家一定见过广口瓶和鸡蛋吧!那你们见过瓶吞鸡蛋吗?啥?没见过,那就来我们班看看吧!我们今天的课程嘛,就是“瓶吞鸡蛋。”瓶吞鸡蛋要准备的材料有:一个熟鸡蛋、一个广口瓶、一张纸和一个打火机(火柴),就可以了。
我们的老师拿着一个鸡蛋,把那原来光滑的鸡蛋轻轻在桌子上敲了一敲,那光滑的身上顿时就长出了几条“皱纹”,老师又把“她放在桌上滚了滚,“皱纹”变得越来越多了,老师再沿着这些“皱纹”把“她”的壳去了。就露出一层光滑而白嫩的肌肤。接着,老师又把“她”小的那一头放入瓶子里。这时,同学们仿佛听到了鸡蛋与瓶子之间的参谋长:瓶子说:“大胆鸡蛋!你竟敢塞住我的嘴,看我不吞了你!”鸡蛋在说:“呸,我就是塞住你的嘴,你有本事,你就吞吧!我可不怕。”
然后老师叫一个拿着鸡蛋,用打火机点燃了纸放入瓶子。同学们瞪大眼睛,想看看鸡蛋能不能落到瓶子里。老师又叫那个同学把鸡蛋放上去,嘿,鸡蛋一放上去,就奇迹般徽号上滑。最后完全被“吞”掉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喊出“哇!”
者问:“谁知道鸡蛋为什么会被瓶子吞掉呢?”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答案,老师见我们一脸疑惑的样子,告诉我们:“因为纸燃烧用尽瓶中的氧气,而鸡蛋堵住瓶品,外面的氧气进不来,这时,瓶外的大气压强高于瓶内的大气压强,表面光滑的熟鸡蛋就压进了瓶中。懂了吗?”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同学们若有所悟的点点头,我回家也要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经过这一次的体验,我懂得了: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学问,只要肯探索,就一定会发现。
今天的游戏让我大吃一惊,竟然说要捞沉船,捞船?哪儿来的船?在哪捞?怎么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师走上讲台,笑眯眯地跟我们说:“今天的实验就是研究沉与浮。”只见老师拿来一个鱼缸,鱼缸里装满了水,老师拿来一个盒子,放进水里,盒子浮起来了,因为盒子是空心的。接下来,老师把一个小铁片放进水里,小铁片沉下去了,因为小铁片是实心的。又一会儿,老师又拿来一瓶酱油和瓶油,老师分别把它们两个都滴几滴进水里,奇怪的是,酱油沉下去了,油却浮起来,同样有油字,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老师回答说:“因为酱油双水重,所以沉下去了,而油比水轻,所以浮起来了。”
之后我们分成三队,每队有7个人,我们队领了浮物后,老师就把我们给带到走廊上去了。走廊上有三个塑料箱,每队用一个,箱子里都装满了水。我们队先用卷尺测量水位。水深28厘米。我们先用一个可乐空瓶(我们的船)放进水里,可乐瓶是浮着的;然后我们往可乐瓶里倒入三分之一的水放进水里,可乐瓶还是没有沉;接着倒进三分之二的水放进水里,可是只有可乐瓶身体沉下去了;最后我们把可乐瓶装满水再放进水里,可乐瓶终于沉下去了。
轮到打捞“沉船”实验了,我们赶忙干起来了。一会系,一会绑,就在我们快要弄好的时候,事故发生了,我们的绳子突然断了。我们连忙重新补救,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想到这么一断,竟然让可乐瓶浮起来了,所以我们队赢了。
哈哈,听完我的介绍,你是不是知道不用在海里,也能捞透船呢?你动心了吗?快试试看吧!
今天,我们的科学老师毛老师拿来了一大袋电池、导线,还有几十个小灯泡,“吧嗒”一声放在了讲台上!
我们都非常疑惑:要这些东西做什么呢?只听毛老师说:“今天,我们要来做场实验,就用电池和导线让小灯泡亮起来!”
“耶!”听到是实验课,我们全都情不自禁地欢呼了起来。电池、导线和小灯泡终于到手上,不过有些同学犯难了,我也和他们一样:到底该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呢?时间不等人,我一边想一边试。
首先,我把灯泡轻轻地放在电池上,然后拿起导线,在电池和灯泡之间不停地摆动。咦?怎么就没用呢,我急得都快哭出来了。随后,我又试了许许多多的'方法,可不争气的小灯泡就是不给我面子,连一点儿火花也不曾闪现。
听着越来越多的同学们兴奋的喊声“成功啦!”“小灯泡亮了!”“真是太好玩了!”我心急如焚,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又试了多次,但都没有成功。
我想: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不都失败了几百次、几千次才成功的吗?我这点小失败,怎能放弃?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成功。这次:我先把小灯泡放在电池突起的一边,然后,我把导线的一头连到电池的另一边,把导线的另一头连到对面的小灯泡的底端。“成功了!”小灯泡放出了灿烂的光芒,我整个人都要飞起来了。
这是次有趣、难忘的实验,让我明白了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的道理。同学们也去完成一场实验吧,它一定会让你明白许多道理!
大家都知道鱼儿是离不开水的,但是今年过年,我却发现妈妈买回了一条可以离开水而活着的“怪鱼”。这只怪鱼的鱼嘴和鱼尾用一条绳子系着,即使一天不沾水,鱼也不会死掉。妈妈告诉我,这是家乡独特的一种传统技术,可以让鱼出水后存活更久,还能除去鱼肉的污泥味呢。
我对这种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这是真的话,弓好的鱼儿能存活多久呢?弓大鱼比弓小鱼是否有更高的成活率呢?这种“弓”的技术是否又适合其他水生动物呢?想起科学老师说的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好奇的我终于忍不住亲自动手验证一番。在爷爷的帮助下,我有幸观看了一位大伯弓鱼的全过程,大伯手法娴熟,当场用“绳索”一端穿过鱼鼻扎牢,另一端绑扎在鱼的尾巴下,过一二小时后,再在鱼尾的上部用草绳绑住,把鱼弯成弓形,这叫“重绑”。大伯告诉我,弓鱼的力度要适中,才可上市销售。
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从市场里买来了一大一小两条鱼和五只活虾。照着大伯教我的手法,我把这七只“小可爱”都弓了起来,虽然有些“残忍”,但为了实验不得已而为之。“弓”好半个小时中,我观察到了它们的晃动,证明鱼虾们都还活着后,我便安心去睡觉了。经过一个晚上,它们还活着吗?早上起床后,我第一时间就跑到了阳台,惊喜地看到了鱼鳃的张合,但相比大鱼来看,小鱼出现翻肚皮的现象,已经奄奄一息了!但接下来虾们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被“弓”起来的五只虾确定无疑地死了,用手摸摸已经变得僵硬了,“弓虾大法”遗憾地以失败告终。
经过这次动手实验,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弓鱼”大法虽然有效,但离开水的鱼儿活得很艰难,即使存活,时间也有限。小鱼虽然用“弓鱼大法”可以延长离水之后的“寿命”,但效果没有大鱼好。虾这一种物种,恐怕是不适合也不需要用“弓鱼大法”的,“弓虾技术”暂时是行不通的。
这次实践真让我回味无穷!
今天下午,我做了一个关于磁铁的小实验,但是却没有成功。
上午的第四节课是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先预习2—3页,我看了三、四遍,觉得很腻,就翻开别的页面,看新的内容。不知不觉,我翻到了49页,页面的最上面是关于做一个小磁铁的实验。我很好奇,想:不如我也做一个小磁铁吧!上面有一幅图像,是一个人左手握着长形磁铁的N极,右手拿稳针,似乎在用磁铁的S极摩擦针。我仔细读了读说明:抓住磁铁的一极在钢针上沿着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下,试试钢针可不可以变成磁铁。“难道这样就可以把针变成磁铁了?”我决定抽时间做一次这个实验。
下午回家,我写完了大部分作业,终于有时间了,恰巧妈妈在缝枕头,我就借了一根针来,说了我的目的。之后,我找来一个长磁铁,按书上说的做。可是我磨了很久那根针还是没有磁性。于是,我改成用圆磁铁。摩擦的时候我怕摩擦太轻了不能变成磁铁,就使出全身的力气用劲地磨,边磨边想:我假如把针做成了一个磁铁,再放到同学们面前展示,他们一定说我棒!越想越高兴,我磨呀磨,磨到了30下时,我本想看一看有没有变成磁铁,但我又觉得多磨一会儿磁性可能就更大了,所以我又继续磨起来。
我磨到40多下时才停手,用剪刀来检测它的磁性。奇怪的是,针怎么吸不住剪刀呢?我扫兴地把结果告诉了妈妈。妈妈说:“磁铁的磁化能力是有限的,你用这么小的磁铁来磁化针,那就不行,要用一个很大的磁铁才可以。”我很难过,自己的努力全白费了,用那么大力气磨了半天的针,针还是没变成小磁铁。
妈妈说的对吗?我明天还要做一次小磁铁,查明到底是为什么。
开始做实验啦,名字叫“吹不灭的火苗”。我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火苗是轻而易举就能吹灭的呀?我满脑的疑问,感觉老师在骗我们呀!
实验道具分别是:一张白纸、一个打火机、一卷胶带。先把纸卷起来,然后用胶带把白纸的角粘起来。把打火机一按,“啪”,打火机上的一个小孔里冒出了火。这实验到底怎么做呢?我很想知道。
开始啦!我们先让戴玮泽来吹火苗,看看能不能吹灭。他先吸了一口气,然后用力把气吐出来,可火苗就是跟他作对,就是不熄灭。吹完了她上气不接下气,脸红彤彤的。第二次轮到姜泽轩了,他也吸了一大口气,用力地把气吐了出来,可火苗还是没被吹灭,像跳起了舞,那一张白纸都给吹飞了,火苗纹丝不动。他两次都没成功,都失败了。火苗像在说:“来啊,来啊,来啊。你吹不灭吧!你就是吹不灭我。”
接下来,女生来吹了!朱俪娜第一个来吹,老师就把圆桶倒过来,开了打火机,她一吹,哇!她只是轻轻一吹,就把火苗吹灭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之前男生吹得脸红红的,上气不接下气,而我们女生只轻轻一吹,火苗就消失啦?
原来男生吹小口洞的时候,气全散开了,而女生吹时是小口对火苗,气都集中起来把火苗吹灭了。当然,男生吹不灭,女生吹得灭了啦!
这个实验太好玩了,生活中也有很多实验,等你去发现哦!
周六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做实验——“救火英雄”。今天的实验内容是怎么灭火。你知道的其实太简单,是不是想到用水啊,其实还有其他的方法呢!
今天给我们上课的是哈士奇老师和史迪奇老师。他们穿着白大褂,哈士奇老师还戴了一顶卷发毛,超级搞笑。我们每个小朋友也穿了白大褂,做实验都需要穿哦!他们先做了自我介绍,还让大家介绍自己。
现在正式开始做实验了。老师说要形成火,是需要氧气的,我们要灭火,就是要隔绝氧气。老师介绍了第一种灭火的方法:用沙子灭火。他告诉我们,沙子先生一屁股坐在了火焰先生的脑袋上,火焰先生就呼吸不到氧气了,所以它就灭了。要注意的是沙子不能一点一点的去灭火,必须一下子全部盖住火焰。老师还说家里锅着火,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锅盖盖住。
第二种方法是用干冰灭火。我知道干冰就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它的温度是零下78度,温度一高它就看不见喽。
第三种方法用泡沫来灭火。我们体验了如何使用抽滤瓶,这里面也放了干冰,还有热水。
介绍完三种灭火方法后,老师让我们自己做了一个小灭火器,还用这个灭火器灭了蜡烛的小火。看见火都被灭了,我们都非常开心,还拍了一张欢乐的合影。
我觉得做实验很好玩、很有趣,能学到很多的知识,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我推荐大家都要去上实验课哦。
期二下午第二节课时,程老师简单地总结了第六课的方法。然后对我们说:“我们来做一次小实验。”接着,老师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打开一看,是一张长方形的、薄薄的纸,纸上面有一些碎纸片。老师把纸放在讲台桌上,又从讲桌里拿出一个白色的,挺大的三角板。然后举起三角板问大:“谁能用这个三角板把纸吸上来?”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举起手来。
老师让同学们把手放下,叫没举手的邢进同学上来做这个实验。邢进来到讲台前面,左手拿着三角板,右手摸着头。脸上露出为难的样子。他心想:老师给我出了个难题。我怎么才能把这些小纸片吸上来呢?他先用尺子试着吸了几下,可是都没有成功。怎么办才好呢?他急得直抓头。老师见他这样为难,就让他回去了。同学们又一次举起手来,有的同学还离开了座位。有的同学叫了起来:“我来!我来!”老师又让王秋华同学来做。
王秋华大大方方地来到讲台前,拿起三角板,在头上擦了几下,然后把尺子放在离纸片一寸左右的地方,只吸上来三、四片。她又在头上擦了几下,又试了一次。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盼望着纸片能被尺子全吸上来。啊!吸上来了!纸片终于全被吸上来了。同学们和老师都笑了。最后,老师让大家把事先准备好的尺子、纸片拿出来,每个人都亲自做一次。同学们听了,高兴极了,便立刻动手做起来。我们做完实验以后,老师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知道纸片为什么会被尺子吸上来吗?”大家回答说:“尺子能吸住纸片的原因是摩擦生电。”这时,我想起我每天梳头的时候,头发就发出嗞嗞的声音,原来是摩擦生电。
多有趣的小实验,又使我增添了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