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价值与时代需求的作文4篇

个人价值与时代需求的作文 篇1

风与芦苇

徐子晗

有人说:“一个人要想成就自我价值满分作文网,就必须使自己更适合时代的需要。”

马克思对于自我价值的定义指在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我对社会作出贡献,而后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由此可知适合时代的需求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反映出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所在。

法国诗人纪德写过:“借助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能认识风。”正如借助对社会价值的肯定,我们才能更好地认知自我价值。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无法与社会相脱离,个体的成长与当时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爱默生所言:“人们之所以寂寞,是因为他们将自己封闭起来,而不是去修桥。”不关心时代的需求,反而封闭自己的“套中人”只能感受到寂寞,他们无法满足爱与归属感的需求,更不会迈向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从而无法成就自我价值。

而个体的认知始终是有限的,时代的需要提供我们正确的导向探索以提升自我能力,当自我能力提升至足以回应社会的需要,便能成就社会价值以进一步肯定自我实现。陈李二人在觉醒年代看到中国社会对新思想的需求,带来马列主义奠定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袁老看见了对粮食的需要,毕生致力水稻研究实现了禾下乘凉;张桂梅看到了乡村女孩对教育的需要,坚持创办了女校将文化素养送入偏僻之地。借着时代需要,我们才能实现为社会造福的目的,从而成就自我价值。

然而,纪德在诗的后半句写到:“风比芦苇更重要。”相对于适合时代需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更为重要。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思想认识的差异致使每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不一。若是只观望社会主流价值的导向,任由群体盲从意识淹没个体的理性,“其原本独立的理性就会被群体的无知疯狂所淹没。”也因此谣言漫飞,助纣为虐者多,理性求真者少,真相在千夫所指中被口沫埋没。而这正值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精华糟粕混杂其中,失去了“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我们很难辨明社会真正的需求所在,便难以循着正确的价值导向为社会造福。马斯洛说:“自我实现的个体,他们的眼睛不会被各种有色眼镜所扭曲。”这些自我实现的人会保持理性去理解和感受世界。而关注自我,为的是更好探寻社会的需求,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因为这份自我大多意味着不被主流接受的痛苦,所以我们需要注重精神成长,以独立之人格专注于真理的追寻;我们要将理想付诸于实践,以驱动型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我们不可脱离实地时代需求,以超越型人格超越自我又真正接纳他人以求更好的理解社会价值达到自我成就的高度。

因此我说,“一个人要想成就自我价值,就应将自我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统一。”

个人价值与时代需求的作文 篇2

终将连成大陆的孤岛

党可欣

有人说,一个人要想成就自我价值,就需要使自己更适应时代的需求。借助时代的东风固然可以更快地前行,但只有向内探索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并坚定地将其推向极致的绽放,才能达成自我实现与时代需要的融合统一。

正如马克思所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作为大时代下的个体,若能将自我价值与时代需要相适应,必将会降低这个追求过程中的个人成本,拥有一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舒适之感。同时,顺应时代需要也意味着更多的支持与理解,这种心灵上的慰藉之感也会降低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难度。

然而,时代作为一个集合体,本就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的,可以说是个人需求汇聚起来形成了时代需要。而这样看来,时代需要本身具有了一定的主观性,是因人而动的,这也就导致了时代需要的滞后性。所以使自己更适应时代的需要一旦成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条件,人就会在不断追寻时代步伐的过程中赶不上变化的速度,而被时代抛弃。况且,如杨绛先生所说:“世界是自己的。“自我价值更应该向内心探求,挖掘自我真正所向往的东西,将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为时代需求扩充内涵的过程。

为我们带来无数漫画作品的漫威之父斯坦�李,坚持推广全民运动的女排运动员惠若琪,因选择北大考古系而出圈的湖南女孩钟芳蓉,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人愿意去追寻自己所爱,也许刚开始他们选择的路并不是时代的主流,但随着他们对自我价值探索的深入,也为这个时代增加了一份新的可能。

罗素曾说过:“参差百态乃是幸福本源。“若每个人放下自我的特点与个性去追求适应时代的需求,最后只会让这个时代变得千篇一律,从而失去鲜活的血液去支持时代脉搏的跃动,这时就算实现了自我价值,个人也只是繁花中模糊的一点,这个时代也将从流动的影象变为定格的照片,陷入沉睡的梦境之中。

因而,要实现自我价值,首先应该向外看,去了解自己所生存的这个时代,从而构建自我更完善的价值体系,避免自我的片面化。然后与自己对话,用“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去寻找自我价值的方向,最后坚定自己的脚步,将内心所认定的自我价值不断付诸实践,进行打磨与完善,并用每一步的脚印鼓励自己,更长久地坚持下去,让自我价值不断扩大,最终与时代接轨。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成为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最终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约翰多恩如是说道。

个人价值与时代需求的作文 篇3

和时代而歌

姚可心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自比是不群的鸷鸟,最终自沉于汩罗江,与这个污浊的、背离他心意的世道作了道别。生前虽不得志,我们却在他经久不衰的诗作和世代受他影响的文人风骨见到了他的人生价值。当我们在21世纪回溯历史,与其说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与时代的背离,倒不如说是认清了时代真正的需求,和着时代的节拍谱写了人生之歌。

个人价值在于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而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对社会的贡献。诚然,时代需要很多顺应时代的平凡人来维持社会的稳定,这群占据时代绝大多数人口的普通人通过维护团结、促进社会的风气增长来实现个人价值。正如这次新冠疫情中,是服从指令、响应号召的医护人员、甚至是遵从防疫规定的大众成就了我国对疫情的高效防控,然而纵观同时的其他地区,众多逆反时代需要的人却只会造成失控与恐慌。此外,对个人来说,使自己适合时代需要可以减少社会对自我实现的阻力,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正是大多数人理想的价值选择。

如果我们穿过顺应时代的浅层贡献深入探究,询问道:“时代需要什么?”我们发现时代固然需要顺应时代的平凡人,但更需要创立新时代的英雄主义者,发展是时代的必要特点,一个时代的缺点随着时间逐渐暴露时,它应该被拆卸、被废弃了,它需要勇敢而坚定的人来助它完成更新。与此同时,那些有着先进思想的人正苦于无法在现有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其中的勇敢者便承担起了这一重任。因此,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在于对社会的深层贡献:发现、革除弊端,甚至推翻它。

顺应、助长时代的人,价值主要显现于当代社会;而以生命抗衡时代、用死亡唤醒世人的人,他们的个人价值则是在他们所向往的新时代建立后被认可的。梁济殉清以警戒世人,他的贡献也长期受到质疑;其子梁漱溟则“以天下为己任”,时时跟进中国的发展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见证并推动了几次重大社会变革,他的人生价值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并无绝对优劣之分,只是洞察时代需要并去适合它的做法相较于顺从或是抵抗更为鲜活,因此能在不同时代展现多元的价值。

能洞察时代需要的人,必先有批判性思维,找到时代隐藏的漏洞,然后衡量其是应被改进或是彻底推翻,确定时代的长远需要。此后就是如张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其中的内涵一是对自己需求判断的自信,二是对艰巨任务的承担和自我价值的勇敢追求。

赫胥黎曾这样描绘他所追求的人生状态:“要意志坚强,要勤奋,要探索,要发现,而且永不屈服,珍惜在我们前进道路上降临的善,忍受我们之中和周围的恶,并下决心去消除它。”

个人价值与时代需求的作文 篇4

修身为本

闵菲静

自儒家兴起入世文化,使我们千年来本能地迎合时代需求以成就自我价值。在修身与平天下中他们追求后者,可我认为前者乃是根本。

正如马斯洛指出的那样,自我实现几乎是人生中最高层的需求。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层层递进的入世思想的双重影响下,人们潜意识中将自我价值的实现限定在了时代需求之下。这逻辑显然不是完全正确的。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纪德所言:“借助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能认识风。”——人们倾向于侧面了解事物,而很少对事物有直观的判断。

然而,纪德的话还有下半句:“但风比芦苇更重要。”同样地,我认为价值是更重要或者说更本质的存在,价值正如苏子笔下的浩然正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最可取的态度应是以价值之永恒去适应时代多变又多元的需求。就像木心在狱中仍醉心于美学,腰杆笔直、坚定不渝,他甚至表示:任何时代都不是艺术的时代,因而要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又如苏格拉底的牛虻之喻,调侃的同时申辩,又暗含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或许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能说立刻令他们的时代明亮了多少,但他们的个人价值毋庸置疑且传诸后世。换言之,是一种跨时代而普适的价值,自我价值不必只在时代中实现。

战火纷飞的年代渴求一个智勇双全的将军,黑暗蒙昧的年代急需一位呐喊者,和平安定的年代等待无数有识之士进忠言以成明治。然而,事实上呈现在大多数人眼里的时代需求往往是这样:茹毛饮血的时代崇尚暴力,封建时代讲究礼法,当今时代必须内卷。在这些伪需求下,个人价值不适于时代是毫不惊奇的。后者只是时代病态的体现,前者才是本质,看见病态并从本质上去改善的人被称为英雄。当然,每个时代都有独一无二的需求,英雄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从其共性而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否定真情、信仰、追求等美好品质的价值——真善而后美是时代永恒的内在需求。因而,任何英雄都首先是一个本真的人,而坚定自我价值不被外界消磨是真的体现之一,也正是古往今来的时代先锋器宇轩昂立于天地之间的共同写照。

所以,当个人价值与所谓的时代需求所向背离时绝不能屈心抑志以迎合,这无疑是明珠蒙尘、沦为时代的奴隶。更可取的态度应该是尼采曾描述的一种若即若离、亦近亦远的态度:“远远地脱离自己的时代,仿佛从时代的海岸被推回到以往世界的大洋中,这是极有好处的。从大洋深处眺望海岸,你也许第一次看到海岸全貌;再度靠近海岸时,你就强于那些从未离开过海岸的人,你能更全面地了解海岸。”有些类似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它更强调在不合于时代时去到自己的瓦尔湖畔休养生息、全心生活——既不在驯化中失去独立也不在对抗中磨损,不卑不亢地处理个人与时代间的关系。

站在时代的岸边,去寻找自己的珍珠,握紧它,别在海浪中丢失;令它发光发亮,当大洋中添上一线珠光,海岸也必然已渡上珠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