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嘈杂的,欢快的、动听的……但有这样一种声音,它叮叮咚咚如轻柔的低语,它就是妈妈的唠叨声。
妈妈的声音无处不在,这天,妈妈出去买菜,吩咐我在家里看电视,电视里还是照旧播放无聊的电视剧,而且天气特别热。于是,我就上楼去玩了,走进房间一股凉飕飕的冷气迎面扑来,实在是凉爽了。这里为什么这么凉快呢!原来是妈妈走之前忘了关空调。于是我就坐在地上玩起来。不一会儿,房间就被我翻了个底朝天。突然,楼下响起了敲门声,我飞快地跑下楼去,还没等我开门,门就自动开了。原来是妈妈回来了,我心想:这回我死定了,只见妈妈直径上楼进了房间,她用眼睛扫视了一番,就大声叫我上楼,那声音就像狮子怒吼一般,我慢悠悠地走上楼,妈妈用严肃的眼神看着我说:“你房间怎么这么乱,你看看你的脏衣服,臭袜子,还有这些玩具到处乱丢,都说了玩具不能乱放,还不快收拾……”我实在抵挡不住妈妈的唠叨神功,只好乖乖地收拾房间。于是妈妈就出去了,谁知妈妈一边向外走一边还在接着说:“这个臭小子,都说了不能在房间里玩,就是不听。”
过来五分钟,妈妈又来了。唠叨声再次响起:“明天要考试,快点去复习。”我不耐烦地说:“我知道了。”可是妈妈又说……我实在毫无招架,只好束手就擒。
又这样一种声音,见证了我成长,让我明白:爱不需要华丽的文字来描述,爱就是母亲的唠叨声。
每天清晨,小鸟在枝头唱着欢快的歌曲;马路上,车水马龙的鸣笛声;学校里,朗朗读书声……这些声音都会装进我们的耳朵里,成为我们记忆中的一部分。
如今有的声音已经难以听见,曾经声音的奏响者也消失不见。可每每来到回忆中的地方,那沉寂在心间的韵律就会随之奏响。
记得上小学时,曾经我路过校门的两棵桃树下,时时会听到春的声音。我和同学在桃树下的草地上休息。春风迎面吹拂,我在风中聆听着早春的声音。再仔细听还有弦声在耳旁回响,不知道是谁在演奏,悦耳动听,我们都沉浸在琴声中都忘记了还要上课。如今回到学校,一样的季节,一样的春风,一样的桃树,一样的草地,却再也听不到那时的琴声,那声音只能在耳畔回响。
声音的优美不在于声线,在于演奏者在你心中的位置。曾经我的同桌是一位“优秀的”演奏者。
曾几何时,我很荣幸可以与他一同表演。那是个夏天的早晨正值阳光明媚。初夏的阳光照在身上是无比的舒服。他拉琴,我唱歌,在草地上奏响那优美的乐章。声音是悠扬的,柔和的,时而急促时而缓慢,琴声在风中飘扬,歌声在阳光下跳跃。树上花瓣飘落,心中繁花盛开。曲终了,可乃有余音。如今重回故地,仍然可以听见那个声音在风中飘扬,在耳畔回响。那段记忆,在此刻却显得无比珍贵。
有那么一种声音,虽然曾经短暂地出现在你的生命中,但是它却在你的记忆中生根发芽。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想我和他之间那段友谊,也一定能因为这个声音,变得更加珍贵而美好!
夜暮降临,坐在窗口回想一切,在宁静又皎洁的月光下耳边响起声音。是幻听?是想象?不,不是。那是伴随你很久的回忆,声音的来源,那人那事是否还记着。
对我而言,曾几何时,在这万千的世间中我追寻那刻骨铭心的声音,静静的月色哼起了小调,那是童年的歌声。在悠远的月光下,想着儿时伙伴在离别前的不舍,留在耳畔留在眼中此时那交杂的情感是离别后的友情。
人非草木,有怀念有叹息有教训。
在幼时模糊的记忆中总闪着一句话:天凉了,别着凉。在寒风呼啸的夜晚,不安分的我时常踢掉被子,总在午夜时分,外婆总会小步挪动着身体,衣着单薄却不忘掉被子的我。柔柔的声音似安眠曲,抚摸脸庞的手那温度那触觉让我难以忘怀。渐渐地大了,不爱去外婆家了,却难以忘记那低声的关怀。那是老人对亲情的态度,人老了,特别喜欢热闹,一个人太寂寞。如今的我们应该多陪伴长辈,即使无共同话题也能静静感受亲情。
当一个人疲惫时,总会希望休息,认为休息是缓解疲劳的良药。当你在深夜学习,母亲端来牛奶时,那轻轻地脚步声是你继续努力的来源,她一直陪着你,你又怎能辜负母亲的好意呢。
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的声音:音乐、鸣笛声、鸟鸣声……但让你难以忘怀的却是最平凡的声音,常会响起的那些声音才是动力的来源。
一个人的出生就是生命的开始,不必刻意追求也能感受的到那种声音,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
有这样一种声音,在某个时刻,被悄悄送进了心田—那是爱;有这样一种声音,在冗长篇幅间轻轻流转,如沐春风—那是吟;还有这样一种声音,细小却沉凝—那是叹!
阳光正好,斜斜地打在街边,使所有的图印都分外鲜明:“奥数培训”、“英语提高”、“一对一保提分”……各种培训机构的招牌让人眼花缭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巷口的一侧昏暗投影。我好奇地走过去,随意地瞥了一眼。那是一方极其周正古朴的屋子,是标准的粉墙黛瓦,与周围时尚前卫的设局格格不入,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苍劲地落下了几个字———戏腔身板。
好奇的我踮起脚望里面看,门却突然开了,我吓得往回一缩。一个清瘦的老人走出来,站在门口,忽然朝着边上问:“来学戏的么—”,声腔拖得长长的,甚至打了几个转,然而换来的不是白眼就是冰冷的回答:“不”。看着一个个穿着时尚的女人拉着自己的小孩走进各种培训班,老人灰色的眸子暗了暗,低头坐回院里的板凳上,身板挺得很直。我看看手表,9点多了,在这个上兴趣班的高峰期,居然没有一个人来老人这。我背起书包,又看了看时间,走开了。
走在崭新的柏油马路上,我听见人群发出的嘈杂,车辆的轰鸣,却仍清晰地听到了一声叹息,依旧是细长的尾音,那么真实。
再回首,老人和屋子已经成了一个远方的黑点,孤独而微弱。
这样一种声音,是一种慨叹,更是一种叩问。戏剧,这个我国四大国粹之一的文艺瑰宝,竟渐渐在应试教育下被各种的补习淘汰。我不敢再想,是否真的会有一天,她竟无人传承……。
有一种声音,和那百灵鸟的歌声一样清脆;有一种声音,和那银铃的响声一样悠扬;而这种声音对我来说,是让我终身难忘的。
在我进入小学的这几年里,我曾遇见过的好老师有很多。有我喜欢的音乐老师,有我喜欢的体育老师,也有我喜欢的语文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她姓纪。纪老师是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她是引领我写作的启蒙老师。记得有一次,纪老师带领我们到学校图书馆里看书,大家排着队来到了学校图书馆。打开门,一阵书香扑鼻而来。同学们纷纷找到自己情有独钟的书,找个位置坐下来静静地看书。我呢,在书架前四处找书,总觉得找不到我喜欢看的书。找了老半天,我只好在书架上随手抽了一本《小熊的故事》,坐在椅子上随意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被小熊笨笨的自我介绍吸引住了,我的好奇心大大地被激发了。小熊笨笨有什么样的经历呢?故事的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一字一句地读了下去,全神贯注地读着、读着。正当我津津有味地读到第五章时,一个温柔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铭艺同学,你真是一个爱看书的好孩子呀!”我抬头一看,只见纪老师的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那声音如一股春风吹拂着我的脸庞,我幼小的心灵默默地种下一颗爱学习的种子。我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我绝对不会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从此以后,我便喜欢上了看课外书。
课外书便成了我生活中的精神食粮,书海拾贝便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正是这一种声音,给我力量,给我希望。在这里我要感谢纪老师对我的鼓励,你是我学习成长路上的引领者。